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 
                                            
                                                中山醫學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 
                                
|---|---|---|
| 所屬學群 | 
                                                        醫藥衛生學群
                                                     職能治療學類  | 
                                        
                                                        醫藥衛生學群
                                                     職能治療學類  | 
                                
| 所在校區 | 
                                                     城中校區 100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一段1號  | 
                                        
                                                     校本部 台中市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  | 
                                
| 學系特色 | 
                                                     本系成立於民國59年,為我國第一個提供職能治療師養成教育的單位,目前也是全台唯一具有完整職能治療教育包含大學部、碩士班與博士班的學系。師資專長涵蓋生理障礙、心理障礙、兒童發展障礙、長期照護、視覺復健等領域。半數以上教師更曾獲得本校的教學傑出或教學優良獎項,因此可對學生提供完整而優質之職能治療教育。本系學士班的教學目標在於培育具有專業學識與技能之職能治療師,並具有終身學習、專業倫理及人文關懷之內涵。  | 
                                        
                                                     中山醫學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 
                                
| 學科意涵 | 
                                                     職能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是以「全人」的角度,即同時注重個案的生理、心理、社會層面,透過有「意義」與「目的性」的活動,促進個案功能的提升或恢復,也可藉由環境的調整、選擇適當輔具或教導代償方法,讓個案能順利從事對他們有意義的活動,以提昇個案的安適感與生活品質。  | 
                                        
                                                     中山醫學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職能是為每天從事日常熟悉的事且有目的的活動,有日常生活活動(自我照顧)、工作(教育)、休閒(娛樂)三領域。職能治療是運用以目標為導向的活動為治療媒介,改善個人的動作、感覺知覺、認知、心理及社會互動功能,促進個人日常生活功能的獨立,以提升個人的生活品質及社會參與。  | 
                                
| 學習方法 | 
                                                 
                                                                課堂演講:以課堂講授的形式說明職能治療基礎學科、醫學相關及專業相關科目之知識,包含基礎學科之知識,如心理學、社會學、解剖學、生理學等;醫學相關知識,如內科、外科、精神科、小兒科等;專業相關科目如職能治療導論、生理、心理、兒童、社區領域職能治療參考架構、評估及介入知識等。  
                                                                操作實習:配合專業演講課程所提及之各種評估、治療技巧與治療活動設計,提供學生實際操作各種評估工具、介入器材、演練治療手法之機會。  
                                                                口頭報告:利用個別或小組口頭報告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搜尋資料、組織彙整的能力,並可學習與人合作、領導、協調、溝通及自我表達能力。  
                                                                參觀見習:到醫療院所或其他職能治療相關服務場域,參觀治療環境,觀察職能治療師的工作內容、與患者或家屬、看護互動狀況,及病患族群特徵,一方面加深學生對專業的印象,一方面使學生觀摩及學習如何規劃及進行評估、治療活動,未來能扮演好職能治療師的角色。 臨床實習:在完成各種理論、實習及見習課程後,學生至選定的生理、心理、兒童及社區職能治療單位進行為期一年的臨床實習。在臨床教師的循序漸進指導下,學生將所學的專業知識應用於臨床環境,學習對不同類型、不同問題的病患提供職能治療服務,並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稱職的職能治療師。  | 
                                        
                                                 
                                                                職能治療強調學習需要藉由感覺、思考、經驗及實作。學習方式包括:1. 課堂聽講,2. 小組討論,包含PBL或世界咖啡館,3.課堂演練,如角色扮演,4.見習觀察,5.邀請專題演講,如舞蹈治療、燒燙傷實務,6.實際操作,如輔具製作,及7. 臨床實習。此外,強調主動尋找各種資源自主學習及終身學習。 圖解:本系評估學課程課堂練習 版權:教師拍攝  
                                                                2. 小組討論:世界咖啡館 圖解:本系課程中融入世界咖啡館用於小組討論情境 版權:教師拍攝  
                                                                3.課堂演練,如角色扮演,學習如何評估與測量 圖解:本系課堂演練,學習如何擔任評估角色 版權:教師拍攝  
                                                                3.課堂演練,活動帶領 圖解:本系課堂演練,兒童活動帶領 版權:教師拍攝  
                                                                6.實際操作,如輔具製作 圖解:輔具設計與實作課程 版權:教師拍攝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高中階段準備方式:在學習基礎學科與知識時,除了基礎的知識外,需要更深究其應用面,如何應用這個基礎知識於真實環境中。此外,因為學科內容豐富且具一定廣度,因為需要具備歸納與融會貫通的能力,可以透過參加專題來加強這項能力,透過自己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回答它,將有助於提升自己的觀察力,歸納與融會貫通的能力。還有,與國際接軌一直是重要的趨勢,提升英文的聽說讀寫能力,以降低未來在面臨學術英文時的壓力。  | 
                                        
                                                     
                                                        一、專業知能的準備:可由日常閱讀職能治療相關介紹、參與職能治療學會活動、參加各校舉辦的職能治療營隊等,漸步了解職能治療專業的屬性與內容。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職能治療以全人的觀點(同時著重生理、心理、社會層面)及職能活動或代償方法改善患者功能,以增進患者在日常生活、工作與休閒娛樂能力為目標。  | 
                                        
                                                     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的差異。簡言之,兩者都是幫助個案恢復健康的專業。物理治療使用運動治療、徒手治療及利用聲、光、電、熱、力等物理媒介的儀器治療來處理個案的問題。職能治療利用經設計的治療活動幫助個案能參與各種職能(日常活動)以恢復、發展或維持個案的日常生活、學業、工作及休閒的角色。兩者的服務對象包括骨科、神經科、心肺疾病等個案,年齡層涵蓋新生兒到老人。職能治療的服務對象還包括精神(心身)障礙的個案。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職能治療為健康照護體系不可或缺的專業,職能治療師不只提供醫療體系之復健服務,更能夠針對個人規劃健康生活型態,以幫助個案預防與減低老化和延緩失能,目前居家職能治療所、長期照顧機構、學校體系、職業重建單位、輔具中心等,都是本專業的服務場所。
                                                              | 
                                        
                                                     
                                                        大眾容易將坊間中醫推拿以及國術館的工作與臨床職能治療師工作混淆。職能治療師是協助個案將身體功能回復到最佳的狀態,因此臨床上使用的核心技術包含以訓練活動提升個案的職能表現、透過活動團體訓練個案的職能恢復以及做自我表現、使用輔具協助個案在身體受限制下仍能進行自己的日常活動。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職能治療專業強調「以個案為中心」,即治療師依據個案的個別需求提供不同服務,因此學生在學習時不只需背誦專業知識,尚須理解、推理及靈活應用於不同個案。因為本專業主要使用職能活動治療患者,學生亦須學習如何執行各種活動如打毛線、繪畫、摺紙、烹飪等,藉此過程瞭解各種活動的特質及所需能力,以便未來應用於患者。  | 
                                        
                                                     
                                                        學生常認為僅需要背誦即可,然而本系的核心教學涉及許多理論以及理論運用,僅有背誦,容易造成學習上的障礙。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本系課程自1986年通過世界職能治療師聯盟(WFOT)的課程審核標準,為我國第一個課程通過該機構審查的學系,代表本系課程已達國際水準。  | 
                                        
                                                     
                                                        職能治療師為一項助人的工作,工作中和不同的個案互動以及合作解決問題,不僅幫助個案通過人生中不適的處境,過程中也讓治療師本身獲得洞察自我的機會,讓自身獲得成長。因此,職能治療師的生涯,不僅是一項工作,也會讓自己逐漸了解自己存在的意義與目的,獲得最大的生命價值。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 
                                            
                                                中山醫學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生理疾病職能治療(暨實習)本課程主要教授職能治療對生理障礙成人患者相關功能的評估與介入方法,包含感覺運動、認知知覺、心理社會功能等,也介紹職能治療對成人生理障礙常見疾患的介入目標與角色。本課同時包含演講與實習,以增進學生的學習效果。  
                                                                小兒職能治療(暨實習)介紹職能治療在小兒領域的角色,教授參考架構、治療手法,同時介紹在此領域中常見的病患,目標在培養學生未來臨床治療之知識基礎、評估能力及治療技術,是相當重要且基本的課程。  
                                                                心理疾病職能治療(暨實習)除了介紹精神科各種診斷、精神科評估所使用的工具之外,闡述職能治療如何從中介入,論述職能治療在此領域所使用之參考架構;在團體課程方面,介紹團體動力學、學習如何設計團體;並學習會談技巧、心理演劇的應用等;為了增加學生實習時的技能,也會讓實際與病人會談、練習評估病人並實際帶領精神科病人做活動。 圖解:學生在課堂中學習評估的正確進行方式並練習 版權:本系潘璦琬老師同意授權使用  | 
                                        
                                                 
                                                                職能治療活動學暨實習職能治療師透過分析個案選定的角色所需進行之活動,並以各種理論與相關專業知識為基礎,針對個體的功能與目標調整並操弄活動,讓個體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提升或恢復身心功能,以達到參與生活及促進健康之目的。本課程涵蓋與活動相關的專業知識,也強調多元活動之內涵,以及治療性活動技巧的練習及臨床應用。 圖解:以烹飪活動進行活動分析的練習 版權:教師拍攝  
                                                                副木裝具義肢學暨實習副木製作是職能治療的特色之一。職能治療師運用低溫熱塑的材料,以解剖及人體動作的知識為基礎,並分析個體的角色所需進行的活動之動作需求,量身製作副木以支持及保護受損的部位,或是提升及代償減損的功能,以期達成個體的目標。副木兼具治療與外觀的考量,是醫療與藝術的結合,本課程涵蓋副木等裝具相關專業知識與技巧。 圖解:腕關節副木 版權:經臨床治療師同意後拍攝 未上傳圖片 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之運用「國際功能、失能和健康分類」(簡稱ICF)於2001年由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目的是明確描述功能分類。台灣已於2012年全面採用符合此分類系統之編碼,進行身心障礙等級鑑定。因此透過了解ICF以及世界對於失能的系統性觀點,可提供更健全的身心障礙服務,並用以作為身心障礙相關問題之臨床推論、紀錄及介入。  
                                                                心理障礙職能治療暨實習提供心理障礙個案的介入,是職能治療有別於其餘復健相關專業的獨特角色。本課程涵蓋心理疾病職能治療相關理論及實務,以及心理疾病職能治療臨床技能之操作與練習。課程進行包含講述教學與分組活動部分,期待學習者能了解心理疾病職能治療師須具備的能力及執行業務的方式,進而勝任心理疾病職能治療師的角色。 圖解:音樂治療在職能治療的應用 版權:教師拍攝 未上傳圖片 感覺統合感覺統合治療是專屬職能治療的介入方式,是從感覺處理的角度去瞭解兒童的學習、遊戲、知覺、認知、動作、社會心理、行為、情緒等的發展及障礙,並依循感覺統合的理論提供介入。本課程涵蓋各種感覺、動作、知覺等相關功能,還有各種感覺統合障礙,包括感覺調適、感覺防禦、兩側整合、姿勢眼球動作、知覺等障礙以及介入方式。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 
                                            
                                                中山醫學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圖解:Psychic OT十傑會 版權:本照片經林清良本人同意授權使用 
 林清良專長:心理疾患職能治療、職能復健、精神復健 曾任:台北市立療養院(現台北市醫松德院區)復健科技士、高雄市立凱旋醫院職能復健科主任(民國90年公職退休)、台灣職能治療學會理事;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高雄市職能治療師公會理事長;台灣社區精神復健發展學會監事 林老師於民國63年畢業後,77年參加首屆公職職能治療高考以榜首錄取,曾奉派至多國參訪觀摩。策劃與執行的『大寮復健模式』開創有系統的精神病患復健醫療業務,並創建精神病患產業治療體系,正式成為台灣精神病患治療方式之一。曾為行政院核評為全國『為民服務』績優人員。公職退休後,於92年創辦全民康復之家(健保特約社區精神復健),至今仍持續在其專業領域努力服務,為要讓嚴重精神病患「活得像個人、有人的味道」。   
圖解:吳端文老師與啟端團隊 版權:以上提供之照片,吳端文本人同意授權台大-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使用 
 吳端文學經歷 美國加州大學特殊教育碩士 美國南加大艾爾絲診所結業證書 台灣大學醫學院復健系畢業 現職 啟端職能治療所 所長 啟端感覺統合教育有限公司 執行長 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 兼任講師 台北市及新北市衛生局、社會局、教育局 專聘講師 早期療育專業人員培訓講師 得獎事蹟 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傑出職能治療師獎 全國發展遲緩兒童優秀專業人員早療棕櫚獎 發展經歷 於兩岸三地積極推廣早期療育及技術傳承 吳端文感覺統合早期療育中心負責人 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兒童心理衛生中心主任 私立全人兒童發展中心主任 台灣職能治療學會理事 雙北市早療評鑑委員 著作 運動翻轉孩子的未來 感覺統合 手能生巧 圖解:賴金雪教授近照 版權:本人同意授權臺大職治系使用此照片 
 賴金雪現任美國西北大學醫學社會科學及小兒科學學系教授、美國Proton Collaborative Group、Pediatrics Brain Tumor Consortium及Children’s Oncology Group之成員 曾任2011-14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腦惡性腫瘤指導委員會成員 賴老師1988年於本系畢業,至臨床工作兩年後,至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進修並完成碩士學位。而後專研教育心理學,於1996年獲得博士學位,同年獲聘為該校職治系助理教授。2000年至美國西北大學進行研究,發展以病人為中心之評估工具並應用於慢性疾病患者,包括大人及小孩。目前除任教職,亦主持多個由美國聯邦和基金會資助之研究計畫,發展兒童慢性疾病治療之功能評估,並發表超過150篇期刊論文,研究成果斐然。   
圖解:攝於2017牛津大學考試院 版權:林昶霆本人同意授權使用 
 林昶霆現為晁禾醫療創新科技執行長 成功高中--儀隊成員、自然科學研究社教學長、畢聯會主席 台灣大學-- 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 、老人暨長期照護學程(修畢)、太空知識社 副社長 英國牛津大學-- St.EdmundHall Alumni老人醫學與精準醫學研究計畫 研究員 在看到台大杜鵑花節手冊的科系介紹時,我發現其中一個亮點就是職能治療的兼容與多樣,可以學習以職能治療專業介入有需要的個案,在評估與治療時,不只看到「症狀」,更看到一個「人」,這樣的全人精神,深遠的影響自己創業的核心價值。創業做「智慧機器人、醫療物聯網」前,藉由各項醫療服務設計環節切入,並至歐美日學習與探勘,藉由「有目的性的活動」設計,輔助個案生活獨立與提升生活品質,提供符合職能治療全人的周全評估。  | 
                                        
                                                  
                                                                版權: 本人同意授權中山醫職治系使用 
 林文雄學歷 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科學博士 中山醫學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現職 財團法人高雄市私立聖和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董事長 台灣長照移工家庭健康協會理事長 高雄市長期照顧機構聯合協會榮譽理事長 台灣長期照顧機構協會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 經歷 1、財團法人高雄市私立聖和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 2、馨田精神社區復健中心院長 3、真善美養護家園身心障礙福利服務機構院長 4、劉嘉修醫院復健科主任 5、高雄縣立岡山醫院兒童發展中心主任 6、高雄縣私立萃文書院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附設萃文佛恩養護院院長 7、高雄市私立怡園老人養護中心院長 未上傳圖片 
 沈明德高中興趣廣泛,畢業後,考入本系。由於對手工藝及各式細緻工藝有興趣,在本系如魚得水。 進入精神科領域工作,一做數十年,並且過程中有繼續進修 目前轉任社區相關服務治療師。   
                                                                版權: 本人同意授權中山醫職治系使用 
 王珩生學歷 中山醫學院復健醫學系職能治療組 學士 現職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職能治療師 經歷 1.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第七、八屆理事長 (109~115) 2. 社團法人臺中市職能治療師公會第二、三屆理事長(104~110) 3.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醫事調解委員(103.01.01~110.12.31) 4.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勞動調解委員(109.01.01~114.12.31) 5. 中山醫學大學校友總會第十屆理事(107~109) 6. 中山醫學大學職能治療學系系友會第二屆會長(105~107)   
                                                                版權: 本人同意授權中山醫職治系使用 
 朱俊鼎學歷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長庚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行為科學碩士班臨床行為與職能治療學組 碩士 中山醫學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學士 現職 中山醫學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助理教授 經歷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數位醫學暨智慧醫療研究中心 博士後研究員 長庚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碩士級研究助理 詠康康復之家 職能治療師 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 精神科 職能治療師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 
                                            
                                                中山醫學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性格特質 |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5%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