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體育大學 競技運動原住民專班 |
中國文化大學 體育學系 |
|
---|---|---|
所屬學群 |
遊憩運動學群
體育學類 |
遊憩運動學群
體育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333桃園市龜山區文化一路250號 |
資料準備中 |
學系特色 |
競技運動原住民專班設立於109學年度,主要發展領域為原住民族文化知識學群、競技運動學群、山野教育學群以及水域活動學群。將課程結合產學合作計畫,以「課程」、「證照」、「實習」「就業」導向,作為培育專業人才的重要階段,並以「畢業即就業」作為系所發展的核心理念。 下載詳細資料 |
本校於民國95年新建東亞最大的校園多功能體育館,提升運動訓練環境品質,強化教師教學能量,深化學生學習成效,均有莫大助益。111學年度起,將教育目標聚焦於「運動動競技」、「運動科學」及「運動指導」等三大領域。確保教師教學品質,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未來將推動多元輔導策略,鼓勵學生適性發展,取得相關專業證照,成為體育運動產業市場的斜槓青年。 下載詳細資料 |
學科意涵 |
國立體育大學競技學院「競技運動原住民專班」發展主要分為原住民族文化知識學群、山野教育學群、水域活動專業課程學群以及體育術科與專項體能指導學群。除此之外,將課程結合產學合作計畫,以「課程」、「證照」、「實習」「就業」導向,作為培育專業人才的重要階段,並以「畢業即就業」作為競技運動原住民專班發展的核心理念。 下載詳細資料 |
體育學類為探討一切以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本系系名以普羅大眾所認知的「體育」為本,針對「運動競技」、「運動科學」及「運動指導」三大領域規劃課程架構,設定教育目標,規劃學科與術科課程,強調學術兼備各種可能的應用。 |
學習方法 |
產學合作 戶外課程學習 講座研討 證照核證 |
1.培育競技運動選手與教練人才 2.培育運動科學基礎人才 3.培育運動健康與體能指導人才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實務操作、返鄉服務、實習課程 |
1.透過各項目專項運動競技訓練者。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一、原住民族文化知識:原住民族文化與傳統體育課程、耆老說故事系列講座等,並藉由參訪及實習課程走進部落實際操作。 |
本系屬「體育學類」,主要透過運動績優學生單獨招生,鼓勵曾參加過縣市級以上運動競賽之學校運動代表隊學生報考。本系側重「運動競技」、「運動科學」及「運動指導」三大領域理論與實務之應用,以培育體育運動領域學術兼備之全方位人才為目標。本學類容易與「休閒管理學類」互相混淆。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無。 |
本學類容易與「休閒管理學類」互相混淆。休閒管理學類系針對民眾在休閒時進行的戶外或室內活動,提供企劃執行方案,開發或經營管理活動所需場域,偏重運動觀光與遊憩規劃相關產業。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無。 |
●體育學類是學術科並重的,激烈的術科課程後緊接著學科的學習是必須要適應的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專班將特色教學課程主要分為:原住民族文化知識領域、山野教育領域、水域活動領域及競技運動領域,並奠定以課程、證照、實習、就業四個階段為導向,透過產學合作方式,予以專業證照核證,搭配業界實習,達到「畢業即就業」之構想。 |
擁有運動專長者或對體育運動(運動競技、運動科學、運動人文)有愛好及興趣者,歡迎同學報考本校運動績優單獨招生考試,有任何相關入學問題請致電(02)2861-0511分機45105。 |
國立體育大學 競技運動原住民專班 |
中國文化大學 體育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野外求生術
介紹野外生活及戶外教育之義意及其特質 未上傳圖片 當代原住民族體育議題本課程期望讓修課同學,從世界體育發展認識台灣原住民族體育史,探討未來可行的運動項目,以提升原住民族運動表現及身體健康。 未上傳圖片 水域救生
1.知識:透過專業的水域救援技術訓練教學,以習得水域救援的相關知識與技術。 |
運動傷害防務與實務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難免因碰撞或許多因素引起運動傷害,本系學生多以運動員為主,許多學生透過學習該課程的內容後,了解如何預防運動傷害及處理運動傷害的過程。 體育運動與科學導論該課程主要以初學階段為主,暸解運動與科學間的奧妙,範圍廣大而淺顯易懂,讓學生可以清楚透過該課程了解許多於運動層面所發生的問題與探討 體育行政與管理體育專業的主要課程之一,是行政管理學的一個分支,其內容包含一.瞭解體育行政管理的目的,範圍與內涵(瞭解部分)二.研習體育行政管理的規劃與措施作為(學習部分)三.研擬體育行政管理的辦法與執行步驟。 健康體適能與運動處方瞭解運動.體適能與健康相互密切的關係,進而能自我健康管理,並且將此專業知識 及技術能力應用在體育與運動教學工作上,培養健康體適能專業指導教練,提升就業競爭力 肌力與體能訓練肌力訓練的課題是目前一門顯學,肌力訓練專家除了需理解運動科學領域的基礎學科,例如生理解剖學、生物力學、心理學、營養學、免疫學等;實務上的動作指導與器材教學,更是一位欲入門的必備工具。透過基礎科學、測驗與評量、實務操作、訓練的適應與變化、課程設計及場館經營管理等方面來進行探討。 |
國立體育大學 競技運動原住民專班 |
中國文化大學 體育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本系尚無畢業生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
版權:擷取網路圖片-中時新聞網
彭誠浩大學時期為本校棒球隊隊員 美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中國文化大學董事 2017-2022年世界棒球總會首席副會長 2013-2022年亞洲棒球總會會長 版權:擷取網路圖片-民視新聞
錢薇娟大學時期為本校女籃隊隊員 曾多次入選國家代表隊選手及教練 2012年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T1聯盟首任會長 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助理教授 版權:由童年寬提供
童年寬大學時期為本校體操隊隊員 曾多次入選國家代表隊選手 愛玩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版權:由陳思羽提供
陳思羽大學時期為本校桌球隊隊員 曾多次入選國家代表隊選手 2022年突尼西亞挑戰賽混雙亞軍 2022年WTT阿拉木圖挑戰賽混雙冠軍 國泰人壽女子桌球隊 |
國立體育大學 競技運動原住民專班 |
中國文化大學 體育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5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0%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