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古蹟藝術修護學系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工藝設計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建築設計學群
跨
藝術學群
工藝學類 |
建築設計學群
跨
藝術學群
工藝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220新北市22058板橋區大觀路一段59號 |
資料準備中 |
學系特色 |
臺灣傳統古建築多為過去傳統工藝、民間習俗及歷史脈絡等多項範疇長年累積下的產物──因此,具備臺灣文化底蘊及傳統工藝美學也是設立修護培訓管道的重要核心素養。考量臺灣各高教體系之藝術院所之現況,未見有設立古建築裝飾藝術傳統工藝之學系,及配合災後古建築修護之需求,故教育部接受立法院提議籌設古建築維護系所專門科系一案,於89學年度由本校增設系所,以因應臺灣社會對於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修復、維護及保存之所需。 |
本系課程沿襲包浩斯 (Bauhaus) 現代藝術與設計教育之工作室制度,結合手做實務,應用媒材與美感經驗,引導學生進行自發性探索,為喜歡設計日常器物,且具有工藝熱忱者之最佳系所選擇。 |
學科意涵 |
古蹟藝術修護系主要為了傳承傳統工藝技藝、古建修護、藝術保存,擔負研究、調查之重責。系上核心素養課程包含傳統建築工藝之木雕、交趾陶、剪黏、彩繪等,及歷史沿革、圖像和吉語典徵,與民間習俗在古建築文化上的應用等族繁不及備載。 |
1. 基礎能力:精湛材質應用、工法技術學習 |
學習方法 |
【田調紀錄法】學生由老師帶領至各實際場域進行建物調查報告書之前置或後置作業,包含修護檢視登錄、紅紫外線拍攝紀錄、歷史文獻分析、訪談等。 圖解:青山宮田野調查 【理論分析法】學生從本系課程之「吉祥圖案」、「民俗學」、「建築繪圖」、「棟架結構」、「修護理論」、「建築史」、「資料編輯」……等課程中習得本領域之相關理論,並應用於分組調查或個案研究報告中。 【實際演練法】本系籌設目的以發展、保存、修護及研究古建築裝飾藝術為主,除由國內過去已有傳藝教學經驗為依據外,各項傳統藝術專業課程,均由國家藝師、薪傳重要匠師參與教學,是全國傳統工藝教學體系中,最龐大之陣容;另在保存、修護及研究等領域,皆擁有專業學經歷背景之師資,進行各專業項目實作演練。 【修護實習訓練】由本校老師推薦實習機會,提供學生產學合作機會,實習內容包含本系各科專業課程,使學生與業界正式接軌前,具有基礎職能概念。 |
本系以工藝創作、產品設計與文化創意產業作為課程規劃的核心,從一年級即進行教授陶瓷、金屬及木材之運用與紮實的基礎訓練。 二至四年級採工作室課程制度,包含:陶、金、木與產品四大工作室,追求專精及深度的設計學習,藉由工作室自治組織深化團隊合作及工場管理的學習,乃至同儕間專業技能的觀摩以達成共享共學的菁英教育為目的。 於工藝設計、工業產品設計等課程邀請業界專家教導,讓學生從需求的角度反觀自己的設計。 結合專業實習、市集經驗、行銷競賽、工作室經營、業界參訪以及專家教導,讓學生從實務的角度反觀自己的設計。 「創作」兼顧「設計」的思維──在課程系統及共同評審制度的要求下,每位同學都必須接受「創作」與「設計」的雙重洗禮。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建議同學可以進行田野調查,參訪各大古蹟、廟宇、民宅等等,可嘗試探究其裝飾藝術的題材故事及寓意,也可多方了解其施作匠師及文化背景。 |
1.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敏銳的觀察力,並實際探究所遭遇到的問題,對每天發生在自己周邊的事情有更多主動的感知與反思,並記錄進步或失敗的歷程與軌跡,將自身的生命經驗以獨特的故事呈現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教學主要以歷史典故、稿作復圖、粉本搜集、資料登錄等項目,作系統化保存,再加上傳統技藝的傳承,不僅能復興傳統工藝技藝,更能在典徵、稿圖、吉語諧音運用上,保存臺灣區域各個派別之差異性。 |
1. 全國少數結合陶瓷工藝、金屬工藝、木材工藝、產品設計等特色課程之系所。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古蹟藝術修護學系畢業後的出路,除了投入古蹟修復工程現場之外,國內外進修保存科學等領域、報考國家考試成為文化部門的管理人員,或是任職建築師事務所、國中小學鄉土教育師資、文化部門約僱人員、文創產品設計員、藝術創作等,均是適當的選項。 |
基於大一課程陶瓷、金屬及木材之基礎訓練,大二後導引個人志向進入專精的工作室學習,除了得以專精自身工藝領域的學習,在未來發展上,工藝的基礎知識與同儕之間不同的專業合作,將更具協同整合的契機;該學習模式,除了個人價值的認同,更能習得人際之間的互動合作。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課程主要培育傳統工藝技藝之人才,以「仿作」為課程教學重要核心,藉仿作傳統匠師之工法、精湛的技術以融會貫通傳統古法之精隨,進而將其發揚光大。在修護課程上以理論教學,並聘請業界教師來實際操作,更能使學生能快速與修護市場接軌,增加未來的競爭力。 |
本系強調以工藝技能實務為基礎,發展具個人風格及文化特色之作品,在工藝的專業能力中,更兼容於藝術創作、工業設計、居家設計……等多元領域的整合,在技藝充實之餘,其未來出路兼顧著各種就業與創業的職涯能力。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系培養學生美術設計能力、空間概念、東方美學概念、描摹概念等全方位特質與能力。 |
工藝與設計皆為生活的日常,工藝製品必需融入生活空間才能真實優化創作的生息感。人類的數位生活已儼然成型,工藝設計本質的科技活用也應與時俱進,方能創造出未來設計的新溫度。目前系所發展重點計畫預將整合四大專業工作室之工藝創作、進而轉化為精緻實用兼具的生活產品,並與設計、科技等多領域產業合作建構出實業、學研、管銷互聯經營之長期合作平台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古蹟藝術修護學系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工藝設計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臺灣建築史居住在臺灣的人們對歷史有延續傳承之責任,只有透過對不同時程傳統建築的認識,才能永續保有民族的自尊,且作為研究臺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結構、教育、藝術等之佐證。 集瑞雕刻及修護吉祥語在民間與生活結合特性,是代表了文化與生活融合之現象。如何善用簡單的「吉祥語」,甚至與「成語」、「典徵」的結合,是在民間信仰或寺廟雕刻的裝飾上,佔有極重大的教化意義,因此了解文化在生活中的用法,諧音轉作、借諭譬物、引介假辭的一音所轉,在立意創題上,是集瑞教學的重點。博古雕刻造樣、技巧、方法。 寺廟彩繪寺廟裝修,除因用漆斷絕溼氣外,如何藉由彩繪裝飾繪畫,將建物表現裝修華麗是其目的,其訓練過程由基礎傳統標準作法學起外,對圖稿設計,典故出處,運色調配,規則限制均實地操作,並對廟宇彩繪工地實地了解,對此技藝學習保留必有一定助益。 剪黏臺灣裝飾藝術屋脊、規帶、排頭,及水車堵等部位,除水車堵多為交阯裝飾外,屋頂多做剪黏,二者互為表裡,一般以剪黏變化較大,不受燒窯限制,多置於屋外,另一原因是製作費用較低,但立名、技巧均須受過多年訓練始得競其功。 |
陶瓷工藝本課程將為統整各種不同的成型技法、燒火方式以及文化美學的創作設計,透過理論講授與實習操作,使同學習得陶瓷的材質特性技術及文化美學的創造工程。 金屬工藝金屬工藝之基礎課程,學習相關金工知識與基本金銀細工製作技術,應用於首飾設計與金屬物件創作。 木材工藝透過基礎手作木工技術與機器安全操作教學,認知木藝創作時所需的先備注意事項。 產品設計著重完整產品設計過程之理解並經由實物實地之演練,以印證理論與執行之相輔相承的重要性;期達成學生擁有深度及紮實之設計組織能力為目的。 參數模型與數位製造主要為3D數控設備的實作課程,提供3D繪圖之進階學習(須具備相關先修課程之能力),落實由設計端到輸出端的實際產出。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古蹟藝術修護學系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工藝設計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黃拓維2010年畢業於臺藝大古蹟系,為通過文化部認證之傳統匠師,目前在淡水創立了黃拓維剪黏泥塑工作室。 「確定大方向後積極地去實踐,累積經驗,保持專精。」
黃希宸2012年畢業於臺藝大古蹟系碩士班,現於台藝大古蹟系教授花鳥雕刻及修護。 「希望每位學生可以對於職場的接軌能更多,獲得許多實務經驗,在未來就業又更多選擇與機會。」
周孟勳2005年畢業於臺藝大古蹟系碩士班,現在自己開設工作室。 「希望系上可以多辦建築藝術工地參觀,讓學生可以更了解業界概況。」
李品誼2011年畢業於古蹟藝術修護學系 2015年東京藝術大學文化財保存專攻雕刻研究室碩士畢業。畢業後於同一研究室任職,參與多項文物修復和普查計畫。 2021年作為美術學院博士生總代表取得博士學位。 畢業後取得日本高度人才的工作簽證,在合同会社藤白彫刻研究所進行雕刻修復工作,現為東京藝術大學專門研究員。 「潮流轉變快速,資訊爆炸的現在,各行各業都有其困難和挑戰。但人生沒有正確解答,希望學弟妹們不要畏懼未來,盡力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不管是成功或失敗,這些經驗都會帶引你走向適合你的道路。」 |
闕承慧 —『小盛號金工』負責人曾榮獲新北市工藝設計青年獎優勝首獎,並於2013~2024年多次發表個人的個展與受邀國、內外公辦及藝廊單位展出,也分別擔任浮洲日常-台灣工藝家聯展、返始日日-工藝日常器物展等展覽策展人,同時也持續不斷創作及從事金工教學、講座、工作營等教育推廣工作。以鍛敲器皿為作品特色。她認為,創作的過程是心、眼和手之間交流,一槌一印的敲打之下,紋理之間連接的是創作者的內心風景。 『小盛號金工』金屬工藝工作室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shengstudio2020/photos?locale=zh_TW 專訪『小盛號金工』負責人闕承慧 https://www.wowlavie.com/article/240024849
盛英瑋 —『鴻海數位健康專案』設計總監2016年初到鴻海任職,2017年9月轉任鴻海創新數位系統事業群白色家電事業處工業設計部的首席設計師,專責夏普白色家電的工業設計,隨後加入『鴻海數位健康專案』,攜手揚明光及長庚醫院,打造手持式智慧眼底影像擷取儀,結合長庚醫院眼科部多年累積的 AI 輔助醫療演算法,只要一張眼底圖,即可進行全身健康檢查,目前已於土城長庚醫院進行臨床驗證,預計2023年第四季正式投入市場。 手持式智慧眼底影像擷取儀是三方聯手打造的全方位數位影像診斷解決方案的第一步,包括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疾,像是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以及肝、腎功能等各項疾病皆在檢測範圍,並配備實體SIM卡、Wi-Fi與藍芽多重通訊功能,在偏鄉可輕易進行眼底影像即時上傳,同步醫院系統與使用者APP診斷結果。
許明香 —『台灣陶瓷雕塑學會理事長』許明香超過30年的陶藝創作經驗,實力備受肯定,曾榮獲全省美展永久免審查資格、民族工藝獎、傳統工藝獎、臺北陶藝獎、南投陶藝獎及國家工藝獎等殊榮,迄至1985年與另一半李金生,帶著理想與熱情成立了「摘星樓陶藝工坊」,致力於生活美學的觀察再創造,以及將人生體驗的轉化與表達,累積進三十年的陶藝創作經驗,兩人的作品皆傳達出對於傳統人文的關懷與憶舊 為了使自己的藝術風格讓更多人看見,位在鶯歌文化路上的展示空間於2011年成立,除了幾十年來精湛的雕塑創作,也結合傳統元素與設計創意,著手茶具的製作,分享個人創作的情感之外,也傳遞慢活的生活理念。許老師的陶藝創作時常融入臺灣的人事地物與個人生命經驗和記憶、家族情感緊密相連,用藝術的力量展現人文關懷。她用陶藝創作結合古厝建築,以精緻寫實的手法,重新詮釋並保存它們
沈士傑、符麗娟2009年創立「mufun木趣」設計工作室與品牌,致力於挖掘木頭所帶給人的各種樂趣,以台灣出發,將多元的自然生態元素,表現於木質趣味產品的設計之中。選擇用動物主題來和世界溝通,希望能化解文化和語言的隔閡,傳達出無國界的設計語言。透過踏實的腳步,逐年發表限量的木質動物公仔、文具、禮品等新作。以多樣性的動物商品,與在地製造產業一同合作及成長,用心打造60%工業與40%工藝製作高品質趣味工藝設計品 從2013年陸續參加海外展覽,伯勞單筆透過韓國代理商的牽線,有幸獲得韓國電視劇劇組的青睞,主動挑選為劇中的陳列道具,登上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禹》等作品,成為主角桌上重要的擺飾亮點。2024年3月號,啄墨對筆被選進日本情報雜誌Poco’ce「辦公室中推薦的舒壓商品」,去年開始和旅居東京的同學及當地經銷商合作拓展市場,從網路銷售市場出發,陸續拓展到實體通路,一步一腳印累積知名度,讓更多人認識我們的商品
曾柯融 — 『共享廚房創辦人』創辦人Koko從友人聊天與需求調查中發現,台北租屋族需要可以好好下廚的空間,於是著手設計一套期望符合市場的共享廚房商模。前期反覆測試,於2017年開了第一家「KOOK Living共享廚房」。如今更將共享廚房這套商模,移轉給更多有興趣的團隊。現在我們希望能將過去一步步依循的「有系統的商模開發方式」,提供給更多想要為市場創造理想生活的團隊。 KOOK Living,一個讓人跨越下廚門檻及體驗下廚樂趣的地方,讓想要嘗試下廚生活、下廚聚會及增加拿手菜的人,透過輕鬆有趣、迷你的下廚活動,深度交流、結交同好,玩出新生活。2017至2020年中,500多場的下廚聚會,有著20多年同學會、親侶約會、歡送朋友出國打拼、三代同堂慶生、畢業謝師宴、歡慶跨年......,在這個像家的地方,聚在一起為親近的人料理,讓關係變得更靠近。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古蹟藝術修護學系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工藝設計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2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2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0%
|
性格特質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