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世新大學 新聞學系 |
世新大學 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 |
---|---|---|
所屬學群 |
大眾傳播學群
新聞學類 |
大眾傳播學群
大眾傳播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116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
校本部 116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
學系特色 |
世新新聞系是專業新聞人才的培育所,更是新聞主播的搖籃,目前業界媒體之新聞主播,有30位以上畢業於世新新聞系。本系提供豐厚的理論學識基礎與紮實的實務操作課程,學生不但擁有洞察社會問題與分析批判之能力,更將具備媒體匯流時代下採、寫、編、攝影、播報、影音、網路、社群新聞製作等實戰力。就讀世新新聞系,你將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見社會,擁抱全世界。 |
本系是全國唯一融合口語傳播教育與社群媒體應用的「影響力學園」。學生透過修習口語表達、社群媒體與人際互動三大專業課群,養成公眾、社群與人際三層次影響力。本系培育學生具備短影音製作、社群文案創作、各類型主持表達、播客節目製播、社群議題宣傳倡議及AI內容產製等多元技術力,學生畢業後可投身多元職涯,包括主持人、企業培訓師、發言人、自媒體經營者、社群管理師、職涯教練等等,是邁向全傳播專業的最佳選擇。 |
學科意涵 |
世新新聞系課程理論結合實務,以新聞技能、社群媒體、數據解讀、閱聽眾分析及新聞英語為導向,近年新增AI運用與網紅主播課程,致力培養學生成為全方位新聞專業人才。建構學生具備數位/影音/平面/社群等不同媒體平台之新聞產製及互動設計能力之外,在透過專業且紮實的訓練後,也同時擁有關懷社會,具備媒體反思及批判精神,及參與社區公共議題與國際社會之能力。 |
本系屬於「傳播學門」,結合口語傳播與社群媒體兩大核心領域,關注公眾表達、社群交流與人際互動的融合應用。透過口語表達、說服協調與社群經營的專業訓練,學生將學習如何在社群平台及面對面的人際互動中,運用軟硬兼備的巧實力,有效傳達訊息與建立影響力,以自我品牌經營為出發點,培養內容產製、粉絲互動與跨平台管理等全方位傳播能力。 |
學習方法 |
![]() 理論與實務並重:課程包含基礎理論教授與新聞時事探討,並輔以分組團隊討論及一對一指導方式,學習新聞傳播領域之相關知識,奠定學生紮實之專業新聞能力。 圖解:除教師講課外,亦鼓勵同學踴躍參與討論 版權: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 全媒體融合學習:完整的新聞採編寫、拍攝、播報、產製、AI技能運用、主播技巧等訓練,搭配現今數位匯流與社群媒體發展趨勢,指導學生學習各式媒體平台之新聞報導專業技能。 圖解:教導同學操作器材設備 版權: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 大三小世界媒體實習:本系擁有自己的小世界媒體平台,分為「影音」、「融媒體」、「平面」三個組別,提供大三學生一整年之實習。學生實習作品完全符合主流新聞媒體規範,一律對外發布,提供一條龍式的完整新聞產製訓練。 圖解:學生錄製影音新聞 版權: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 大四業界媒體實習:本系獨創大四學生「全學期」或「全學期」之業界媒體實習制度,學生可於大四時,選擇一個由本系長期合作之新聞媒體或自尋單位,從事長期與真實新聞現場的實習。跟隨業界先進的指導,本系學生擁有進入職場前完整實戰經驗,畢業立即具備就業能力。 圖解:實際參與媒體工作 版權: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
![]() 本系採用多元學習方法,包括口語表達演練、社群媒體經營實習、案例分析、專題實作、角色扮演與團隊合作企劃等,讓學生在實作中培養表達、協調與創意整合能力,並透過實際操作培養媒體應用與策略思考的專業素養。 圖解:課堂口語表達實作演練 版權:口傳系 在口語表達類專業課程中,採取口語演練、模擬實境、即席表達、與實戰發表等學習方法,透過實際演說、主持與互動情境操作,訓練學生的臨場反應、主持表達與臨場互動能力,培養專業口語表達與主持技巧。 圖解:課堂社群營運實作演練 版權:口傳系 ![]() 在社群媒體類專業課程中採專題製作、實務演練、案例分析、分組企劃與成效評估等方法,讓學生從內容發想到影音製作、文案撰寫、社群操作與粉絲互動全程實作,透過實際經營社群平台,培養創意表達與社群管理的綜合能力。 圖解:課堂團體互動實作演練 版權:口傳系 未上傳圖片 人際互動類課程運用情境模擬、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與溝通實作等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多元互動中體驗不同情境下的人際互動策略,強化各層級溝通實務技巧。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對世新新聞系有熱誠的學生,應養成長期關注國內外新聞事件,及多方閱讀及觀看新聞報導之習慣,包含即時新聞與專題報導,以增加對新聞的敏感度。有了對社會運作及現象的基礎認識,高中生可透過撰寫新聞閱讀心得甚至媒體投書等方式,提升對新聞議題之參與度的深廣度。此外,透過觀看不同媒體平台或載具之新聞報導,嘗試比較新聞內容、角度、形式等呈現的異同,培養自身觀察社會問題,發掘事實脈絡,及辨識事件真相的能力。 |
若想就讀本系,高中生可從三個方向培養長期實力。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高中生易將「新聞系」與「大眾傳播系」混淆。新聞系首重對人類社會的認識,是對社會各層面的現象及問題擁有基礎知識,並懂得運用多種媒體知識技能,將新聞事件以全觀角度呈現。「新聞系」所知所學,絕對包含甚至遠大於綜合性的「大眾傳播系」與「其他單一性質技能系所」。就讀「世新新聞系」,你將成為全方位新聞媒體人才,畢業後必能快速進入社會就業,無縫接軌。 |
本系結合「口語傳播」與「社群媒體」兩大領域,著重於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力、溝通協調力與社群技術力。不同於大眾傳播學系著重新聞與媒體理論,或廣告、公關學系強調行銷與品牌操作,本系更聚焦於人際間的公眾表達、人際互動與社群訊息操作的綜合能力養成。相較廣電或新媒體學系偏重影像製作技術,本系著重口語表達、社群內容創作與粉絲互動經營,培養全方位溝通實踐者。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新聞系畢業只能當記者?新聞工作不是專業?這是誤解。經過四年「新聞系」專業訓練,你將對社會擁有最全觀的知識及全方位的媒介技能。畢業自新聞系,除了一般人知道的記者、主播、攝影外,由於對社會事務的瞭解及現代媒體操作策略的熟悉,也可以擔任行政人員、廣告企劃、公關行銷、網站製作、發言人、里長、市議員等職位。 |
許多高中生誤以為「說話是天生的,不需要學」。事實上,本系強調「公眾表達+社群媒體+互動策略」的整合培育,學生須具備社群內容產製、短影音製作、品牌經營與互動策略分析等技術能力。畢業生可在主持、發言人、企業講師、自媒體經營、社群管理等多元領域發展,成為全傳播專業人才。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社群媒體發達,是否人人都可以當記者?由於現今資訊過於零散且雜亂無章,民眾隨意吸取淺碟甚至造假的新聞,反而導致社會的紊亂,因此現代社會更需要「新聞」這個行業。經過「新聞系」專業訓練出來的新聞工作者,不但具備洞察社會現象與問題的能力,更懂得運用各式資源確保真相的呈現,加速社會問題的解決,帶動社會的進步。 |
許多高中生誤以為口傳系只學軟實力,缺乏技術力與專業深度。其實,本系的培育核心是結合口語表達技巧、社群媒體技術與人際互動策略的「影響力專業」,課程涵蓋社群短影音製作、社群圖文訊息創作、社群跨平台經營、AI應用與公眾策略傳播等領域,本系培養的是能用表達驅動影響、用社群創造價值的專業傳播者。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世新新聞系雖是本校最早成立的科系,但持續投資先進教學設備,包括虛擬攝影棚、上百台專業攝影機等,提供學生務實訓練。世新新聞系成立至今67年,系友遍布各行各業,無論是電視台、報刊、雜誌、廣告公司、網站,甚至是公家機關、民間組織,都有學長姐在職。我們強調團隊精神,學長姐們不吝提攜後進,對學弟妹特別照顧,令人感佩。 |
本系充分運用校園內具產業規格的專業設備與影視攝影棚,讓學生能在實際操作中培養社群媒體經營與口語表達實戰力。課堂教學強調「做中學、學中做」,搭配學生實踐團隊進行短影音、直播與Podcast節目製播等專案製作。學校亦提供多元海外交換與跨域課程機會,鼓勵學生拓展國際視野,將表達力、互動力與媒體技術力結合,培養具公眾、社群與人際影響力的智能傳播人才。 |
我的學系 |
世新大學 新聞學系 |
世新大學 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新聞播報實作邀請畢業於本系且現任主流媒體之新聞主播,教導學生新聞播報的知識與技巧。根據不同媒體如廣播或電視新聞,教導學生播報內容再製,個別指導學生播報相關技能,如國語正音訓練、播音技巧、聲音表情探討、及不同媒體之新聞播報練習。 圖解:進入影棚實際演練播報技巧 版權: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未上傳圖片 AI與媒體產業本課程旨在教導學生如何有效地應用自動生成式AI技術和資源,讓學生學習人工智慧的基礎知識、技術技能和倫理素養,從AI被視為媒體業的威脅,轉變為學生可以用來增強未來媒體職能的工具,並利用AI來提高新聞新聞及節目製作的效率、質量和創新。 圖解:授課教師指導同學運用AI軟體製作影音作品 版權: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 記者網紅針對數位媒體轉型與社群平台需求,此課程融合記者與網紅的技能訓練,著重多平台內容創作、個人品牌經營及社群互動等,幫助學生拓展職涯選擇,並熟悉媒體融合的創新思維。 圖解:學生編譯外媒新聞並重新製作報導 版權: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 媒體實習本系獨創大四學生「全學期」或「全學期」之業界媒體實習制度,學生可於大四時,選擇一個由本系長期合作之新聞媒體,學生也可自尋單位,跟隨業界先進的指導,從事長達三個月的完整實習。學生在進入職場前擁有實戰經驗,畢業立即與業界接軌。 圖解:學生以實習記者身分實際參與新聞事件採訪 版權: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 小世界實習延攬業界最強師資,帶領本系大三學生產製包括影音、文字與融媒體等形式之新聞專題報導,於本系自有媒體「小世界」平台露出。學生完整參與新聞產製流程,具體應用課堂習得之新聞專業知識技巧,由於實習作品比照一般業界新聞規格,學生提早適應真實新聞環境。 圖解:同學編輯報紙版面 版權:世新大學新聞學系 |
![]() 主持類系列課程包括「社群直播與口語表達」、「聲音表達」、「幽默表達」、「展演與表達」、「播客主持與社群經營」、「活動主持與節目播報」、「社群媒體主持與實作」等等,這些課程透過主持、播客、直播與展演等實務操作,培養創意表達力、臨場應變力與多平台的社群展演能力。 圖解:主持表達演練 版權:口傳系 ![]() 初、進階社群短影音製作本系統課程結合拍攝剪輯技術、受眾分析與技術實作,讓學生從腳本構思、影像語言運用到敘事節奏掌握,全面理解短影音的表達邏輯與傳播機制。透過個人與團隊專案,學生將學會以創意內容結合品牌策略,成為具備內容策劃與社群推廣思維的社群短影音創作者。 圖解:社群短影音實作 版權:口傳系 ![]() 談判與協商本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策略思辨力」與「協調互動力」。透過情境模擬與實務案例,學生將學習談判的利益分析、策略布局與戰術運用,掌握如何在衝突中尋求雙贏方案。課程訓練學生以理性思維與說服技巧達成共識,培育具備策略判斷、情境應變與關係維繫能力的專業協調者。 圖解:模擬談判 版權:口傳系 發言人學本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專業發言力」與「危機溝通能力」。內容涵蓋媒體應對策略、訊息設計、形象管理與臨場表達訓練,讓學生能在公部門、企業或品牌組織中,成為能準確傳達立場、有效回應媒體、化解爭議的專業發言人,展現權威與信任兼具的公共表達力。 圖解:發言人模擬記者會 ![]() 粉絲互動與社群管理本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社群經營力」與「互動策略思維」。透過實際案例與平台操作,學生將學會分析社群受眾、設計互動機制、回應粉絲情緒,並運用後台分析優化內容與社群關係。課程強調以真實互動創造黏著度,培育具備品牌經營、社群管理與粉絲關係維護能力的新世代溝通人才。 圖解:課堂演練與實作 版權:口傳系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世新大學 新聞學系 |
世新大學 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非凡財經主播:李瀅瀅若有意從事記者一職,「語言」是必備且能在大學時期努力精進的技能。此外,比起對新聞敏銳度的培養,「新聞撰寫能力」更是在踏入業界以前必須建立好的技能。現今網路資訊大量取代書籍,圖像式的吸收模式成為主流時,寫作文的能力卻大受影響。因此,精進作文能力,並且多看書接受潛移默化的影響,進入業界後才能更容易上手。 回憶當時研究所畢業後的待業時期,李瀅瀅原想以「行銷專業」為前提找尋合適工作,卻仍告訴自己,若不嘗試新聞相關職業,未來勢必後悔。因此,乘著這股「不後悔」的堅定信念,李瀅瀅加入非凡電視台,並以播報經驗及外國學歷受長官看重,開始了「財經主播」及「國際線記者」的職涯旅途。 ![]()
三立新聞台主播:周楷「我如果為了一件事情花了時間,那我就一定要得到什麼。」問及周所花費的時間是否與收獲成正比?周楷認為,能否感覺有收穫都是心態的問題,只要他並不覺得所做的事情是在浪費時間,且將每一次參與校內外事物都當作人生唯一一次的經驗與機會,心態上調整好了,做什麼都覺得收穫滿溢的。 如今,周楷已投入每日高速運作的電視台,然而,在奔波記者工作之餘,周楷不忘發展第二興趣。他認為,許多新聞記者很容易就將自己陷入一個舒適圈,每天照表操課,放假時就倒頭大睡,久而久之,很容易就抹滅當時對新聞的熱情。「你永遠不知道自己何時會被取代。」 ![]()
TVBS新聞主播:游浩婷世新大學最珍貴的是校風開放自由,對深具好奇心的我而言,四年求學時光與同學師長真誠互動,漸漸培養獨立思辨能力,學會在「選擇」的當下替自己負責;大一開始選修通識課程到大二開始跨系所選課,認識理論與實務練習雙軌並行,將接軌新聞產業的籌碼集中增加,每一次實務作業原來都是最關鍵的基礎練習。 不要怕,多嘗試經歷辛苦才可以累積經驗開拓眼界,請你勇敢發問、與人真誠互動、保持良善;年輕是現階段的最大本錢,可以玩樂也要及早規劃一部分時間用拿來做「能累積」的事情,不論將來是否踏進新聞業,請挖掘課堂之外的成就感,增加面對人群說話的勇氣、培養運動習慣維持健康身體、盡可能強化語言專長,講台語、學韓語、越南語、印尼語都行,養成「關鍵習慣」在未來某個關鍵時刻一定會派上用場,讓自己化險為夷、自信前行。 ![]()
三立新聞台、三立iNews主播:范益華思考邏輯性、統整力、對周遭事物有足夠的敏銳度,是新聞工作者的致勝利器。 這三大關鍵,過去在世新的歲月中逐步養成,堆疊在腦中,經過各方碰撞激盪出新模式,最終內建成自己的秘密武器,包括媒體識讀、採訪寫作、攝影實務、小世界、新聞英文等課程,不單單是紙上談兵,額外附加在觀點、技術能力上的,是更多元的刺激,能鑑往知來、提高看待事物的視角,更實地走入社會觀察、不拘於理論的象牙塔中。 對身邊事物有足夠的好奇心跟同理心,就能輕鬆發掘到別人沒注意的獨家觀點,擬出更有張力的製作企劃,提升專業採訪力;口條,是紮紮實實「練」出來的,內向害羞的人,當然也可以播報。日常可以從「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開始做起,培養自信度,順便觀察別人對你說話的方式;主播或主持人工作,不只是台上亮麗演繹,更多的是上台前的準備作業。 |
![]() 圖解:國立教育廣播電臺主持人 版權:口傳系
吳文嫦(唐妮)口傳給予的收穫不像是一門如法律或醫學般的專業,但卻是如虎添翼的那對翅膀。系上有許多上台報告磨練的機會,可以讓自己發現自己與同學間口語報告的優缺點。例如,有些人上台說話很有魅力,而這魅力的形成不是只侷限於內容有沒有料,而是說話的語調、表情與肢體動作等等,會讓人專注地想聆聽對方說話。 只要說話,我覺得都跟口語傳播有關係,各行各業都跟口語表達有關。口語傳播所教導的不單單是口語表達的能力,其中非語言、談判能力與語言邏輯等課程,對於自己的工作都有相當的幫助。透過觀察來賓的表情,說話的語調等等,可以快速地讓自己知道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建立彼此間的溝通橋樑,對於常常需要訪問不同來賓的我而言,是相當有幫助的。 ![]() 圖解:TVBS專題組記者兼主播 版權:口傳系
詹舒涵國中時期面臨台灣民主轉型,我很熱衷政治,喜歡看社論偶爾也投稿校刊,甚至幻想自己可以當發言人。進入口傳系後,我發現,講話不簡單,那是思考邏輯的順暢,當一個會講話的人或許不難,但願意用最好、最善良的方法把話說出來,那是一種長期培養的藝術和修養,所以多麼幸運,我從大學認識口傳。 在追求速度、效率的年代,我們很少想的是,如何提升人與人溝通的效率?你知道出社會後,會有開不完的會嗎?你知道你可能同時要跟十個單位連繫合作嗎?所以你怎麼能說溝通、說話的技巧不重要呢?當一個專題記者,一天至少要講20通以上的電話。當一個主播,你都不知道,自己會遇到多少突發新聞,或許我們不能求一帆風順,但如果在校園get ready,又能少受點苦,何樂不為? ![]() 圖解:林慧老師的說話私塾創辦人 版權:口傳系
林慧感謝當年有即席演說競賽選手的養成,讓學業欠佳的我,能以甄試的途徑,進入把自己的優勢發揮的科系,透過大學四年分組報告的形式來強化組織溝通的協調能力;透過演講學、辯論學的課程建立提案與簡報的說服能力;透過語言邏輯、非語言表達的洗禮與鍛鍊,讓大學四年的豐富收穫,為我後來將近二十年的職涯增添順遂! 十五年的媒體工作經驗,從東森的電視廣播節目製作,到數位時代的雜誌專案企劃,再到食力的網路行銷業務,所有媒體型態皆經歷完整,同時透過口語表達的專業,擔任健康產業的品牌行銷與電子商務主管,以及遊戲業顧問,也因此養成思考、創意,並因應各種對象達成目標性溝通的習慣。 |
我的學系 |
世新大學 新聞學系 |
世新大學 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 |
---|---|---|
多元能力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