我的學系 |
淡江大學 全球政治經濟學系全英語學士班 |
逢甲大學 國際企業管理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 |
---|---|---|
所屬學群 |
法政學群
跨
管理學群
行政管理學類 |
管理學群
跨
財經學群
國際企業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251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
校本部 台中市西屯區文華路100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採全英語教學,教育目標在於透過建構學生的三大核心能力:「專業力、語言力及行動力」,讓同學能夠站在無限可能的起點,學習解決問題的邏輯和方法,同時開拓不同觀點去凝視世界,並配合大三出國留學一年的設計,最終成為真正具有多元世界觀的人。本系畢業校友就業多與需外語能力之工作相關,範圍遍及外商經貿、政治等領域。畢業生亦可選擇國內升學或出國留學,深造主修多元,包括政治國際關係、經濟研究、商業管理等。 |
國際企業管理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BIBA)目標為學生打造一個全英語學習環境,以銜接未來出國深造規劃。本學程另招收外國學生,讓學生沉浸在多元國際學習環境中,制度上與國外商學院以多元模式進行課程整合,落實培養學生具備商管與創新的專業知識。台灣生畢業條件包括出國至少修業一年。本學程與10餘所國外院校簽署3+N雙聯學制,學生於前3年在BIBA,之後N年在國外,簡稱3+N,最快4年可取得逢甲與國外雙學位。 |
學科意涵 |
全球政治經濟學系同時教授政治學與經濟學相關知識,課程涵蓋理論與實務,希望透過對政治經濟議題紮實的基礎訓練,外語能力與國際觀之加強,配合綿密的輔導體系,並著重品德教育等,來培育有政策建議與分析能力 之全方位人才。 |
逢甲大學商學院國際企業管理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BIBA):以培育學生成為國際商管人才為主要目標之教育單位,修課內容強調全球化商業環境與世界接軌,主要課程涵蓋國際交流體驗、國際企業管理、行銷管理、科技管理、資料科學商管應用、國際物流管理、國際企業社會責任等學科,並開設多門強化英語能力之外語課程,以順利銜接未來出國一年之學習。 |
學習方法 |
![]() 課堂講授與理論學習:由教授於課堂講授專業知識與相關理論。 ![]() 分組報告及討論:學生分組進行團體報告,學習團隊合作,培養共同解決問題及溝通協調的能力。使用英文進行簡報,增強同學未來在職場上的競爭力。 ![]() 文獻閱讀及反思:閱讀指定教材,深化自身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同時進行反思並培養獨立思考之能力。 未上傳圖片 隨堂小考:透過小考分段準備、消化吸收所學內容。 |
![]() 個案分析或研討: 針對國內外實務教學個案進行分析,並使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培養分析解決問題、溝通協調、團隊合作、責任心的能力。 版權:unsplash ![]() 報告撰寫能力: 本系對學生專業素養甚為重視,著重學生在管理能力的運用,許多核心課程將以計劃導向式方式來教學,引導學生從主題發掘、資料蒐集、資料分析再到結果彙整,以了解一份專業報告的撰寫。 版權:pexels ![]() 互動式課堂參與: 藉由分組討論之方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並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及互動討論,訓練學生的思考能力,進而讓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共同進步。 版權:pexels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我們建議同學透過以下方式培養基礎能力: |
我們建議對於國際企業管理有興趣的同學,可在高中時期累積以下各種經驗,從中培養相關基本能力。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以淡江大學為例— |
不同於國貿系及企業系,國際企業管理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課程設計與國外學校課程銜接,讓學生能夠順利接軌海外學習。學程著重國際企業、行銷管理、國際體驗及財務管理專業能力的培養及整合,以國際化的視野,孕育學生國際企業經營策略、國際行銷、全球品牌管理與國際金融的專業能力,成就全球化時代最具競爭優勢的管理人才。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政治經濟系因為沒有特定指向的工作類別,常被認為不容易找到工作。但其實政經系學生畢業的出路多元,可以從事政治相關工作,也可以從事經濟、商業相關工作。本系採全英語授課、大三出國一年,同學英語能力與同儕相比更為突出,也更容易從事需要大量使用英語之工作,例如科技業國際商務人員、國貿、外商公司、非政府組織等。 |
許多人認為國際企業管理畢業之後就是在外商企業工作,工作範圍有限。然而逢甲國企學程課程訓練扎實,培養行銷管理、策略管理及財務管理專業能力,教導學生管理專業知識,結合優秀師資與實務討論,透過課程設計,訓練學生解決問題、整合組織、溝通表達、團體合作,培育符合國內外各大企業的用人需求,全球職場機會無可限量。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外界常認為政治、經濟學科過於理論,無法應用在職場,但這是個誤解。政經系除了提供紮實的理論基礎訓練外,更強調培養同學獨立思考與思辯的能力,配合全英語授課提升同學的英語能力,大三出國與全球服務實習計劃擴展與深化同學的國際觀。藉由本系的訓練,同學能在職場上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
1.本學程採全英語授課,系上開設多門加強外語能力之課程供學生修習。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系的三全教育特色:全英語教學、全大三出國、全住宿學園(大一住宿)、課程設計、教學方式、海外非政府組織實習,能真正幫助同學培養全球化視野與思辨能力,去面對全球化時代下,多變的國際環境。 |
1. 合作學校遍佈歐美和澳洲,提供10餘所學校讓學生選擇,多元化碩士課程。 |
我的學系 |
淡江大學 全球政治經濟學系全英語學士班 |
逢甲大學 國際企業管理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質性/量化研究方法本系分別開設質性研究方法與量化研究方法,課程內容介紹各種研究設計,以及社會科學研究的實務操作,並深入介紹不同性質的方法,包含質性研究的焦點團體、參與觀察、深度訪談、量化研究的實驗法、問卷調查、量化資料處理與分析。研究方法不只可應用在學術研究,也可用於職場上的經營策略擬定或尋找特定問題的解方。 圖解:校外教學-參訪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 海外非政府組織實習為幫助同學成為真正具有多元國際觀的世界公民,本系推動「全球服務實習計畫(Global Service Internship Program, GSIP)」,在學系經費的支持下,每年暑假選送學生前往國際非政府組織實習,除幫助同學與國際接軌外,亦能深入瞭解不同文化與社會觀點,繪製存於心靈當中的人文地圖。 圖解:實習學生受邀至馬來西亞國會參訪 ![]() 東南亞文化東南亞擁有複雜的文化、語言、種族和政治制度,這堂課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了解這11個擁有近6億人口的國家的歷史、政治和文化。並透過全面性對東南亞的了解,來深入探討東南亞各國的現況。 未上傳圖片 歐盟研究這堂課將會針對特定歐洲議題深入探討,例如歐元系統、社會福利、移民、歐洲角色等,課程將從當代歐盟的政治、經濟和國際事務等角度切入。 |
![]() 國際交流體驗課程邀請海外合作學校代表、教育機構及畢業學長姐進行演講,藉由國際交流講座提供學生接軌世界的機會,課程目標為增廣國際視野、建立交流網絡、親身體驗國際交流、國際交流經驗分享等,建置國際接軌的途徑,達成大四期間攻讀雙聯學位或出國交換目標。 版權:pexels ![]() 國際行銷與品牌策略課程介紹國際行銷與品牌策略,促進學生熟悉品牌建立、操作以及維護品牌權益,進而研擬出具有獲利性的品牌策略、深植厚實的品牌權益、探討國際企業面臨全球化發展下的行銷挑戰與回應。課程成果將以模擬產品發表會的形式進行展演,將理論及實務相結合。 版權:pexels ![]() 國際企業管理統整同學國際企業管理專業知識,並在指導老師的協助下,以團隊方式完成一專題研究計畫案,以建立從問題確認、研究流程設計與規劃、資料蒐集與分析、到結論與建議之系統化觀念與架構,完成學用合一之目的。 版權:pexels |
我的學系 |
淡江大學 全球政治經濟學系全英語學士班 |
逢甲大學 國際企業管理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版權:本人
朱友寧學習經驗:畢業於人文行動高中。期間參與多次國際交流活動,因而對英語和國際情勢議題產生興趣,畢業後就讀政經系。大學時期,多數課程著重培養英語實力和批判性思考,學生有許多批判、提出觀點和辯論的空間。大四那年,申請上交換生資格,到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交換,接觸不同的社會學領域,也透過這段時間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好朋友。 職業經驗:大學在校期間,曾擔任人文展賦劇團官方劇本英譯人員、淡江大學教授研究助理。2020年畢業,進入韓商 LG Display 擔任業務助理為期一年半後,想挑戰科技業不同職務,並結合自身外語能力優勢,因而轉職美商慧與科技公司(HPE)Strategic Sourcing部門,同事來自世界各地採用遠距工作模式。在進入職場後,我認為大學所累積的語言能力、邏輯思辨能力以及分析整合能力都是職場上具有強大 ![]() 版權:本人
楊安祈學習經驗:高中時開始學日語,期望未來能在海外工作,於是選擇就讀可以與外籍師生交流的政經系,也參與很多課外活動。例如在大一加入系上老師的讀書會一起討論並學習新知識、參加學生會替學校舉辦大型活動和在大使社團接待外賓、參加海外服務學習計畫GSIP到泰國和日本NGO實習,以及大三到華沙大學交換一年。 職業經驗:畢業後去到曼谷的Frasers Property Thailand工業地產部門工作,每天面對世界各地想來泰國投資的企業,雖然我在大學未學到此行業相關的專業知識,但系上擁有的英語授課環境,以及與系上老師同學課內課外的交流學習,也培養了我國際政治與經濟上更寬廣的視野,讓我更容易與客戶有共鳴、建立良好關係。 ![]() 版權:本人
楊薏如學習經驗:大學四年除了課堂上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外,更獲得了許多寶貴經驗。政經系培養了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不管是課後和老師討論題目、與老師共組讀書會,或是參加系上主辦的海外實習計畫,都是很特別的經驗。因為這些經驗,讓我決定大三到印尼交換,製作了一部關於印尼政治歷史的紀錄片,也獲得機會參與科技部計畫作相關的研究。 職業經驗:大學畢業後,到新加坡國立大學馬來研究學系就讀研究所。之前在印尼交換所累積的人脈也幫助我更順利的做論文田野調查。在新加坡兩年,上課之餘,我主要執行印尼女性穆斯林住宿學院的研究。此外,也了解馬來世界去殖民化藝術史及知識社會學領域。目前任職於非政府組織,從事推動人權改革運動。 ![]() 版權:本人
Kyosuke學習經驗:政經系採行三全教育,全住宿書院對於外籍生而言是很寶貴的機會,更容易交到朋友。此外,全英語授課的內容非常有趣,讓我找到了對統計、經濟相關領域的熱情。大三出國留學那年,我選擇捷克的查爾斯大學,並擁有了難忘的回憶。在政經系學習激發了我對於學習的熱情和渴望,也獲得了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職業經驗:畢業後我在英國倫敦的線上遊戲公司擔任工程師,主要負責「機器學習」開發,透過機器學習來優化業務與用戶體驗,用一句話解釋「學習過往的數據來推論未來」。 公司很國際化,世界各地都有辦公室,合作夥伴也來自各地,與他們溝通合作的過程中,我發現政經系帶給我的不只是專業的學習,也教會了我如何有效地與人溝通互動。 ![]() 版權:本人
蔡萱燁高中時擔任學生會長、美聲社副社長,大學時期是學生議員、熱音社副社長,都是因緣際會受到同學的鼓勵而參選,從校務會議、校內外活動、爭取學生權益到公益活動,都是學生時期時常經歷的事。回顧學生時間有些共同點。 都非常幸運遇到認真用心的老師,願意給學生發揮的空間。同時學校也提供許多資源,鼓勵啟發學生。 政經系畢業後,從立委輔選團隊到進入新竹市政府工作了解公家機關文化,黨部學習與媒體接洽、撰寫新聞稿、上戰車當麥克風手、社群媒體經營,公立高中教書,自己接活動、新竹市農會。於2022年當選新竹市埔前里里長 |
LUKAS MARIUS KUNTNER商學院國際企業管理學士學位學程(英文專班) 學士 溫克特爾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
黃嬿儒1. 商學院國際企業管理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 學士 2. 法國Excelia Business School 管理學碩士 (Master in Management) 航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BD Director ![]()
楊佳儒1. 商學院國際企業管理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 學士 2. 美國天普大學運動商業管理碩士 (Master in Sports Business) 美國貝克斯數位媒體有限公司 資深數位廣告專員 |
我的學系 |
淡江大學 全球政治經濟學系全英語學士班 |
逢甲大學 國際企業管理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 |
---|---|---|
多元能力 |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2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
性格特質 |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