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競技與運動科學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球類運動學系 |
---|---|---|
所屬學群 |
遊憩運動學群
體育學類 |
遊憩運動學群
體育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950 臺東市大學路二段369號 |
天母校區 111036臺北市士林區忠誠路二段101號 |
學系特色 |
本學系為全國第一所~~「競技運動」結合「運動科學」的科系! |
1.實施每周4天運動專長訓練,寒暑假亦持續集訓,並適時移地訓練,有效積極培訓國內優秀選手,提昇運動技能水準與競技成就,為國爭光。 |
學科意涵 |
學系課程設計特色,除了積極發展競技與運動科學結合校隊專長訓練之特色課程之外,更結合校院的課程(通識、師範學院共選、自由選修)和學生輔導系統,學系高彈性低負擔的學習規畫,使運動選手在臺東大學全人教育和具在地特色環境下接受薰陶,在完善適性的學習輔導機制下兼顧訓練、比賽和學科學習。 |
球類運動學系計有籃球、排球、棒球、羽球、網球、桌球、手球、足球、橄欖球、壘球、高爾夫、保齡球、軟網等13種球類運動專長,每年級招生二班111人,外加甄審數名及原住民12名優秀之運動員。 下載詳細資料 |
學習方法 |
![]() 學系課程彈性多元,並搭配計畫創新: 例如搭配運動員賽期調整的暑期英文通識先修專班,人體解剖生理學等必修科學學科,搭配相關計畫,自行開發數位教材、實作、虛擬人體解剖、骨骼肌肉記憶遊戲等設計,運動生理學數位桌遊等,以解決學生學習進度差異、學習動機提升,達到本學系運動員不只是運動員之宗旨。 圖解:骨骼肌肉記憶遊戲教學 版權:莊國良老師 ![]() 跨領域學習,提升運動員資訊素養與現代競爭力: 例如本系大一開設特色課程,運動技戰術(一/二)學習比賽紀錄分析並與資工系合作開發相關紀錄軟體。大二則開設比賽資料視覺化與程式語言應用(一/二),學生學習R語言並對比賽紀錄資料進行視覺化的基礎學習。 圖解:運用Rapsodo進行投打訓練 版權:王信民老師 ![]() 專長訓練結合運動科學之實務與理論: 本系每年上學期皆辦理知識發表會,系上約8成學生,會將課程學習結合自身專長,以海報或是口頭方式呈現發表。肌力與體能、運動心理學以及訓練法等課程,會搭配專長訓練進行相關紀錄或是設計。另外,運動傷害防護科學亦積極推動,其中包括課程認證、人才培育以及實習。 圖解:知識發表會海報發表 版權:林玉涵 ![]() 自主多元的職涯輔導,資源提供與共享: 輔導學生成立共學小組,定期針對系所數個職涯主題學習進修,包括國小師資、日語交換、旅遊證照、研究進修、運動科學人才以及傷害貼紮與防護等。 圖解:研究進修 版權:林玉涵 |
未上傳圖片 分組討論 未上傳圖片 實際操作 未上傳圖片 比賽見習 未上傳圖片 賽會服務 未上傳圖片 分組報告、期中測驗、個人報告、期末測驗、實際操作、實習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一、強化具備基本運動競技能力:各項課程的學習都必須要具備競技運動能力,才能達成學習的目標。建議高中生要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以利進入本系有更好的適應能力。 |
爭取賽會優異成績,培養良好生活座息,增加外語能力,建立團隊合作精神,培養自主訓練習慣,自律之精神。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爲競技與運動科學學系。招收學生以競技運動員為主,類似於其他競技學系。但本系強調「運動員不只是運動員」,學科緊密結合實務術科專長訓練,強調有效的運動科學練習,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及活動辦理,培育日語、國小師資、運動科學研究、運動產業以及行政管理人才。 |
1.培養優秀球類運動選手選手。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以為只能當職業運動員或是專任教練。 |
雖然本系是培養優秀球類運動員為目標,但非每人皆能成為職業選手。學生在本系學習到運動員堅毅不拔的毅力與精神,運用在各行各業,皆是成功的基本要件。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以為就是運動場訓練跟教室授課跟考試。 |
進入本系不只接觸自身專長項目,更需要每種球類運動都須學習,並且必修[游泳],鼓勵考取救生證。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無 |
培養運動員堅毅、忍耐、有決心的精神,其中又以球類運動性質的選手,更能增進思考能力,激發創造、積極和勇敢之人格特質。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競技與運動科學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球類運動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人體解剖生理學
以責任逐漸轉移教學法,並設計一套人體骨骼遊戲讓學生透過遊戲學習人體構造。 圖解:骨骼遊戲教學 版權:莊國良老師 ![]() 運動生物力學使用最新教學研究設備─運用無標記分析影像擷取系統進行柔道技術訓練。 圖解:無標記影像系統 版權:陳秀惠 ![]() 部落旅遊理論與實踐本課程結合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培養跨領域人才。本系開設此課程,鼓勵競技運動員跨出舒適圈,認識臺東在地文化,反思自身的文化價值,回饋在地。課程以部落資源、遊程規劃理論基礎,搭配部落校外實察參訪進行。 圖解:課程進行方式 版權:林玉涵 ![]() 運動技戰術(三)以責任逐漸轉移教學法,透過蒐集競賽資料並使用EXCEL進行簡易的圖表及統計分析,結合R語言與R studio開發環境工具,製作一個影像回饋介面。教師做你看→我們一起做→學生做教師看→學生獨力完成。 圖解:學生操作實況 版權:莊國良 ![]() 運動教練實務實習本課程依照學生專長與喜好進行分組,分發基層至國中小學,並由各基層專任運動教練(教師),以見習教練的方式指導。透過不同專業師資的引導與意見回饋,協助學生解決教學中面臨的問題,並從中學習訓練提升教學能力。 圖解:射擊至大王國中教學 版權:陳幸汝 |
未上傳圖片 保齡球每堂課需打3局,教師指導正確姿勢及比賽規則,學生學習意願大,參與度高。 未上傳圖片 高爾夫
先至高爾夫練習場學習,在期末教師會視狀況實際到高爾夫球場擊球,學生皆躍躍欲試。 未上傳圖片 運動貼紮與實習是一門非常實用課程,教師教導人體各部分之貼紮方法,適合每位學生運用其專長領域上。 未上傳圖片 運動按摩是一門非常實用課程,教師教導人體各部分按摩手法及技巧,適合每位學生運用其專長領域上。 未上傳圖片 人體解剖生理學運動員必備專業知識,老師上課專業有趣。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競技與運動科學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球類運動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圖解:東大職棒第一人 版權:蔡齊哲經紀人
蔡齊哲我高中的時候就讀成功商水從野手轉投手,但是都沒有上場機會,是教練鼓勵堅持下去。升大學時剛好東大成立競技系,公開組棒球隊成軍,讓我有機會可以留在臺東就讀。在東大有高教練給予我上場機會,且透過學校課程的設計讓我各方面都進步也成長,球速也提升才參加選秀。很幸運順利成為職棒選手,至今也在這舞台8年了。 中華職棒中信兄弟職棒球員-投手。為台灣棒球選手,目前效力於中華職棒中信兄弟隊,守備位置為投手。於2017年季中選秀會中被中信兄弟以第四指名選進,為國立臺東大學首位職棒選手。 ![]() 圖解:曾文經理 版權:曾文
曾文我從國中就是個柔道選手,從臺東體中畢業後選擇升學東大,因為就讀東大運動競技學程課程規劃中有健身產業就業學程,也因此我認識了健身產業,更發現可以將自己柔道訓練應用到健身產業,在修讀健身產業的過程中我考取了國際阿法證照、重量訓練證照,並在大四參與運動產業實習,提早就業進入健身公司為自己奠定職涯發展基礎。 威豪健身產業經理。 ![]() 圖解:李志源返校與學弟妹座談 版權:林玉涵
李志源我當初選擇就讀東大競技系因為我是棒球選手,但是因為受傷的關係一直沒有上場機會。因為東大有教育學程可以修習,我很在大二就申請到師資生,因為東大競技系的課程規劃高彈性低負擔,讓我可以同時完成競技系課業與小學教程。 國小正式教師,目前服務於花蓮縣瑞穗鄉瑞美國小,並擔任總務主任。 ![]() 圖解:擔任教練照片 版權:林姿婷
林姿婷我是一位柔道選手,大學期間修習了系上運動教練模組,且我有全大運第一名的成績資格,畢業後就順利申請到教育部體育署專任運動教練初級資格。大學期間也善用學校資源,前往日本仙台大學進行2年的交換生取得雙聯學位,成為我未來職涯的養分。感謝臺東大學有這麼好的師資、設備與學習資源。 屏東縣僑德國小柔道專任運動教練。 |
未上傳圖片
戴資穎戴資穎是臺灣女子羽球運動員,高雄出身,為臺灣首位在羽球女子單打項目世界排名第一的運動員。 台灣女子羽球運動員,專精單打,臺灣首位、也是現任羽球女單排名世界第一的運動員,效力於合作金庫羽球隊。現亦為國家運動訓練中心之董事。 2009年,戴資穎在越南第一次參加國際比賽,2011年以17歲之齡在國際賽第三級別的美國黃金大獎賽奪冠,是國際賽首次摘冠。其後獲得重要冠軍有:全英公開賽獲2017、2018、2020年冠軍。世界羽聯年終總決賽獲2014年、2016年、2020年冠軍。 未上傳圖片
王建民王建民是中華民國職業棒球運動員,位置為投手,出生於台南市關廟區新埔。 灣職業棒球運動員,位置為投手,臺南市關廟區人。曾效力於美國職棒大聯盟紐約洋基、華盛頓國民、多倫多藍鳥、堪薩斯市皇家等隊,在大聯盟9個球季累計68勝(34敗),是台灣投手在大聯盟中累計勝投最高者。許多臺灣媒體在報導王建民的新聞時,常暱稱其為「建仔」、「王葛格」、「臺灣之光」,美國媒體也稱之為「Star of Taiwan」、「Taiwan lightning」、「Ace of Silence」並稱王 未上傳圖片
高國輝高國輝,臺灣花蓮縣人,父親是客家人,母親是阿美族人,棒球選手。 台灣花蓮縣人,父親是外省軍眷第二代,母親是阿美族人,為台灣棒球選手,曾效力於美國職棒西雅圖水手隊小聯盟體系,現效立於中華職棒富邦悍將隊,守備位置為外野手。於2002年至2003年間將姓氏改為羅,於2012年10月改回父姓,外號為「不舒服的王者」、「棒球情人」和「桃園王」,「桃園王」的由來是來自其在桃園國際棒球場出賽時的高全壘打率,「不舒服的王者」則是來自只要高國輝不舒服都表現得特別好。 未上傳圖片
王齊麟(羽球)李洋和王齊麟所組成的麟洋配參加奧運羽球男子雙打項目,榮獲2屆奧運冠軍。 在半準決賽擊敗日本選手遠藤大由及渡邊勇大,2021年7月31日於準決賽擊敗印尼選手塞蒂亞萬及阿赫桑。最終於決賽以直落二(21-18、21-12)擊敗中國的雙塔李俊慧和劉雨辰,在中國挑戰最後一球線審失敗後,獲得東京奧運男子羽球雙打金牌,亦是台灣奧運史上首面球類金牌。 未上傳圖片
徐若熙職棒味全龍當家投手。 2023年12月3日,台北大巨蛋迎接首次正式賽事,2023年亞洲棒球錦標賽,徐若熙代表中華台北先發對上韓國,於16,647名球迷的見證下,締造多項大巨蛋歷史紀錄,包括第1顆好球、第1次三振、第1個勝投,終場徐若熙以7局10次三振,且僅被敲出兩支安打的好投,率領中華隊以4:0獲勝。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競技與運動科學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球類運動學系 |
---|---|---|
多元能力 |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30%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3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0%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10%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