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 |
|
---|---|---|
所屬學群 |
藝術學群
美術學類 |
藝術學群
美術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
和平校區 80201高雄市苓雅區和平一路116號 |
學系特色 |
教學課程涵蓋多元專業領域,透過課程的規劃,進階出水墨、繪畫、複合媒體、雕塑、版印媒體、視覺研究等專業。強化學生藝術創作實作及創作媒材的掌握能力,依個人學習需求規劃兼習藝術史學、理論與評論,孕育人文藝術思維,藝術展演能力的藝術創作專才。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
學科意涵 |
美術在現代主義時代更直接與視覺藝術成為互通之類型用詞,隨視覺藝術形式的擴展,更涵括行為表演、概念、聲音等非傳統藝術脈絡之藝術表現,本美術系所指涉學科應該在既有視覺藝術脈絡延伸出之藝術相關樣貌、議題、表現之研究。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美術學系主要訓練視覺邏輯的思考與表達,人文素養、視覺文化的理解、反思批判的能力,旨在培養學生個人對於美術領域研究的基礎,以及表現技術的獨創性,與時俱進,整合、深化學理與精進創作,提升藝術人文素養,引領現代的藝術思潮,於多方位跨領域學習、推廣與實踐。 |
學習方法 |
1.術科的操作與應用能力:熟捻各項藝術創作媒材與技術,並善用媒材特性作出藝術表現,進而深耕未來藝術應用整合能力,以適應當代多元化藝術創作及應用要求,在藝術創作方法與技術的歷史脈絡與聯結能有充分學習與體認。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2.理論課程分析或研討:藝術史、藝術理論與論述、藝術研究方法等基礎學理之理解與整合思辨能力。開發學生之創作力及藝術之潛能,以適應現代多元化藝術創作及應用要求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3.作品創作概念與論述能力之培養與當代跨域性質的參與和訓練。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4.專業整合的實踐能力:藝術應用、藝術專案、藝術教育、藝術治療領域皆有職場實習課程,深化臨場的實踐能力。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5.自主學習:學習過程除了老師教學引導,亦仰賴學生自主尋找資源。注重個人的 自主探索能力。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
未上傳圖片 圖像思辨教學:引導學生進行素描圖像推演與研發訓練,培養獨立思考與創造能力。 未上傳圖片 媒材實作教學:在生活中凡垂手可得的物件,皆能應用於創作材料,指導如何透過媒材語彙來做表現藝術理念。 未上傳圖片 演譯與歸納:理論與實作配合,創發與技術運用的掌握,使想法與做法合一。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可以利用課餘之暇多看展覽或藝術相關書籍,增進藝術涵養開拓想像與視野。 |
針對藝術展覽長期觀察並建立完整的思辨表達能力,有能力列舉喜歡的藝術家及其風格。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之創作立基於由純藝術創作,概念出發延伸之藝術表現類型為研究學習範圍。重於培養創意能力與個人創作風格,有水墨、繪畫、複合媒材、版印媒體、雕塑、視覺研究等學群。在課程上雖與其他藝術相關科系有所重疊,但本組在各類創作的課程上安排上,具有更佳的深度與廣度。藝術研究組,課程涵蓋藝術史、藝術評論、策展,有別於人文社會學系或藝術史學系。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雖然是本系以培育,培育優秀創作與理論兼修人才為主,但未來出路及發展仍具多樣性。 |
在學生出路及生涯發展方面,比較容易被誤解為畢業後只能擔任教師的工作,其實本系開課涵蓋多元藝術媒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以培養藝術家、發展視覺藝術相關理論為主要教學目標,較不適合以設計工作為職志的學生就讀。 |
本系是師資培育與非師資培育並行系所,在學習方面比較容易被高中生誤解為藝術的專業度不夠,以及美術課程可能只有有關藝術教育的方面,然而本系除了培育教師相關課程外,在非師資培育部分亦有針對學生未來就業考量所開設之相關課程。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系所聘任專、兼任老師多達40位,師資經驗豐富、理論實務兼備,全方位指導教學,均為學術界之專家。 |
為了協助高中生了解本系,可以藉由本系網站了解本系的課程,以及本系的發展特色。本系可以補充介紹傑出系友的宣傳,以及系展、畢業展資訊的宣傳亦可至Facebook、Instagram 搜尋高師大美術系學會了解更多資訊。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繪畫作為保存術I、Ⅱ
課程中練習如何使用流傳百年的古老配方和成分最簡單的催化劑將色素萃取出來製成顏料,但由於自然色素的採集量極其有限,許多色彩的色素量其實不足製成顏料。所以我們製作後即刻使用,以作畫的形式將這來自自然的顏色保存下來。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造形基礎
從創作者身體行為的自我觀察與造形產生的連接性為出發點,擬定造形計畫,建構將造形概念、生產改造、呈現方式與個人身體、技術、行動的結構性關係。 經由操作練習構成方法與基本元素間的關係,訓練造型認知與運用的思辨能力。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抽象素描
1.了解如何欣賞抽象藝術?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
未上傳圖片 版畫本系版畫中心內設備有美柔汀、平版印刷機、凹版壓印機、網版印刷機等多樣之版畫教學設備,備受學生喜愛之課程之一。 未上傳圖片 媒材運用課程教學利用各類生活中可運用之媒材加以創作及發想。 未上傳圖片 環境與造形
多方位整合的跨領域學習與研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彭康隆1988年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水墨組畢業。以創新形式水墨見長,為台灣當代水墨先鋒畫家。彭康隆以傳統水墨為體,復以新媒材、新技法為用,開創深具個人風格的新水墨畫美學。 精選展覽: 1998年「石魂水墨個展」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2005年 一票人票畫空間個展 2008年「眾山皆響」水墨個展,一票人票畫空間 2012年 「碑碑遢山水」,一票人票書畫空間 2014年「花木述石─彭康隆當代水墨個展」,易雅居當代空間館
姚瑞中1994年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藝術家、藝評家兼策展人,擅以世代問題與時空轉換為題,忠實地表現社會諷諭與生活縮影。作品涉獵層面廣泛,主要探討人類荒謬處境。 曾兼任並客座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實踐大學。目前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兼任副教授,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幻影堂負責人。
賴九岑1994年 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系第八屆畢業 2002年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美術創作碩士班第二屆畢業 賴九岑一向只畫他看見的事物,或許看得到的對象物,對他來說才是真實且永不褪流行的創作方式。 近期展覽: 2018年【賴九岑 泡泡株式会社】 大未來林舍畫廊台北市台灣 2017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Art Taipei 2017】展位H01 大未來林舍畫廊台北市台灣 2017年【溢界 × 邊線 Borders and Beyond】 大未來林舍畫廊台北市台灣 |
蔡佩桂倫敦大學科陶德藝術學院 (The Courtauld Institute of Art) 藝術史博士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研究所副教授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所長
鄭勝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藝術學 博士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藝術學 碩士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學士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專案助理教授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屏東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高雄市立仁武高中國中部美術代課教師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文化藝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暨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數位藝術基金會」年刊主編 台北天母蘇荷兒童美術館
林亭宇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學士 新北市立光復高級中學社團活動組組長 新北市立光復高級中學美術專任教師
張瀞予英國愛丁堡大學插畫學系博士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創作組碩士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學士 *英國愛丁堡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插畫系評圖導師 *由夢創造股份有限公司藝術總監 *2017高雄設計節「由夢創造x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展區策展人 *2013外交部駐愛丁堡辦事處 國慶藝術家聯展策展人
連佳寧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學士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文化發展科科員 文化部 人文出版司科員 文化部 綜合規劃司科員 常務次長辦公室專員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2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
性格特質 |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3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