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灣語文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系應用華語文學組 |
|
---|---|---|
所屬學群 |
文史哲學群
台灣語文學類 |
文史哲學群
跨
教育學群
華語文教育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和平校區I 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
校本部和平校區II 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
學系特色 |
臺灣學是跨領域與跨國界的新興學科,融合人文與社會學科的研究方法與問題意識,以文化、語言、文學為研究對象,發揮全球在地化的創造性想像。 |
本系於1995年首創全臺唯一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培育對外華語師資與研究人才。因應全球華語學習普及化,2007年設置了學士班、碩士班、數位碩士在職專班、博士班等完整學制。本系旨在培育以華語作為第二語言之教學師資、教材開發與編輯、國際文化事務行政、學術研究等具備跨域整合能力及跨文化之專業人才。課程含語言、文化、教學等領域,重視學生具備多語能力。學生畢業後可投入華語文教育產業或從事華語文相關學術研究。 |
學科意涵 |
本系前身為「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2011年大學部成立後改名為「臺灣語文學系」,但仍延續過去以來著重台灣文化、語言和文學三大領域的學習,並以此為基礎加強文化創意之應用以及語言傳播方面的訓練。 |
華語文教學系應用華語文學組(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Program of Applied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學習領域涵蓋華語教學、語言學、教育學、第二語言習得、中國文化、華人文化、文學、資訊教育、國際教育等。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1.自主與合作學習:台灣文學、文化和語言領域的理論與實務無法在課堂上一一窮盡,因此學生在老師提綱挈領的引導後,除了需自主尋找問題的答案及可運用的資源之外,也需建立同儕網絡、以團隊合作的方式讓學習成果更加深廣。 未上傳圖片 2.調查與分析法:學生需在學習過程中培養並進一步嫻熟操作量化(如設計問卷並進行調查)和質化(如文本分析和深度訪談等)相關研究方法的能力,有利大數據和小敘事等具有不同特質的學習資料。 未上傳圖片 3.專題實作與成果展示:我們鼓勵學生透過對於特定主題的研究或實務操作,進行深刻的學習。同時,更期待學生將每一次學習成果進行口頭、書面、影像等不同方式的展示。 未上傳圖片 4.多媒體與線上學習:本系課程設計活潑且貼合台灣社會脈動,鼓勵學生透過多媒體及本校學習系統MOODLE進行課中及課後學習。 |
1.理論與知識的吸收學習:學生透過閱讀教科書及講義教材、議題討論、聆聽學術專題演講、參加研習工作坊等方式,全面吸收華語文教與學之相關理論概念。 2.學生合作學習: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小組分工。學生透過相互配合、協作來完成目標。例如學生利用所學之教學法設計專題或報告。 3.學生實務學習:教師規劃華語文教學及相關產業的實務學習機會,帶領學生參與執行相關工作的線上或實體實習。例如:學生對國外中文學校學生進行線上華語教學。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建議對於台灣學研究有興趣的同學,可在高中時期累積以下各種經驗,從中培養相關基本能力。 |
擔任華語教師或投入華語文教育相關產業之學生需要具備熱愛語言教學、對外語言文化交流熱忱、英語/外語表達能力、中國文化知識、文學涵養、電腦及科技工具應用等特質與能力。我們建議對華語文教學有興趣的學生可在高中時期探索並累積各式經驗: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臺文系主要的學習領域主要為臺灣文化、語言與文學,此外也強調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並鼓勵社會實踐。而中文系一般來說則是以中國傳統經學、思想、小學(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古典文學、現代文學、文創實務課程為主;華文系則較關注現代、世界各區域的重要華文文學創作。 |
華語文教學系培育以華語作為第二語言之教學師資、相關產業及學術研究人才為主,重視學生具備本國語文涵養、多語能力、外語習得概念、熱衷跨文化交流、善用電腦科技等特質。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名為「臺灣語文學系」,一般容易認為主要是以「台灣語言」為主要的學習領域,但實際上本系包括台灣文化、語言與文學的範圍,同時也強調文化創意之應用以及語言傳播方面的訓練。因此本系畢業學生的出路或生涯發展部並不僅限於母語教師,而是更廣泛地包括各種人文相關或文化創意方面的產業。 |
1.只能當語言課程的華語教師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包括台灣文化、語言與文學的範圍,同時也強調文化創意之應用以及語言傳播方面的訓練。因此在學習內容與學習方法上,特別強調融合三大主題的跨域學習,即其相關之創意與應用。此外,本系也十分重視學生跨國移動的能力,因而外語能力的培養也是本系的學習重點。 |
1.學習內容:以為會講中文就可以教中文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科系兼具語言、文學、文化三種當代人文學科的教學內涵,跨領域地以台灣為核心觀照,帶領學生探索台灣與世界的關係。台灣人文研究作為新興的學科與研究領域,不同於傳統學科,提供了更為寬廣而自由的知識有機組成。文學、藝術學、社會學、新聞學、文創、性別研究、人文地理資訊等等皆能在此得到基礎訓練。 |
本系教授學生語言本體與習得知識、華語教學知能、華人文化、文學涵養等基礎能力,進一步結合臺師大IB國際教師學分學程及本系IB專業華語文教育領域,透過既有課程涵蓋之四大面向:語言、文化、教學與學習者,融入IB教育哲學與教學實務等相關要件,獨步全臺打造具備專業競爭力及寬廣國際移動力的國際華語教育專才。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灣語文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系應用華語文學組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介紹文創產業理論外也兼具實務運作,學生進行田野調查及成果發表,讓修課同學實際走入店家了解文創,試著結合台文系所學應用於文創之中。 未上傳圖片 大學臺語透過橫跨文學、歷史文獻、流行音樂等領域的素材與資源,進行閱讀、書寫及討論,加強學生對台語文字及文法的正確運用,進一步認識台語文的美感與深度!而在延伸課程【台語文實作】中,將在【大學台語】的基礎之上,以台語為主要授課語言,並以「台語文」為主要實踐工具,整合本系語言、文學與文化三大領域,並結合語文傳播 未上傳圖片 臺灣文學史藉由對時代背景、作家和文學作品的理解,讓你徜徉在文學之海的同時,也能博古通今,翻閱台灣歷史中最雋永的扉頁。 未上傳圖片 台灣流行文化透過對於台灣流行文化現象的討論和反思,進入對於台灣社會的批判性理解,和對於社會學和文化研究領域在理論、概念與實作面向的全面認識。而在延伸課程【台灣電影導論】中,將在【台灣流行文化】的基礎之上,進行對於台灣電影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脈絡,以及生產和消費實踐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未上傳圖片 多元性別文化多元性別文化為認識多元性別的基礎課程,介紹LGBT(女同志、男同志、雙性戀、跨性別)的文化與處境。透過各種文本的閱讀分析,建立同學對於多元性別的認識與視野。 |
華語文教學導論本課程教授學生以華語文為第二語言教學之教學法與教材編寫要點,配合學生學習策略;教學方法則從語言習得及心理歷程來進行第二語言的「學」和「教」,加上社會文化的需求,在生活上實際運用溝通方式達到教授及學習華語文之目的。 多媒體與華語教學本課程在探討如何運用資訊科技增強華語文教學;學生將學習多媒體輔助華語教學的理論、技術與實作三個面向,幫助學生結合多媒體華語教學的理論知識與實務經驗,使學生 (1) 掌握數位教材設計原則;(2) 掌握多媒體技術平台特性;(3) 掌握多媒體華語課程設計能力;(4) 增進同儕溝通與合作能力。 華語課程與教學設計本課程主要教導學生學習課程設計與教學技巧,包括常態班華語課程、短期密集班華語課程和境外班華語課程。上課期間學生會體驗不同主題式華語教學設計。爲了提高學生對課程設計的瞭解,學生要能開發和展示自己的常態班華語課程、短期密集班華語課程和境外班華語課程,以利未來實際運用於教學。 語言學概論本課程是語言學理論的基礎,提供學生語言學不同領域的基礎知識,包括普通語言學知識(語音學、音系學、形態學、句法學、語義學和語用學)、心理語言學知識和社會語言學知識。學生學習國際音標,以及如何分析語言的形態和句法結構。此外,也提供學生學習大腦與語言的關係及其相關的研究方法。 臺灣民俗與文化本課程旨在引導學生認識臺灣民俗與文化的淵源、發展與流衍,探討其中民間信仰、宗教禮俗、族群關係等社會文化議題,體會在地民俗文化特有的情感與價值。並帶領學生實地進行文化參訪與田野調查,增厚學生的知識面,將臺灣民俗文化主題融入華語教學中。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灣語文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系應用華語文學組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圖解:於2018台北國際書展演講 版權:鄭清鴻
鄭清鴻台中教育大學台語系學士、台師大台文系碩士。曾任永和社區大學台灣文學課程講師、台灣文學專欄主持人。現為前衛出版社主編,致力於台灣學本土出版與相關推廣,亦擔任臺文館、文化部相關專案評審、諮詢委員。 高中時,受到當時國文課本收錄賴和名作〈一桿稱仔〉的啟發,對於台灣文學及語言問題開始產生興趣,遂以推甄方式進入台中教育大學台語系就讀,並繼續攻讀研究所。而在學期間也深感台灣文史尚未往下紮根普及,高教就業機會亦快速減少,因而不斷思索如何活化學術研究,跨領域嘗試台灣文學普及與學以致用的可能性。 圖解:受頒2017年台灣語言學學會最佳博士論文 版權:劉承賢
劉承賢台大財金系學士、師大台文系碩士、清大語言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副教授。曾任台大、政大國際教育交流協會(CIEE)兼任講師;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副總幹事;《台文通訊BONG報》及《臺江台語文學》文字編輯;《商業周刊》經研室副主任、致伸科技財務部資深管理師、中國信託證券承銷部襄理。 大學主修財務金融,畢業後也在相關領域工作,但無法遏抑心中的召喚,於是職涯規劃大轉彎,結合了對本土語言的熱情與對形式語言學的興趣而完成碩博士學業。期間擔任研究助理、助教與兼任講師,以及文編、企劃等工作。畢業後有幸找到嘉義大學的專案教職,現階段教學科目皆與英語相關,但研究部份希望能延續前所未竟;多年不間斷的台語創作也將持續進行。 圖解:2018年參與大甲媽繞境經過西螺大橋 版權:陳睿穎
陳睿穎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學士、師大台文系碩士。曾任職民視新聞台、壹電視新聞台、台灣師範大學文化創藝產學中心等;現任職於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於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畢業後,進入民視新聞台從事影像幕後工作,因對老電影尚有熱愛而於工作約滿後轉入當時的國家電影資料館,執行文建會台灣電影筆記專案。在工作中逐漸凝聚研究意識,再考入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以台語片研究取得碩士學位後,先於母校文創中心任職一年,再轉回媒體產業任職,於一年前再回到國家電影中心研究發展組,從事電影史料的發掘與研究。 |
林子敬◆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講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博士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現代語言教育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學士100級 大學參與海外實習計畫和擔任營隊輔導員及華語教師,累積教學經驗。畢業後透過Fulbright前往美國大學任教,教學能力有顯著的提升外,更了解大學行政事務和課堂安排。讓我相信” I learn with students not I teach students.”。2013 年,為了實現海外求學的夢想,赴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教育碩士,學成後回到母校繼續貢獻所學。
陳敬佳◆現職美國勞倫斯大學華語講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學士104級 ◆曾任美國杜克大學華語講師 ◆獲美國國務院獎學金計畫「Fulbright FLTA program」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擔任華語教師 ◆Tutor ABC語言學習諮詢顧問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交換生 ◆德國萊比錫孔子幼兒園華語教學助理
陳思衛◆現職睿瑪翻譯社 ◆法國巴黎第七大學應用語言學暨法語教學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學士100級 ◆荷蘭萊頓大學交換生 ◆美國洛杉磯高中、荷蘭中文學校實習生 ◆海地台灣大使館及技術團法語翻譯 ◆法國里昂高等政治學院修習國際發展 ◆布吉納法索擔任使館於當地醫療計畫之教育訓練顧問、法語翻譯,並開發中文課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專任助理
夏儀芬◆現職美國洛杉磯南加州大學美中學院東亞教學策略聯盟計畫專員 ◆創立經營線上語言服務公司/個人工作室 ◆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教育科技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學士103級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華語講師 ◆美國舊金山華美中文學校教學組長 ◆僑委會華裔青年語文研習班輔導員、華語助理 ◆美國聖地牙哥Barnard亞太語言學院實習教師 ◆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中文課程教學助理和中文旗艦計劃導師 ◆美國慧智文化基金會課程研發
張瓊安◆現職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規劃師 ◆本校華語文教學系碩士 ◆本校華語文教學系學士106級 ◆中小企業總會專案經理(2022-2023年) ◆數位發展部數位計畫駐點(2023年6-12月) ◆本校華語文教學系研究助理(2020-2021年) ◆Mandarin 360華語教師(2018年至今) ◆美國拉斯維加斯溫徹斯特語言中心教學助理(2015年暑期)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灣語文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系應用華語文學組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4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