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大學 生命科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
|
---|---|---|
所屬學群 |
生命科學學群
生命科學學類 |
生物資源學群
森林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111台北市士林區華岡路55號 |
校本部 111台北市士林區華岡路55號 |
學系特色 |
1.教學與研究的發展特色:癌症疫苗之開發、天然物於人體健康之應用、自然資源與環境生態保育、氣候變遷下的生物環境適應機制,及開發大數據在生物研究上之應用 等。 |
本系教育目標為培育兼具專業實務能力及道德文化涵養之森林與自然保育人才,核心能力塑造具備倫理道德觀念、專業知識技能、野外實務操作、溝通合作能力以及生態人文素養,發展方向為培養優秀之「自然教育」及「生態保育」人才為主要重點,讓學生具備豐富的跨領域知識與多元的專業發展選擇,未來從事綠色經濟與森林碳匯、生態系服務與生物多樣性價值。 |
學科意涵 |
生命科學涵蓋了生物構造、生理化學、遺傳、行為、生態、演化及神經生物工程等廣大學科。除了學術的研究之外,在應用層面包含了醫學、保健、製藥、農業、食品及自然保育等,是解決環境問題與促進人類福祉的科學領域。 |
「森林暨自然保育」涵蓋「森林學」及「自然保育」,森林學學科主要包括育林學、樹木學、林產學、森林生態學及森林經營學、林政學等;自然保育學科則包括普通生物學、生態學、保育生物學、自然保護區經營管理、自然資源經營管理及保育法規等。 |
學習方法 |
課堂講授: 由各學科教授直接傳授知識,配合課後作業、分組討論、報告等方式,讓同學深入吸收及教學內容。 圖解:教師指導學生專題報告 實驗與實習: 在實驗課程中除了驗證課堂所學,也實際操作各類儀器設備,培養往後參與研究、進修或就業的實力。 圖解:學生進行植物生理實驗 參與研究: 透過參與教師研究團隊,學習團隊合作、實驗設計、資料收集與分析、成果的呈現與表達。 圖解:學生進行生態學實驗 進行專題研究報告,訓練資料的整合、分析,以及表達之能力 圖解:學生進行專題研究報告 生物產業講座邀請生物產業產官學各領域專家學者演講,同時至產業進行參訪活動 圖解:生物產業講座至基龍米克斯生物科技公司參訪 |
課堂講授:講述森林及自然保育相關學理。 圖解:課堂講授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實驗、實做:透過實際實驗操作,學習生物科技實驗、育林、測計、生態調查等技術。 圖解:生物科技、育林、測量實做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數據分析:應用統計及資訊科技分析資料。 圖解:統計及資訊科技資料分析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團隊學習:透過分組合作完成各種實作專案報告。 圖解:分組合作完成實作專案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專題討論:統整所學,完成專題研究並發表成果 圖解:統整所學,完成專題研究並發表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建議在高中學習過程能廣泛閱讀科學相關新聞與增加新知,建立對生命科學的基本素養及提升閱讀能力。 |
多進行戶外大自然之觀察,並閱讀自然相關書籍。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教學及研究涵蓋生態及生醫兩大領域,但學生入學時無須分組。在學期間學生可依個人興趣選修兩個學群的課程,及參與教師研究室討論與研究
|
本系與國內其他森林相關科系之學習內容相近,惟自然保育方面的課程比重略高,並在課程中納入環境教育核心課程,以及攀樹學、樹藝學、樹木健康及風險評估等課程,期使學生畢業後除了從事林業工作之外,亦具備從事生態保育、環境教育及樹藝師等專業能力。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畢業的學生工作領域並不只侷限在教學與研究。在業界中仍有許多生命科學專業的人力需求,像是藥品研發、智慧財產相關法務、環境教育師、生態導覽、生技專利師、環境顧問業、法醫與鑑識人員、農場經營、養殖業等。而公部門也有相關的技術或行政人才需求。
|
本系畢業後就業職涯發展除了從事林業相關工作之外,也可以在動植物生態保育、生物科技生產技術、環境教育、綠化樹藝甚至是木材文創商品開發方面多元發展,本系專業課程可考取林業證照,包括林業技師、樹藝師、攀樹師,修畢環境教育核心課程,可直接取得環境教育人員資格。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我們旨在培養生物科技及環境生態專業人員,因此課程設計上有一部分的比重是在強化學生的實作與研究能力。同學必須養成主動學習、積極參與討論及操作實驗的習慣。 |
「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不是只有種樹、砍樹,除了木材利用外,必須具備深厚的動植物生態知識、生物科技技術、資料分析與經營管理能力,以及對於環境生態議題的思辨能力,教學並重理論與實務,尤其強調「從做中學」,開設多門實驗及實習課程,讓學生兼具實驗操作以及野外調查能力。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系的專業課程包含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群,生態與演化學群,技術與實驗課程。對於生命科學領域有興趣的學生,提供廣泛的學習面向。
|
本系所學雖區分「森林與自然教育」與「動植物生態保育」兩主軸,但是學生可以自由規劃學習歷程,期使能兼具開發與保育知識基礎,也能專業領域深入應用。此外,本系鼓勵學生多元發展,和社會人文層面息息相關的「環境教育」也是本系的發展重點,因此,本系也竭誠歡迎非自然組之高中生及高職生報考本系。 |
中國文化大學 生命科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分子生物學建立基本的分子生物學觀念,以便讓學生可以繼續研讀生命課程相關知識並做相關研究。討論內容主要聚焦在蛋白質及核酸的性質與功能 圖解:CRISPR 作用機制 版權:Current opinion microbiology 胚胎學介紹人類胚胎發生的各種理論、概念與方法,藉由型態學、細胞及分子層次的研究方法,讓學生瞭解人類胚胎由配子結合到個體出生之間,胚胎的正常與異常發育過程及分子調控的機制。 圖解:人類胚胎發展過程 版權:The Developing Human 教科書 作者是 Moore 動物生理學研究動物如何運作的科學。本課程將介紹1)動物生理學的研究與演進歷史,2) 動物如何透過回饋調控機制以維持體內恆定,以及3) 各種生理系統與其功能 圖解:動物生理操作 海洋生物學與實習本系與國立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由海生館研究人員講授海洋浮游植物、魚類行為、魚類分類、海龜的保育與收容、水生生物冷凍保種、天然物化學、南極生態、海洋塑膠廢棄物、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育以及氣候變遷與珊瑚礁保育等課題。 圖解:海洋生物學與實習課程 國際聯合課程本系與琉球大學理學部生物系共同開授全英文暑期國際聯合課程。這個課程的設計為台灣與日本學生混合編組,針對當年的特定實驗主題先進行背景知識教學,接著以小組的型式在野外進行實地觀察與資料收集,最後則進行資料分析、科學繪圖及口頭報告,全程以英語進行。每年兩校輪流於琉球或台灣舉辦。 圖解:2024年於台灣舉辦國際聯合課程 |
木本植物分類學及實驗樹木識別與分類是林業及自然保育的基礎,藉由學習木本植物分類,讓學生認識並關注周遭環境中各種常見的、重要的、瀕危的或是外來的各種樹木,不僅啟發學生對於生態的觀察與重視,也是引領學生步入專業的第一步。 圖解:植物辨識與跑台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林木組織培養及實驗「 林木組織培養」是生物技術在育林方面的應用,藉由培養基配置、無菌技術、生物反應器操作、二次代謝物分析、原生質體分離培養、融合及植物基因轉殖及檢驗技術等技術,將植物本身可繁殖部位藉由細胞全能性及人為環境控制再生成完整植株。 圖解: 林木組織培養操作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林場實習林場實習課程是全體三年級同學前往本系華林實驗林場進行為期五天的野外實習工作以及生態觀察。除了藉由實際操作印證課堂所學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藉由共同生活及團體合作,激發學生合作解決問題能力,並凝聚學生感情與向心力。 圖解:華林實驗林場五天綜合實習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攀樹學無論是林業種子採集、樹冠森林生態研究以及樹藝師高空樹木修剪,均必須具備攀樹能力。藉由攀樹學課程,可以讓學生具備正確的攀樹知識與實務應用能力,並且對於高空作業安全有所瞭解。 圖解:攀樹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森林特產物導論本課程教導學生認識並運用除木材外其他森林經濟植物做為產業利用,包括抽取精油、染料、插花材、造紙、蚊香、青草茶、藥草藥膳、愛玉、果實泡酒等。 圖解:精油、造紙、果實泡酒實做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生命科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圖解:吳彰哲教授
吳彰哲對於生物科學的理論與實務並重,培養有興趣的領域。畢業後進入輔仁大學生物學系就讀研究所,博士班就讀國防醫學院。 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 特聘教授 建立小鼠結腸癌類幹細胞之動物模式及評估其特性並探討魚油合併硒酵母營養介入之影響 牛樟芝化合物抗A型流感病毒感染能力之評估 未上傳圖片
王淑珍在學期間和陳嘉芬教授專研遺傳學,研究所和博士班就讀台灣大學植物系,並至美國普渡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 台灣大學農資學院副院長 台灣大學農藝系 教授 土壤益生真菌增進作物耐環境逆境及病蟲害之效能及機制。 蔗糖轉運蛋白於作物蟲害防禦系統中之功能及其表現之調控機制。 根部光型態發生機制。 水稻耐環境逆境之分子調控機制 圖解:林桐榮參加產業活動
林桐榮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生物學系,在校期間熱心服務;之後到美國南加州大學(USC)攻讀學位,返鄉從事農業,協助農民提升作物精緻栽培。 格林園藝種苗場 從事農業相關整合服務,培育種苗工作生產健康種苗,以草莓、香莢蘭及部份客製化果樹苗為主,雇用身障及弱勢鄉民工作,提供就業機會 圖解:東加拍攝大翅鯨 版權:金磊
金磊現為自由生態攝影與環境教育工作者,拍攝的主題多為鯨豚與海洋。 在大學時期的生物學系課程是以有系統的專業課程來建立學生對於生物學的完整概念。文化大學本身就位在陽明山上,因此陽明山國家公園也就變成最好”練功”跟印證課堂理論的所在。 2001年加入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參與鯨豚的調查、拍攝。於2010年與黑潮共同完成臺灣第一部以鯨豚為主題的生態紀錄片,到後來多次的前往東加王國、斯里蘭卡等地區拍攝。對我來說,生態攝影之所以叫「生態」攝影,就是因為要先瞭解拍攝對象的生物特性、所處環境等等的生態訊息之後,才能夠紀錄到最迷人的那一刻。在野外現場的經驗需要靠時間慢慢累積,對於生態環境整體的態度跟概念是從大學專業課程中就開始建構出來的! |
未上傳圖片
林澔貞現任林務局副局長 林副局長為本系第7屆畢業系友,畢業後繼續攻讀研究所,取得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學位,並進入林務局服務。曾經擔任林務局森林育樂組組長、林務局主任秘書、羅東林區管理處處長、以及新竹林區管理處處長等職務,為台灣林業貢獻心力。 未上傳圖片
方國運特有生物中心主任(退休) 方國運主任為本系第3屆畢業系友,專長為野生動物保育,曾經在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林業試驗所、農委會、林務局等機關服務,為生態保育貢獻心力,之後擔任特有生物中心主任,目前已經退休。 未上傳圖片
張 彬現任林業試驗所所長(退休) 張彬所長為本系第3屆畢業系友,地理資訊系統、航空測量及遙感探測、資源調查、區域規劃、資訊科學、農業溫室氣體排放及吸存等,曾經任職內政部營建署、農委會,並擔任林務局臺東、花蓮林區管理處處長、主任秘書、副局長、參事等,之後升任林業試驗所所長。 |
中國文化大學 生命科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
|
---|---|---|
多元能力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
性格特質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5%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