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體育大學 競技運動原住民專班 |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體育學系 |
---|---|---|
所屬學群 |
遊憩運動學群
體育學類 |
遊憩運動學群
體育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333桃園市龜山區文化一路250號 |
校本部 404臺中市北區雙十路1段16號 |
學系特色 |
競技運動原住民專班設立於109學年度,主要發展領域為原住民族文化知識學群、競技運動學群、山野教育學群以及水域活動學群。將課程結合產學合作計畫,以「課程」、「證照」、「實習」「就業」導向,作為培育專業人才的重要階段,並以「畢業即就業」作為系所發展的核心理念。 下載詳細資料 |
對運動有熱情,想成為體育教師、運動專家或推廣運動的高手嗎?體育系將幫助你實現夢想!課程像冒險旅程,結合理論與實作,讓你解鎖技能,提升競爭力。師資強大,4成為女性教師,8成以上為博士,並與國際機構合作,開啟「國際視野模式」。本系學生像冠軍主角,在比賽中屢創佳績,特別是韻律體操與武術領域表現亮眼。我們推動雙語教學,幫助你升級英語「技能樹」,不論未來在國內或國際運動舞台,都能成為閃耀的運動英雄! |
學科意涵 |
國立體育大學競技學院「競技運動原住民專班」發展主要分為原住民族文化知識學群、山野教育學群、水域活動專業課程學群以及體育術科與專項體能指導學群。除此之外,將課程結合產學合作計畫,以「課程」、「證照」、「實習」「就業」導向,作為培育專業人才的重要階段,並以「畢業即就業」作為競技運動原住民專班發展的核心理念。 下載詳細資料 |
體育專業課程就像解鎖冒險旅程的技能樹,涵蓋運動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核心知識,術科訓練包含基礎與進階挑戰、競技與表現、休閒與防衛型運動等多元項目。為因應現代職場需求,我們新增「運動大數據應用學程」與「運動防護」基礎與進階課程,幫助你提升專業技能,同時強化實務能力,像動漫主角一樣逐步升級,最終成為運動領域的真正高手,為多元職涯發展做好準備! |
學習方法 |
![]() 產學合作 ![]() 戶外課程學習 ![]() 講座研討 ![]() 證照核證 |
![]() 體育系的學習就像一場冒險旅程!透過理論課程講授,學習運動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基礎技能」;在小組討論中,與夥伴合作解任務,增強團隊默契與分析能力;參與專題座談,解鎖前輩的「隱藏知識」,了解運動產業趨勢;透過個人與分組報告,鍛煉「技能樹」,提升邏輯思維與表達能力;最後,透過實作訓練與模擬情境,實戰運用 ![]() 💪 想當運動界的指導者?這裡讓你培養運動分析、教學與管理能力!🏋️ 健身、運動規劃、產業經營,讓你成為運動商業界的明日之星!🎥 運動不只是比賽,也能成為藝術!學習影像、表演、運動敘事,讓你的體育夢更有創意!💡還有微學程加持讓你守護運動員的健康!📊 成為運動大數據專家。 ![]() 探索你的體育冒險!🏆🔥無論你想成為 體育教師、運動產業達人,還是結合運動與藝術的表演高手,臺體大體育系都能讓你找到最適合的發展道路!✨ Stronger every day, greater every game!加入臺體大體育系,開啟你的運動英雄之路!🔥💯 ![]() 📚 通識課程:國文、英文、奧林匹克教育,打好基礎,拓展視野!🏋️ 專業核心學科:從解剖生理學、運動心理學到體育行政管理,全方位培養專業知識!🎯 術科選修:籃球、排球、體操、田徑等,讓你在運動場上發揮專長!📊 新興課程:運動大數據與運動防護,結合科技,提升競爭力!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實務操作、返鄉服務、實習課程 |
懷抱對運動的熱情、多涉獵、吸收與運動相關的事物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一、原住民族文化知識:原住民族文化與傳統體育課程、耆老說故事系列講座等,並藉由參訪及實習課程走進部落實際操作。 |
體育領域相當廣泛,涵蓋競技運動、健身運動等多個面向。本系除了強化基礎學科與專業術科,更著重於運動教練與體育師資的培育。課程設計聚焦於學生未來的獨立教學與合作教學能力,並透過課程編排、口語表達訓練、動作指導等實作課程,培養專業素養,確保學生具備成為優秀體育專業人才的能力。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無。 |
本系開設肢體與口說表演藝術、視覺媒體製作等課程,旨在厚植學生結合體育與美學的素養具備渲染能力,俾使思想的傳遞更有效率。另面臨人工智慧興起與高齡化,更增設「運動大數據應用學程」和「運動防護」基礎與進階增能學程,期於系統化學習下,兼備職場所需。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無。 |
無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專班將特色教學課程主要分為:原住民族文化知識領域、山野教育領域、水域活動領域及競技運動領域,並奠定以課程、證照、實習、就業四個階段為導向,透過產學合作方式,予以專業證照核證,搭配業界實習,達到「畢業即就業」之構想。 |
無 |
我的學系 |
國立體育大學 競技運動原住民專班 |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體育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野外求生術
介紹野外生活及戶外教育之義意及其特質 未上傳圖片 當代原住民族體育議題本課程期望讓修課同學,從世界體育發展認識台灣原住民族體育史,探討未來可行的運動項目,以提升原住民族運動表現及身體健康。 未上傳圖片 水域救生
1.知識:透過專業的水域救援技術訓練教學,以習得水域救援的相關知識與技術。 |
![]() 專長術科課程:籃球專長術科為體育學系一至三年級必修課程,授課時間分別是每週二、五上午0800-1200間。體育學系目前專長課程計有:籃球、足球、排球、羽球、水上運動、滾球、國術、體操、健身運動等九項。另有田徑、個人與團隊肌力體能訓練等其他科目 圖解:以戰術板說明籃球戰術跑位 版權:自行拍攝 未上傳圖片 請參照體育學系請參照https://pe.ntus.edu.tw/index.php?code=list&ids=555 未上傳圖片 請參照體育學系請參照https://pe.ntus.edu.tw/index.php?code=list&ids=555 |
我的學系 |
國立體育大學 競技運動原住民專班 |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體育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本系尚無畢業生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
![]() 圖解: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學系 副教授
陳毓君大學部97級畢業生,於本系取得碩士學位後,再考上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並取得博士學位。「期許自己不只是傳遞知識,更能啟發學生對運動與科學的熱情,為體育學術領域貢獻一己之力」 四年前回到母校任教,踏上了自己一直以來的目標—在大學教書,並以自身經驗影響下一代的學生。我從國小三年級開始接觸排球,成為校隊一員,並以體保生的身分一路努力,卻始終不忘對學科的熱愛,尤其是對人類認知與心理學的探索。一直以來試圖想要證明運動員不僅可以四肢發達,頭腦也可以十分卓越。秉持「永不放棄」的精神,我在博士班專攻神經科學,希望將跨領域的學習與運動科學結合,開創新的研究方向。 ![]() 圖解:國立東華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助理教授
李宏盈大學部102級畢業生,於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取得碩士與博士學位。 從小就熱愛運動,並發現自己特別享受教導隊友、同儕,幫助他們進步的過程。那種看著他人因我的協助而有所突破,獲得的成就感難以言喻,因此想結合兩者,成為一位體育教師,也促使我選擇就讀臺體大體育學系。大學時期,持續精進運動技術,同時修讀師資培育,積極習得與參與教育相關的專業課程及活動,致力於成為一位體育教師,並將對運動的熱情與助人的快樂結合。 ![]() 圖解: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 專任教師
陳祈融碩士班103級畢業生 運動員生涯走到分岔路口,我選擇不讓棒球成為遺憾,而是轉化成推動自己的力量。大學畢業時,身邊的隊友陸續進入國訓隊,而我則選擇另一條道路,以知識延續對體育的熱愛,全力投入學業,立志成為正式教師。臺體大體育系擁有完整的體育教育體系,加上家人皆在此深造,這裡對我而言不僅是學術殿堂,更是實現理想的最佳舞台。碩士畢業、實習後,經過兩年努力,成功考上了正式教師,證明當初選擇臺體大體育系,是最正確的決定。 ![]() 圖解:高雄市蔡文國民小學 專任運動教練
楊千玫大學部102級畢業生,111年取得本系碩士學位。 選擇就讀臺體大體育學系,是因能夠延續從小對韻律體操的熱愛,還能在優越的專業環境中持續精進技術,接受最頂尖且專業訓練。此外,學校積極提供國際交流與競技舞台的機會,除了累積寶貴的賽事經驗,也不斷挑戰並突破自我的競技成績。學業方面,學校對於時間的安排相當彈性,讓我能夠在兼顧高強度訓練的同時,順利完成學業與師資培育,為未來的職涯發展做好準備。無論是持續競技、成為教練或投身相關產業,都能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未上傳圖片
暫請參閱本系英雄榜請參閱https://pe.ntus.edu.tw/index.php?code=list&ids=552 請參閱https://pe.ntus.edu.tw/index.php?code=list&ids=552 |
我的學系 |
國立體育大學 競技運動原住民專班 |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體育學系 |
---|---|---|
多元能力 |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5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