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
---|---|---|
所屬學群 |
藝術學群
美術學類 |
藝術學群
美術學類 |
所在校區 |
和平校區 80201高雄市苓雅區和平一路116號 |
校本部 220新北市22058板橋區大觀路一段59號 |
學系特色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
本系教學以培養美術創作與研究的專業人才為教育目標,以「廣基精攻」為專才培育理想。教學研習精研中西藝術理論與技巧,充實學生創作內涵,兼顧理念情思與表現技法,結合知識與鑑賞、啟發造形構成的自主性與創造性,發揮現代創作材質特性與精神,融合現代科技媒材的表現形式與手法,強化視覺藝術本質認知,期能反映現實國際環境與本土文化的多元性與跨文化藝術表現。 |
學科意涵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美術學系主要訓練視覺邏輯的思考與表達,人文素養、視覺文化的理解、反思批判的能力,旨在培養學生個人對於美術領域研究的基礎,以及表現技術的獨創性,與時俱進,整合、深化學理與精進創作,提升藝術人文素養,引領現代的藝術思潮,於多方位跨領域學習、推廣與實踐。 |
本系為因應時代創新的需求,以具體擴張視覺文化實踐的藝術內涵、體現文化多樣性為教育宗旨,培育方向將不預置任何藝術體制或文化範型,其涉指之學科係為培養跨領域策略思維與創作方法為導向,以超越傳統藝術學科分際,致力養成藝術創新與藝術興業之實務領導人才。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圖像思辨教學:引導學生進行素描圖像推演與研發訓練,培養獨立思考與創造能力。 未上傳圖片 媒材實作教學:在生活中凡垂手可得的物件,皆能應用於創作材料,指導如何透過媒材語彙來做表現藝術理念。 未上傳圖片 演譯與歸納:理論與實作配合,創發與技術運用的掌握,使想法與做法合一。 |
![]() 演繹法即舉一反三,逐漸由相關事物類推到其他事物,由小到大,由少至多,逐次推演擴展使學習內容更趨廣泛。舉例需要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需要有豐富的知識,知識豐富才能有較多的想像空間,方能舉出很多實際例子,讓人恣意在想像的時空裡。 ![]() 示範教學法以實際執行一套程序或一連串的動作,使學生了解教學上的現象或原理,通常包含有行動、程序、技巧和知識,並且以各種設備和助教做適當的配合。 ![]() 發表教學法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思想、態度、情感、意志等,利用語言、文字、動作、圖形、工藝、音樂、戲劇、成品等方式,充分表達出來。 ![]() 問題教學法採用有系統的步驟,指導學生解決問題,藉以增加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啟發學生的思想,培養問題解決策略。 ![]() 探究教學法利用循序漸進的問題技巧,及周密的教學歷程,培養學生明確的認知概念、客觀的處事態度、獨立的思考能力,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念。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針對藝術展覽長期觀察並建立完整的思辨表達能力,有能力列舉喜歡的藝術家及其風格。 |
平常培養看藝術相關的展覽、雜誌並訓練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
本系主要課程在培養文化實踐的藝術內涵、體現文化多樣性為教育宗旨,致力於藝術創新與藝術興業之藝術創作人才培育,方向不預設任何藝術體制或文化範型,以複合性的跨領域策略思維,超越傳統藝術學科分際,透過彈性教學與育成研發,結合本校其他系所教學資源與國際重要師資協同教學,主要專精於創作實踐提供精進跨域創作的專業藝能激發重新思考藝術生產形式與平台與其他學校美術學系所偏重於綜合式藝文實務應用不同。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在學生出路及生涯發展方面,比較容易被誤解為畢業後只能擔任教師的工作,其實本系開課涵蓋多元藝術媒 |
本系主要培養專業藝術工作者,課程內容包括創作/理論/策展/藝術行政相關事務,而創作方面涵蓋油畫/影像/裝置/多媒體/複合媒材/版畫,而非僅限於繪畫創作,課程安排透過不同的教學領域有助於學習多樣化與專業教材的內容提昇,既能提供不同興趣、選擇與專長的發展以培養前瞻性的藝術研究與創作人才。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是師資培育與非師資培育並行系所,在學習方面比較容易被高中生誤解為藝術的專業度不夠,以及美術課程可能只有有關藝術教育的方面,然而本系除了培育教師相關課程外,在非師資培育部分亦有針對學生未來就業考量所開設之相關課程。 |
本系課程多元發展主要在挖掘學生特質潛能,在學習過程中不設標準答案,透過辯證思維創造屬於自己的藝術觀,永遠沒有最好知有更好的態度積極創作.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為了協助高中生了解本系,可以藉由本系網站了解本系的課程,以及本系的發展特色。本系可以補充介紹傑出系友的宣傳,以及系展、畢業展資訊的宣傳亦可至Facebook、Instagram 搜尋高師大美術系學會了解更多資訊。 |
本系課程規劃以東西藝術創作實踐為核心,並輔以專精學理來深化研究思維,可概分為創作實踐學群(繪畫、影像裝置藝術、表演藝術、新媒體等等)、藝術哲思(藝術史、造型藝術、美學等)。以循序漸進之教學方法,極富彈性之選修制度,培養表現與研究新域的能力。並透過國際學術交流,營造國際化的學習環境。學生若有志從事教育事業者,可以進入學校開設之教育學程班,取得中、小學教師任用資格。 |
我的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版畫本系版畫中心內設備有美柔汀、平版印刷機、凹版壓印機、網版印刷機等多樣之版畫教學設備,備受學生喜愛之課程之一。 未上傳圖片 媒材運用課程教學利用各類生活中可運用之媒材加以創作及發想。 未上傳圖片 環境與造形
多方位整合的跨領域學習與研究。 |
![]() 史論專業領域相關課程以藝術史藝術理論與當代藝術實踐的角度切入, 全面地探索當代藝術, 當代藝術的時序關係中現代主義當代藝術,甚至與後現代的區分, 當代藝術的創作思維特質, 當代藝術之拓墣學研究, 當代藝術研究之演變、命題、範疇、方法等; 皆以實作案例進行若干相關專題之研究與分析。 ![]() 影像,多媒體及裝置藝術相關課程
課程中透過視覺造型媒材與新媒體的運用,藉著完成作品來探討當代議題的各個面向。展覽中經由對空間的整理規劃與運用,室內空間室外空間的可能性。強化實際展覽實務與操作,藉著創作與理論並行朝向跨領域的可能範疇。 ![]() 版畫課程
經由版畫演進鑑賞,應用及素材本質的瞭解,引導學習基礎概念及技法。學習製版以基礎技法示範與製作,訓練版印媒材與基礎技法的使用。啟發版印本質與意涵的融合,養成版畫創作能力。 |
我的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蔡佩桂倫敦大學科陶德藝術學院 (The Courtauld Institute of Art) 藝術史博士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研究所副教授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所長 ![]()
鄭勝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藝術學 博士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藝術學 碩士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學士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專案助理教授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屏東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高雄市立仁武高中國中部美術代課教師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文化藝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暨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數位藝術基金會」年刊主編 台北天母蘇荷兒童美術館 ![]()
林亭宇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學士 新北市立光復高級中學社團活動組組長 新北市立光復高級中學美術專任教師 ![]()
張瀞予英國愛丁堡大學插畫學系博士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創作組碩士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學士 *英國愛丁堡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插畫系評圖導師 *由夢創造股份有限公司藝術總監 *2017高雄設計節「由夢創造x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展區策展人 *2013外交部駐愛丁堡辦事處 國慶藝術家聯展策展人 ![]()
連佳寧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學士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文化發展科科員 文化部 人文出版司科員 文化部 綜合規劃司科員 常務次長辦公室專員 |
![]()
時永駿時永駿,YIRI ARTS伊日藝術家,曾獲邀參與世界各地多個展覽及藝術博覽會,並於2011年,獲第三屆臺灣《Geisai Taiwan#3藝術祭》「臺開獎」。 時永駿常受到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細節的啟發,但他的作品並不是反映真實。他利用生活記憶的片段和想像力,在如超現實般的場景中,描繪著毫無關連的物件和事件相遇而引發的故事,拼貼出一齣齣荒謬且具戲劇性的奇想劇。 ![]()
彭紫惠2015年起就讀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藝術創作研究所,旅居歐洲五年。創作多以媒材本質思考出發,時間與內在精神性為關注主題,過去展覽散見於西班牙、英國與台灣。返台後於2019-2021年在社區大學擔任講師,帶領社區民眾進行行為藝術、觀念藝術與抽象繪畫的思辨與實驗。 藝術家彭紫惠與電影導演王品文首部雙導演長片作品《A Journey in Spring 春行》是近 10 年來,首部在大型國際影展中的主競賽部門得獎的臺灣電影,於2023年獲得西班牙聖賽巴斯提安電影節(Festival de San Sebastián)最佳導演銀貝殼獎;並於2024年受邀參與第53屆紐約新導演/新電影電影節於紐約現代藝術美術館(MoMA)林肯中心放映。 ![]() 版權:IG「余惟」@yuweiiv 、「TatlerTai」@tatlertaiwan
林立杰林立杰(Josh Lin)是世界知名的刺青師,以黑白寫實且具張力的風格,在海外獲得多項紋身大獎。成名之後,帶著一卡皮箱的營生工具,以刺青師的身份,替世界各地預約的客戶刺青。 近年回台開設工作室,提拔年輕一代刺青師,並為瘦子、余文樂、吳建豪、ØZI等藝人刺青,與諸多品牌跨界合作推出聯名商品。 ![]()
鄒婷策展人與文字工作者,現任新北市美術館策展人,畢業於德國萊比錫視覺藝術學院策展文化碩士班。其文章散見於《典藏ARTouch》、《藝術家》、《Artforum》、《CLABO實驗波》等媒體。現階段的研究方向著重於策展文化與展覽史,與其涉及的跨學科性、當代性與檔案研究。 策展包括「體育課」(新美市美術館,2024)、「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淺山行路人」(協同策展人,2023)、「家物事」(有章藝術博物館,2021)、「如何在別人的土地上唱自己的歌」(TKG+ Projects,2022);研究參與「The Whole Life: An Archive Project」(柏林HKW,2019-2022),與藝術家張恩滿在第十五屆文件展合作的「蝸牛的漂浮系統—入侵計畫」。 ![]()
周育正周育正,畢業於法國國立巴黎高等藝術學院(ENSBA)。 作品通過多元媒介,包括裝置、出版、繪畫、協作與展演,處理社會與美學的相互關係,以簡潔而精心策劃的知識與美學技巧,展現藝術、物體和空間的特性,以及對大眾媒體、體制和生產系統的批判。近期個展、聯展遍及海內外各大重要美術館與藝術展會。曾獲2011年第九屆台新藝術獎年度視覺藝術大獎及2012台北獎首獎。 |
我的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
---|---|---|
多元能力 |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2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2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2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20%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
性格特質 |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3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