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亞洲大學 健康產業管理學系(醫療機構管理組)  | 
                                            
                                                銘傳大學 智慧醫療與永續管理學系智慧醫療產業組  | 
                                
|---|---|---|
| 所屬學群 | 
                                                        醫藥衛生學群
跨                                                        
                                                            管理學群                                                        
                                                     醫務管理學類  | 
                                        
                                                        醫藥衛生學群
跨                                                        
                                                            管理學群                                                        
                                                     醫務管理學類  |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413台中市霧峰區柳豐路500號  | 
                                        
                                                     桃園校區 桃園市龜山區大同里德明路 5 號  | 
                                
| 學系特色 | 
                                                     畢業後可擔任醫務行政專員或醫療研究人員。主要學習領域包括醫療機構管理、公共衛生與長期照顧(選修)三大專業知識。在學期間可報考醫學資訊管理師、病歷資訊管理師、醫務行政管理人員證照,畢業後亦可考公共衛生師。多數證照通過率高於9成。若選修「長期照顧管理學程」,畢業後可擔任長期照顧相關行政人員。畢業生亦可逕讀本系碩博士班。 下載詳細資料 | 
                                        
                                                     銘傳大學之校務發展秉持一念(人之兒女、己之兒女)、三化(專業化、卓越化、國際化)之治校理念,強調「全球知識在地化、在地知識全球化」及「知識產業化、產業知識化」思維,前瞻性因應外在環境挑戰、及形塑適性學習環境,擬定因應數位大趨勢之校務發展策略,以培育具新世代特質且能與創新產業接軌之人才,並以永續性、整體性、全面性、機制性做為學校整體發展之策略基礎。在AI已成為推動現代醫療發展的顯學年代,本系鑒於健康 下載詳細資料 | 
                                
| 學科意涵 | 
                                                     健康產業管理學系係以公共衛生角度來發展醫療機構管理與長期照顧管理兩項專業。從全人健康與醫療照顧知識學習,接著瞭解健康照護機構與組織管理專業,進而參與健康政策規劃,以有效管理提升全民健康與福祉。  | 
                                        
                                                     本系之系名為智慧醫療與永續管理學系(Department of Intelligent Healthcare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所學內容除傳授基礎醫學、電腦資訊與醫務管理外,更含括人工智慧醫療、健康資訊管理及永續管理等領域之尖端課程;並結合市場就業的需求,規劃出不同職涯導向的專長模組,提供學子一套融合  | 
                                
| 學習方法 | 
                                                 
                                                                問題導向學習(PBL):以實務個案為例,培養學生分析與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圖解:分組討論分析問題解決方案 版權:授課教師提供  
                                                                團體討論:培養學生溝通協調、團隊合作的能力。 圖解:長照輔療課程分組團體討論 版權:授課教師提供 個案發表:培養學生簡報製作、口語表達與溝通能力。 圖解:學生實習結束後,返校進行實習成果發表。 版權:系上提供  
                                                                實務學習:提供機構參訪、服務與學習、實務體驗等理論與實務驗證學習。 圖解:學生至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參訪。 版權:系上提供  | 
                                        
                                                 
                                                                (1)講授式教學:傳授基礎理論與知識,如醫療政策、SDGs理論架構、健康資訊系統概論等。 版權:銘傳大學醫療資訊與管理學系  
                                                                (2)問題導向學習:針對真實案例進行討論,如智慧醫療解決某種慢性病問題、設計永續醫院營運模式等。 圖解:至醫療院所實習 版權:銘傳大學醫療資訊與管理學系  
                                                                (3)專題導向學習使用情境:期末專、學期報告,如「設計一套遠距照護系統」、「醫療機構碳足跡盤查」等。 圖解:畢業專題發表 版權:銘傳大學醫療資訊與管理學系 未上傳圖片 (4)團隊學習:透過分組討論及實作,學習如何與其他同學進行討論與協調分工,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資料收集:學習到各類學術網站搜集資料,如:Airiti Library華藝線上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Google學術。  | 
                                        
                                                     
                                                        (1)講授式教學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健康產業管理學系屬醫護學群,與學群中其它科系共通處,在以培育人才促進醫事人員提供高品質照護服務為目標。本系與其它管理學院的科系差異,在於醫療健康具高度專業性,因此需發展特有管理專業知識。本系與其它醫管相關科系之差異,主要是本系在公共衛生核心課程基礎上,發展出醫療機構管理與長期照顧管理兩個專業學程,學生具備多元專業。本系培養學生學習全人健康照顧的基礎學識,與健康醫療資訊與管理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 
                                        
                                                     
                                                        「智慧醫療與永續管理學系」與「一般醫療管理學系(或醫務管理系)」看似相近,但實際上在核心理念、課程設計、職涯方向上有明顯的異同點。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外界可能誤認醫務管理只是從事醫院的批價掛號、抽調病歷等工作,然本組除強調實務訓練外,更以中高階管理知能培養為目標。同學畢業後通常須要從基層開始累積經歷,才能有機會升遷到管理階層。本組學生畢業後可至醫療院所擔任醫務行政工作、管理職以外,也可進入政府衛生機關、參加衛生行政類高普考擔任公職,或自行創業。  | 
                                        
                                                     多數人都認為本系出路僅局限於醫療院所,其實系上課程規劃涵蓋智慧醫療及AI健康永續管理領域,學習資源豐富,若能把握學習,充實自我本職學能,除了可於醫療院所就業外,醫療健康產業、生物科技公司、醫療資訊公司、公家機關及一般企業均可發揮所長。在當前醫療科技、人工智慧和永續發展的領域中所處的獨特地位。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外界可能誤認醫務管理以中高階管理知能培養為目標,便將重心放在管理。然而醫管本身即為跨領域學科,除了要學習管理學的知識,也要習得醫療照護基本識能。本組透過公共衛生及醫療機構管理課程,訓練學生邏輯推演與多元思考能力,並鼓勵學生額外研修課程規劃外的就業學程,以開展醫務管理能力,拓展職場的寬度與深度。  | 
                                        
                                                     因本系為結合人工智慧醫療、健康資訊管理及永續管理等領域於一體的跨領域學系,儘管分為健康永續管理組與智慧醫療產業組,課程上除基本的醫療、資訊與管理等領域的課程都是必須要兼顧外;最重要的是時間管理,懂得自主學習、勇於發問解決問題,同時也要抱持著朝向人工智慧醫療、及永續管理等多元學習的心態。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本系另開設「長期照顧管理」及「公衛核心」專業學程,本組學生皆能學習上述課程,以利未來投入長期照顧相關工作或公共衛生師的國家考試。學生修習長期照顧管理學程的生涯進路,另可參見本系健康產業管理組之介紹。  | 
                                        
                                                     相關訊息歡迎至本系系網查詢。(https://him.mcu.edu.tw/)  | 
                                
| 我的學系 | 
                                                亞洲大學 健康產業管理學系(醫療機構管理組)  | 
                                            
                                                銘傳大學 智慧醫療與永續管理學系智慧醫療產業組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醫療行銷管理本課程教授學生如何行銷健康產業服務,並提供行銷與溝通實例探討。以一般行銷訓練為基礎,針對健康產業環境、市場預測、行銷區隔、定位及溝通、消費者分析與溝通、市場研究、當前政策、科技應用等課題加以研討,以提升學生健康產業行銷之知識及技能。  
                                                                專案管理與企劃應用翻轉教學多元學習方式設計,學習如何撰寫專案企劃、執行和控制專案,練習專案管理相關工具與技術,並結合全國性跨領域醫管專案競賽,從實作與競賽中進行標竿學習;並連結健康產業實習課程專案製作與報告之演練。  
                                                                疾病分類編碼原則與實務採用多元學習的教學方式,以案例或實例將理論與實務結合,使同學了解各系統疾病與處置分類相關規則,並透過實務操作與工具書的翻閱做編碼練習,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增加觸類旁通與自主學習。  | 
                                        
                                                 
                                                                醫療訊號處理實作、醫學資訊(暨實驗)
                                                                        讓學生了解醫學影像分析的整體面貌與環境,搭配儀器操作使其對相關領域進修與研究有一定程度的認知與適當的選擇。 圖解:三高機設備與量測畫面 版權:銘傳大學醫療資訊與管理學系  
                                                                醫務管理實習
                                                                        實際參與實習機構的業務運作,將在校所學知識應用至其中,獲得專業實務之技能。 圖解:學生實習成果發表會 版權:銘傳大學醫療資訊與管理學系  
                                                                醫療資訊與管理專題研究總整四年來所學課程知識在指導老師的協助下進行研究、撰寫論文,訓練學生的研究方法與工具之運用能力,並透過發表會上向系上老師、同學展現成果,培養學生寫作與口頭報告能力,是該課程的重要指標。 圖解:專題總審大合照 版權:銘傳大學醫療資訊與管理學系 網頁程式設計
                                                                        學生學完本課程後,可以利用ASP.NET技術與使用VB.NET程式語言來進行網站的架設與動態網頁的設計。 圖解:學生期末成果示範-某知名手遊介紹網站 版權:銘傳大學醫管系陳佳君、劉佳怡、黃奕慈同學提供  
                                                                系統分析與設計
                                                                        培養學生瞭解資訊系統發展過程中之系統規劃、系統分析與系統設計基本原理。 圖解:學生期末成果示範-藥品與藥歷查詢系統 版權:銘傳大學醫管系陳玉君、王榆涵、顏詩詠、黃奕慈同學提供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亞洲大學 健康產業管理學系(醫療機構管理組)  | 
                                            
                                                銘傳大學 智慧醫療與永續管理學系智慧醫療產業組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圖解:蔡珮諮 版權:蔡珮諮系友提供 
 蔡珮諮因從小夢想嚮往在醫院工作,高三選擇了進入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就讀。大學時期我有選修兩個本系專業學程-長照學程與醫管學程,增加自己在未來的路上有更多元的選擇。在大學求學中,兩組課程皆有讓我們實際至相關機構實習,使我更了解比較適合自己的道路。 2016/07起於童綜合醫療社團法人童綜合醫院擔任社區推廣課助理、2018/07至今擔任醫療科科秘書一職。在擔任行政祕書工作上,深自發覺學校所教授的課程皆與職場息息相關,像是遇到醫院評鑑需要資料的蒐集、統計與整理、公文的撰寫等等,實務型的課程讓我在職場上有莫大的幫助,使我很順利的完成各個工作事項。   
圖解:陳紹如 版權:陳紹如系友提供 
 陳紹如在大學四年級決定未來將至醫院工作以學以致用,因此透過一堂堂的專業課程與醫務管理實習,我對於醫院的工作型態與類別更加的瞭解。舉凡醫療院所的後勤部門的資材從招標、採購、點驗收、保管至供應;一位病患看診之掛號、病歷調閱、批價與後續申報作業,甚至是住、出院所觸及之行政流程,都是我們可以去嘗試的範疇。 2018年畢業後6月即任職於某地區醫院病房書記工作。工作內容包括計價、非計價與管制藥品之衛材撥補及申請、出院流程解說等書記日常作業,以及依據醫囑內容來核對針劑、口服藥、外用藥與處置等之頻率與數量。這些工作將奠定未來從事醫院申報工作的基礎。   
圖解:蔡宜凌 版權:蔡宜凌系友提供 
 蔡宜凌大學時除課程學習之外,也積極參與系上的大小活動,學習很多專業知識、技能及組織能力。在學期間比較感興趣的科目為醫護術語、疾病分類及癌症登記,當時就有想找類似的工作,所以很認真的學習。在大四要畢業時,有考慮是要繼續升學或是先進入職場,後來是想說要先累積自己的工作經驗,故先選擇進入職場工作。 2015年畢業後,於中港澄清院-癌症防治中心擔任秘書一職。進入職場後發現專業技能及語言的重要性之外,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管理也是相對的重要。很慶幸自己在大學時有積極參與系上活動,以及在系辦擔任工讀生的經驗,提升組織邏輯的能力,讓我在職場工作都能有良好的溝通。  | 
                                        
                                                  
                                                                版權:蔡昇峰系友提供 
 蔡昇峰銘傳大學醫學資訊與管理學系畢業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在碩士職專班 曾任新北市衛生局衛生企劃師,負責早期療育業務 現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預防醫學暨社區醫學部副管理師,負責社區健康促進相關業務   
                                                                版權:陳彥和系友提供 
 陳彥和銘傳大學 醫療資訊與管理學系學士畢業 臺北科技大學 能源與冷凍空調 碩士畢業 曾任利中冷凍空調工程有限公司-經理 現任利中冷凍空調工程有限公司- 協理、銘傳大學醫管系系友會會   
                                                                版權:余珮婷系友提供 
 余佩婷銘傳大學 醫療資訊與管理學系學士畢業 台北醫學大學 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畢業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 績效組 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 經營管理處   
圖解:臺大醫院資訊室 資訊工程師 版權:彭兆瑋系友提供 
 彭兆瑋高中選社會組時沒想到會當上工程師,升學考試沒有考到理想的分數,就選擇了系名感覺涉獵很廣的醫療資訊與管理學系,有醫學系的醫療,有資工系的資訊,又還有管理,感覺上可在這三面向去找自己想要發展的專業。按部就班地跟著系上安排的課程走,也參與了系學會所辦的活動,並找到有興趣的方向去慢慢著墨。 不管是生醫科技的工作,或是目前醫院的資訊工程師,在大學時期所學的種種都讓我在面試時有很多加分。在生醫科技任職時,其新推出生醫儀器的通訊協定就在大四時實驗時有開發過的經驗,所以再開發新的應用程式時所需要的時程就縮減了不少。大三到臺大醫院實習時,帶我的前輩就有分享台大醫院面試的經驗,讓我在面試時相較其他面試者有更多的優勢。在醫療資訊與管理系上所經歷的所有,讓我在生醫或醫院的產業中找到滿意的工作。  | 
                                
                                        我的學系 | 
                                            
                                                亞洲大學 健康產業管理學系(醫療機構管理組)  | 
                                            
                                                銘傳大學 智慧醫療與永續管理學系智慧醫療產業組  | 
                                
|---|---|---|
                                        
                                        多元能力 |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2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2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2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2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5%
                                                             
                                                 |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