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體育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體育學系 |
|
---|---|---|
所屬學群 |
遊憩運動學群
體育學類 |
遊憩運動學群
體育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
博愛校區 100234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1號 |
學系特色 |
1.培育優秀國小(雙語)體育教師的重鎮。 |
體育研究所碩士班成立於民國92年,體育學系於民國94年設立,民國95系所合一,民國112學年度起成為師培並行學系,規劃運動教育、運動管理與休閒、運動教練與指導、體育教學、體育行政等專長領域。主要為培育學生對運動教育與體育教學之研究能力,及培育國小體育及雙語師資、運動教育及運動產業經營管理卓越人才為目標。未來並將繼續加強師資、規劃多元課程及增添各項設備,並朝多元化方向發展。 |
學科意涵 |
身體活動的教育。 |
本系系名所成為的學科定義,除傳統「體育即是透過身體活動達到教育的目的」外,配合時代演進,擴大涵括「體育」、「運動」與「身體活動」三方之知識本質,成為「探討一切以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1.團隊學習:指學生間相互學習、交流及討論,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解決問題能力。 未上傳圖片 2.實作教學:本系有運動技能實作及教學現場實習,目的培養學生體育運動專業能力及教學專業能力,厚植學生多元素養。 未上傳圖片 3.個案分析或研討:選擇一個主題,透過各種資料蒐集,並且做出結論。 |
未上傳圖片 精熟學習:學習各種運動種類的技能。 未上傳圖片 學科講授:教師授課除以傳統板書、投影片進行口授講述外,部分課程並輔以術科實地操作、小組討論研究、個別指導等方式進行。同時配置教學助理以協助教師授課,並輔以定期舉辦演講、專題討論等多元方式,依課程性質彈性實施教學。 未上傳圖片 實習法:邀請產官學等專家蒞校演講,讓學生能更深一層認識與產業之關連,並與相關產業合作實習,使學生能早一步瞭解職場之現況,以利學生未來生涯之規劃。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團隊學習的部分可以透過參與學校社團,增加團隊合作能力;並透過參與高中運動社團及校隊,增加本身運動技能;透過學校課堂學習,分組討論及報告,增加對一個主題蒐集資料及溝通分析的能力。 |
精熟學習:學習各種運動種類的技能。(持續專注練習訓練)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體育學系課程上,都會有各種不同的運動術科課程,雖不會要求每位同學都要達到競技運動選手的標準,但喜歡運動、懂運動競賽規則、參與運動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未來從事體育相關運動工作的基礎。除了學習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課程與體能訓練外,也重視體育運動相關科學。各大學體育相關的研究所,也都以培養體運動研究人才為主旨,包括了運動生理、運動生物力學、運動哲學、運動史學、運動管理、運動心理…等各種領域。 |
其他相關科系(如:休閒、健康、觀光休閒、運動產業、競技)較著重應用層面及培養單一領域人才。本系涵括之領域較它系多元,包含體育教學、體育行政、運動管理與休閒、運動教練與指導,以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環境及培養學術兼備為重點,重視實作與應用層面,同時要求學生對各學科的理論意涵做正確理解,培育體育運動領域全方位及領導人才。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體育系學生畢業只能到學校當小學老師?當健身教練?其實,那只是其中一些選擇,其他出路的可能性也頗為多元。例如:學術研究、運動防護員、運動中心的行政工作、公務人員等。 |
主要為培育學生對運動教育與體育教學之研究能力,及培養從事體育研究的專業人才與體育運動產業經營管理的專業人才。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一般人容易對體育系的學習內容認為都是訓練課程等刻板印象,甚至認為體育系的學生就只會運動,此為錯誤觀念。本系的研究領域涵蓋人文(史學、哲學、管理)及科學(生理學、力學、心理學)等學科課程,每年都有學生申請通過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補助大專學生研究計畫。 |
本系實務與理論兼備,但體育學系的學習內容,會使高中生以為只要練習運動術科即可。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歡迎至本系網頁查看相關訊息。 |
本系課程設計除了培養體育教師及運動優秀人才外,更擴展到培育休閒及健身運動指導人才及運動科學相關人才。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體育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體育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運動生物力學榮獲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 未上傳圖片 合球唯一男女一起同場競技之項目,本校隊常為比賽中的常勝軍 未上傳圖片 教學實習會至國小現場進行三周駐校實習 |
未上傳圖片 運動術科各種運動項目之技術與知能。 未上傳圖片 運動專業證照課程邀請產官學等專家蒞校演講,並邀請協會辦理專業證照研習。 未上傳圖片 運動專業實習與相關運動產業合作,提供學生實作和產業實習的機會。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體育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體育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圖解:林顯丞老師 版權:網路
林顯丞畢業後即到台中市忠信國小代課,同時在台體進修體育研究,隔年考上台中市松竹國小專任教師,在松竹國小服務十年,期間接受師長們建議,報考數間有發展排球運動之大專院校,在101年有幸回到自己母校-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在這除了教學、研究,在服務方面,更希望將自身經驗傳授給排球隊的選手們,延續對排球運動的熱忱! 從國立臺北師範學院體育系學士班畢業後,決定繼續進修,希望不光只是會打排球,對於學術也要有專精,進而考取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到現今的國立東華大學課程所體育組博士班,因為這樣的因緣際會,讓我能夠在台中任教,以及後來回到母校國北教大服務,在這過程中其實受很多師長的協助與提攜,才能如此順遂。 圖解:林家瑩老師奪牌照片 版權:老師提供
林家瑩國中開始就是運動選手,高中進入體育班,準備考大學的階段時,曾考慮是否繼續選手生涯,最終受高中導師(也是教練)的影響,發覺更喜歡成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放棄了體育競技學校,選擇就讀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上大學後,兼顧課業及選手身份,雖然蠟燭兩頭燒的日子很辛苦,但因為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及經驗,也覺得甘之如飴。 大學畢業後,選擇到國立體大讀研究所延續選手生涯,畢竟運動生命是有時限的,研究所階段因競技表現上也有著不錯的發展,進而最後留在國立體大當教練,但是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釋放教師缺額時,回想大學大學四年的時間,培養了我多方位的能力,更促使我積極的想要回到母校服務。 圖解:高禎佑老師 版權:老師提供
高禎佑大學四年中,體育系常承辦各種賽會活動,藉此可以學習如何領導及被領導,增進人際間溝通協調的能力,更有機會與經驗豐富的前輩接觸,獲得寶貴的經驗傳承。在學科方面,修讀運動心理學時,發現其中的理論非常貼近自己在運動賽場上所遇情形,能透過理論解釋現象,進而使用相關的技巧,提升自我、甚至是團隊的運動表現。 小學任教時,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學生及家長,在面對不同的人與情況時,必須不斷地轉換,思考如何處理才能使學生更好。有些學生能夠舉一反三,但有更多的學生是需要老師用更多不同的方法及時間,才能夠讓他們接收到老師想要傳達的訊息。除了師生之間,若能與家長達成共識,彼此互相幫助,一切都會更加的事半功倍。 |
未上傳圖片
李洋李洋與搭檔李哲輝於2018年亞運羽球男子雙打比賽中奪得銅牌。2018年底與搭檔王齊麟組成「麟洋配」,兩人在2020年東京奧運羽球男子雙打比賽,取得臺灣史上首面羽球奧運金牌。兩人2024年巴黎奧運羽球男子雙打比賽再獲金牌,創下奧運史上首次羽球男雙連續贏得金牌的紀錄。 臺北市立大學體育系碩士在職專班畢業 未上傳圖片
王齊麟2018年世界羽球錦標賽男子雙打銅牌、2017年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羽球混合團體及混合雙打金牌。王齊麟與李洋搭檔於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羽球男子雙打比賽取得台灣史上首面羽球奧運金牌,並於2024年巴黎奧運羽球男子雙打比賽再獲金牌,創下奧運史上首次羽球男雙連續贏得金牌的紀錄。 臺北市立大學體育系碩士在職專班畢業 未上傳圖片
曹竣崵外號「大帥」,由於姓氏而被慣稱「曹大帥」,臺灣棒球選手、教練,選手時期守備位置為投手,曾效力於中華職棒義大犀牛隊。臺北城市科大聘請前職棒球員「曹大帥」曹竣崵,不只擔任棒球隊首席教練,還擔任休閒系教師。 中華職棒統一獅隊(1999年) 日本職棒中日龍隊(2000年 - 2002年) 中華職棒統一獅隊(2003年 - 2008年) 中華職棒兄弟象隊(2008年 - 2009年11月5日) 中華職棒兄弟象隊投手教練(2009年11月5日 - 2011年4月6日) 未上傳圖片
陳宏麟主攻男子雙打、混合雙打,2009年與林祐瑯搭配贏得中華台北公開賽男子雙打冠軍,成為該項目歷年來第二個地主冠軍,也是1995年改制為公開賽以來的第一個地主冠軍。 從選手退役後,擔任李洋和前搭檔王齊麟男雙組合的教練,於2020年東京奧運週期執教,取得羽球男子雙打金牌,並以此取得2021年體育運動精英獎之最佳教練獎。2024年巴黎奧運再陪同李洋、王齊麟蟬聯男子羽球雙打冠軍。 臺北市立大學體育系碩士在職專班畢業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體育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體育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4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5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50%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