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分享網頁
已複製網址
我的學系 佛光大學
運動與健康促進管理學士學位學程
國立體育大學
體育推廣學系
所屬學群 管理學群 遊憩運動學群
運動管理學類
管理學群 遊憩運動學群
運動管理學類
所在校區

校本部

26247宜蘭縣礁溪鄉林尾路160號

校本部

333桃園市龜山區文化一路250號

學系特色

運動與健康促進管理學士學位學程是佛光大學為有志於運動、健康及管理領域的學生設計的跨領域學程,旨在培養具備運動專業知識、健康促進能力與管理技能的人才。課程涵蓋專任運動教練知識課程、運動傷害防護員課程、傳統整復技術士課等領域,並結合實作訓練,讓學生能在實際環境中學習。學程設有專屬推拿整復專業教室與健身空間,並利用本校運動場館進行實踐,提供豐富的實習機會與業界交流平台,幫助學生積累經驗並提升就業競爭力。

本系成立於1988年,因應國內外運動推廣教育發展潮流,配合國人休閒運動的趨勢與需要,訂定多元化的教育目標,為全國第一與唯一以體育推廣為系務發展目標之學系;並針對社區、職場、機構之需要,培養休閒運動、幼兒體育與運動賽會之推廣與教育專業人才,能與就業場域無縫接軌,畢業後系友表現亦深受業界肯定,另有碩士班可繼續鑽研學術與實務研究。

學科意涵

本學程結合運動教練、健康促進與管理三大領域。學生將學習人體運動機能、運動傷害防護與健康管理,理解如何透過運動與生活型態調整來維持身心健康。同時培養活動企劃與運動產業經營能力,能規劃健身中心、健康促進方案或體育活動。此學程旨在培育兼具專業知識與管理能力的健康產業人才,讓學生能在運動、健康與管理之間建立完整的實務應用能力。

「體育推廣學系」以運動推廣與指導人才之培育為發展主軸,培養休閒運動、幼兒體育與運動賽會之推廣與教育專業人才,提供結合體育理論與實務之學程,及強化高等教育之在職進修功能,進而達到政府發展終身學習與推廣全民運動之目的。

學習方法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本學程均衡重視學習運動與健康促進相關知能,具備基礎的理解能力,強調實務能力的培養。因運動與健康促進涉及人體肌肉、骨骼與生、心理知識,除了運動與健康促進的學習熱情,可強化相關基礎知識涉略,並了解運動與健康促進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進入體育推廣學系,會從事運動教學、賽會、幼兒體育等技能培養和活動,建議對體育推廣有興趣的同學,可在高中時期累積以下各種經驗,從中培養相關基本能力。
一、積極參與校內外體育活動,展現對運動的興趣或樂於從事運動推廣與指導活動。
二、練習以口語或文字,整理、歸納整理自己的多元表現學習歷程及自述。
三、練習以口語或文字表達個人觀點,並與他人進行溝通與討論,展現領導與溝通互動能力。
四、嘗試問題式探究自我學習及涉獵各方常識,並以小論文之撰寫,具體呈現自我學習能力、領導與溝通互動及運動表現之相關學習成果(如競賽成績、實習體驗、小論文、作品、專題、證照等)。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本學程常與其他相似名稱學系混淆,但其定位與發展方向明顯不同。相較於運動與健康科學系著重生理與醫學研究、體育學系偏向教學與教練培育、休閒運動管理學系聚焦觀光與娛樂活動經營、健康管理學系則強調醫療照護與政策管理,本學程以「運動」為核心、「健康促進」為目標、「管理」為方法,整合運動科學與實務管理,培養能規劃活動、推動健康方案並經營健康產業的跨域專業人才。

體育學類容易與休閒管理學類互相混淆;休閒管理學類,偏重運動觀光、遊憩規劃與行銷。而本系為體育學類,為探討一切以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運動科學、運動休閒、體育師資以及運動技術之專業人才,透過各項運動專長術科訓練,結合運動學術理論與應用課程之學習,以理論為本、實務為體、生活為用。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本學程畢業出路多元,除可進入健身中心、健康促進機構、連鎖運動產業等,亦能擔任國中小及高中職體育班或代表隊專任運動教練。具專業者可考取運動傷害防護員或傳統整復推拿技術士證照,其中後者可依法自行開業從事推拿與健康照護服務,具創業發展潛力。另可進一步攻讀運動管理、健康促進或體育教育等研究所。

本系出路多元,傳統觀念對體育人才認知狹隘,覺得若不當選手就是當體育老師,其實本系畢業生在各領域有出色表現,除體育教師外,幼兒運動相關產業如幼兒體能教師;運動賽會相關產業如賽會企畫、執行;休閒運動產業或公務政府機關人員皆為未來出路選擇之一。
下載詳細資料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高中生最常誤解本學程以為是單純「體育訓練」或「健身課」,實際上本學程並非只學運動技巧,而是結合運動科學、健康促進與管理實務的跨領域專業。學生除學習體適能、運動生理與營養外,還需修習活動企劃、健康方案設計、運動產業經營與實地實習等課程。另一常見誤解是認為只需體能好即可入學,但本學程更重視思考與應用能力

想讀體育推廣系的同學喜歡運動、喜歡觀賞運動賽事是先決條件。本學系課程上都會有各種不同的運動術科課程,雖不會要求每位同學都要達到競技運動選手的標準,但喜歡運動、懂運動競賽規則、參與運動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未來從事體育相關運動工作的基礎;不用體能很好或有體育專項才能來念,運動術科可以進來系上後再來學習。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佛光大學自2023年成立「運動與健康促進管理學士學位學程」,旨在回應「全民健康」與「運動產業化」的趨勢,培育兼具運動能力與健康促進管理能力的專業人才。學程教育目標包括:培養具運動與健康促進核心能力之管理專才、強化理論與實務整合及創新應用能力,並配合產業需求提升就業競爭力。課程內容涵蓋三大領域:「運動與健康促進基礎課程」奠定專業理論;「運動事業管理課程」著重團隊經營與產業管理;「健康促進管理課程」聚焦運動防護、推拿整復與健康活動策劃。教學以實作為主、理論為輔,透過專題、實習與產業合作強化跨域能力。畢業生可從事運動教練、體適能指導、運動行銷、健康促進與樂齡健康推廣等工作,亦可報考運動管理、健康事業管理及相關研究所。整體而言,該學程兼具前瞻性與實務導向,致力

本系特色課程包含術科、運動專項課程,以及3大實習/實作課程修習 (包含:運動賽會、幼兒體育、休閒運動等3大實習點),透過課程模組的規劃,培養學生具備更多元的專業能力,如運動賽會、幼兒體育、休閒運動、運動技術、職場與證照、語文與表達、資訊與溝通,以符合社會發展與需求,有效提高學生就業機會。

我的學系 佛光大學
運動與健康促進管理學士學位學程
國立體育大學
體育推廣學系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運動心理學
    • 人體解剖學與實驗
    • 運動推拿指壓學
    • 運動教育學
  • 大二必修
    • 運動生理學
    • 運動生物力學
    • 教練指導學
    • 運動體能訓練
  • 大三必修
    • 運動營養學
    • 運動傷害防護學與實驗
    • 運動貼紮與實驗
  • 不分年級必修
    • 運動專項指導課程:游泳
    • 運動專項指導課程:羽球
    • 運動專項指導課程:籃球
    • 運動專項指導課程:桌球
    • 運動專項指導課程:啦啦舞
    • 運動專項指導課程:巧固球
    • 運動專項指導課程:划船
    • 實作課程:運動賽會實作
    • 實作課程:幼兒體育實作
    • 實作課程:休閒運動實作
  • 大一必修
    • 運動管理學
    • 運動行銷
    • 服務學習
    • 體適能
    • 體育學原理
    • 人體解剖生理學
    • 田徑
    • 運動生理學
    • 游泳
  • 大二必修
    • 服務學習
    • 運動指導法
    • 運動推廣概論
    • 安全教育與急救
    • 運動教育學
    • 體操
專業選修課程
  • 運動事業管理
    • 專項術科課程、運動教練學、運動技術分析、競技運動團隊經營策略、體育行政與管理、運動企劃與指導、運動場館管理、運動賽會管理、體育史、運動賞析、運動產業實習
  • 健康促進管理
    • 運動保健學、運動與健康管理、運動傷害防護儀器之運用、運動傷害評估學、運動處方、人體生理學與實驗、運動防護實習、基礎經絡理論與應用、骨科運動醫學概論、芳香療法與應用、傳統整復推拿基本常用手法、刮痧與拔罐調整、傳統整復推拿全身調理手法、傳統整復推拿從業實務(含顧客服務) 、民俗調理業相關法令
  • 運動賽會學群
    • 運動賽會概論、運動賽會管理、運動競賽制度、運動賽會實務、運動裁判法、運動賽會規劃、賽會風險管理、運動場務管理、運動場館經營、奧林匹克活動與教育、運動賽會實作、運動場務管理實務
  • 幼兒體育學群
    • 幼兒動作教育、幼兒體育、幼兒身心發展、幼兒律動、動作技能學習、幼兒運動遊戲、幼兒創造力思考教學、感覺統合、幼兒活動設計、新運動、幼兒運動適能課程設計、健身運動與孩童認知功能、幼兒律動創作、幼兒運動遊戲創作、幼兒體育實作
  • 休閒運動學群
    • 戶外教育、休閒運動產業、定向越野、社區休閒運動、野地知識與環境倫理、休閒運動實務、水域活動、休閒事業營運規劃、戶外活動領導與風險管理、休閒運動與健康促進、登山健行、休閒運動、保齡球、休閒運動實作
  • 運動教育學群
    • 體適能、體育學原理、人體解剖生理學、田徑、運動生理學、游泳、安全教育與急救、運動教育學、體操等
特色課程
完整課程地圖
資料準備中
我的學系 佛光大學
運動與健康促進管理學士學位學程
國立體育大學
體育推廣學系
適合從事工作
  • 運動教練

    負責訓練、指導運動員,包含運動知識、體能及技術之教導工作。


  • 運動傷害防護員

    需考取專業證照的運動醫學人員,協助運動員進行身體肌肉、骨骼等不同部位的耗損、傷害等評估,並實施防護、緊急救護等工作,且能協助運動員術後生理管理、訓練管理等活動,使其恢復狀態。


  • 按摩╱推拿師

    經由藥草、醫用藥草、其他傳統醫術或器具,從事病患身體及病痛之治療或復健等工作。


  • 體育專任教練

    體育專任教練符合本學程課程規劃並具備專項運動比賽成績等未來可申請國中小及高中體育代表隊專任教練


  • 運動教練

    負責訓練、指導運動員,包含運動知識、體能及技術之教導工作。


  • 中學教師

    具有中等教師身分,擔任各國民中學、普通中學學校教師人員。依教學科目擬定各種課程的教材,進行課堂教學,並視學生學習情況給予支援。


  • 活動企劃人員

    根據企劃策略及目標對象,從事有助於形象推廣、業務推廣之活動企劃提案、執行等工作。


系友生涯

我的學系

佛光大學
運動與健康促進管理學士學位學程
國立體育大學
體育推廣學系

多元能力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Complete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Complete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0% Complete
10%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10% Complete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Complete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Complete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Complete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Complete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Complete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Complete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Complete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Complete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Complete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Complete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Complete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Complete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Complete
1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5% Complete
1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5% Complete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Complete
1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Complete
15%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10% Complete
10%

性格特質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Complete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Complete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Complete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Complete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Complete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Complete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Complete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Complete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Complete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Complete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Complete
1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5% Complete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Complete
1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5% Complete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Complete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Complete
1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Complete
10%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