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屏東大學 音樂學系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應用音樂學系  | 
                                
|---|---|---|
| 所屬學群 | 
                                                        藝術學群
                                                     音樂學類  | 
                                        
                                                        藝術學群
                                                     音樂學類  | 
                                
| 所在校區 | 
                                                     屏師校區(舊名林森校區) 900393屏東縣屏東市林森路1號  | 
                                        
                                                     校本部 72045臺南市官田區大崎里大崎66號  | 
                                
| 學系特色 | 
                                                     同學除了往專職演奏發展,鼓勵探索不同的音樂面向去拓展。本系培育同學奠定核心音樂素養,在社會文化的不斷更新與變遷中可以有更多元的應用和創意展現,包括演奏、創作、教育、數位製作與音樂治療等。這些專業所奠定的基礎內涵將隨各型態的社會需求轉化為多元音樂性,社會參與、企業家精神以及終身學習的未來音樂人。  | 
                                        
                                                     本系為臺灣唯一的公立大學「應用音樂」科系,本系擁有經驗豐富的師資及完善的設備,完整且全面的提供應用音樂相關的知識與技能訓練,以音樂結合數位科技,帶動學術與市場同步脈動,培養應用音樂跨領域、符合當今世界趨勢之專業領域人才。  | 
                                
| 學科意涵 | 
                                                     音樂 = 經由組織過的聲音成為具有意義的一種人類共通語言  | 
                                        
                                                     為培養應用音樂跨領域創作、展演、藝術行政專業人材,本系共設有三項專業學程領域以:「專業錄音學程」、「流行音樂創作學程」、「影像音樂創作學程」,各有其專業領域之知識技能。  | 
                                
| 學習方法 | 
                                                 
                                                                一對一教學 (主、副修個別指導課程)依據每學期訂定之術科評鑑標準,選擇適合學生程度曲子進行指導與練習。 圖解:一對一教學 版權:音樂學系林子珊老師  
                                                                ❖音樂創作相關結合編創、演奏、錄音、後期製作等領域的整合性應用實踐音樂製作中核心環節的實務應用數位音樂產業的認識與接軌 圖解:創作  
                                                                ❖排練 圖解:❖ 排練  
                                                                ❖音樂會發表與展演 圖解:音樂會發表與展演  
                                                                音樂治療相關課程之產業研習 圖解: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  | 
                                        
                                                 
                                                                記憶、理解 圖解:課堂討論 版權:南藝大應用音樂學系  
                                                                自行搜尋研究 圖解:活動執行 版權:南藝大應用音樂系  
                                                                動手實作 圖解:活動現場直播 版權:南藝大應用音樂系  
                                                                實習 圖解:業界模式活動執行 版權:南藝大應用音樂系  
                                                                課後練習 圖解:課堂後自行練習合奏 版權:南藝大應用音樂系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多參加音樂類型相關的社團、營隊、演出。利用機會用心感受與體驗,並在活動中學習協調合作的精神。  | 
                                        
                                                     
                                                        【影像音樂創作學程】:需要樂理的基礎,以及長時間面對電腦進行作曲、編曲等,除要學習記譜、電腦打譜與基礎樂理等技能知識之外,亦需要基礎作曲技術與知識。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音樂系設有主修,涵蓋演奏唱、作曲等領域,以個別教學為主要學習方式,加上各項專業相關的學科,如音樂基礎訓練、和聲學、對位法、音樂史、合奏等音樂上的核心基礎課程。再由學生的興趣與發展方向選擇延伸應用的實務課程:如音樂教育、數位音樂、音樂治療等。  | 
                                        
                                                     
                                                        本系為應用音樂系與音樂系不同點在於,學習項目並非古典音樂或國樂的演奏與創作,而是與商業、科技、影音工業相連結的應用音樂類型項目,如:影像音樂、流行音樂(含爵士能力)、錄音工程。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不侷限往專職演奏發展。所奠定的演奏、創作、教育、數位製作基礎將隨各型態的需求轉化為不同於傳統,而是學有專精又能跨領域合作的斜桿型生涯。音樂教學領域需要的是結合演奏與音樂教育的整合,對不同族群的學習者量身定學習方案;音樂製作當中不但編創技巧,更要科技輔助;音樂會的籌劃需要的是企劃與行政的結合...等。  | 
                                        
                                                     無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對音樂班同學來說,音樂系的學習內容與方法都是廣度與深度的再延伸,而普通班學生對音樂有所夢想的同學,印象多自大眾媒體,對音樂系的主修、副修的學習方式及需具備的音樂基礎較不熟。  | 
                                        
                                                     學習內容為應用音樂相關領域中之各個學門,進入本系就讀除了專修的專業之外,音現今音樂產業各工作相關性極高,為了能夠增加職場上的競爭力,學生需要自行選修其他專業學程的課程方能成為「從A到Z」的「獨立應用音樂人」。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強化學生於不同面向應用能力,以演奏、創作、教育、數位製作與音樂治療等基礎內涵,使學生成為音樂終身學習的斜槓音樂人。 就業方向:1.音樂教學-音樂演奏與音樂教育,含各級學校音樂老師、社區音樂教學、音樂教室等。2.音樂治療-核心音樂素養、特教與醫學健康領域整合,含社區、校園或醫療系統高齡者、學齡兒童…等需求者的服務。3.音樂製作-具編創技巧及科技輔助專業能力。4.音樂演出與行政相關工作。  | 
                                        
                                                     
                                                        本系網站:https://appliedmusic.tnnua.edu.tw/  | 
                                
| 我的學系 | 
                                                國立屏東大學 音樂學系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應用音樂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音樂治療導論
                                                                        學生修畢音樂治療學分學程,畢業繼續進修成為音樂治療師,並在醫療、教育和社區領域中工作。 圖解:音樂治療課堂學生實作 流行音樂分析與創作原創詞曲的實務,將詞曲的創作、編曲、錄音製作流程透過個人與團體協作完成高品質的歌曲。  
                                                                數位音樂創作透過數位科技創作與製作,在數位音樂的軟硬體平台上創作多元風格的音樂作品。 爵士音樂理論與編曲延續流行音樂分析與創作的和聲基礎,延伸至爵士音樂的和聲範疇,並且能夠運用相關 知識與技能,培養即興的概念,改編、創作作品與合奏。  
                                                                管絃樂合奏透過團練各式交響樂曲,享受共同演奏的樂趣。  | 
                                        
                                                 
                                                                進階錄音:3D及Ambisonic提升錄音技巧,練習從點、線、面進階到空間的聲音層次。隨著虛擬實境、VR/AR裝置及元宇宙概念的興起,在錄音收音方面也有了更新的技術。 不同於以往在做流行專輯的錄音法,進階收音更強調在空間的還原或重新塑造。 圖解:課堂實際演練 版權:南藝大應用音樂系  
                                                                流行音樂製作與編曲培訓學生具備流行音樂編曲能力,並能獨立製作賣相優的完整音樂成品。提供紮實基礎音樂理論及業界工作必備基礎技能,專業編曲軟體的設定與編寫運用,多元化音源軟體的實作運用。基礎編曲架構實作編寫練習。 圖解:課程實作 版權:吳鴻樂老師提供  
                                                                類型音樂風格寫作:嘻哈音樂Hip Hop的核心為取樣(sampling),如何選擇一段節奏或音樂,經由取樣技術組合成有Hip Hop味道的歌曲,是學習的重點之一。由於Hip Hop的獨特性,演變至今已經融合多種類曲風,以lofi hip hop、Trap為例,其編曲手法,也是學習之重點。 圖解:理論與實務並行 版權:南藝大應用音樂系  
                                                                編曲技巧與實務
                                                                        認識與學習專業音樂編曲軟、硬體設備相關設定方式、業界編曲工作模式,業界專業編曲必知、必會之技能,專業用音色之介紹與實作運用、業界編曲常用手法之分析與介紹、多元化編曲技巧、音樂風格、配器運用之構思運用等實作教學。 圖解:Conductor Tracks 的製作 版權:吳鴻樂老師提供  
                                                                專業錄音硬體系統實務(一)
                                                                        錄音硬體系統之基本認識及應用  圖解:錄製人聲及空間殘響 版權:金皓哲老師提供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國立屏東大學 音樂學系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應用音樂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圖解:高雄市苓雅區成功國民小學校長 版權:本人 
 呂佳真校長學術/教育界 呂佳真校長92年自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畢業取得教育碩士學位,105年再修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教育博士,現任高雄市苓雅區五權國小校長、高雄市國教輔導團人權議題副召集人。 高雄市苓雅區成功國民小學 校長 邁入教育生涯第35年、校長資歷第18年,96年起任高雄縣岡山鎮壽天國小校長4年、高雄市內門區木柵國小校長6年、高雄市苓雅區成功國小7年,修習本校碩士期間正值擔任國小教導主任職務,每週往返高屏2次持續2年,教職、學業、家庭三頭燒實數辛苦,但卻收穫滿滿,尤其屏大音教系優質課程令人鑽研沉浸於美好音樂殿堂,悠遊於習樂成就感的美好是至今難以忘懷的幸福樂事。   
圖解: 黃堉芳音樂治療師 版權:本人 
 黃堉芳墨爾本大學音樂治療碩士 黃堉芳- 2017年畢業於澳洲墨爾本大學音樂治療碩士學位,畢業後返回台灣,並在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的兒童發展科擔任音樂治療師。專注於兒童領域音樂治療,已在早期療育、新生兒領域及兒童癌症病房從業多年,為病童提供發展及身心靈支持。 除了臨床工作,也是臺灣音樂治療學會的專業會員,並擔任學會理事。於2023年取得教育部部定講師證書。 目前職稱: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 音樂治療師 中山附醫血液腫瘤科、中杏基金會 音樂作品上,於2018年,參與了微樂新溫度系列中的微電影《我想要》和《謝謝篇》的配樂製作。2019年,他為臺灣大哥大基金會創作了一首版權簽約的自創歌曲《一起》。2022年,參與了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的多項活動,包括[奧萬大森林星空帳篷親子體驗活動]的配樂製作,同年也創作了自創歌曲《當我們同在醫起》。   
圖解:聲樂領域、主持人、演唱 版權:曹忠美本人 
 曹忠美擔任本縣台灣燈會在屏東、國慶焰火在屏東(2屆)、跨年晚會、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等活動主持 製作多項表演藝術節目:屏東演藝廳開幕典禮、許景淳&劉聖賢【琴韻人聲-2793的音樂秘密】、【歌劇中的女人們】-歌劇選粹之夜、【在屏東遇見布拉格的浪漫-管風琴與鋼琴五重奏的音樂會】、屏東演藝廳10月瘋歌劇系列-歌劇魔笛-【排灣傳奇】及【翡冷翠之聲】歌劇中的詠嘆調及合唱曲…,使在地音樂人才欣賞到表演藝術之美。 我從4歲開始學鋼琴,對音樂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我於1989年畢業於台南家政專科學校,主修鋼琴及聲樂。畢業後,我在音樂餐廳唱歌,也致力於教授鋼琴和歌唱的工作。於2000年我進入屏東縣政府文化處工作,並於2015年畢業於屏東大學音樂系取得聲樂演唱組碩士學位,之後加入屏東演藝擔任歌劇相關節目的製作人。製作了一系列名為「歌劇中的女人們」的歌劇音樂會。 2020年: 歌劇《魔笛》-排灣傳奇和歌劇音樂。  | 
                                        
                                                  
圖解:蔡宜均 版權:蔡宜均個人FB 
 蔡宜均本系第11屆畢業生,主修音樂工程創作組。111學年度獲選為本校優秀校友。 臺灣首位入選柏林影展新秀營的配樂作曲家,自2008年開始即為多部電影製作配樂,至今累計超過三十部配樂作品,類型橫跨劇情、紀錄、實驗及動畫片,並參與多部廣告及電視劇配樂製作。 2019年以《南丁格爾》獲得好萊塢獨立紀錄片影展最佳電影配樂。 個人網站:https://www.tsaiyichun.com/   
圖解:王孟迪 版權:王孟迪個人網站 
 王孟迪第10屆校友,主修音樂工程創作組。 曾於中國上海現代傳播集團任職,負責集團內藝術相關音樂創作、聲音設計等工作。目前為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兼任講師,主要教授錄音、音效製作等。2022年為台灣燈會感動紀實影片製作聲音設計。 個人網站:mengdistudio.com 未上傳圖片 
 邱O安本系第12屆校友,主修音樂工程創作組,現為流行音樂界詞曲創作、編曲者。 三立戀愛創作實境秀節目主題曲_為你唱情歌_編曲;永劫無間_角色主題曲_風蕭蕭_編曲、混音;2022曹雅雯衛武營演唱會;520線上直播演唱會_鍵盤手;2022彭柏邑X王喬尹線上演唱會_音樂總監;2022李佳歡X許維芳演唱會_鍵盤手; 蔡家蓁 ft.陳零九 玻璃鞋 作曲者;民視_多情城市片頭_作曲者;李佳歡_偷走青春的歲月_編曲作詞人;第33屆賴慧如金曲獎入圍專輯主打歌_愛不是一種罪_作曲者 未上傳圖片 
 黃康寧本系第8屆畢業生,主修音樂工程創作組。112學年度獲選為本校優秀校友。 現為上海迪士尼音樂總監。 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學系,主修錄音工程、數位編曲,2014-2015年任職香港迪士尼樂師,回台後多次受邀至各單位演說,包含中國文化大學、嘉南藥理學院、南華大學、紅點設計博物館、臺南藝術大學、臺北市立大學等等,講題囊括海外任職經驗、影視配樂、科技人文。 個人網站:https://kenthuang63.wixsite.com/kent-huang   
                                                                                                                            
 黃彥斌109學年度畢業於本系,為音樂工程創作組學生,主修創作。 畢業後得波蘭彼得哥什音樂院爵士小提琴演奏 碩士首位台灣旅波留學爵士音樂家,師從Maciej Afanasjew教授,回國後發行個人首張全創作爵士專輯《Letter to Poland》,並入圍2025年第16屆金音獎【最佳爵士歌曲】獎。  | 
                                
                                        我的學系 | 
                                            
                                                國立屏東大學 音樂學系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應用音樂學系  | 
                                
|---|---|---|
                                        
                                        多元能力 |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40%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1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性格特質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4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3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3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