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競技與運動科學學系 |
國立體育大學 技擊運動技術學系 |
---|---|---|
所屬學群 |
遊憩運動學群
體育學類 |
遊憩運動學群
體育學類 |
所在校區 |
知本校區(校本部) 臺東市大學路二段369號 |
校本部 333桃園市龜山區文化一路250號 |
學系特色 |
本學系為全國第一所~~「競技運動」結合「運動科學」的科系! |
本系教育目標 |
學科意涵 |
學系課程設計特色,除了積極發展競技與運動科學結合校隊專長訓練之特色課程之外,更結合校院的課程(通識、師範學院共選、自由選修)和學生輔導系統,學系高彈性低負擔的學習規畫,使運動選手在臺東大學全人教育和具在地特色環境下接受薰陶,在完善適性的學習輔導機制下兼顧訓練、比賽和學科學習。 |
學科必修:運動生理學(2學分)、運動心理學(2學分)、運動生物力學(2學分)、運動訓練法(4學分) |
學習方法 |
![]() 學系課程彈性多元,並搭配計畫創新: 例如搭配運動員賽期調整的暑期英文通識先修專班,人體解剖生理學等必修科學學科,搭配相關計畫,自行開發數位教材、實作、虛擬人體解剖、骨骼肌肉記憶遊戲等設計,運動生理學數位桌遊等,以解決學生學習進度差異、學習動機提升,達到本學系運動員不只是運動員之宗旨。 圖解:骨骼肌肉記憶遊戲教學 版權:莊國良老師 ![]() 跨領域學習,提升運動員資訊素養與現代競爭力: 例如本系大一開設特色課程,運動技戰術(一/二)學習比賽紀錄分析並與資工系合作開發相關紀錄軟體。大二則開設比賽資料視覺化與程式語言應用(一/二),學生學習R語言並對比賽紀錄資料進行視覺化的基礎學習。 圖解:運用Rapsodo進行投打訓練 版權:王信民老師 ![]() 專長訓練結合運動科學之實務與理論: 本系每年上學期皆辦理知識發表會,系上約8成學生,會將課程學習結合自身專長,以海報或是口頭方式呈現發表。肌力與體能、運動心理學以及訓練法等課程,會搭配專長訓練進行相關紀錄或是設計。另外,運動傷害防護科學亦積極推動,其中包括課程認證、人才培育以及實習。 圖解:知識發表會海報發表 版權:林玉涵 ![]() 自主多元的職涯輔導,資源提供與共享: 輔導學生成立共學小組,定期針對系所數個職涯主題學習進修,包括國小師資、日語交換、旅遊證照、研究進修、運動科學人才以及傷害貼紮與防護等。 圖解:研究進修 版權:林玉涵 |
![]() 課堂學習 ![]() 實作精熟 ![]() 專長訓練 ![]() 分流實習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一、強化具備基本運動競技能力:各項課程的學習都必須要具備競技運動能力,才能達成學習的目標。建議高中生要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以利進入本系有更好的適應能力。 |
1.具備解決運動訓練問題之能力。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爲競技與運動科學學系。招收學生以競技運動員為主,類似於其他競技學系。但本系強調「運動員不只是運動員」,學科緊密結合實務術科專長訓練,強調有效的運動科學練習,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及活動辦理,培育日語、國小師資、運動科學研究、運動產業以及行政管理人才。 |
為培養優秀競技運動人才,本系十分注重專長訓練,故專長訓練時間長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以為只能當職業運動員或是專任教練。 |
1、成為"正式教師":就學期間考教程>修畢教程>通過教檢>通過教甄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以為就是運動場訓練跟教室授課跟考試。 |
專長訓練時間:周一、四晨操,周一~五每天下午,及週六上午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無 |
歡迎到本系網頁查看相關資訊https://sports.ntsu.edu.tw/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競技與運動科學學系 |
國立體育大學 技擊運動技術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人體解剖生理學
以責任逐漸轉移教學法,並設計一套人體骨骼遊戲讓學生透過遊戲學習人體構造。 圖解:骨骼遊戲教學 版權:莊國良老師 ![]() 運動生物力學使用最新教學研究設備─運用無標記分析影像擷取系統進行柔道技術訓練。 圖解:無標記影像系統 版權:陳秀惠 ![]() 部落旅遊理論與實踐本課程結合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培養跨領域人才。本系開設此課程,鼓勵競技運動員跨出舒適圈,認識臺東在地文化,反思自身的文化價值,回饋在地。課程以部落資源、遊程規劃理論基礎,搭配部落校外實察參訪進行。 圖解:課程進行方式 版權:林玉涵 ![]() 運動技戰術(三)以責任逐漸轉移教學法,透過蒐集競賽資料並使用EXCEL進行簡易的圖表及統計分析,結合R語言與R studio開發環境工具,製作一個影像回饋介面。教師做你看→我們一起做→學生做教師看→學生獨力完成。 圖解:學生操作實況 版權:莊國良 ![]() 運動教練實務實習本課程依照學生專長與喜好進行分組,分發基層至國中小學,並由各基層專任運動教練(教師),以見習教練的方式指導。透過不同專業師資的引導與意見回饋,協助學生解決教學中面臨的問題,並從中學習訓練提升教學能力。 圖解:射擊至大王國中教學 版權:陳幸汝 |
![]() 運動專長訓練(跆拳道)(含晨間訓練)對打、品勢 ![]() 運動專長訓練(柔道)(含晨間訓練)柔道(含克拉術、角力) ![]() 運動專長訓練(國術)(含晨間訓練)國術(含拳擊、龍獅運動) ![]() 運動專長訓練(射擊)(含晨間訓練)射擊 ![]() 運動專長訓練(擊劍)(含晨間訓練)擊劍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競技與運動科學學系 |
國立體育大學 技擊運動技術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圖解:東大職棒第一人 版權:蔡齊哲經紀人
蔡齊哲我高中的時候就讀成功商水從野手轉投手,但是都沒有上場機會,是教練鼓勵堅持下去。升大學時剛好東大成立競技系,公開組棒球隊成軍,讓我有機會可以留在臺東就讀。在東大有高教練給予我上場機會,且透過學校課程的設計讓我各方面都進步也成長,球速也提升才參加選秀。很幸運順利成為職棒選手,至今也在這舞台8年了。 中華職棒中信兄弟職棒球員-投手。為台灣棒球選手,目前效力於中華職棒中信兄弟隊,守備位置為投手。於2017年季中選秀會中被中信兄弟以第四指名選進,為國立臺東大學首位職棒選手。 ![]() 圖解:曾文經理 版權:曾文
曾文我從國中就是個柔道選手,從臺東體中畢業後選擇升學東大,因為就讀東大運動競技學程課程規劃中有健身產業就業學程,也因此我認識了健身產業,更發現可以將自己柔道訓練應用到健身產業,在修讀健身產業的過程中我考取了國際阿法證照、重量訓練證照,並在大四參與運動產業實習,提早就業進入健身公司為自己奠定職涯發展基礎。 威豪健身產業經理。 ![]() 圖解:李志源返校與學弟妹座談 版權:林玉涵
李志源我當初選擇就讀東大競技系因為我是棒球選手,但是因為受傷的關係一直沒有上場機會。因為東大有教育學程可以修習,我很在大二就申請到師資生,因為東大競技系的課程規劃高彈性低負擔,讓我可以同時完成競技系課業與小學教程。 國小正式教師,目前服務於花蓮縣瑞穗鄉瑞美國小,並擔任總務主任。 ![]() 圖解:擔任教練照片 版權:林姿婷
林姿婷我是一位柔道選手,大學期間修習了系上運動教練模組,且我有全大運第一名的成績資格,畢業後就順利申請到教育部體育署專任運動教練初級資格。大學期間也善用學校資源,前往日本仙台大學進行2年的交換生取得雙聯學位,成為我未來職涯的養分。感謝臺東大學有這麼好的師資、設備與學習資源。 屏東縣僑德國小柔道專任運動教練。 |
![]()
朱木炎93年6月畢業 現任:國立體育大學技擊運動技術學系副教授專技老師 最佳成績:台灣第一位男子奧運金牌,也是同時擁有奧運一金一銅的男子選手 座右銘:成功是留給堅持到最後的人 2008年選手退役後直接留在國立體育大學服務,也擔任過2014韓國仁川亞運代表隊教練,以及2016巴西里約奧運會教練,2019義大利拿坡里總教練,並拿下女子組團體冠軍(歷年來最佳成績) ![]()
連珍羚101年6月畢業 台灣第一位旅日職業柔道選手連珍羚,是台灣柔道界的精神指標,從小就熱愛柔道的她,國、高中總是柔道隊上成績最優秀的選手,高中參加亞青便獲得第三名。大學時期因國際賽優異的表現被日本教練看見。邀請連珍羚去日本讀書、練習柔道。持續努力的他更在日本畢業後,被教練留下,正式成為日本小松會社的女子柔道隊的職業選手。 旅日職業選手10幾年,期間連珍羚為台灣柔壇創造了5個歷史: 1. 2015年布達佩斯大獎賽為台灣拿下一面大獎賽金牌 2. 2016年參加里約奧運獲得第五名、2020東京奧運代表選手 3. 2017年巴庫大滿貫賽金牌,為台灣第一面柔道大滿貫金牌 4. 日本山梨學院第一位以外國人身份擔任隊長 5. 小松女子柔道隊隊長 ![]()
蔡澤民106年6月畢業 最佳成績:2018年雅加達亞運男子長拳銅牌 我在武術職業生涯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意象訓練。打亞運前半年天天在腦海中模擬上百遍場景,直到亞運會輪到我比賽當天,我都還在模擬在場上的我是什麼狀態,會出現什麼樣的意外,我該怎麼應對,一踏上場,我的心情如水面般平靜;出了社會更管用,不管遇到何事只要我在腦海中模擬任何可能與不可能出現的情況,基本上我能用平常心去對待,也提升我高抗壓心理素質 想學什麼就去學,至少做了才知道是否跟想像的一樣,是否符合你的興趣。 學習的過程中我不斷提醒自己,一個人最失敗的是「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總是在起步前就嫌麻煩又怕東怕西的,幾年下來還是故步自封依然原地踏步,最後連份簡單的差事都完成不了。 ![]()
王淳叡107年6月畢業 我國體育大學林立,最終因豐富的資源與其優越的環境選擇就讀國立體育大學。為了更深入瞭解擊劍運動以及增強自己的英文能力,於2016年遠赴匈牙利體育大學交換,2017年回國後立志創立擊劍俱樂部,發展我國擊劍產業。2018年代表我國參加亞運獲得團體第六的佳績,2019年因人生規劃進而退出奧培隊,並到新竹地區擔任俱樂部教練,全心全意投入擊劍教育。 開始從事擊劍教育後發現自己十分熱愛教學,與當選手相比更樂於擔任教練。2021年4月於新竹竹北創立貝思擊劍俱樂部,理念是以學生、選手為本的教學方式,創造一個正向積極的擊劍團隊和教學環境。 2017-松山運動中心擊劍教練 2018-內湖網球運動中心擊劍教練 2018–2021-新竹擊劍俱樂部教練 2021-迄今-貝思擊劍俱樂部總教練 ![]()
徐曉如96年6月畢業 現任:擔任中華台北杭州亞運培訓隊教練 2015年8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本校聘任為專任運動代理人 2020年2月1日擔任中華台北東奧培訓及代表隊射擊教練 2021年9月迄今擔任中華台北杭州亞運培訓隊教練 指導選手楊坤弼於今年10月埃及世錦賽中奪得銅牌並取得2024巴黎奧運席位(我國第1張參賽門票)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競技與運動科學學系 |
國立體育大學 技擊運動技術學系 |
---|---|---|
多元能力 |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30%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3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3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2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2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3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3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