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教育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 
                                
|---|---|---|
| 所屬學群 | 
                                                        教育學群
                                                     教育學類  | 
                                        
                                                        教育學群
                                                     教育學類  | 
                                
| 所在校區 | 
                                                     知本校區(校本部) 臺東市大學路二段369號  | 
                                        
                                                     和平校區 80201高雄市苓雅區和平一路116號  | 
                                
| 學系特色 | 
                                                     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秉持研究、創新、務實、關懷的教育專業精緻化願景,延續師資培育辦學傳統,以全方位文教事業為視野,同時關注偏鄉及弱勢教育。課程設計在建立學生紮實基礎,因應社會發展趨勢。本系擁有學士、碩士、博士完整學程,不只滿足一般生的學習需求,亦反映區域性專業發展需要。  | 
                                        
                                                     本系師資陣容堅強,素質優秀,注重倫理,和諧相處,凝聚力高,兼具傳承與創新的動能,並依據「教育基礎理論」、「教育政策與行政」、「課程教學與媒體」及「心理輔導與測統」等專長領域分組,含蓋周延。教師教學嚴謹,在教學設施上亦頗為完善,並擁有國際知名質性研究軟體與師資;本系學生認真向學,實施家族制,學長姐導引提攜學弟妹,在理論與實務上相互切磋觀摩,成效卓著,相關說明如附件。 下載詳細資料 | 
                                
| 學科意涵 | 
                                                     臺東大學教育學系以培養具備教育專業基礎的通才為宗旨,專業基礎涵蓋教育行政、輔導、教學科技及課程與教學等知能的領域知識,並因應未來科技化及知識經濟產業發展,著眼於宏觀的教育文化產業,以培養本系學生成為具備本土化關懷與國際化觀點,及具有開創教育事業的思維與視野的教育專業人才。  | 
                                        
                                                     教育學是社會科學重要學門之一,揭示並探討教育的本質,立基於其他的社會科學學門,諸如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奠定教育理論基礎,研究教育政策與制度,研發課程、教學與評量,研討心理測驗與統計,致力於理論與實務的結合與對話,引發對教育現象與問題的關注與突破。  | 
                                
| 學習方法 | 
                                                 
                                                                臺東大學教育學系以培養優秀之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及文教產業人才為設系宗旨,專門課程以涵育學生專門學術領域及研究發展知能為課程設計精神,課程設計重視發揮學生專才及興趣發展,並提供學生充分選課之機會。採用合作學習之方法達到上述目標。  
                                                                臺東大學教育學系因應未來科技化及知識經濟產業發展,著眼於宏觀的教育文化產業,採用校外參訪以培養本系學生成為具備本土化關懷與國際化觀點,及具有開創教育事業的思維與視野的教育專業人才。  
                                                                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為培養學生多元能力,採用差異化教學以及試教演練深化學生之專業能力。學生於大二下學期採志願分組方式,依其性向與未來深究之方向選擇學校教育組、公職研究組或文教產業組之專業分組。  | 
                                        
                                                 
                                                                1.互動式與情境化教學:強調主動探索與體驗學習,教師透過對話與啟發引導,促進學生同理心及情感表達,將理論內化並應用於實踐,達成深度學習目標。 圖解:透過互動及角色扮演過程中學習 版權:授課老師  
                                                                2.小組合作學習:每週設計有趣又實用的主題情境,如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升學輔導等,激發學生的思考與實踐力!課程還安排小組報告,探討學習困難、差異化教學及成人學習輔導等實務議題,更特邀教學現場的業師與專家學者分享真實輔導經驗。課堂作業亦融入生成式AI,協助學生學習設計自主學習與學習輔導方案。 圖解:分組討論諮商模擬及個案概念化技巧 版權:授課老師  
                                                                3.口頭簡報:培養同學能依據指定的主題範圍,兼顧學術與生活化的面向,製作簡報、進行口頭發表,並接受師生的提問與提供回應。 圖解:依據主題製作簡報,進行口頭發表 版權:授課老師 4.撰寫研究專題計畫及論文寫作:選定有價值的主題,提出具可行性的計畫並撰寫小論文。 圖解:每年舉辦畢業紀念論文競賽 版權:學生  
                                                                5.實習、實作與實察:接觸、結合教學現場,進行實地學習。 圖解:安排到國民中小學校實地學習及教學 版權:授課老師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強化多元學習能力。  | 
                                        
                                                     
                                                        一、關心教育時事或新聞,培養問題意識及表達自我觀點的能力。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主要以培育國小師資為主,修畢國小師資職前教育課程以及取得國小教師證書後,可進入國小任教。由於小學為包班制,本系在培育以6-12歲學齡兒童為對象之包班制專業能力以及各種教育學理論與各種教學方法之學系,與幼兒教育學系以學齡前幼兒為對象以及特殊教育學系以特殊兒童為對象不同。  | 
                                        
                                                     
                                                        本系兼具教育與心理輔導學門課程,著重培育國中輔導教師與教育行政人才。相較之下,心理輔導系偏重諮商實務,教育科技系強調教育與科技結合,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系以培育社會科教師為主,教育政策與行政系則聚焦教育領導與政策研究。本系課程涵蓋教育基礎理論、教育政策與行政、課程與教學媒體、心理輔導與測驗統計等四大領域。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所培育的人才,除國小師資外,亦可擔任各級教育行政人員;公職人員;課輔機構教師;教育與學習設計人員;學術研究工作;文化教育工作者等教育事業專業人才。  | 
                                        
                                                     
                                                        高中生常誤以為教育系只能當老師或不清楚可教科目。實則本系為全師培系,畢業可任教輔導活動科或擔任專任輔導教師,亦可考公職從事教育行政,或輔修第二專長任教其他學科,出路多元且具廣泛發展潛能。詳細內文請參閱檔案說明。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臺東大學教育學系學習內容除了師資培育教專業課程外,亦包含行政、課程、教學、科技、輔導等課程。學習和教育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就讀本系除擔任教師之外,也能學習各種觀念,協助學生面對未來挑戰。  | 
                                        
                                                     
                                                        高中生常誤解教育系僅學教育理論、無師資資格或不需數學;實則本系除教育課程外,亦涵蓋輔導與綜合活動領域,可成為國中輔導教師或生涯規劃教師,並可加修小學師資。教育心理學著重學習與動機研究,教育統計仍需基本數學能力。詳細內文請參閱檔案說明。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畢業生擔任教師除教育專業之外,也強調多元能力,本校位於東部,亦開設關懷弱勢之特色課程,結合對在地族群之服務,讓學生有許多從做中學的機會。  | 
                                        
                                                     
                                                        教育學系出路多元:可先任教再晉升為校長;亦可準備教育行政高普考從事公職;喜愛研究者可深耕學術領域;或運用教育專業投身創業、補教、文化等行業,開創多樣職涯方向。詳細內文請參閱檔案說明。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教育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模組課程就讀臺東大學教育學系除可修讀全校性之「東台灣文化力」、「智慧農業永續創新科技」、「山海教育與遊憩」等跨領域模組之外,本系學生在修讀基礎模組和核心模組課程後,可修讀「課程與教學」以及「教育行政與輔導」等模組課程。  
                                                                遠距教學理論與實務本課程理論與實務兼具,學生在此門課程中將了解遠距教學的本質及基礎能力,而後了解遠距教育的發展的面向,最後經由參與數位學伴計畫或部落學童遠距伴讀計畫等遠距教學計畫中邊做邊學,培養以教學理論為基礎的實務能力。  
                                                                比較教育學藉由文獻說明比較教育的意義,分析比較教育的研究方法,以及探討主要國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問題,並規劃與訪問學者、交換學生的機會彼此交流對談。  
                                                                教學設計與發展本課程為2+1設計,週間每週上課兩小時,課程重理論與實務,在實務部份,有豐富的案例可具體學習,也設計多元實作讓同學應用所學。本課程有一個學分設計為可以獨立修習的微學分課程,一學分共計18小時,分散於三個週末,邀請專家教師擔任講師,課程以工作坊的形式進行。  | 
                                        
                                                 
                                                                學習輔導本課程專為關心教育與學習輔導的學生設計,提供扎實的理論基礎與實務技巧,涵蓋學習策略輔導、時間管理、學科學習診斷,以及學習困難與低成就的輔導等議題。透過課程,學生將深入了解學習輔導的基本概念,掌握輔導兒童與青少年的核心能力,並學習設計實用的輔導方案,進而提升個人學習成效與專業力。 圖解:運用世界咖啡館討論理想的學習計畫 版權:授課教師  
                                                                阿德勒心理:理論與實務以體驗輔導教學為核心,結合理論與經驗學習,運用模擬案例、角色扮演及遊戲等多元情境,注重情感發展與實踐,培養師資生輔導能力,聚焦青少年輔導與心理議題。 圖解:運用角色扮演及遊戲學習輔導理論與實務 版權:授課教師  
                                                                教育哲學本教育專業課程同時也是教師資格考試的準備科目之一,課程除提供生動且深入的理論背景與內涵介紹,也安排小組對指定的主題進行口頭簡報,培養修課同學提問與回應的能力,從而理解當前合格教師應認識的教育思想,進而發展自身有兼容教育哲思與課綱願景理念的一套教師哲學。 版權:授課教師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教育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王任生略 現任丹尼斯百貨有限公司董事長、臺灣東裕國際集團董事長、臺灣全國商業總會理事。 未上傳圖片 
 柴松林略 統計學學者,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教授,台灣社會運動先驅,為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創辦人之一 未上傳圖片 
 洪宗楷略 曾任臺東縣議會縣議員,2018年代表民進黨競選臺東市長 未上傳圖片 
 陳木金略 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教授兼總務長及國立台東大學副校長 未上傳圖片 
 蔡培村略 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長,現任監察委員  | 
                                        
                                                  
圖解:鄭英耀/教育部部長 版權:教育部全球資訊網 
 鄭英耀鄭英耀/教育部部長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台灣教育學院輔導系學士 經歷/國立中山大學校長、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局長 *服務於教育行政機關之系友眾多,僅提數例: 吳清山/教育部國教署前署長 蔡培村/監察委員/高雄師範大學前校長 蔡清華/教育部前政務次長 鄭淵全/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前司長 戴淑芬/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副署長 鄭新輝/台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 王慧蘭/屏東縣教育處前處長 劉靜文/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副局長   
圖解:方德隆特聘教授/本校教育學系教授 版權:本校教育學系 
 方德隆方德隆/高雄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學歷/英國威爾斯大學卡迪夫學院教育學系哲學博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學系學士 經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理事長 *任教於大專院校之系友眾多,僅提數例: 鄭彩鳳/高雄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陳惠萍/台南大學教授 張慶勳/屏東大學教授 簡成熙/屏東大學教授 李玉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教授 吳百祿/正修科技大學前副校長 丁毓珊/國立中興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   
圖解:陳世聰/屏東縣長榮百合國小校長 版權:屏東縣長榮百合國小 
 陳世聰陳世聰/屏東縣長榮百合國小校長 學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學碩士、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育學學士 經歷/屏東縣佳冬鄉昌隆國民小學校長 *榮任中小學校長之系友眾多,僅提數例: 黃秀霞/高雄中學、高雄女中前校長 翁慶才/高雄市四維國小前校長 黃怡雯/高雄市岡山國中前校長 駱怡如/大樹區興田國小校長 陳世杰/彰化縣中興國小校長 陳志明/美濃區美濃國中校長  | 
                                
                                        我的學系 | 
                                            
                                                國立臺東大學 教育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3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