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輔仁大學 新聞傳播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傳播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大眾傳播學群
新聞學類 |
大眾傳播學群
大眾傳播學類 |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242062 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
校本部 62102 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一段168號 |
| 學系特色 |
輔大新聞傳播學系培養洞察社會脈動、說好真實故事的人才。課程融合社會人文與傳播科技,著重學生在選題與企劃、採訪與查證、寫作與敘事的新聞基本功,並帶領學生從編輯跨足到雲端策展,以及社會創新與創業的高階領域。學生在學不僅能習得新聞的實戰能力,更會在老師的帶領下累積跨領域的發展潛力。畢業系友半數進入新聞業界和學界施展抱負,半數跨入科技、企業、教育、公益、公關、政治等領域活用傳播專長。 |
本系為中南部最具規模之國立大學傳播系所。因應數位媒體科技匯流、傳播產業環境變化,以培育具有數位媒體整合能力之人才為目標。教學特色以傳播基本技能及進階實作課程為基礎,學習新聞、資訊、影視、廣告、聲音等專業傳播領域知識,輔以社會人文、思辨、媒體素養等選修課程,並有中正E報、中正之聲的實習媒體課程。透過深入淺出、系列漸進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掌握知識學理,養成團隊合作精神,主動發掘分析問題,並鼓勵積極創新。 |
| 學科意涵 |
輔大新聞傳播學系是結合新聞學和傳播學,同時也兼顧大眾媒體與社群媒體、實體傳播與網路傳播的專業學科。我們重視實地採寫與數據分析、文字敘事與多媒體敘事。在培養學生與社會互動的過程中,我們除了重視記者報導的一對多傳布方式,更致力於讓學生參與公民創用的多對多互動模式。期許學生能成為兼具思辨、實作、創造、服務的新聞傳播人才。 |
傳播學是研究新聞、廣播電視、公共關係、電影、廣告行銷、媒體管理與傳播科技等項目的相關知識,同時學習媒體匯流,結合文字、影像、聲音的實務訓練,用以進行媒體傳播的相關實作、社會實踐,並且培養批判思考的能力。 |
| 學習方法 |
理論研討:課前學生研讀指定讀物,課堂上除了聆聽老師講課、分組報告外,我們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意見,與老師和同學間能形成有意義的對話、討論。例如:新聞理論與實踐、大眾傳播理論、語文傳播原理、傳播政治經濟學等課程。 圖解:老師講課,並與學生討論 版權:輔大新聞系自有照片
實務演練:老師傳授專業技能,如採訪、查證、攝影、寫作、編輯、播報、數據分析、多媒體敘事等。課堂中老師會帶學生實際演練,課後除了能做出練習作品外,老師更會指導完成度高的作品參與校外競賽。例如:數位敘事、實地採訪、事實查證、紀實書寫、基礎攝影、影音製作基礎等課程。 圖解:操作電視攝影棚設備 版權:輔大新聞系自有照片
實境實作:學生統整前述實務演練中習得的採、寫、編、播知能,綜合運用在真實情境的報導工作上。尤其在本系教學實驗媒體《生命力新聞》和《新莊報導》實習課程中,或是高年級時輔導學生進入大眾媒體、小眾的利基型媒體、數位內容平台等校外實習。 圖解:學生記者在原住民部落採訪 版權:輔大新聞系自有照片
專題研發:在高年級課程中,我們輔導學生融合過去所學理論與實務知能,自行或與老師共同發掘一個主題,進行專題研發。成果可以是研發出一篇學術論文、一個專題報導、一個數位專題,或是一個微型媒體。例如:傳播研究專題、新聞報導專題、媒體研發專題、影音新聞專題、資訊視覺化、新聞微型創業等課程。 圖解:學生討論製作專題報導 版權:輔大新聞系自有照片
多元學習:課堂教學之外,本系也定期舉辦產業參訪、專家演講、專業競賽等多元學習活動。產業參訪包括到電視台、報社等媒體,或到立法院、醫院等採訪場域。專家演講則包括引介產業趨勢、分享實戰經驗、探討職涯規劃等。專業競賽則有主播大賽、攝影比賽等。本系也鼓勵學生參加校外相關專業競賽與活動。 圖解: 參訪公共電視台 版權:輔大新聞系自有照片 |
專題實作:與老師密集討論與田野調查後,再透過聲音、影像、文字等方式,進行影像的創作。 圖解:教授與同學討論影片剪輯工作 版權:中正大學傳播系自有照片
數據分析:運用統計軟體分析傳播資料。 圖解:老師講解統計圖表與其意義 版權:中正大學傳播系自有照片
理論課程:傳播倫理、傳播概論等課程。 圖解:同學上台報告,老師給予補充與建議 版權:中正大學傳播系自有照片
自主學習:以「音、剪、攝」的社團組織由學長姐教導學弟妹的方式,達到經驗傳承的目的,激發同學自主參與學習。 圖解:「音、剪、攝」的社團活動照片 版權:中正大學傳播系自有照片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本系培訓學生發掘關鍵議題、採集可信資料、講述動人故事、研發新創媒體的能力。 |
(1)具備語文表達、人文社會與資訊能力的基礎知識;建議可洞察社會趨勢,找尋優質內容進行延伸閱讀。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新聞傳播學系著重發掘事實、剖析議題,與廣電學系著重的影視創作、廣告學系著重的行銷和公關,發展方向不同。輔大新聞傳播學系雖然與其他新聞學系同樣重視思辨、實作,但是本系更強調創造與服務兩大發展方向。創造指的是,我們希望在媒體面臨巨變下,開啟新媒體的創新創業發展領域。為此我們開設數位敘事、資訊視覺化、新媒體內容技術與設計、數位內容策展等課程,並開設能探索未來的新聞微型創業、媒體研發專題等課程。 |
與其他單一科系相較,如新聞系、電影系、廣電系等⋯⋯傳播系強調跨媒體整合的訓練,並且同時能涵蓋影視製作、新聞及資訊傳播、廣告公關及行銷傳播,傳播研究及應用。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1) 新聞產業沒落了嗎?傳統大眾媒體營運確實陷入困境,但新興利基媒體、個人媒體正在蓬勃發展,民眾對新聞的需求持續攀升,新聞專業前景依然看好; (2) 新聞系畢業只能當記者嗎?不只如此,新聞專業可以跨領域發揮,例如進入銀行或調查局作查證,進科技業或法律界轉譯艱深知識,進入公部門或企業界協助社會溝通。 |
本系畢業學生出路十分多元,並非僅有新聞從業人員,在各行各業之中也都需要有媒體素養的公關人員,或是其他整合性媒體的相關工作等。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1)本系既非理論至上,也非實務掛帥,而是鼓勵學生用理論指引實務、用實務驗證理論; (2)本系不只傳授既有理論和實務,也帶領學生探索未知、研究開發、實驗創新,發展未來的理論和實務; (3)本系教學研究範圍,不限於報紙、雜誌、廣播、電視,也包括網路利基媒體、個人媒體,以及谷歌、臉書等數位平台。 |
本系不僅是只有實務的訓練,同時也有大量的理論基礎的培養,以利之後創作能有跡可循,或是往學術界發展。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本系學生可選修全校12個學院47個學系的輔系和雙學位,還可到全球440多所姊妹校當交換學生。 |
本系最主要還是培養具有批判能力的學生,希望學生能針對問題能有不同的角度做切入,跳脫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同時,也很鼓勵同學雙主修,培養第二專長的能力,以加深自己的內涵。另外,本系有五年一貫的課程,在大四時就能上修讀研究所的課程,讓同學能在五年內獲得學士及碩士學位。 |
| 我的學系 |
輔仁大學 新聞傳播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傳播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數位敘事學習故事的定義、特質、公式,觀摩人類學、歷史學、報導文學、公民新聞的故事範例,然後採訪反映社會議題的真實故事,融入文字、照片、影音、圖表、動畫、簡報、地圖、互動問答、闖關遊戲等媒材,做成內容深刻、形式生動的多媒體數位專題。 圖解:數位敘事期末專題一例 版權:輔大新聞系自有照片
影音新聞學習電視新聞採、編、播之原理,並進行電視新聞採訪、寫作、過音、剪輯、編輯、後製、化妝、播報、轉播等實務,學生並可於輔大電視台實習。 圖解:學生在「輔大電視台」編播新聞 版權:輔大新聞系自有照片
媒體創新實驗學生分組在教學實驗媒體《生命力新聞》和《新莊報導》各實習一個學期,實地採寫編播新聞。《生命力新聞》將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行動––人權維護、在地經濟、環境永續、教育深耕、媒體傳真、文化培力––做成多媒體報導;《新莊報導》深入輔大所在地新莊大街小巷,將社區新聞編成報刊和網站。 圖解:《生命力新聞》師生期末慶功 版權:輔大新聞系自有照片
資訊視覺化發掘有意義的社會問題,用量化、質化的方法來蒐集並分析資訊,並且以靜態、動態圖像有效地傳達分析結果。本課程與公共電視合作,在業師協力指導下,以醫療健康、創意設計、社會關懷為主軸,帶領學生製作出達到公視「獨立特派員」和「P#新聞實驗室」專業要求的專案作品。 圖解:贏得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的資訊視覺化作品 版權:輔大新聞系自有照片
傳播政治經濟學
引導學生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及其在傳播上的應用。課程著重說明傳播市場中行為者與結構如何相互構成權力,進而影響資源生產、分配、消費以及傳播效果之間的相互關係;除了歐美與日本經驗外,也從歷史的角度來檢視台灣傳播市場與環境結構的生產與再生產。老師會舉出各種實例與學派來刺激學生獨立思考與理論辯證。 圖解:聆聽專家演講,一起思辨政經議題 版權:輔大新聞系自有照片 |
草根行銷只有花大錢下廣告、辦活動才是行銷嗎?在地的農民、團體他們也適用同一套邏輯嗎?草根行銷以探索在地特色為起點,「以鄉民為師,向鄉民學習」,由管中祥老師透過在地案例說明,不講太多理論、不講太多想像,用最直接的例子,了解行銷在草根環境中如何走出不同的路。 圖解:草根行銷課堂照片 版權:中正大學傳播系自有照片
影視製作相關課程本系影視製作相關課程主要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蔡崇隆老師指導,包含:短片創意製作—小規模劇組分工,風格、主題、手法不限,揮灑創意打造一支最天馬行空的影片;紀錄片製作—以影像觀察社會,從題材發想到完成作品,培養敘事與思辨力;劇情片製作—以劇本與分鏡表達情感,訓練故事結構及導演創意能力。 圖解:製作新聞節目照片 版權:中正大學傳播系自有照片
流行音樂與社會你都聽什麼音樂?又是用什麼方式聽?由簡妙如老師授課,介紹當代流行音樂文化的緣起,探索搖滾、流行的全球化,並深入探索台灣東亞及其他國家音樂與文化、社會的關係。 圖解:流行音樂與社會邀請樂團至課堂上 版權:中正大學傳播系自有照片
數位媒體製作實務(中正E報、中正之聲)中正E報以週報形式線上出刊,實作內容包含文字新聞、影音新聞、新聞專題、影棚播報、媒體經營管理等,應用同學在課堂上的所學,提供最扎實的訓練;中正之聲FM88.1是少數持有實際頻段的學生實習電台,實作內容包含文字新聞、廣播新聞、廣播專題、電台營運等,亦有Podcast頻道,以期達成最完善的聲音實作練習。 圖解:同學於課堂中至攝影棚上課照片 版權:天下雜誌照片
畢業製作傳播系的畢業製作雖然不是必修,但仍是四年所學的總檢驗,不拘任何形式,可以是劇情片、紀錄片、音樂專輯、小論文、電腦遊戲、實境解謎、競賽策展等等,與老師反覆討論並調整,留下大學時代最後且最值得紀念的作品。 圖解:傳播系畢業製作影展照片 版權:中正大學傳播系自有照片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輔仁大學 新聞傳播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傳播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圖解:蔣志薇在新聞界、科技業、公部門努力 版權:蔣志薇系友提供
蔣志薇1995年進入本系就讀,立志要當記者;大二開始進飛碟電台實習到畢業,學習新聞編採和播音;1999年畢業後到台北之音擔任政治記者和編播;之後到英國留學,取得西敏寺大學新聞碩士學位;回國後歷任電視記者、雜誌總監,之後跨入科技業和公部門發展。 歷任TVBS政治中心資深記者、聯合報影音處政治中心副主任、彭博商業周刊台灣版營運總監;跨入科技業後,歷任雪豹科技副總經理、台灣紫牛創業協會理事長、萬里雲科技策略長;2018年進入公部門,歷任新北市政府新聞局長、觀光旅遊局長;2022年轉任「網路溫度計」營運長,推動新聞時事的大數據分析。
圖解:房業涵曾是台灣最年輕晚間當家主播 版權:房業涵系友提供
房業涵2012年就讀輔仁大學時進入華視工讀,在工讀生時即擔任社會線警政記者,擔任記者兩年,畢業後通過主播徵試,成為華視新聞主播及生活組記者,播報華視晨間新聞與晚間氣象,曾為台灣最年輕晚間當家主播,現任東森財經台節目主持人。 2017.7 華視晚間新聞主播代班。 2017.8 台北世大運開閉幕轉播主持人。 2017.10 民國106年國慶大會轉播主持人。 2017.12 入圍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2107優質播報評選。 2018.1~ 華視晚間新聞主播 2020.7~ 東森新聞主播/東森財經台節目主持人
圖解:王翊亘主跑棒球新聞 版權:王翊亘系友提供
王翊亘輔仁大學新聞系就讀時,透過系上安排到蘋果日報體育中心實習。大學畢業後先攻讀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研究所畢業後,進入職業棒球雜誌擔任採訪編輯,表現優異,3年後再轉至蘋果日報體育中心,擔任棒球記者。現為專業球評、主持人、專欄作家之自由工作者。 2010年4月起,擔任職棒雜誌採訪編輯,主跑Lamigo桃猿周邊新聞,以職棒新聞為主。 2013年赴日採訪經典賽,是首度採訪國際最高等級賽事。 2013年8月轉至蘋果日報體育中心後,除原先的負責職棒新聞外,也開始採訪國際大賽。包括2014年U21世界杯棒球賽、2015年世界12強棒球賽、2016年羅德與Lamigo的石垣島交流賽、2017年世界棒球經典賽韓國區預賽、2017年亞洲棒球爭霸賽,
圖解:相振為採訪南北韓高峰會 版權:相振為系友提供
相振為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學士,先後任職民視新聞台助理編輯、政治組記者、TVBS國際組記者、三立電視台記者,主跑軍事跟外交,同時是美國國務院IVLP學友會成員。採訪足跡遍及台灣、東亞地區、美國跟歐洲。親身經歷兩韓高峰會、馬習會、東北亞與美國各項重大軍事演習,以及烏克蘭戰爭。 高中下定決心從事能改變社會的記者職業,考上新傳系後朝電視媒體努力,畢業前即進入民視實習、熟悉編輯台與採訪作業。因對軍事、外交有興趣,並且希望能走出台灣、創造自己的獨特性與價值,所以積極規劃採訪國際軍事跟外交大事,讓觀眾用「台灣觀點看國際新聞」,而非全面接受外國媒體的意見。未來會繼續朝這個方向努力,「哪裡有國際大事,哪裡就有我的報導」。
圖解:盧易詩跨入電信業轉譯知識,與各界溝通 版權:盧易詩系友提供
盧易詩2013年自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畢業,擔任獨立媒體工作者協會執行秘書,協助開課獨立記者培訓課程、舉辦獨立媒體聯合實習,並以研究獨立媒體新聞實踐的論文取得政治大學傳播碩士學位;之後跨入電信產業,運用新聞專業協助企業與社會溝通。 現任台灣大哥大法規暨同業關係處高級管理師,負責研析通傳產業相關政策規範,以及與主管機關、外界溝通,轉譯公司欲對外說明之技術專業、服務規劃、法規政策建言等,以利政府單位及一般社會大眾理解。雖然電信產業性質與新聞媒體相差甚遠,但新聞系所重視的多元敘事能力、獨立思辨、社會觀察和多聽多問的採訪技巧,可以幫助新聞系學生躍過學科間的鴻溝,融入跨領域產業。 |
圖解:2017年香港中文大學碩士畢業典禮 版權:陳萱庭提供
陳萱庭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 學士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新聞與傳播學 碩士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新聞與傳播學 博士 就讀中正大學時確認了自己想要繼續求學的動機,在老師們的鼓勵下出國深造, 在德州大學奧斯汀完成新聞與傳播的碩士與博士學位 目前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擔任助理教授
圖解:金仲華導演於《出遊》拍攝現場工作照。 版權:鐵漢堂國際娛樂有限公司
金仲華國立中正大學雙主修傳播學系以及外國語文學系 學士 (2004-2009)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導演組 碩士 (2009-2015) 自由接案導演、剪接師 (2015至今 ) 在大學期間,受到中正傳播系老師給予諸多的訓練以及理論的基礎,因此在考取研究所之後,在碩士班的在學期間內多擔任劇組副導演、剪接師等職務,畢業作品《出遊》自導自剪,曾入圍第五十屆金鐘獎,並獲得第三十八屆金穗獎最佳劇情片,以及2015高雄電影節最佳學生短片。 目前專職剪接,作品橫跨劇情長片、連續劇集、劇情短片,以及廣告。 圖解:於Google大中華區分享近年產業趨勢 版權:葉盈君提供
葉盈君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 學士 美國紐約大學整合行銷 碩士 Google經銷通路部門帳戶 經理 Appier東南亞地區活動企劃 經理 ASUS活動行銷 專員 BrideClick數位媒體規劃師 一開始在美國誤打誤撞進入了網路行銷的世界,就發現自己無法自拔的喜歡這這行業。回到台灣後加入了一家台灣代表的企業以及一家正夯的AI公司。現在任職於Google,希望可以在自己喜歡的這個領域深耕下去。 |
我的學系 |
輔仁大學 新聞傳播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傳播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
性格特質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