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英語教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
---|---|---|
所屬學群 |
外語學群
跨
教育學群
英語教育學類 |
教育學群
教育學類 |
所在校區 |
南大校區 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 |
和平校區II 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旨在深化學生英語文溝通及表達能力、了解英語與文學文化的內涵、厚植英語教學專業知識,並整合國中小教育學程及實習訓練,以培訓優秀之中小學英語教學師資。畢業後出路多元,活躍於國內外頂尖研究所進修、各級學校教師、教育產業、商業界、國際貿易、旅遊航空、新聞傳播、出版編輯、公務機構。本系適合熱愛英文與教學、對科技與創新學習有興趣、想讓學習變得更有趣、更有效、且想用語言去影響啟發、連結世界的新時代青年。 |
本系主要目標在培育優秀的學術研究人才、學校師資、教育及學校行政人員與文教事業管理人員。學習內容含括教育理論與教育實務。本系教師歷來學術表現傑出,根據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全球學科評比,本校「教育」類2024年為世界第38名。系友在教育行政及學校行政界的成就卓著,多位系友擔任過教育部長及校長外,亦在文教產業及教育新創團隊有亮眼表現。 |
學科意涵 |
「英語教學」是一門結合語言學、教育學與應用語言學的跨領域學科,主要探討如何有效教授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這門學科不只是學好英文,更強調如何讓他人也能學好英文。本系核心學習內容包含:英語教學理論與方法、第二語言習得、英語語言學、教學實務、以及英美文化與跨文化溝通。 下載詳細資料 |
本系所稱教育學,包括教育系相關理論與教育實務,具體內容含教育基礎理論(教育史、教育哲學、教育心理學與教育社會學)、教育行政與政策之理論與實務、課程教學之理論與實務等,此外,亦包括教育研究方法理論,國際及比教育等課程內容應用。 |
學習方法 |
![]() 專題導向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透過不同專題任務,引導學生思考,拆解任務,整合資源,訓練解決問題與教學設計的能力。 圖解:英教系畢業專題發表 版權:系所承辦人拍攝 教學模擬與實作:站上講臺當老師,實際設計教案、操作教具,甚至到校外進行教學實習,把理論應用在真實教室中。 圖解:本系學生到國小舉辦英語營隊 版權:系所承辦人拍攝 ![]() 小組合作與同儕回饋:課堂中經常進行小組討論與教學演練,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共好、互相觀課與回饋,培養團隊與省思能力。 圖解:本系課程經常使用小組分組合作 版權:系所承辦人拍攝 ![]() 數位工具操作與創作:學習運用各種教學工具與平台,結合科技提升教學力。 圖解:數位工具是課堂必備用具 版權:系所承辦人拍攝 ![]() 課堂討論與批判思考:不只是被動學習,而是鼓勵你主動思考、提出觀點,針對英語教學主題進行深入討論與分析。 圖解:課堂批判思考讓學生不會被AI人工智能取代 版權:系所承辦人拍攝 |
![]() 自主學習:以小組方式,探索議題,蒐集資料分析與設計解決方案,於期末以專題口頭發表與書面報告。 圖解:教育專題課程學生研究議題報告 版權:授課教師提供 ![]() 分組報告與討論:藉由分組的過程, 讓同學之間培養默契, 分工及團隊解決問題能力。 圖解:小組分組討論與報告 版權:授課教師提供 ![]() 參訪與實習:本系所特色課程是安排及輔導同學至教育現場、教育機構實地參觀或教育行政機關實習, 讓同學清楚瞭現場運作狀況。 圖解:參訪學校 版權:系所提供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想進入國立清華大學英語教學系,除了學好英文,還可以透過以下方法,讓你在學習歷程檔案、面試、自我探索上都更有亮點:1. 持續參與英語相關活動,培養語言運用與表達力;2. 長期紀錄或設計一個「教學小專題」或「英語學習紀錄」;3. 主動參與團隊合作性質的活動,學習溝通與分工;4. 接觸並善用數位工具,建立科技素養;5. 對「教學」與「教育議題」保持好奇心,主動閱讀與反思。
|
1. 修習各領域的探究與實作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我們不是以文學與語言研究為主的外文系。我們強調如何「教英語」,著重實作教學訓練與教學法課程。 |
本系課程和相關科系課程相同處皆為強調教育的基本素養。其他相關科系可能側重教育領域中的心理輔導與諮商、特殊教育、幼兒教育、公民教育,本系則強調教育學理論基礎與實務的應用,對教育制度與實務、各級教育的研究、各國教育制度與比較有整體完整的認識。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課程除了提供國小英語教學專業師資培育課程,亦培養非師培體制內之學生從事英語文相關之文化教育事業和英語相關的行業。 |
「本系所畢業只能當老師?」本系畢業生除可擔任教師,也可至各級教育機關、文教產業、出版界、企業界擔任教育、行政、研發或培訓人員,若獲取博士學位還可至大學任教。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學習內容以培育優秀國中/小英語教學專業師資為目標,針對不同學習對象的需求,開設教學方法、理論及實作的課程,使學生具備教授英語文四能力(聽、說、讀、寫)的專業知能,並透過其他專業課程(如課程設計、繪本選讀等)加強學生能力。 |
本系同學除學習教育理論及教育專業知能,也可針對個人興趣選修輔系或雙主修(如:心輔、國文、英文、公民、歷史、地理、華語等)、修習學分學程(如偏鄉優質教育學分學程等)增加各種專業知能,或是取得師資生資格後,修習小學或中學教育學程,以考上正式老師為目標,或可準備公務考試,擔任公務人員為民服務。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1.本系教師積極申請教育部各項計畫、配合學校高教深根計畫補助辦理各項參訪活動,並鼓勵學生參與各國中、小英語學習服務營。 |
有志擔任中學教師者,入學後需取得師資生身份並加修未來擬任教領域學科為輔系或雙主修,如:含國、英、數、史地、輔導等等,端看同學輔系雙主修所選擇科系。同學若尚未決定未來想任教的學科,本系是職涯探索的好選擇。另本校已開放修習小教學程,有志擔任小學老師者,本系亦是修習小教學程的好機會。 |
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英語教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英語故事教學
學生可從本課程學習到: 圖解:學生參加英語說故事檢定。 版權:系辦承辦人自行拍攝。 ![]() 英文兒童文學
本課程介紹英文兒童文學的經典,學生透過閱讀經典能學習到: 國小英語教學觀摩與試教修習本課程的學生除需參與課堂活動及討論外,還需至鄰近國小進行教學演示、課堂觀察等,對於有志成為國小英語老師的學生來說,這門課可以獲得教學現場第一手的寶貴經驗。 圖解:學生實際進入國小課堂教學演示 版權:待提供 英語專題製作學生可從本系三大領域:英語教學、語言學及文學,分組擇定自己的興趣領域並訂定主題,經過教授指導,完成專題並進行海報發表。專題進行過程中,學生除了學習如何蒐集與統整資料、撰寫專題報告之外,也學習與他人團體合作。 圖解:學生解說專題成果 版權:系所承辦人拍攝 |
![]() 教育概論本課程為大一導論式的入門課程,旨在提供同學對教育專業的基本認識,以奠定進一步學習其他相關科目的能力。講授側重一般學校教育的相關範疇,期望學習者能從中了解教育的意義、目的、功能,熟悉當前重要的教育制度、政策問題,並洞察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 圖解:授課教師課堂剪影 版權:教師助理提供 ![]() 服務學習大一教育服務隊為教育系同學專屬之暑期服務性營隊,結合本系之教育理論課程與教學實作,在「服務他人,成長自己」的大隊宗旨下,提供理論結合教學實務機會、提升同儕間之合作精神與能力、培養尊重多元差異與關懷弱勢同學的情懷,且透過與與偏鄉國中同學相處,實踐服務人群之情操與「教育愛」之精神。教育目的。 圖解:教育服務隊合照 版權:教服隊提供 ![]() 教育行政實務管理大三暑假為同學透過進入教育部(局/處)或學校,實際觀察教育職場現況,並從實習過程中重新學習教育理論與實務,實習不僅是為未來就業作準備,透過職場實地學習,除重新反芻該專業理論,該課程更是提供同學形塑專業知能與職能態度的關鍵之一。 圖解:學生前往教育部實習 版權:實習學生提供 ![]() 教育專題本課程其核心目標是為同學整合過去累積之知識與經驗,使同學統整運用過往所學的知識、情意與技能,讓同學有機會為其未來的就業或升學作試探與準備,具有轉銜的功能。本整合式課程期使同學能藉由專題執行與成果發表的方式,發展整合知識、規劃行動與表達溝通之綜合性能力,以達總整課程統整、轉銜與實踐的教育目的。 圖解:學生發表專題執行成果 版權:課堂助理提供 ![]() 教學媒體與運用本課程在協助學生了解教學媒體設計理論與教學實務應用,透過實際製作的過程,熟悉教學媒體實務,讓學生在修習課程後能具備了解教育媒體設計的原理、原則及各種媒體的優缺點、透過小組討論和實作,具備製作教育媒體的能力,並具有發展媒體融入教學活動的能力、能根據學生的學習特性及學科的概念特質,應用適當的教學媒體。 圖解:學生於課堂上發表意見 版權:課堂助理提供 |
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英語教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郭媁婷本系學士班畢業 國小英語科教師 學校課程不僅傳授英語教學的理論知識與概念,透過系上紮實的聽說讀寫多元化的教學訓練,我們得以磨練課程設技實力、精進教學技巧,並在教學現場充分展現專業,學以致用。 ![]()
郭孟倫本系學士班畢業 英語教學系的課程規劃,不僅讓我具備紮實的語言與文化能力,更培養了國際溝通與批判思維,使我能迅速掌握不同領域的關鍵知識,進而游刃有餘地展開跨域學習。課程設計兼顧理論與實務,帶領我們深入理解人類學習的基礎,並運用多元教學策略、技巧與評量,幫助學習者快速掌握核心知識。 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士班助理教授 在英教系薰陶下,我跨足「學習科學與科技」與「服務科學」,順利取得教職。系上有豐富的跨域學習資源,除以英語教學為第一專長外,還能選修第二專長及學分學程,打造獨特的專業組合。在AI時代,職場需要更多兼具跨域思維與專業能力的人才,「英教+」正是讓你脫穎而出的關鍵。 ![]()
林敬旻本系學士班畢業 新聞記者 英語教學系除了能讓你能學會傳授語言學習的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還有許多能讓你充分思辨、撰寫論述文章和大量上台演講的課程。活用四年課堂所學及豐富課外經歷,讓我在畢業時馬上找到適合自己且有發揮所學的工作。 |
![]() 圖解:黃昆輝師 版權:教育學系所提供
黃昆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士、碩士、 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教育學博士 臺灣「教育行政學」科學化的奠基者。 本系所碩士班畢業後赴美,取得博士學位後返國回母校擔任教育研究所所長、系主任。曾歷任台北市教育局局長、臺灣省教育廳廳長、內政部部長、陸委會主任委員、總統府秘書長及總統府資政等行政職務。 ![]() 圖解:郭為藩師 版權:教育學系所提供
郭為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學士、教育研究所碩士、 法國巴黎大學博士 英國倫敦大學教育研究院進修 本校畢業後赴法國取得博士學位,返國後回母校擔任教研所副教授、教授、所長及校長。曾歷任教育部常務次長、行政院政務委員、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教育部部長、駐荷蘭、法國代表。 ![]() 圖解:吳清基師 版權:教育學系所提供
吳清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士、碩士、博士 臺灣教師在職進修完整體系及技職教育轉型的開創者。 本系所畢業後,擔任本系所教授。曾歷任教育部中教司長、技職司長、常務次長、政務次長、臺北市教育局局長、副市長及教育部長等職。現任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 ![]() 圖解:黃政傑師 版權:教育學系所提供
黃政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士、碩士 美國邁迪遜威斯康辛大學哲學博士 臺灣課程與教學頂尖研究者。 本系所畢業後赴美國取得博士學位,返國後回母校教研所擔任教授。曾歷任教育部技職司司長、高教司司長。國立臺南大學校長、明道大學及靜宜大學講座教授。 |
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英語教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
性格特質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