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分享網頁
已複製網址
我的學系 國立臺北大學
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佛光大學
公共行政與國際事務學系
所屬學群 法政學群 管理學群
行政管理學類
法政學群 管理學群
行政管理學類
所在校區

三峽校區

23741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校本部

26247宜蘭縣礁溪鄉林尾路160號

學系特色

本系成立宗旨在建立有跨領域能力的教學與研究機構,且創造一個能與實務界交流的平臺。本系設有五大學制:學士班、進修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和碩士在職專班。本系教學目標為提供公部門管理的基本智能,並修習科際整合之運作理念與策略。鼓勵學生參與公共行政與政策理論與實務之學習研究,並藉由各項課內與課外活動,參與政府、民間與國際交流活動,擴大學習視野。

本系結合公共行政與國際事務,課程規劃兼具行政管理與國際關係,涵蓋SDGs、AI與ESG等重要議題,培養具全球視野與在地行動力的人才。擁有來自國內外博士的堅強師資,學習資源豐富,並提供多元海外交流機會。校園環境幽靜宜人,是安心學習的好地方。畢業後可進入政府機關、企業或非營利組織發展,未來出路寬廣,是關心社會、想影響世界的你最佳選擇!

學科意涵

公共行政與公共政策是一門探討如何有效治理國家與政府體系的專業學科,涵蓋了政治體制的運作邏輯、政府與文官體系的管理策略,以及回應並解決公共問題的政策工具和制度設計。近年來專業觸角更延伸至非營利組織的經營,及如何透過與企業或非營利組織結盟,並運用社會創新的手法來解決公共問題。

公共行政與國際事務為跨領域社會科學,融合政治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等基礎。前者聚焦政府運作、公共政策與行政效能,後者探討國際關係、外交政策與全球治理,強調跨文化理解與國際視野。兩者結合,培養具政策思維與全球觀的人才,能於政府、企業與國際組織中,在SDGs、AI、ESG等議題發揮關鍵影響力。

學習方法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本系重視學生對議題的探究、思辨、分析與問題解決能力;而四種學習方法即在訓練學生具備這些能力。在高中時可透過「探究與實作」、「自主學習」等與議題探索、公共事務參與相關之課程、社團或校內外活動,培養對公共事務的興趣,以及對公共議題的反思能力。從課程、社團或校內外活動針對公共議題的反思,就是個案研討的起點。若能針對個別議題探討問題的背景、成因,並思考可能的解決辦法,即是進入方案規劃階段;過程當中可能會有不同價值的衝突、解決方案的選擇等議題思辨的過程;過程中通常會搭配資料分析,才能在實證資料的支持下,做出於理有據的判斷。學生若能持續針對公共議題進行探索,必能在高中階段奠定就讀本系所需相關能力的基礎。

為對應個案教學法,學生可建立「公共議題觀察筆記」,每週選一則公共新聞,以簡單架構書寫:包含事件本身、涉入角色、核心問題、可能對策…等等?並寫出「我會怎麼做」的看法。可培養問題分析與政策思考能力。角色扮演與模擬方面,可參加模擬市議會、立法院活動、公民辯論社,或與同儕組隊進行角色模擬(如市長、議員、利害關係人),訓練溝通協商與公開表達能力,深化對政府與國際組織運作的理解。專題研究與跨域實作方面,可選擇關注議題(如性平、減碳),進行簡易研究與寫作,嘗試投稿、參賽,或經營社群平台分享成果。亦可結合AI工具進行資料分析、圖表製作等,並與其他學科跨域合作,提升數位與公共參與能力。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本系著重在公共行政與政策科學的理論與實務,針對政府部門的管理稱為公共行政,至於政策科學領域則是著重政府所提政策方案的設計、執行與評估。本系的特色在於兼具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和政治學理論與實務人才的養成,相對於其他法政科系,將更與政府管理實務連結,甚至可以應用所學內容到企業、非營利組織與企業永續治理的管理工作上。



下載詳細資料

「公共行政與國際事務學系」是一個跨域整合的設計,結合公共治理實務、法律實務應用,以及地緣政治與國際兩岸事務分析,對於新興議題如SDGs、ESG、AI等均融入課程講授,相較傳統單一取向的科系(例如政治學系、公共行政學系、行政管理學系、公共管理學系、公共政策學系、國際關係學系等),本系更強調應用導向、在地連結與區域專長,對未來投入公部門、非營利組織、國際NGO或政策研究單位都具實質幫助。
下載詳細資料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外界常誤以為本系畢業生只能當公務人員,但本系常見的出路還包括人力資源管理者、智庫研究員、非營利組織經理人、企業永續治理執行者等。由於各行業都需與政府互動,了解政府的運作模式,才能降低經營風險,這也是本系畢業生的優勢所在。
下載詳細資料

您以為讀公事系只能考公職或當導遊嗎?其實,本系培養的是具備全球視野與在地行動力的跨域人才!畢業生活躍於政府機關、私人企業、非營利組織,從國際事務、公關行銷、教育訓練到電子商務、國防軍事與宗教組織的管理,都是我們施展專業的舞台。扎實的課程訓練與多元實作經驗,讓您未來職涯無限寬廣,精彩程度超乎想像!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外界常以為公共行政相關科系學生都在背書,其實不然。除了知識面的學習外,本系更重視思辨與實務問題解決能力的養成,因此個案研討、議題辯論、場域實習、公共問題資料分析與診斷等,均是本系學生常見的學習方式。
下載詳細資料

多人誤以為本系是公民課的升級,實則培養跨學科分析與實作能力,法學則強調實用法律常識,促進公民參與;誤解本系生只能參加國考,實則強調跨領域應用,培養學生應對SDGs、ESG、AI等能力。課程兼容政策批判思維、國際視野與法律素養,在政府、企業與國際組織中發揮影響,故關注時事、培養批判思維與跨文化理解力是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對本系師生而言,「公共行政/政策」不只是學術名詞,更是社會影響力與行動力的展現。因此,本系積極推動學生在靜態知識外的「實際行動」,包含各類職場的實習、公共服務行動(例如北大文創城公共問題研究、參與式預算推廣等)、或是協助政府部門進行公共問題的「解題」活動等,以培養畢業生的職場競爭力以及對社會的關懷。

本系十分重視師生間的互動學習,並積極推動海外交換生與實習,拓展學生國際視野與實務經驗。學士班畢業生出路廣泛,除公職外,亦活躍於人力資源、社造文創、行政管理、公關企劃、教育機構與民調分析等領域,亦有創業成為青年企業家者。面對AI、ESG、SDGs等全球議題趨勢,本系強調跨領域能力培養,銜接社會與未來挑戰。碩士班畢業系友多任職軍公教職,或當選地方機關首長及民選公職,成為地方公共事務的中堅力量。

我的學系 國立臺北大學
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佛光大學
公共行政與國際事務學系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行政學(必修)
    • 政治學(必修)
    •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必修)
    • 公共政策(必修)
  • 大二必修
    • 中華民國憲法與政府(必修)
    • 量化研究方法(一):基礎統計分析(必修)
    • 公共管理(9科選5科必修)
    • 比較政府(9科選5科必修)
    • 質化研究方法(9科選5科必修)
  • 大三必修
    • 行政法(必修)
    • 西洋政治思想史(9科選5科必修)
    • 公共人力資源管理(8科選5科必修)
    • 財務行政(9科選5科必修)
    • 中國政治思想史(9科選5科必修)
  • 大四必修
    • 行政倫理(9科選5科必修)
    • 地方政府(9科選5科必修)
  • 大一必修
    • 政治學(核心必修)
    • 法學緒論(核心必修)
    • 國際關係(核心必修)
    • 行政學(核心必修)
  • 大二必修
    •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核心必修)
    • 比較政府與政治(核心必修)
    • 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核心必修)
    • 地方創生理論與實務(核心必修)
    • 憲法與政府(核心必修)
  • 大三必修
    • 印太戰略與區域安全(核心必修)
    • 大數據與問卷調查分析(核心必修)
專業選修課程
  • 行政管理學群
    • 現有12門選修課程,選修滿16學分得請頒證書。現有課程規劃如下: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組織理論與行為、考銓理論與實務、電子化政府、政府績效管理、官僚制度與行為、行政救濟、組織經濟學、行政法各論、策略管理、各國人事制度、專案管理與實作。
  • 公共政策學群
    • 現有14門選修課程,選修滿16學分得請頒證書。現有課程規劃如下:政策規劃、政策執行、公共政策名著導讀、政策分析、政策評估、政策行銷、公共政策成本效益分析、政策問題認定與議程設定、分配與重分配政策、台灣公共政策專題、民意調查與分析、國會法案分析、量化研究方法(二):政策資料分析、媒體、企業與政治。
  • 公民社會學群
    • 現有14門選修課程,選修滿16學分得請頒證書。現有課程規劃如下:非營利組織管理、公民社會導論、公民參與、公共事務專題、公私協力關係、社區發展與餐與、非政府組織、社會企業與公益創投、全球化與公共行政、公共事務個案分析、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公共治理、公共關係談判、公共服務學習與社會關懷。
  • 政治經濟與政府學群
    • 現有12門選修課程,選修滿16學分得請頒證書。現有課程規劃如下:政治社會學、政府與企業、政治傳播、選舉與投票行為、政治發展理論、歐洲統合導論、歐洲經濟與貨幣整合、政治衝突、當代各種主義、大中華經濟圈、國際政治經濟學、中國政治制度史、近代外交史。
  • 其他跨學群共同選修課程
    • 本系另規劃數十門選修課程可供學生選修,例如:社會科學資料處理與程式設計導論、行政專業英文、類別資料分析導論 、資訊社會與網路數據研究、地理資訊系統與公共政策的空間分析、公共管理實習、媒體與民意、民主理論、政治經濟學、文藝與政治、民主政治與大眾媒體、兩岸關係與國際政治......等課程。
  • 國際事務與智慧行銷學程
    • 本系學生除了需選讀校通識教育、院跨領域特色學程、系領域核心學程共89學分,可選修此專業學程共21學分,以增進對國際事務與智慧行銷、大數據分析⋯⋯等專業領域的瞭解,對於東亞、印太地區政經局勢發展及政治風險分析,也能習得相關專業知識,成為涉外領域人才。
  • 公共行政與永續領導學程
    • 本系學生除了需選讀校通識教育、院跨領域特色學程、系領域核心學程共89學分,可選修此專業學程共21學分,以增進行政法制運作和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實務的認識。再配合永續領導等趨勢潮流重要知識技能,可成為公私企業、宗教組織...等部門組織管理人才。
特色課程
完整課程地圖
我的學系 國立臺北大學
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佛光大學
公共行政與國際事務學系
適合從事工作
  • 公家機關相關人員

    1.接受人民委託,管理公共事務的人員。2.依法於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營事業機關服務人員。


  • 人力資源主管

    協助政府、企業或非營利組織內部之人力資源業務規劃、協調、指導、管制及考核的管理工作,並確保員工召募任用、薪資獎酬、訓練發展、人事規章等功能之完備與合於法令規範。


  • 專案管理主管

    在政府、企業或非營利組織內,負責專案、政策或組織的規劃、進度掌控、指揮及協調管理,並管理部門日常活動。


  • 公關主管/發言人

    協助政府、企業、非營利組織或民意機關,從事政策行銷,發展與建立媒體關係(如:召開記者會、新聞發布、媒體動態分析、配合記者採訪、企業專題報導等),處理公共事務與議題管理、危機管理,及公關教育與訓練等管理工作。


  • 永續管理師

    負責規劃與執行永續行動,如撰寫永續報告書、推動環境友善計畫及生態保育行動等,致力於提升企業對環境與社會的正面影響,並確保組織在永續發展目標下穩健經營。


  • 行政事務秘書

    主要負責處理資訊及文書類的工作,並協助確認主管行程、會議安排及記錄等工作。


  • 人力資源助理

    協助人力資源相關業務、人力資源行政工作,以及執行部門主管交辦事項。


  • 公關企劃人員

    負責公關活動之企劃與執行(如:企業活動、產品上市、獎勵活動、主題餐會、開幕剪綵活動、慶典儀式、展示會、慈善贊助、募款或是其它公眾活動等)。


  • 行銷企劃人員

    從事行銷企劃擬定,透過廣告、公關、媒體、品牌的資源整合與運用,達成產品或活動最佳的曝光效果,以提升公司形象及產品競爭力。


  • 國貿人員

    處理國際貿易事務,如進出口作業、安排貨物運輸業務、市場開發、接訂單等工作。


系友生涯

我的學系

國立臺北大學
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佛光大學
公共行政與國際事務學系

多元能力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Complete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Complete
1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5% Complete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Complete
1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Complete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Complete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Complete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Complete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Complete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5% Complete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Complete
1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5% Complete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Complete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Complete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Complete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Complete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Complete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Complete
5%

性格特質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Complete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Complete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Complete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Complete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Complete
2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50% Complete
5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50% Complete
50%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