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
|
---|---|---|
所屬學群 |
文史哲學群
中國語文學類 |
文史哲學群
歷史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116011臺北市指南路二段64號 |
校本部 116011臺北市指南路二段64號 |
學系特色 |
● 優良的學術傳統,擁有專業師資與多元豐富課程 |
本系師資多元,來自國內外知名大學。課程分基礎與進階兩類,特色涵蓋東亞近現代史、世界史、醫療史、宗教史、社會史、藝術史等領域。設有「近代社會的身體與性別」跨領域學分學程,訂有「五年一貫修讀學、碩士學位作業辦法」,希望培養歷史教育、研究人才與文化工作者,使學生成為具公民責任感與國際視野的未來領導人。 |
學科意涵 |
本系以「中國文學」為核心,思想、語言文字為基礎,內容涵蓋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域外漢學、數位人文學等領域。 |
歷史學強調「鑑往知來」,除了探究「我從哪裡來?」、「我往哪裡去?」及「我是如何成為今日之我?」等問題,也希望透過獨立思辨與清晰論述的訓練豐富人文素養與自我認知,並應用於不同領域,提升未來面對挑戰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
學習方法 |
經典閱讀與鑑賞 文本分析與批判 思想研討與辯證 |
多元認知 圖解:與東京大學南開大學中國人民大等校師生交流 版權: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版權所有 邏輯思辨 圖解:師生參與大師講座腦力激盪場景 版權: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版權所有 解讀文獻 圖解:系圖書室文獻資料典藏與學生運用情形 版權: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版權所有 整合各領域知識的能力 圖解:文物修復產業的現況與實作研習 版權: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版權所有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對於有意走上中文系道路的同學,建議在高中時多接觸經典名著,培養閱讀文學作品的習慣。同時,練習歸納分析文本內容,嘗試用不同的觀點進行解讀,在養成文字閱讀與賞析能力之餘,亦讓自己擁有批判性思考與邏輯思維。透過多看、多寫、多思考,累積中文相關基本能力。 |
多元認知:廣泛閱讀不同領域、題材、形式,具問題性的長篇人文或社會科學文本。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專業領域主要涵蓋文學、思想、語言文字,研究三者之源流、發展及相關文化現象,並透過文藝分析與思想辯證探究經典文獻內容。至於歷史系側重史料考證、與歷史現象解釋等,哲學系則重視中西哲學思想。 |
本系強調歷史閱讀、書寫與思辨的訓練,希望精進學生蒐集整理、歸納分析、解釋反思資料與資訊的能力。與文學、傳播或其他社會科學科系相較,本系的訓練兼具微觀與宏觀視野,除了注重文本解讀及觀察不同時代、地域的社會現象,更強調留意其歷史脈絡並提出具歷史縱深的深度解釋。既可與其他科系互補,又有所區別。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一般認為中文系學生畢業出路有限,只能擔任教師或公務員,實際上本系畢業生發展多元,各界皆有優秀校友。尤其在數位化、國際化及重視「內容力」的浪潮下,中文系所學文化專業與人文素養將更有利於跨界甚至跨國發展。 |
歷史系的出路不限於文史領域,本系自創系以來培育的人才遍佈社會各層面,包括大、中、小學教師、學者、編輯、記者、作家、公務員、企業家、行銷人、檔案總管、藝術總監、博物館、多元媒體工作者等各領域。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中文系並非「字典系」,課程內容涵蓋多元,且學習方式除背誦外,還有許多思辨、創作、批評鑑賞、實務應用等等。 |
歷史學常被誤會只會背誦或說故事,事實上,歷史學更重視多元整合、分析思辨能力之培養。我們不僅鼓勵學生在「臺灣聯合大學系統」中進行多元與跨領域學習,更建議學生參與國際交換,遠赴他國開拓眼界、豐富經驗。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在課程以外,中文系每年辦理文學創作坊,招收本校校內有志於寫作的學子,延聘資深作家進行習作指導以及創作經驗分享,培養學生之藝文寫作與創發能力。 |
關於本系教師的專業領域以及學生的學習動態,請定期查看本系官方網頁,或追蹤本系粉絲專頁,另可參看相關的招生影片,以獲得最即時的資訊。 |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文字學這是一門介紹漢字的結構理論、發展演變歷程及其應用的課程。讓同學了解漢字在世界文化史的地位,從而對漢字的未來有所思考。語言文字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被使用的過程中,造成語言文字的發展變化。透過深入地了解語言文字發展變化的軌跡與掌握變化的規律,引起學習語文的興趣及有助於提升語文能力。 圖解:課堂教材書影 版權:政大中文系自有照片 史記史傳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敘述文本,深刻地影響了國人的敘述思維,深遠地影響了後世的文學敘述。司馬遷的《史記》一向被譽稱為中國史傳的巨著,是中國敘述文的典範。本課程欲藉由選讀《史記》名篇,既關注司馬遷的史學思想,尤側重於「描寫生動而故事性較強的敘述文」,進而引導同學具體而微的認識「敘述」的書寫、內涵與意義。 版權:政大中文系自有照片 實用編輯學除介紹編輯知識、流程等實務,更強調中文應用審美能力的展現,不論是報紙副刊、雜誌、圖書出版,均以文學類型為主,以與中文系文學課程相互結合。邀請多位業師以專題演講方式進行,傳承其多元豐富的實務經驗,令學生能實作應用,涉獵編輯、企畫、出版、發行、行銷等各項實務之認知。 版權:Pexels 報導文學報導文學(reportage)是行走者的文學也是觀察者的文學,介於新聞報導和小說之間,兼具文學和新聞的特色。強調運用文學藝術、真實、及時地反映社會生活實踐和人物活動的一種文學體裁。本課程選取國內外研究報導文學的現況和脈絡,從宏觀出發聚焦到微觀,對重大議題、人物刻畫進行體系化的探索和可能。 版權:政大中文系自有照片 電影評論寫作帶領學生了解影評、學寫影評,還能評影評,能夠向讀者解釋或介紹他們不熟知的電影、電影工作者或其他事物,甚至將電影與其他文化範疇連結,以闡明作品與世界的關係。 圖解:政大中文影展籌辦師生合影 版權:政大中文系自有照片 |
明清日常生活史專題本課程探究明清時期(1368-1911)的文化史與生活史,透過士庶階層的食、衣、住、行、育、樂、宗教、禮俗、婚姻、情感等議題,思考物質文化、集體心態與思想信仰之關係,期能激發學生對於歷史情境的深刻認識與豐富想像力。 版權:課堂拍攝,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版權所有 性別與近代西方世界的形成本課程旨在帶領學生對近代西方世界的兩性關係、家庭、婚姻、社會與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期以此拓寬學生對於自身生活經驗與歷史發展的更切身交流,並促進學生對歷史的寬廣有更深的體會。 版權:課堂拍攝,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版權所有 近代東亞農業史本課程探討農業、社會與秩序、近代農業起源、農業與經濟、戰爭與農業、綠色革命與藍色革命、生態農業、農業技術與外交等主題,闡明農業與人類文明秩序的關聯性,時代變遷下的農業意義,以及農業史研究取向的轉變。 版權:課堂拍攝,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版權所有 元明清繪畫史本課程以元代至清代的繪畫作品為例,介紹重要的畫史議題、畫家風格、與贊助情境,並安排兩次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參訪活動,期能培養學生實際面對畫作的看畫能力,進而熟悉中國繪畫主要的表現模式。 版權:教師拍攝 |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李豐楙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為國立政治大學名譽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專長為道教文學、中國道教思想、臺灣道教與民間宗教研究、華人宗教,曾獲得科技部傑出獎(1994年、1997年)及優等獎(1990年)。著有《從聖教到道教:馬華社會的節俗、信仰與文化》、《土地神信仰的跨國比較研究:歷史、族群、節慶與文化遺產》、《山海經圖鑑》等著作。
周芬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現任教於東海大學中文系。 以散文寫作著稱,也寫小說、兒童文學和口述歷史。曾榮獲獲聯合報散文獎、中山文藝散文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吳魯芹散文獎、吳濁流小說獎等殊榮。著有《美學課》、《北印度書簡》、《創作課》、《汝色》等著作。
林紀良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 曾任朗德萬斯(原歐司朗通用照明)全球 CEO、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大峽谷智慧照明聯合創始人暨執行長。在 LED 封裝、照明產品研發創新及跨境企業併購整合等領域深耕多年,成就斐然。
楊佳嫻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國立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國立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現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 以現代詩、散文見長,曾獲臺北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全國大專文學獎、寶島文學獎、臺灣文學獎、宗教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等獎項。著有《小火山群》、《金烏》、《少女維特》等著作。
吳青峰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 現職歌手、作詞人、作曲人、編曲人,為樂團「蘇打綠 aka 魚丁糸」主唱,曾獲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最佳作曲人、最佳國語男歌手等殊榮。 |
版權:系友林果顯提供
林果顯/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副教授從大學部開始,在本系完整學習歷史學知識,並至不同的學校旁聽課程。在學時積極與學長姐籌組讀書會,涉獵歷史學內外的名著,博士班階段利用所上的國際交流機會,磨練外語發表能力,並獲得獎助至日本東京大學參與課程。這些學習的美好經驗,不僅成為日後學術研究的基礎,在教學上也成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憑藉。 進入學院從事教職時,正逢大學評鑑制度指標化的時期,因此在限期升等、教學發展,以及對學術社群和社會的服務上,同時面臨各種量化要求。林果顯努力將學術上的發現與國外交流的新知,融合於課堂教學,使得課程內容得以不斷更新,同時在大學通識課程中,將生硬的學術語言化為不同學科背景亦能思索玩味的議題。 版權:系友聶文娟提供
聶文娟/中國輸出入銀行政風室主任進入政治大學歷史系就讀後,我學習各種類別的歷史,如斷代史、通史、編年史、國別史、專史以及歷史學方法論等,橫看成嶺側成峰,多元的觀看或是詮釋角度讓我得以深入瞭解我所感興趣的一段歷史、人物以及發展演變,感謝博學多聞的老師耐心引導,但是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最終支持我持續成長的是不間斷的學習興趣與熱忱。 政大歷史系畢業後,我參加國家考試進入政府機關廉政體系工作,發現學校所學是奠定如何學習的基礎,工作上所需則是從「做中學」,剛開始是困難的,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瞭解適應,慢慢熟能生巧,進而將每件工作或任務做好,重要的是要學習融入團隊,扮演好角色與發揮應有的功能,我很喜愛從事廉政工作,從中獲得很高的成就感。 版權:系友徐万晴提供
徐万晴/國立中央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歷史教師大學生涯除了在通史、專史、專題中訓練文字分析能力,我也在民族系與社會系不同面貌的課程中,訓練自己跨領域的思辯與討論。在圖書館盡情遨遊(偶而昏睡),貪吃般地多方面閱讀小說、觀看電影與表演,讓我在雜食中瞭解自己。這些在不同領域中探索的資源,讓我在備課中能有更多樣化的角度,跟學生討論其中的知識與經驗。 在歷史教學中,讓我學會了更多設計課程與提問的能力。在導師生涯中,陪伴學生叩問人生。最困難的,也許是在親子跟師生問題產生衝突時,自己身為局外人,仍要盡力幫學生尋求資源或解答、一起面對衝突。在學校行政中,保持溝通的能量,共同尋求對教學或行政都能兼顧的方法。持續不斷進修跟維持好奇心,是我維持教學之路的初心。 版權:系友葉乃菁提供
葉乃菁/編劇2007年,政大歷史系畢業。就學期間曾利用學分抵免機制,赴北藝大戲劇系修課。2008年,考入台藝大電影所。 打字人專職編劇。以歷史學系背景,完成紀錄長片《光計畫》、《阿罩霧風雲》上下集劇本。其他編劇作品包括電影《只要一分鐘》、《罪後真相》。 版權:系友馮奕達提供
馮奕達/專職譯者成功中學畢。高一莫名加入英語會話社,但對劇場興趣遠高於會話。為了解戲劇,養成一下課就窩在誠品看書的習慣。大學時世界史閱讀資料多為英文,別人愈喊難我就愈想讀懂,結果開始做世界史。碩論以熱愛的足球為題,寫運動興起與輿論形象的關係。歷任英國史、史學理論、世界通史助教,故對各時期世界史主要議題都有基本認識。 碩班畢業,硬頸不想做打卡上下班的工作。隔年1月接到第一本書的譯案,再隔年1月才動手譯第二本書。青黃不接時做過兼任文編、審書、捷運告示牌翻譯,此後案與案間的空隙愈來愈短,終至無縫接軌,不時翻譯學術論文。題材以世界史為主,碰過帝國、殖民、全球史、現代性、飲食文化、科學史、社會研究、二戰戰後問題等題材。 |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
性格特質 |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5%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