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設計組 |
|
---|---|---|
所屬學群 |
建築設計學群
跨
藝術學群
工業設計學類 |
建築設計學群
跨
藝術學群
藝術設計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10491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40號 |
校本部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教育目標在於培養具備產品設計開發能力與設計研究素養之專業工業設計人才。 |
本組以培養具協同合作、創新設計人才為目標。課程跨域、修課彈性,理論與實務並重,滿足跨域整合人才培育的需要。 |
學科意涵 |
工業設計原為因應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之後,所誕生的新興科系。但隨者產業的變化,設計師所處理的並非僅限於工業產品的外觀設計,而是一個整合【創意】、【工程】、【美學】及【行銷管理】多元領域,與時並進的學科。 |
本系設計組主要包含工藝設計、產品設計、UI與UX設計,課程亦含部分視傳與互動設計 |
學習方法 |
分組學習:學生於分組討論中相互激發新穎的創意與設計,建構設計概念到最後產出完整提案 。 圖解:Re-imaging國際設計工作營 版權:授課教師 動手實作:學生學習各項機具操作與各種材料使用,以進行個人模型製作。 圖解:FRP技術實務工作坊 版權:授課教師 跨領域整合:專題設計綜合創意思考能力、設計概念能力、設計語言能力、多元領域能力、設計價值能力,於設計專案中完整呈現。 圖解:專題設計評圖發表 版權:授課教師 UTC VR Summer School貢比涅技術大學在法國姐妹校貢比涅技術大學,為期兩週的VR Summerschool. 圖解:學生展示與測試VR創作 版權:大同工設系 德國國際設計工作坊學生挑戰從洞察問題,發想到成果的展示,測試團隊合作與創作能力的緊湊工作坊。 圖解: 工作坊活動照片 版權:大同工設系 |
做中學,透過動手練習促進實作能力,如表現技法與模型製作,軟體熟練度 圖解:2021年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設系系展 版權:系展照片 閱讀、討論與發表:專題總整課程,不論是個人或者teamwork,經常使用到文本閱讀、討論以及作品成果發表,以提升互動、分享能力,同時促進設計說服能力 圖解:大四畢業展 版權:系上拍攝 文本閱讀:設計為設證推理過程,需要大量資料蒐集與閱讀能力,然後進行歸納與問題釐清與界定。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參加設計相關的社團或課外活動,例如美術社、攝影社、手工藝社等,培養自己的藝術素養和美感。 |
詳細可以參考審查資料準備指引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工業設計與相關設計科系的差異:傳統產品設計為處理立體型態的工作,舉凡工業產品設計或商品設計甚至於工業設計到服務都在其工作責任範圍。而平面設計或媒體設計主要處理視覺平面相關的工作,建築設計與室內設計為處理較大尺度的空間設計。 |
相較於國內多數工業設計、工藝設計學系,本系整合工藝、產品兩大領域,同時積極發展UI/UX設計,學生可以彈性選擇有興趣的課程。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念工業設計並非僅能從事產品工業設計師的工作而已,他是跨領域的學習,既懂得工程製造也懂消費者需求,是橫跨製造與行銷兩端的學科,因此可從事的工作領域相當廣泛。可從事工程端的產品設計、介面設計、機構設計、CMF色彩規劃等。在行銷端可連結"產品行銷企劃、視覺平面設計、廣告影片設計等。 |
設計師其實要有好的外語能力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念設計的繪畫能力要好,繪畫僅是設計表達的一種手段,更重要的是對事物的觀察與整合能力的培養。 |
本系設計組以造形設計為名,其造形意指產品造形與相關知識的學習。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系對學生生涯之規劃,非僅是大學四年,也強化碩士班雙聯學位的簽訂與國際交流之考量。 |
系上網站會不定時更新新訊息 |
大同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設計組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專題設計大四學生製作專題設計作品,籌辦並參與新一代設計展覽。 圖解:2018新一代設計展-或然率 版權:2018新一代設計展學生攝影 產品設計產品設計課程著重於培養學生在工業設計領域的創意思維與實踐能力。課程涵蓋設計理論、使用者需求分析、創新產品開發流程,以及人因工程與綠色設計的應用。學生將學習如何整合設計思考與實際製造,從概念發展到原型製作,並透過實際操作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同時鼓勵跨領域合作,培養學生設計未來產品的綜合技能,為產業 圖解:產品設計期末展 版權:大同工設系 使用者介面設計注於使用者介面(UI)設計的基本原則與實踐。學生將學習如何針對不同數位平台(如網站、應用程式)進行介面設計,涵蓋使用者體驗(UX)、視覺層次、互動設計、及易用性測試等主題。透過專案導向的學習模式,學生將實作各類型的數位介面設計,並藉由反覆測試與改進,提升其設計作品的功能性與美觀性。課程旨在培養學生設 圖解:學生發表 版權:大同工設系 |
陶藝創作工作室
陶藝知識基本介紹-泥土的故事與陶藝的創作觀念 未上傳圖片 介面與互動設計
本課程設計結合理論(互動設計概論、使用者介面)與實踐活動(Arduino互動設計),包含Arduino電子晶片開發環境介紹,導入電學與電子零件相關概念,認識麵包板、模組化工具之功用,以專題方式帶領學生實際動手探索介面與互動設計。 數位表現技法
在數位環境下,訓練學生能短時間內將腦中所想的事物形體,清楚快速的表達出來, |
大同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設計組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圖解:100年度大同大學工設系傑出校友 版權:燕成祥
燕成祥,工業設計系71級自1986年迄今,發明件數己達廿五件。其「從人性出發,讓生活更優」,是燕成祥不斷創作的黃金準則。 松騰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圖解:106年度大同大學工設系傑出校友 版權:林鑫保
林鑫保,工業設計系75級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取得設計管理碩士,於1999年派駐台北設計中心駐東京經理,曾任台灣創意設計中心企劃管理組組長、國際交流組組長,2012年起擔任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副執行長至今。 財團法人台灣創意設計中心Taiwan Design Center副執行長 圖解:103年度大同大學工設系傑出校友 版權:彭學致
彭學致,工業設計系76級曾任康哲國際設計經理、想法設計公司總經理,及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 彭校友用設計語言的概念讓筆記型電腦快速的擴張產品線的完整性,從而擴展市場。也設計以碳纖維製成外殼的法拉利筆電,將筆電的設計帶入新材料及觸感的時代。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工業設計總處總處長及台灣創意中心設計中心董事 圖解:COZU創辦人 版權:施昌杞
施昌杞,工業設計系101級曾獲2011德國IF concept award全球第二、2011德國紅點Best of the best、2012德國紅點Best of the best、2013德國紅點winner 、2013台灣國際創意大賽廠商特別獎、2014美國IDEA銀獎等國際獎項。 2014年創立ORIKA設計摺紙包品牌、2015年於紅琉璃有限公司擔任設計師、於2017創立COZU設計品牌。 圖解:江舒婷 版權:江舒婷
江舒婷,工業設計研究所98級江柏室內設計公司 設計總監 |
趙偉森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懷得居木工學校 6 期 南投工藝中心 木工進階班 漆藝基礎班 even studio / 專案執行 丹麥倉庫 / 家具修復 2013 Creo 設計神人競賽 / 入圍 2018 宜蘭椅競賽 / 銀牌 / 銅牌 / 佳作
劉知潔擔任畢業製作副召。 畢業後於台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研究所就讀,曾獲得台灣政府補助的全額獎學金於藝術中心設計學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攻讀平面設計(Graphic Design), 反覆分心 Placebo Studio 創辦人兼執行長 獲多項國際競賽獎項肯定,包含德國紅點傳達設計奬、美國 ADAA Award、韓國仁川國際設計獎等。
安怡曾在紐約Pratt Institute進修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家具設計碩士。 大可意念實習 目前在洛杉磯MASHstudios擔任設計師 |
大同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設計組 |
|
---|---|---|
多元能力 |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2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2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2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2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20%
|
性格特質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5%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5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