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電影創作學系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新媒體藝術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大眾傳播學群
廣電電影學類 |
藝術學群
藝術跨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
校本部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
學系特色 |
本學系是國內專攻劇情電影創作與技術的頂尖學府,致力於培育未來的電影製作人才。我們的課程涵蓋電影表演、攝影、錄音、剪輯、美術設計等各個專業領域,讓學生獲得全方位的電影技術與創作能力。 |
新媒系為全國首創,是一跨越人文藝術領域與尖端科技結合的未來學門。它作為推動數位科技與藝術整合的重要推手,以培育前瞻性的「新媒體科技」、「新媒體影像」與「新媒體跨域」等全方位未來藝術創意人才。學系重要定位包括:具高藝術性與創造力領域指標、強調技術與創作思考力之平衡、結合科技應用的獨特創意、發展跨領域與未來藝術的新可能等。 |
學科意涵 |
「電影創作」是一門以電影作為創作媒介的學科,涵蓋從構思到製作的完整流程。這門學科強調電影作為藝術與敘事工具的獨特性,結合技術與創意,培養學生在不同領域的專業技能。 |
新媒系刊《郭昭蘭 / 科技藝術、新媒體藝術與當代藝術交織》 |
學習方法 |
一、電影理論課程,包括各種電影史、電影概論、電影藝術與美學、電影社會與倫理、劇本分析與寫作、電影產業等,以各種理論課程強化技術內涵,並充實電影學習的基本素養。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電影創作學系 二、電影實務導向課程,本學系學士班主要培養電影技術人才,循序由小型的製作練習發展到畢業製作,以完整的實務課程讓同學在實際操作中累績技能,並培養最重要的電影團隊合作能力。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電影創作學系 三、電影賞析課程,從各類型電影的賞析,透過影片指導與分析的過程,讓同學透過電影賞析,對影片或各職位創作者汲取其精華,使之成為自己的養分。在賞析課程中除了可以獨立思考分析外,並能對各種電影提出子己的見解甚至批判,也是極為重要的學習。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電影創作學系 四、專業分項課程,針對電影眾多的工作職規劃各類專業課程,並分為表演組及創作組兩大組別,專精於各項專業領域的訓練,表演組專注於影視表演,創作組則有攝影、剪輯、錄音、美術、後期製作等各類課程。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電影創作學系 |
作品評圖:各年級皆有一門專題課程,學生在透過所學的電腦程式、電路板、機械動力、影像設計等技術或新媒材完成個人或團體合作之藝術創作。藉由專題教師與外審委員共同針對改創作提出專業建議,進而強化學生在藝術見解與科技技術的成長,並透過各類活動展現出自己的藝術成果與實踐,活動如系展、關渡光藝術節、後花園實驗場 數位自造:學生藉由系上提供之設備與器材(如雷射切割機、CNC數控車床、3D印表機、VR虛擬設備等),將個人創意與想像具體實踐在藝術創作中。 教學分組、學習不分組:本系學士班分為新媒體影像組、新媒體科技組、新媒體跨域組。分組的目的在於每組學生皆能在專業科目教學規劃下術業有專攻,但因學生個別差異與自我興趣不同之因素,我們亦鼓勵學生跨組選修強化自身能力。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建議大量欣賞各種類型影、視、音作品,閱讀各類文章及書籍,嘗試分析及評論前述各項作品,訓練自己獨立思考及批判的能力,在充實自我涵養的同時,從中梳理學習電影創作的目的及動機;亦可開始嘗試影音創作,訓練自己掌握透過影像與聲音作為創作工具的能力。 |
因課程學習與作品創作需要,在「科技藝術」及「數位媒體」部分須具備高度藝術創作之能力,如學生需操作各類數位機具、電子焊接和機械動力製作等手部動作,以及完成數位影像設計與聲音藝術創作等視覺與聽覺辨識能力。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學系學士班成立目的為培養電影產業需要的人才,在影視製作相關科系中,本學系針對電影多項技術領域有完善訓練,且設有表演組針對影視表演進行訓練,創作組課程偏重於敘事電影製作之訓練,不同於一般廣電學系或其他學校電影系,本學系學習著重以專業技術講好故事。 |
【與美術系的不同】傳統美術媒材側重形態描寫。新媒系則在部分的傳統美術基礎之上,更專注探求新媒材在當代創作的可能性,包括當代科技、互動媒體、數位影像與新思維的應用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許多高中生誤解電影系畢業後就一定會成為導演、攝影師或剪輯師,但實際上,學校只提供基本的素養與能力。學生必須主動到業界實習,獲取最新技術和行業知識,並保持持續學習的態度,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產業中找到發展機會。因此,畢業後的成就取決於個人的努力與實踐,而非單靠學校教育。 |
本系畢業生常誤認為僅能做多媒體動畫、美術設計或藝術家,但如同新媒體藝術是開拓未來藝術之精神,任何工作只要與藝術、科技、設計相關之行業,皆有本系畢業生發展的可能性。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許多人以為愛看電影或喜歡拍影片就適合讀電影,實際上,電影創作學系不僅要求對電影的熱情,更重視理論基礎、大量閱讀和觀影習慣。電影製作是團隊合作的過程,學生需具備良好的溝通與合作能力,才能在複雜的製作流程中協調工作。此外,感知生活細節的能力至關重要,能將日常經驗轉化為有深度的創作,不能僅有興趣或技術。 |
新媒體藝術常被誤認為大眾傳播相關學系,或是多媒體動畫相關科系。本學系有別於傳統美術繪畫、雕塑表現,而是透過「數位媒材」及「創新媒材」呈現進行高度創意之藝術創作。學習著重於「藝術創作」、「動手實作」、「跨域整合」等面向,為全國首創最前瞻之跨域整合學系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北藝大的電影創作學系主要透過「獨立招生」入學,其他管道如特殊選才、繁星計畫等也可報名,詳情可至學校招生資訊網查閱,簡章約在每年十月中旬公布。此外,本系不接受轉學生或校內轉系生,因此不能將其他學系當作進入電影系的跳板。高中生應在報名前清楚了解各入學管道與規定,選擇適合的申請方式。 |
如何培養「新媒體藝術獨創性」?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電影創作學系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新媒體藝術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電影製作是大一至大三必修課程,學生從基礎拍攝實務課程開始,各種職務的認識與練習,最後完整創作一支短片。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電影創作學系 電影攝影是創作組其中一項專業課程,主要是包括業界有名的錢翔、林殊宇等知名攝影師親自指導,在電影光影的掌控下,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的達到戲劇要求。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電影創作學系 電影表演基礎全班從基礎表演開始學習演員與劇組的互動,並培養演員在鏡頭前的態度,也對舞台的表現與面對觀眾有特別深刻的學習,一直都是同學最愛的課程之一。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電影創作學系 電影剪輯讓同學能了解剪輯改變劇情的特色,透過林浩溥、雷震卿、滕兆鏘等在業界經驗豐富的剪輯師們指導,不論在專業剪輯軟體操作技巧,或是剪輯觀念與手法,甚至剪輯態度的表達,都繪有煥然一新的成就感。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電影創作學系 影展規劃與執行 與 影展實務電影人全方位的課程,學習如何讓電影創作作品在影展展演中成功推出,因為搭配一年一度關渡的影節活動課程進行,而且讓同學近乎百分之百的規畫與執行一個正式對外影展。 版權:版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電影創作學系 |
未上傳圖片 未來電影不是一種電影型式,而是對動態影像(Moving Image)媒體發展的未來性指出可能。自2002年德國卡司魯爾媒體藝術中心(ZKM)推出「未來電影」大展後,數位影像的前衛性定義更加寬廣。本課程由當代藝術的媒體觀念出發,以詮釋跨領域數位時代的新影像語言可能。 未上傳圖片 感測器原理與應用透過無所不在的IoT物聯網感測器,發展智慧型裝置成為互動藝術作品,並透過大量感測資料分析,轉化成創新形式的藝術創作。 未上傳圖片 互動3D程式設計透過unity程式撰寫,發展VR/AR/MR之虛擬/擴增/混合實境等各種穿梭虛實空間之藝術創作與創新應用。 未上傳圖片 實景投影「projection mapping」為一種新形態的作品呈現方式。常應用於投影在建築物(建築投影)、舞台空間以及立體物(特殊幾何模型、汽車等)上,以大型光影秀之姿呈現,改變原先的材質狀態或立體透視影像,並賦與其驚人的震撼視覺效果。 未上傳圖片 聲音藝術有別於傳統或流行音樂,創作者以其開放、自由的觀念,發展出大膽而創新的聲響風格;運用來自不同源頭的聲音素材、透過電腦技術的處理,創作出帶有環境色彩的實驗聲響。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電影創作學系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新媒體藝術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周嘉儀學士班校友 製片-一位成功將台灣電影帶入韓國釜山影展創投的人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427454 未上傳圖片
許富祥碩士班校友 導演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E%B8%E5%AF%8C%E7%BF%94 未上傳圖片
曾瀚賢碩士班校友 製片-紅衣小女孩、麻醉風暴製片 http://www.taiwancinema.com/Staff/StaffContent/?ContentUrl=55294 未上傳圖片
陳彥廷學士班校友 演員、導演 https://news.tvbs.com.tw/local/687783 未上傳圖片
林君陽碩士班校友 林君陽,專長於社會寫實題材。早期以《愛的麵包魂》導演身份嶄露頭角,於2019年憑藉《我們與惡的距離》榮獲金鐘獎「戲劇節目導演獎」。該劇深入探討社會道德與心理議題,獲得廣泛好評。2021年,他執導的《茶金》獲得金鐘獎多項提名,展示了其在時代劇中的精湛掌控力。2023年,他的電影《疫起》更榮獲台北電影獎最佳導演獎,並與Netflix劇集《人選之人—造浪者》再度引發討論,是台灣影視圈重要知名導演 |
未上傳圖片
姚仲涵實踐大學室內空間設計學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碩士班 作品透過日光燈與聲音之間的呼應和對比,觸發觀者對自身體感的想像。作為臺灣聲光藝術先驅,姚仲涵曾獲臺北數位藝術節聲音藝術首獎,並受邀參加日本「福岡亞洲藝術三年展」、「NTT ICC-Emergencies!014」、荷蘭「STEIM - Massive Light Boner」等盛會,作品多發表於國際性展會,目前為專職藝術創作者與臺北藝術大學、實踐大學兼任講師 未上傳圖片
王仲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碩士班 台灣近年科技藝術的生力軍,他創造了各式各樣的機器,這些機器有著耐人尋味的單純性與獨特的美感,它們在感應觀眾靠近之際,不知疲憊地自顧自進行自己的運動,或發聲、或開關、或吐氣、或旋轉或叮噹,它們不僅僅執行簡單的單一動作,反之它們有著自己的節奏變化,既似頑愚,又似有靈。 未上傳圖片
莊志維以藝術與建築雙重背景的學習經歷,透過數位科技物件與自然生物材料的實驗,持續找尋新媒體藝術與建築跨領域整合的可能。在日常生活咖啡中,莊志維跨越日常表面探尋精神性的想像,以燈管呈現一則超脫現實的輕盈宇宙,亦複合植物標本,討論著人文科技與自然間微妙平衡的共存可能。 有著藝術與建築背景的莊志維,擅長運用光和空間創造互動裝置,探討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至今於創作歷程中仍不斷追尋跨領域間的揉合,呈現理性與感性並存的藝術美學。2014年獲選至東京Tokyo Wonder Site創作駐村。作品曾獲2013高雄獎、2015年臺北美術獎,於同年入選臺北數位藝術獎、2016文化部 Made In Taiwan ─新人推薦特區,並受邀參加東亞當代藝術展(釜山市立美術館). 未上傳圖片
蘇文琪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碩士班 為一當代舞團(YiLab.)主要成員,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碩士,現為英國Roehampton University 舞蹈博士班研究生。2012年為瑞士弗里堡Belluard Bollwerk 國際表演術節 Watch&Talk 駐藝術節藝術家、2010年於北京駐村、2009年在台北國際藝術村駐村;2007-2012年間數次前往法國巴黎西帖藝術村駐村。主要作品有《身體輿圖》(2012).. 未上傳圖片
張徐展藝術家、實驗動畫導演。以動畫作為藝術創作的實踐,並探索動畫作為擴展觀影經驗的各種可能,擅長揉合擴延電影、實驗動畫、錄像裝置、大型多頻道投影裝置創作與雕塑物件,作品常見奇異、怪誕的影像擴展,擅以結合各式隨手的當代生活經驗,圍繞於 ”個人之於社會經驗的謬察、文化流動中家族紙紮記憶與技藝的狀態思考”;假以一種荒謬、怪誕的影像包覆,討論關於存在的腐朽,以及那從未結束的狂歡與寂寞。現為專職 藝術動畫 2018年以錄像動畫《Si So Mi》提名第55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獎,並受邀參加PSA上海當代藝術美術館《第十二屆 上海雙年展》,並榮獲台中國際動畫影展台灣獎首獎。2019 受邀美國CalArts加州藝術大學 Visiting Artist 客座藝術家,同年獲頒世界四大動畫影展之一《薩格勒布國際動畫影展》評審特別提及獎。為首位獲頒德意志銀行年度藝術家獎的台灣藝術家。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電影創作學系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新媒體藝術學系 |
|
---|---|---|
多元能力 |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2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2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2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2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2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20%
|
性格特質 |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3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