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 戲劇學系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舞蹈學系 |
|
---|---|---|
所屬學群 |
藝術學群
表演藝術學類 |
藝術學群
跨
遊憩運動學群
舞蹈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
校本部 220新北市22058板橋區大觀路一段59號 |
學系特色 |
在厚實的人文教育架構下,提供全面、均衡的戲劇教育,讓學生能藉由戲劇透視人性與人生,促進認知、情意與肢體技能之全面成長,提昇肢體與語言溝通表達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 |
前身為『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舞蹈科』的舞蹈學系,為全台第一所公立的舞蹈教育機構,自創立以來在歷屆主任的精心規劃與帶領下,以培養專業舞蹈表演人才為宗旨,教授各項專業舞蹈的知識。教師以專長施予學生系列性的技術課程,為加強舞蹈相關知識的認識與運用,本系亦開設中西舞蹈史、動作分析、藝術行政等相關理論課程,帶給學生更多元化的舞蹈專業知識與精湛之技能。 |
學科意涵 |
戲劇是一門綜合的藝術,涵蓋層面極廣,舉凡歷史、理論、編創、表導演、設計(舞台/燈光/服裝/影像)、技術(舞台/燈光/服裝/影像)等無不包羅。 |
舞蹈學系旨在學習以身體為語言之動態表達藝術,在嚴謹的術科訓練中,也涵蓋歷史及美學涵養。 |
學習方法 |
由做中學,自主學習,獨立思考。 圖解:2019燈光與舞台設計工作坊 版權:本系自行拍攝。 團隊合作,解決問題。 圖解:2019畢業製作《皮爾·金特》演後檢討 版權:本系自行拍攝。 善用時間,合理作息。 圖解:學生課後於佈景工廠製作道具 版權:本系自行拍攝。 |
術科練習:藉由多元的舞蹈課程內容,使自身察覺身體認知與身心連結,提升舞蹈技術表現之能力。 課堂講授:教師講述舞蹈歷史脈絡及相關學科理論,使學生更加瞭解專業史學背景、掌握正確的知識與觀念,進而將所學運用在舞蹈創作或展演應用實作。 創意思考:學習舞蹈創作與編排,透過自身發想將構思具象化呈現。 團隊合作:透過舞蹈創作為媒介,讓個體之間產生連結進行團隊交流與合作,進而學習溝通與人合作的模式。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建議多參與戲劇相關之藝文活動,培養設計或手做的興趣,從事藝文創作(文字、影像、表演或設計繪畫皆可),並訓練表達能力(文字、口說、圖像或肢體等形式皆可)及團隊合作、溝通之能力。 |
對於表演藝術有興趣的同學,不光需將自身身體訓練到一定的程度,也需對生活周遭事物和舞蹈歷史脈絡要有所連結與理解,進而幫助自身對舞蹈角色的詮釋和舞蹈創作的主題發想;平時多閱讀文學作品,增強聽說讀寫能力,以利對舞蹈解構與分析時的文字紀錄。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課程兼顧理論與實務、美學與技法、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本系大學部學生入學後不分組,學生經過大一、大二的學習,對戲劇的各個層面如歷史、理論、編創、表導演、設計、技術等逐漸認識後,依個人興趣與才能自行選擇進階專業課程。 |
雖同為肢體的運用,但舞蹈學系與一般運動競技學系或運動休閒學系完全不相同。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名副其實的「大學生」;而不是培養「藝人」;本系的教育宗旨不只是訓練狹義的「劇場工作者」,而是一群能觸類旁通的「創作者」。 |
本系學生畢業後可從事之舞蹈相關工作包括舞者、編舞家、舞蹈教師、藝術行政、舞台技術等行業外,還能夠應用所學從事平面設計、服裝設計、藝術治療等就業方向。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課程設計上理論與實務、美學與技法、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並重。本系開設多項領域專長,包含戲劇構作、戲劇史、傳統劇場表演藝術、劇本編創、導演實務與研究、表演實務、舞臺設計、劇場技術、服裝設計、劇場管理、劇場影像與多媒體設計、劇場燈光設計,以及藝術設計學分學程、學士榮譽學程。 |
本系為引導學生發展出屬於自我的風格特色,銜接職場全方位的需求,在中國舞、現代舞與芭蕾方面皆均衡發展,無分主副修,進入本學系後所有舞蹈皆需要學習。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系網頁:http://theatre.ntu.edu.tw/ |
無 |
國立臺灣大學 戲劇學系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舞蹈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即興表演:角色創造本課程訓練演員的聲音、肢體及排演技巧,適合對表演具高度興趣的學生選修。學生可從課程中開發自己的(1)即興能力及創造力(2)創造角色目標的策略與方法(3)合作能力(4)肢體興聲音的可塑性。 圖解:「即興表演:角色創造」課堂呈現 版權:系所自行拍攝。 表導演專題:寫實戲劇本課程將介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訓練方法,這也是第一個以人類經驗創造寫實表演的系統方法;學生除了體驗該系統的表演訓練外,也練習桑福德·邁斯納著名的重複練習的表演訓練。 圖解:「表導演專題:寫實戲劇」上課一景 版權:系所自行拍攝。 劇本創作一本課程為基礎編劇課程,以戲劇(曲)為主要載體,藉由各種形式的書寫和習作,探討並體驗舞台劇劇的本體為何,建立寫劇本的基本觀念和能力。 本課程目標在培養閱讀和評析劇作的能力、訓練在創作中搜索吸收資料的能力,以及團隊互助能力。 圖解:「劇本創作一」上課一景 版權:系所自行拍攝。 戲劇構作方法與實踐「戲劇構作」(dramaturgy)作為一門探討戲劇敘事的學問,有其方法學,除了文意解讀和文化論述外,更著重在劇作書寫和展演本身,談的是文本、敘事、策略、結構、脈絡,及其他與劇作直接相關的要點,將戲劇回歸戲劇的探討,就戲論戲。如何說好一個故事,更是編劇、導演、設計,甚至劇評,都該具有的基本能力。 圖解:「戲劇構作方法與實踐」上課一景 版權:授課教師提供。 |
中國舞蹈中國舞蹈涵蓋中華民族各地方風格特色的舞蹈內容,其表現形式因各地區域風格特色而有所差異,課程中強化舞蹈基本動作技巧,與如何掌握中國舞蹈特有的動作質地,並加強道具動作之訓練。 現代舞現代舞風格多元,訓練體系也有不同面向,課程中強化掌握肢體動作的特色外,並施予空間、時間與力量的變化訓練,強化身體語彙的表達能力,由內而外做出動作,表達個人的情感。 芭蕾芭蕾有古典芭蕾及現代芭蕾等不同體系的訓練師資,課程強調暸解並掌握各項動作之質地及表現,並透過經典舞劇的分析、小品的練習來學習,增強芭蕾技巧之運用。 流行舞蹈認識並熟悉如爵士舞、踢踏舞等舞蹈,使學生體會箇中妙趣,更能符合時代的潮流。 |
國立臺灣大學 戲劇學系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舞蹈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版權:系友本人提供。
黃致凱填大學志願時本想念中文系,心想如果創作不能當飯吃,至少還能當老師。但後來被戲劇系簡章吸引,填了第一志願。臺大資源很多,我修很多外系通識課,來充實自己,但身為第一屆,大三時還是會徬徨,畢竟前無古人,所幸那年李國修老師來系上開課,課程結束後,我毛遂自薦去屏風表演班見習,學習劇場實務,從助理一路做到導演。 黃致凱,劇場編導,現任故事工廠藝術總監。從事舞台劇的原創、改編與跨界嘗試,近年著重於類型戲劇的開發,作品常以喜劇元素探討社會現象。近期編導作品有故事工廠《暫時停止青春》、《我們與惡的距離》全民公投劇場版、《明晚,空中見》、《莊子兵法》等,並著有《二十分鐘的江湖夢》、《李國修編導演教室》及6部劇本書。 版權:系友本人提供。
廖惠麗高一時,只想著玩樂,熱衷打排球跟樂旗隊,並不在意成績。直到高二在英文話劇比賽擔任副導演及美術,從表演藝術中看見無限可能,開始認真思考未來,重新檢視自己的興趣是什麼?能變成工作嗎?很幸運高二就決定要念戲劇系,在臺大的四年中,獲得舞台設計的啟蒙,奠定未來電影美術設計的基礎,並找到自己想要走一輩子的路。 廖惠麗,電影美術指導,專長為將劇本的文字空間化,建構視覺的世界觀。劇場出身的背景,多次與好萊塢、歐洲、中國以及香港等跨國合作經驗,得以在不同類型的電影中,展現其以『空間說故事』的能力。2021年以電影《緝魂》榮獲第58屆金馬獎最佳美術設計,其他得獎作品包括《西遊伏妖篇》、《少年Pi的奇幻漂流》等。 版權:系友本人提供。
陳和榆從小就對戲劇有興趣,高中時開始玩DV攝影、用家用軟體剪輯影片,立志朝電影導演發展。考大學時受李安導演的經歷啟發,想先在劇場學習,考了臺大戲劇系,後來證明是很棒的決定,不只奠定我在影像上紮實的敘事基礎與對表演的sense,更學會了「真誠」,真誠地認識、表達自己,並分享給世界,我想這是人生最珍貴的禮物。 陳和榆,電影編導,2013年以短片《神算》入圍第50屆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並獲得第36屆金穗獎學生作品類首獎、第48屆金鐘獎最佳剪輯獎、第16屆台北電影節最佳短片,此片也代表公視參加2014年世界公共電視大展。之後,獲公視推薦與HBO合作拍攝《通靈少女》,並於2017年獲得第52屆金鐘獎迷你劇集獎。 版權:系友本人提供。
黃小珊從小就喜歡做模型、剪紙、畫素描,高中時上網查到臺大戲劇系有很多設計相關課程,就提出申請。大學如願修了很多設計課,學會從劇本故事的角度去思考設計,也當老師的設計助理,參與劇場製作,偶然在大四的畢業製作嘗試影像設計,就決定要找相關的研究所。綜合大學與研究所所學的,這些後來都是我在動畫領域創作上的基礎。 黃小珊,動畫導演,臺灣大學戲劇系學士、紐約大學動畫碩士。其編導之動畫短片代表作《大冒險鐵路》入圍多個知名影展,包括東京短片節、金馬獎,並獲得台北電影節最佳動畫、金穗獎最佳動畫、台灣國際女性影展銀獎等獎項。 版權:系友本人提供。
蔡嘉茵從小就不太知道要幹嘛,直到小學迷上籃球,又陰錯陽差進到籃球隊、體育班,一路打球直到保送到臺大戲劇系;在戲劇系還是不太知道要幹嘛,所以我一邊打工,一邊把課上完,製作課也都修滿,最後以音響技術這個職位畢業;突然有一天醒來,迷上演戲,於是就把系上可以修的表演課都修了,開始以演員為工作維生,走跳在這個世界。 蔡嘉茵,劇場與影視演員,2019年以首部主演電影《大餓》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並榮獲第21屆台北電影獎最佳新演員、第1屆台灣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演員、第7屆桃園電影節未來之星;《客家尋味劇場-女孩上場》入圍第56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女主角。劇場作品:《十二碗菜歌》《菲林的映畫光年》《枕頭人》等。 |
陳武康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舞蹈科 2016年開始與泰國當代舞蹈大師皮歇・克朗淳 (Pichet Klunchun) 進行跨國文化交流與實地探究計畫,創作《半身相》(2018),同時展開三年計畫《打開羅摩衍那的身體史詩》。2019年台北藝術節中傑宏・貝爾《非跳不可》作品擔任導演執行,2020年共同編創及演出《攏是為著・陳武康》並獲第19屆台新表演藝術獎。
田孝慈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研究所 個人創作發表於臺北藝術節、新人新視野、下一個編舞計畫、世紀當代舞團驅動城市系列、墨爾本Dance Massive舞蹈藝術節、嘉義草草戲劇節與美國舞蹈節等。作品《洞》曾赴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中國深圳當代戲劇雙年展巡演。作品《莖》曾赴印度加爾各答Dance Bridges Festival巡迴演出。2020年,與趙卓琳合作創作之舞蹈影片《灰的漂盪》於高雄、嘉義、馬德里三地進行放映。
林美宏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修畢中等教育學程。 臺北市立大學舞蹈教育碩士。 具視覺藝術第二專長教師資格。 現職: 彰化縣立北斗國中表演藝術教師。 彰化縣藝術領域輔導團團員。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中央輔導團藝術領域分團輔導員暨副召集人。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資師培育中心兼任講師。 經歷: 現任 教育部國教署國中組教學正常化訪視委員。 文化部北區文化體驗計畫課程諮詢委員。 國教署提升藝術教師教學專業精進計畫團隊講師。 國家教育研究院亞太美感研究室《素養導向美感學習活動指引》編撰教師。
廖奕琁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研究所 演員∕芭蕾舞者∕模特 作品: 電視劇 《仙女姐姐來我家》 《誰在你身邊》 《浪漫輸給你》 《通靈少女2》 電視電影 《愛的詐欺犯》 電影 《六弄咖啡館》 《永生號》2022金馬奇幻影展開幕片 舞蹈演出 受邀EXLIE放浪兄弟2023台北演唱會與AKIRA共同演《Ti Amo》
謝慧超學歷: 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 臺北藝術大學舞蹈表演研究所 美國麻州Lesley University表達藝術治療研究所—舞蹈治療專長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 家庭諮商與輔導碩士班 專長: 成人自我探索與成長、身心賦能與調節 舞蹈治療 焦慮、強迫特質調節與自我照顧 失落與悲傷歷程陪伴 家庭照顧者紓壓與賦能 經歷: 自由接案諮商心理師 ONEdmt相癒空間舞蹈治療培訓課程臺灣端班主任暨講師 臺灣師範大學進修推廣中心舞蹈治療探索兼任講師 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親子生活舞蹈團體講師 法務部矯正署敦品中學輔導教誨志工 2015-2021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兼任講師 專業認證與訓練 國考通過諮商心理師 美國舞蹈治療學會(ADTA)認證舞蹈動作治療師(R–DMT) |
國立臺灣大學 戲劇學系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舞蹈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
性格特質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5%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