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佛光大學 歷史學系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史學系 |
---|---|---|
所屬學群 |
文史哲學群
歷史學類 |
文史哲學群
歷史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26247宜蘭縣礁溪鄉林尾路160號 |
校本部 72045臺南市官田區大崎里大崎66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重視教學與師生關係,強調書院傳統,成立讀書會讓教育理想在家庭式的情感得到體驗發揚。並引入圖像電影戲劇音樂,強調歷史學科文化藝術與實作,開啟並導引學子活潑的生命心靈。本系學程為「史學經典與圖像學程」,藉由全面性學程化的課程設計,讓學生們培養基礎歷史知識、歷史寫作及表達能力、具備圖文專史之運用能力、藝術與文化資產影響之認知能力等方面的建立。 |
全國唯一的藝術史學系,專任教師人數全國第一,專擅古代到現當代的世界藝術,課程旨在培養博物典藏暨美術策展、文物調查研究與保存、藝術評論書寫、文化創意產業等專業人才,透過教師群的產、官、學合作計畫,使學生同時兼具理論與實務能力,在與國內外公私立實習單位的參與學習中,增進未來職場上的競爭優勢。 下載詳細資料 |
學科意涵 |
本系為歷史學系,歷史學為人文社會科學的基礎核心學科,人類對自身與未來的思考是根基於歷史;與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同樣關注人類社會的其他學科不同,歷史學首要的是要研究真實的「過去」,是透各種過歷史資料的解讀與探析,對歷史進行「脈絡化」的解釋,而不是侈言建立某種廣泛性的理論。 下載詳細資料 |
眼睛看得見的圖像或物件,都是藝術史研究的對象。透過專業語彙的分析,加上文獻史料考據和批判性思考,解開視覺作品所蘊含的歷史意義與人文價值;是和文化行政、文化資產、文創產業以及文物保存修復等領域有著高度相關的重要學科。課程含括古代到當代的台灣、亞洲、歐洲之藝術文物、時尚娛樂、大眾影像文化等內容。 |
學習方法 |
![]() 史料蒐集與文獻解讀:歷史敘述與一般憑空想像創作不同,必須藉由過去遺留下的歷史資料來進行重建和論證,不同時代和性質的各種文獻均有其特殊性質,要能夠解讀、轉譯,需要有專業的訓練。考證法:過去的史料和說法不一定完全是真實、正確的,要有鑒別和分析的能力,基本上考證分為內部考證和外部考證。 版權:歷史學系 ![]() 口述法田野調查:歷史的主要研究對象之一是人,對當代已發生的重要人物、事件,可以透過採訪、口述的方式重建歷史環節。不過人的記憶和說法,有時充滿著錯誤與刻意塑造,需要藉由不同的文本資料加以參照。 版權:歷史學系 ![]() 圖像解讀與敘述:廣義的圖像包括動態影像,在文字之外還存有各種過去留存的圖像資料,歷史敘述也不限於文字敘述,在解讀方法和敘述上與文字閱讀不同。 版權:歷史學系 |
![]() 課堂講授:課程內容以臺灣本地藝術文物、中國、東亞以及歐美藝術為學理基礎,培養藝術文物之分析、品鑑與詮釋能力。 ![]() 移地教學、實地踏查:強調實務學習與田野考察經驗,全面提升「眼學」訓練。 ![]() 實務手作:認識文物材質、親身體驗藝術技法,學習文物保存知識與基礎修護技能。 ![]() 策展與藝術教育推廣:學習展覽策畫實務、企劃書撰寫,培養轉化知識、導覽解說能力。 ![]() 多媒體應用:專案企劃、視覺設計、影片製作、報章雜誌採訪、錄製Podcast等,藝術史無所不能,自由切換多元的視覺文化元素是我們的強項。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我們建議對於歷史學有興趣的同學,可在高中時期累積以下各種經驗,從中培養相關基本能力。 |
一、「觀察練習」從生活做起:走入展場看一檔展覽,走進劇場欣賞一場表演,留意生活周遭的人事物,並嘗試感受它、記錄它。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歷史討論與研究的範圍相當廣闊:自然史、環境史,乃至於人類過往的活動與記錄都可以視為是歷史。歷史學是人文學科的基礎。與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最大的不同是在「時間」的概念下進行脈絡化思維,著重的是分析時序下各種發生的人、事、物彼此的因果關係,而不是像社會學般去建立某種通則性理論。方法上,偏重運用、解釋各種文獻資料。
|
歷史系: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歷史系的畢業出路相當多元。透過學習,除了可以成為專業的歷史研究者或歷史教師外,在文化創意設計,旅遊或各類觀光導覽、行政人員,歷史學在資料整理、分析、表述所培養的能力,都可以運用在職場。歷史學對人類行為的總合觀察,也在壽險等一般性工作上有較好的表現。據調查本系畢業生的平均薪資略高於同齡之師資水平。 |
本系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在於藝術創作,而是藝術文物調查分析、鑑定詮釋與評論之人才。本學科專業具有應用性及連結性極高的多元職涯發展方向,如人文藝術研究、文化資產、博物館蒐藏管理及策展規劃、藝術管理、藝術市場、文創觀光、媒體傳播、文物保存維護等。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學生易認為歷史學科屬背誦記憶,或是在故事與史實的介紹,實則歷史學在理性邏輯論證、資料分析、論述和解釋的能力訓練上尤為重視。歷史學與數位結合,尤為現今趨勢;虛擬實境與擴增實鏡目前都已逐漸納入在歷史的表述方式中,歷史學是一個古與今、新和舊相互融合的綜合學科。 |
本系並非藝術創作科系,而是具有人文研究本質之專業。因此,在學習訓練上,尤其側重對藝術文物作品的觀察與分析、對史料文獻的蒐集彙整與批判性閱讀、具邏輯性與清楚精準之論述表達,以及佐證與評論兼具的品鑑詮釋。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系師資水平優良,畢業於國內外名校,國際化水準亦高。本校為小班制教學,師生關係良好。課程學程化設計,有助學生培養多元能力。本系在歷史學系的基礎課程外,還規劃了藝術、影像、文化創意、數位人文等各類特色課程。學生前往韓國、大陸、美國等進行交換和研修活動都有相當高的人數。學生在本系就讀,在適性發展與國際化的學習機會都能有很好的表現,面對未來能有更多的競爭力。 |
本系以藝術史學為專業主體,輔以博物館蒐藏管理與展示,以及文物保存維護之基礎訓練,實務性課程豐富,具有校內外雙指導老師的完善實習制度,為全國唯一以藝術作品之分析品鑑與詮釋為核心,並整合博物館與文物調查保存實務的一貫性系統訓練之專業科系(大學部、碩士班與博士班)。 |
我的學系 |
佛光大學 歷史學系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史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口述歷史的理論與實踐
歷史以人物為敘述主軸,留有自傳或個人資料的為少數,為了增加和歷史資料的保存,擴大紀錄與討論的面向,以口述的方式紀錄當代關鍵性人物和事件始末有其重要性。本課程以口述採訪技術的培養為主,學習口述技術,有助學生在歷史書寫時更具創作能力。 圖解:實際訪談教授 版權:歷史學系 未上傳圖片 文物史與博物館實務
博物館為歷史展演的重要場域。展覽的設計包含相當多元,如對展品特性的掌握,空間的大小,動線的規劃,展櫃的設計,導覽內容與技巧等均屬之。本課程藉由參訪國內重要展館,特色展期,並引進外部師資,協助學生理解、實習博物館運作、規劃等相關實務工作。本課程還必須完成小型的策展作業,實際運用展示所學。 圖解:實務參訪-世界宗教博物館 版權:歷史學系 未上傳圖片 電影史動態影像已漸漸成為歷史敘述的主要方式,影像敘述在運鏡、分鏡、剪接、後製等均有專門方式,作品中常有特別的思想蘊藏在其中。本課程透過對電影作品的頗析,理解各種影像敘述的內涵與意義,並學習影像敘事的脈絡與方式。 圖解:上課狀況 版權:歷史學系 |
臺灣教堂建築與裝飾
從基督教東傳歷史與臺灣教會發展史的文獻爬梳及教堂(教會)建築歷史的研究,讓學生透過對臺灣教堂建築歷史的研究與分析,深入瞭解基督教藝術文物的意涵與重要性,並結合教堂建築的實地考察,經由實際建物歷史與現存教堂建築之導覽活動,教導與訓練學生對藝術文物的理解與現況之分析與評估。 圖解:校外教學參訪彰化埔心羅厝天主堂 傳統工藝技法:木雕課程目標為讓學生親身體驗木藝技術,老師個別指導學生如何藉由觀察作品畫面,了解圖像間的層次關係,以掌握正確的雕刻觀念。透過國寶級大師親身實作示範,教導學生如何從平面圖轉化為立體作品,提醒學生工具選取及刀法之正確使用,實作時需調整入刀角度、下刀力道,方能逐漸增強並掌握雕刻之訣竅。 圖解:人間國寶木雕藝師陳啓村老師示範實作 ![]() 西洋藝術史專題(二):繪畫藝術研究與詮釋本課程與奇美博物館合作,透過對奇美典藏作品複製畫之研究與詮釋,策劃展覽及教育活動。學生學習轉化西洋繪畫典藏與研究資料,並將所學知識能力加以運用,理解學童需求、分析學校場域的現況,實踐對地區學校的藝術教育工作,從中訓練本系學生於作品中探索藝術史知識活化與再應用的可能性。 圖解:學生進行藝術教育的導覽解說 中國藝術史專題(二):秦漢至隋唐壁畫讓學生對中國秦漢以來的壁畫發展有整體性認識,了解各時代壁畫發展的異同,啟發學生思考其產生背景與文化意義。藉由從秦漢至隋唐時代分期的講授,引導學生透過對作品觀察,加強學生親身觀看作品的經驗,前往中國西安、敦煌進行移地教學,促進學生思考了解文物作品的保存、展示教育的重要性。 圖解:課程前往中國敦煌莫高窟移地教學 ![]() 藝術進鄉:雙向交流本課程為「藝術進鄉」系列課程,為偏鄉藝術教育推廣計畫之實踐課程,每學期進行不同主題,扣合對社區物件做展演的研究,讓修課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與社區交流。課程經由策展實踐與藝術家對談,延伸討論對於日常物件的不同層次,構築地方認同的集體記憶,關注常民美學的多元面貌。 圖解:師生執行策展實務 |
我的學系 |
佛光大學 歷史學系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史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黃小明佛光大學歷史學所碩士、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中央研究院博士後研究 自畢業後取得博士學位,目前為廣州中山大學珠海分校特聘研究員 未上傳圖片
王小智目前經營黑膠唱片販賣、黑膠唱片推廣及數位化工作、藝文沙龍。 其「古殿樂藏」網站為國內相關領域最負盛名者。 未上傳圖片
陳小花佛光大學歷史系學士、師大歷史碩士 目前為富邦人壽經理,擅長依個案特性,規劃保險與理財活動。 |
![]()
王玉善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暨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碩士班,現為非池中藝術網執行總編輯及業務企劃經理。 王玉善畢業於本系後,即投入藝術市場的相關行業之中,並持續的以各種方式將系上所學的知識及理論,落實於實務當中。而在此一過程裏,亦感受到自我長期受到的美學訓練及組織能力對於產業而言,有很大的助益,如與業主之間的合作規劃、空間設計的鋪陳、作品質量的評斷等等,皆再再與系上所學相關。藝術史與人們生活極其相關,而如何讓一般人可以更加親近藝術及愛好藝術到收藏藝術,為藝術從業人員努力的方向之一。 ![]()
林喬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專研於西洋古董珠寶史,並擔任古董珠寶展覽統籌策劃。 就讀藝術史學系時選擇博物館學組,當時即對西洋藝術史及博物館策展課程深感興趣,畢業後任職於西洋古董珠寶產業,為歐洲古董珠寶鑑別其所屬年代、藝術風格、材質與藝術工藝,亦撰寫相關研究專題文章。所屬公司承接私人典藏專案,給予業主專業的典藏品蒐藏建議,為其籌劃典藏、研究、策展、及教育活動。以清晰地邏輯思考發揮整合能力,並注重團隊合作的精神與跨領域合作重要價值。 ![]()
吳科毅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碩士,現為Mild Art麥薾藝術總監、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系兼任講師 「故宮南院公共藝術行銷推廣計畫」、「臺中國家歌劇院公共藝術設置案」以及「臺南市321藝術聚落語音導覽系統建置」等多項藝術展演活動。他畢業論文寫的是關於醫院公共空間中的視覺藝術展示,這與他後來開設公司、從事藝術展演策劃的夢想與決心分不開,在經營策略上他追求的是精緻與創意,也因此能多次參與我國重要藝術場域的各項活動辦理。
陳羿錡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碩士班,現為縣市文物普查及國公有暫行分級輔導中心計畫案專案助理/駐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陳羿錡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於就讀期間參與多項文物調查研究計畫,並修習系上「臺灣及東亞文物鑑識與保存實務學程」充實對文物研究及保存實踐的經驗,之後,為更加提升文物辨識能力、了解文化資產保存的相關專業,繼續在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碩士班求學,並自學觀光與導覽方面的知識,參與且通過普考華語導遊與考領隊試,希冀自身所學能活化運用於社會。 ![]()
陳湘琪自小在親戚耳濡目染下接觸到各式各樣的藝文活動,逐漸對藝術產生好奇,在高三受到文物修復的吸引,決意前往臺南就讀藝術史學系。大三暑假在臺灣藝術檔案中心的實習經驗,促使我選擇踏入藝文相關的職業工作。 目前任職於劉國松文獻庫,入職初期便協助「開拓當代水墨之路──劉國松藝術文獻展」一展,期間因展務需求學習到不同的技術操作,目前協助相關文獻的整理歸檔與行政業務。 |
我的學系 |
佛光大學 歷史學系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史學系 |
---|---|---|
多元能力 |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2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2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
性格特質 |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3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3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3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