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慈濟大學 醫務暨健康管理學系  | 
                                            
                                                臺北醫學大學 醫務管理學系  | 
                                
|---|---|---|
| 所屬學群 | 
                                                        醫藥衛生學群
跨                                                        
                                                            管理學群                                                        
                                                     醫務管理學類  | 
                                        
                                                        醫藥衛生學群
跨                                                        
                                                            管理學群                                                        
                                                     醫務管理學類  | 
                                
| 所在校區 | 
                                                     介仁校區 970花蓮市介仁街67號  | 
                                        
                                                     雙和校區 新北市中和區圓通路301號  | 
                                
| 學系特色 | 
                                                     以培育具有人文涵養與專業技能並重的醫療與健康產業專業人員為宗旨,著重發展醫療機構、長期照護經營管理、健康產業專業技能之培養,延伸至預防醫學、健康促進、養生保健、智慧生活等符合未來台灣社會需求的領域。  | 
                                        
                                                     (一)本系師資陣容堅強且教師多具實務經驗,與所屬醫療體系相輔相成,可培育具有學術基礎之醫療機構管理高階人才。  | 
                                
| 學科意涵 | 
                                                     課程設計以「經營管理」、「醫療保健」為基礎,專業發展分為「健康產業及醫務管理」、「健康照護服務」兩大專業領域,培養學生具備健康產業與醫務管理專長與實務應用就業力。  | 
                                        
                                                     醫務管理學系期許學生透過醫院管理、醫療政策、財務及資訊等課程,建立對醫療體系運作的基礎認識與管理能力。再結合醫院、生技公司或藥廠等實習,使學生能將所學應用於實務情境,培養問題解決與溝通協調能力。本系重視人文關懷、數據分析及創新思維,期望學生具備有效規劃與運用醫療資源的能力,成為具專業與實務素養的健康照護管理人才。 下載詳細資料  | 
                                
| 學習方法 | 
                                                 
                                                                課堂講授:由教授帶領同學,利用實際講授,協助同學了解專業基礎課程內容。 圖解:本學系教授課堂講授 版權:慈濟大學醫務暨健康管理學系  
                                                                團隊學習:課程設計上讓同學有分組合作機會,學習團隊合作能力。 圖解:學生分組合作製作健康點心 版權:慈濟大學醫務暨健康管理學系  
                                                                實習課程:透過實習課程,讓同學具備職場課程實作之能力。" 圖解:學生至美國創新醫療服務實習 版權:慈濟大學醫務暨健康管理學系  | 
                                        
                                                 
                                                                理論課程:經濟學、會計學、成本會計學、統計學、及管理學等知識。  
                                                                軟體操作:熟悉操作試算表軟體,降低人工計算的勞力成本,並提高準確率及效率,培養資訊管理領域之專業能力。  
                                                                整合性專案討論:醫療機構專題討論、醫療機構財務管理、醫療機構全面品質經營與績效管理等。  
                                                                職場實務見習及實習:實地進入醫療院所、藥廠或生技產業公司,讓理論及實務結合,強化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力。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高中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在自主學習的過程學到什麼能力及成長。  | 
                                        
                                                     
                                                        除了學生個人對於所修習課程自行預習以及複習之外,本系許多課程會使用分組報告的學習考核方式,讓學生學習以及熟悉將來在職場上必備的團隊合作以及溝通協調的能力及歷練,學生可加強團隊合作的相關訓練。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結合醫療知識與管理專業,培養兼具健康管理與醫療行政能力的跨域人才。本系注重實務與理論,開設管理應用、照護服務等課程,並與醫療機構和健康產業簽訂保障就業合約,學生可透過至業界實習獲得就業機會。本系與其他相關學系不同的是,本系強調「健康管理」與「醫療經營」並重,培養學生在大健康產業中的領導力與創新思維。  | 
                                        
                                                     
                                                        本系與一般商管學系不同之處,在於本系藉由循序漸進的教學理念及程序,除了奠定學生於一般管理科學與相關行為科學領域之基礎知識之外,更同時加強有關醫療機構管理與健康保險領域之學識,進而培養學生具有從事醫療機構管理研究之能力與興趣,並透過高年級的職場見習及實習課程之安排,讓本系學生能具備更紮實的醫療機構管理實做技巧與能力。因此,畢業生的就業場域涵蓋醫療院所、藥廠、生技公司、及管理顧問公司等諸多領域。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醫務暨健康管理學系畢業出路廣泛,並非僅能任職於醫療相關機構(如:健保局、衛生局、醫療院所、長照機構)擔任醫務行政管理專業人員,亦可至健康相關機構 (如:健檢中心、醫美中心、健康食品、藥品、健康器材及健康促進中心 ) 擔任健康檢測人員體適能指導員或健康管理計畫評估人員。  | 
                                        
                                                     
                                                        醫務管理畢業生的工作大多是進入醫院的行政部門服務,並非從事直接治療及照顧病患的臨床工作,與醫學系或護理系等畢業生從事之臨床工作不同。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聚焦於醫療與健康產業的管理與溝通協調,非直接參與臨床醫療。臨床專業著重於患者診療與照護,而本系則強調醫療機構的運營效率、健康促進策略、醫療政策制定與執行,及健康數據分析與應用。本系結合醫療與公共衛生領域、健康促進及預防醫學的概念,培養學生專注於大健康產業的發展與創新,而非僅侷限於一般商業管理。  | 
                                        
                                                     醫務管理並非臨床工作,不會直接接觸病人,而是透過管理與規劃使醫療系統更有效率。學習內容著重醫療政策、財務、資訊與品質管理,目標在減少資源浪費、提升醫療品質。未來發展不侷限於醫院,也包含政府衛生單位、保險機構及生技醫療產業等領域,目的在於培育能促進健康照護體系進步的專業人才。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1.跨領域整合:醫療、健康專業、照護服務與管理技能。  | 
                                        
                                                     無  | 
                                
| 我的學系 | 
                                                慈濟大學 醫務暨健康管理學系  | 
                                            
                                                臺北醫學大學 醫務管理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健康促進與衛教服務本課程主要能使學生學習評估參與社區工作準備之各項條件,具備社區健康促進與衛教服務之基礎理論,瞭解社區健康促進模式與實例研討,設計符合服務社區之健康促進策略及服務措施。 圖解:課程講座及健康促進衛教實作 版權:慈濟大學醫務暨健康管理學系 健康餐飲管理本課程旨在介紹健康餐飲的概念、餐飲相關法規及常見疾病的營養照護,內容包含:健康飲食設計、營養照護記錄、熱量計算、食品安全等內容。 圖解:透過營養知識和烹飪技巧的分享製作健康輕食 版權:慈濟大學醫務暨健康管理學系 專案企劃/專題研究為落實學生實務學習經驗並強化其就業競爭力,本系規劃與實務連結之專題課程,教師將指導學生實務專題製作,包括:研究主題之擬定、研究設計、資料蒐集方法、問卷設計、問卷發放與實地訪查,資料分析並撰寫研究成果。並於期末舉辦與專題成果發表會,鼓勵學生將所學之學術理論與實務操作密切結合,激盪出創新的實務想法。 圖解:畢業專題成果發表會暨學術研討會 版權:慈濟大學醫務暨健康管理學系  | 
                                        
                                                 
                                                                醫務管理專題討論藉由回顧大學四年所學、參與專題演講及課後作業練習,協助大四學生整理所修習之醫管知識,進而形成個人架構性的學習網絡,以利畢業後繼續學習醫管相關知識,與對醫管重要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藉由參與創新創意創業競賽,實地彙整過去所學管理專業能力並強化團隊合作能力。  
                                                                健康經濟學醫療經濟學是一門研究個人、家庭、與社會,如何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到醫療市場中的消費與生產活動上的學問。由於醫療市場的特殊性,本課程的內容著重在市場失靈—如資訊不對等與外部性—等問題的介紹與解決之道的討論。  
                                                                醫院管理實習透過實際場域的接觸,學生能將課堂中的管理知識與理論轉化為實務能力,同時提升跨部門溝通、問題分析與團隊協作技巧,為未來進入醫療相關產業奠定專業基礎。  
                                                                專題研究(一)~(四)學生可透過不同專業領域的指導教師,學習如何進行設計研究,資料蒐集及資料的處理分析,累積研究量能。並同時申請大專生研究計畫,將理論轉化為實際成果,為未來升學深造或投入醫療健康產業的專業研究工作奠定更扎實的基礎。  
                                                                物聯網概論本課程為專題式學習的課程,應用的領域主要是以健康醫療為主,個人訂定醫療物聯網之專案目標,依據目標的需求,利用Arduino、ESP8266、雲端伺服器等來學習各種物聯網的實務相關技術及知識,最後以專案結果來呈現學習的成果。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慈濟大學 醫務暨健康管理學系  | 
                                            
                                                臺北醫學大學 醫務管理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張菁育現職花蓮慈濟醫院醫事室副主任 、台灣病歷資訊管理學會E世代病歷管理委員會委員 經歷:花蓮慈濟醫院醫事室病歷組組長、花蓮慈濟醫院醫事室病歷組檔案管理股股長 未上傳圖片 
 黃佳惠現職:祥雲老人長期照顧中心主任 從事長期照顧工作多年,在業界口碑優良;致力改善長期照顧品質,推廣「病人自主」,鼓勵服務對象或家屬及早預立照顧計劃。 經歷: 花蓮慈濟醫院高齡整合醫學科臨床指導教師 安寧照顧基金會長照小組,祥雲致力於末期病人照護,在基金會裡提供長照相關經驗供基金會發展參考。 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臨床實務講師,主要課程以長照相關實務課程為主。 未上傳圖片 
 王文利現職健康盟國際創新有限公司執行長 經歷: 花蓮慈濟醫院/ 社區醫學部 專員 花蓮慈濟大學/ 教師發展中心 醫學教育組 / 組員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小組 /組員  | 
                                        
                                                 
 楊雅婷醫務管理學系 醫務管理學系碩士班 台灣北醫醫務管理協會秘書長 金色夢想計畫共同創辦人 台商資源國際集團執行長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何俊聰醫務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社團法人台灣北醫醫務管理協會理事長 耀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林志蔚醫務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社團法人台灣北醫醫務管理協會理事長 大澲醫療空間專業設計有限公司執行總監   
                                                                                                                            
 林怡淑醫務管理學系 醫務管理學系碩士班 The 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 臺北醫學大學 醫務管理學系 助理教授  | 
                                
                                        我的學系 | 
                                            
                                                慈濟大學 醫務暨健康管理學系  | 
                                            
                                                臺北醫學大學 醫務管理學系  | 
                                
|---|---|---|
                                        
                                        多元能力 |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2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5%
                                                             
                                                 |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