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大氣與地質科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動物科學保健暨園藝科技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地球環境學群
大氣科學學類 |
生物資源學群
動物科學學類 |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111台北市士林區華岡路55號 |
校本部 111台北市士林區華岡路55號 |
| 學系特色 |
本系前身是創始於民國52年的大氣科學系,及民國59年的地質學系,並於民國114年合併成為大氣與地質科學系。已培育國內外眾多大氣及地質人才,畢業生服務於政府部門、國內外研究機構和各行各業,也是國內地科高等教育的搖籃。本系課程涵蓋大氣與地質專業課程,並重視數理基礎,及程式、AI及無人機等科技之應用。學生可參與本系老師之研究團隊,進行天氣觀測實驗、野外地質調查、勘災等,或是在實驗室利用電腦進行模擬。 |
本系由原「動物科學系」與「園藝暨生物技術學系」整併而成,設有「動物科學組」與「園藝科技組」。以永續農業與智慧科技為核心,培育兼具動物保健與園藝科技專業的跨域人才。動物科學組以動物飼養管理、育種、營養、生理與保健照護為核心,培育學生具備經濟動物產業與伴侶動物領域之專業知識與實務應用能力。園藝科技組培育園藝與生技專業人才,著重作物生產、育種與永續應用,結合智慧農業與都市綠生活,開創多元職涯新方向。 |
| 學科意涵 |
大氣科學是研究大氣的組成、物理現象、運動規律,以觀測和數值模擬解析大氣運動系統發展過程的規律機制,藉以改善天氣預報、季節預報、年代際預報以及人為擾動對全球氣候變遷的作用。地質科學是以精密儀器探測地質結構,利用顯微鏡瞭解岩石結構,掌握我們腳下每一個岩層的結構,以瞭解從古到今地質結構的演變,進一步透過地球物理方法探討地球板塊與地震之關連性。 |
動物科學組結合應用動物科學與生物技術,課程以動物生產管理為核心,學習動物飼養、營養、育種與保健等專業知識,並運用生物科技與智慧化設備,培育具備現代化動物產業實務能力的專業人才。 |
| 學習方法 |
課堂講授:講述大氣與地質科學相關基礎理論。 圖解:專業課程上課情形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大氣與地質科學系版權所有
野外觀測與野外聯合考察:結合課堂知識進行實際操作,每年均有安排跨校或跨國的大氣觀測實驗及野外地質調查,活動最後會進行調查資料的分析,以及深度交流討論。 圖解:與日本琉球大學師生於沖繩進行野外聯合考察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大氣與地質科學系版權所有
天氣與氣候診斷分析、電腦上機實作。 圖解:數值實驗設計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大氣與地質科學系版權所有
畢業論文專題:培養團隊合作、獨立思考、研究專業能力。 圖解:畢業研討會學生報告情形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大氣與地質科學系版權所有
校外參訪:認識相關單位的業務及工作內容,瞭解各項儀器的操作原理。 圖解:參觀新屋TEAM-R雷達站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大氣與地質科學系版權所有 |
(動物科學組)課程講授與實習實作:透過系統化的課程講授,建立動物科學專業基礎,並搭配實驗與實作課程,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驗證理論,培養解決問題與應用創新的能力。 (園藝科技組)課堂講授與實作練習:從園藝科學與生物技術原理出發,搭配實驗與實務課程,學中做、做中學。 圖解:牛奶麻糬;雞蛋品質測定;牛乳房炎快篩 版權:陳冠鳴提供
(動物科學組)校外教學與產業參訪:規劃參訪畜牧場、生技公司及相關產官學單位,使學生能深入了解產業現況,將課堂知識與實務應用連結,提前探索未來職涯方向。(園藝科技組)產業參訪:實際走進園藝職場、研究單位與企業,了解產業運作與職涯方向。 圖解:學術週壁報與口頭發表
(動物科學組)演講座談:定期邀請國內外產官學界專家蒞校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與產業趨勢,讓學生掌握國際發展脈動,拓展視野與專業思維。(園藝科技組)專家講座與國際學習:聆聽業界與學界專家分享,或出國參訪交流,拓展國際視野。 圖解:產業參訪
(動物科學組)產業實習:提供學生至畜牧產業、生技研發及動物照護等單位進行實習的機會,透過第一線的實務經驗,強化專業技能與職場競爭力,為未來就業奠定堅實基礎。(園藝科技組)校外實習:實際走進園藝職場、研究單位與企業,了解產業運作與職涯方向。
文獻研讀與專題報告:培養蒐集資料、統整思考與上台表達能力,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大氣與地質科學是探究地球環境變化的學科。因此隨時保持敏銳的觀察力及好奇心,感知環境的變化並且對它有興趣是首要的條件,且能夠透過不斷的問「為什麼」來發覺其中的奧妙。因此建議如下: |
(動物科學組)與(園藝科技組)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大氣科學與天文學的研究有時會讓人困擾,因為早期的人類,把天上的現象或物體都當作天文的一部分,太陽、月亮、星星和天上的雲、閃電、彩虹都被歸類為天文學。近代,科學家把大氣層內的區域劃分為大氣科學和氣象學,而天文學所研究的範圍則通常是指我們太陽系以外的區域,包括了恆星、星系和整個宇宙。所以雲、彩虹,這些大氣層內的現象,屬於大氣科學,但有時當看到彩虹、日暈、幻日等現象時,我們也會請教天文學家。 |
動物科學組結合動物科學與生物科技,學習飼養、育種、營養與健康管理,並運用智慧化設備於畜牧產業。與其他動物相關科系不同,本組重視理論與實務並行,畢業生可直接投入現代化動物產業工作。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大氣與地質科學學習內容涵蓋理論、考察、資料處理分析(大數據分析),因此不僅能在政府單位(氣象署、民航局、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研究機構)發展外,所學的程式撰寫、資料處理能力在資訊相關領域也具有競爭力,未來更會因應氣候變遷衍生的氣候調適問題,在防震減災應用、綠能(太陽能、風能、地熱)產業的需求增加。 |
很多高中生以為動物科學組畢業只能養動物,但本組畢業生可從事牧場管理、飼料配方、動物保健、育種、產品研發,亦可進入生技、政府或研究機構,專業人才需求廣泛,就業前景良好。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在電視上當我們看著預報員或氣象主播以優雅、專業的口吻,用幾張天氣圖就告訴我們未來的天氣演變,很容易吧!但真的如此?事實上,那是經非常多繁重訊息的前置研究、分析、研判後,以最單純、易懂方式呈現的結果。光鮮亮麗的背後均是辛苦付出的成果。 |
許多高中生以為動物科學只學飼養,其實本系結合科技與跨域知識,涵蓋飼養管理、育種、營養、健康與農場經營,培育具現代動物產業實務能力的人才。園藝並非僅學種花種菜,課程包含植物生理、育種、生物技術與智慧農業,透過實作與研究,培養具科學與創新應用能力的園藝科技人才。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本系於114學年度更名為大氣與地質科學系,其中大氣部分涵蓋各種大氣現象、環境污染、氣候變遷、AI應用、海洋物理與大氣交互作用。地質部分涵蓋地球岩石、岩層、地質構造、地質邊坡穩定、地震、地熱能源等。本系領域非常廣,跨領域面向非常多元。 |
動物科學組學生透過各類實作與實習課程,實際接觸產業現場,累積實務經驗。此外,本組積極推動海外學習與國際交流,每年皆有學生通過甄選參加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前往丹麥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肉品加工專業實習課程;同時也定期舉辦至四川熊貓基地及日本麻布大學的移地學習活動。透過多元化的課程設計與國際交流機會,拓展視野,強化專業實務能力。 |
| 我的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大氣與地質科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動物科學保健暨園藝科技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氣象觀測與資料分析此門課程先介紹陽明山地區可觀測到的天氣系統(如:鋒面過境、彩虹、浪雲等)特性,再將學生分為地面組、測風氣球組、探空組、雨滴粒徑組等,針對天氣現象設計小型的觀測實驗計畫,各組將蒐集到的資料利用電腦程式進行處理及繪圖,最後綜合各組的結果進行報告及討論,將過去所學的理論、實作及應用合而為一。 圖解:測風經緯儀高空風觀測實作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大氣與地質科學系版權所有
氣象傳播學此門課程會安排業師介紹氣象主播的工作環境、擔任氣象主播需具備的條件及播報技巧等,讓學生瞭解氣象播報整體流程後,安排學生分組製播天氣預報影片,由業師針對作品進行指導及檢討,讓學生可為進入相關職場先做準備。 圖解:業師林嘉愷先生指導同學播報氣象的儀態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大氣與地質科學系版權所有 天氣分析與預報學此門課程透過實際天氣個案的分析與預報,引領學生進入天氣預報的領域。學期中將以每週實際的天氣預報,介紹預報過程及所參考引用的資訊,同時分享分析與預報天氣的經驗,並簡述相關天氣系統的特徵,幫助學生在上完本課程後,能學會如何簡單地預報天氣及解讀天氣預報訊息。 圖解:陳怡良老師介紹即時氣象資料自動接收系統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大氣與地質科學系版權所有
構造地質學實習此門課程為「構造地質學」之實作訓練,著重於幾何與圖解技術的應用。學生將學習如何精確地記錄、分析與繪製地質構造的形態與方位,包括斷層、褶皺、劈理與線構造等,亦探討不同尺度構造(從岩石薄片到區域構造)的圖解與解析方式,培養學生空間思維能力與實作技能,為日後進階結構分析與野外實習奠定基礎。 圖解:至北關海潮公園瞭解海潮侵蝕形成的地形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大氣與地質科學系版權所有
旅遊地質學此門課程是進階的野外地質學,並透過5天的野外教學,認識當地岩層結構、地形、生痕化石形成的環境等,訓練學生可以獨立在野外工作,以及有能力判釋在野外看到的露頭。 圖解:於阿塱壹古道紀錄岩層特徵 版權:中國文化大學大氣與地質科學系版權所有 |
動物科學各論(包含豬學、乳牛學、家禽學)課程介紹台灣常見之經濟動物,由產業歷史到目前現況;由動物育種、飼養管理到產品加工販售。並指導學生應用遺傳育種、生理、營養、動物行為、疾病、市場及經濟的理論與方法達到有效率的現代化的畜產生產。;同時也會討論如何應用電腦管理生產系統。配合實習課程,學生可到農場實際接觸動物進行飼養與相關作業操作。
移地學習-動物遺傳資源多樣化動物遺傳資源的多樣化是動物性能改良的原動力,也是世界畜產糧食供應的基礎。介紹台灣畜產種源的應用及發展。並與各國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遺傳育種系合作,著重於豬種、反芻動物與家禽資源的保存、管理及應用。除在本校講授課程之外,並由任課教師帶隊至國外大學移地教學。
畜產品加工學(包含肉、乳及蛋品加工學)畜產品若要能成為商業化產品,需符合(1)能大量生產與(2)維持固定品質兩要素。本課程講解內容包括畜產品之特性、化學性質和組織學上之變化,畜產品分級方式,加工及保存方法,加工機械與最新技術介紹;搭配實習課程學生能實際製作香腸、臘肉、奶酪、起司、溫泉蛋...等加工產品。
園藝學「園藝學」是一門探索園藝作物的科學!課程帶你了解作物如何生長、開花與結果,並學習園藝的基礎原理與實作技巧。從果樹、蔬菜到花卉,讓你感受植物的樂趣,培養觀察力與創意,開啟通往園藝與生物科技的第一步。
植物科學概論
「植物科學概論」帶你進入植物的神奇世界!課程從植物的構造、生理到環境互動,介紹植物如何成長與適應環境。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大氣與地質科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動物科學保健暨園藝科技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程家平1977年就讀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在校期間即對當時才興起的電腦科技十分投入,奠定未來結合電腦程式運算與大氣科學理論,完成大量資料處理的程序,縮短天氣預報時程、提升準確度的基礎。 1986年考取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研究所,同年進入中央氣象局資訊中心工作,1988年取得碩士學位。歷任中央氣象局資訊中心技正、副主任、氣象科技中心主任、資訊中心主任、副局長、中央氣象署署長。 從氣象出發結合電腦科技,在氣象領域持續奮鬥、努力,期望能以自己所學經由改進氣象預報精準度貢獻社會。 未上傳圖片
王永壯1979年進入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1987年取得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研究所碩士,同年直攻博士學位,1994年獲得博士學位。 1987年研究所畢業後,至中央氣象局服務,歷任課長、台北氣象站主任、專門委員。 1994年轉任民航局技正。 1997年至國科會服務,任職科長、處長、中區科學園區管理局局長。現職為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局長。 是以大氣科學專長進入職場,隨著各種不同屬性職務性質轉換,逐步由科學人轉型為科學管理,甚至高科技產業管理專才的典範。 未上傳圖片
林嘉愷1986年進入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就讀。 1990年畢業後即進入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擔任預報員,期間也繼續在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攻讀碩士(1994年畢業)。 1999年進入民視公司擔任氣象主播,以國、台語雙聲帶配合豐富手勢,以及有如隔壁大哥哥的親民現象,將艱澀不易懂的預報內容轉化為易知、易懂、易執行的語言,成為專業氣象主播的代表性人物。 |
未上傳圖片
王政騰中央畜產會董事長退休 在就讀屏東農專時,已開始思考未來,與類似想法的同儕們討論,即決定升學考進文化大學。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難題,所以要先設立目標,在不同的情況下都有不同的解決方法。若失敗就要懂得思考,去改變、修正、突破,才可得到更高的視野,重點即是目標明確、努力前進。 *中央畜產會董事長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委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所長 *台灣省畜產試驗所所長 *台灣省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分所長 *台灣糖業公司屏東總廠畜牧技師 大學畢業後,隨即進入台糖屏東總廠擔任畜牧技師,之後轉任台灣省畜產試驗所加工系助理研究員,同年攻讀台灣大學農學碩士,並一路進修到博士,職業生涯也步步高升,曾任畜產試驗所所長,而後升任農委會副主委,公職服務長達37年。 未上傳圖片
曾鎮坤金麥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出生於雲林縣虎尾鎮,在中國文化大學畢後,經過軍旅,隨即投入畜產業界,從基層做起。不間斷的失敗挫折中努力學習成長,先後任職於二間相關產業公司,擔任農業部經理的職務。而後於1988創立金麥公司,在經歷各種考驗壓力後,終使公司漸漸步入軌道,並穩定成長。 在公司草創初期遭遇了重重的困境,資金短絀、口蹄疫、金融風暴等因素導致市場萎縮,以及代理權糾紛與新產品開發問題,各項壓力接踵而來。唯有勇於面對考驗,了解並頗析問題所在,制定出正確的策略,最終將壓力化為助力,用智慧解決問題,造就鯉魚要龍門的成功。 未上傳圖片
楊青山京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雖然從小在台北市長大,緣於小時候的農牧場經驗,也漸漸地對動物產生了興趣。求學時期在師長的循循善誘下,啟發了他對凡事鍥而不捨的精神。高中畢業後花了2年考試,考取中國文化大學畜牧學系(現為動物科學系),更加深對畜牧產業生態的熟悉,並以「無廢與再生」為創業理念,及農食副產物轉廢為金的循環經濟模式,展開自身職涯與農業的新價值旅程。 從挫折中成長,在每一次的轉折中看見光芒,一個不服輸的單親小孩;一個讓人問題頭大的問題學生;一個大學聯考三次的重考生 ;一個年少得志的創業夢想家;一個在創業中面臨多重挑戰及失敗的創業家;一個與死神擦身而過的父親;誰不曾跌倒,誰不曾受過傷,但是我的人生充滿感謝與感恩,在經歷一連串的人情世故,真誠才是立足社會的不二法門! 未上傳圖片
林學詩1978/06,振聲高中畢業,從小喜歡種植花花草草,高中時對生物學最感興趣,大學聯考生物科成績得高分,因而進入文化大學園藝系就讀。大學時期非常喜歡園藝課程,曾與老師合作闢建溫室培養200多種多肉植物,很有成就感。畢業後攻讀台大園藝研究所碩士學位,後來參加高考進入政府農業研究部門工作。 從1987年至今,先後待過三個農改場,從基層助理到場長,一直從事自己最喜歡的農業研究工作,本職學能都能兼顧,對社會也有良好貢獻。行行出狀元,興趣最重要,在漫長的職業生涯當中,深自發覺興趣與所學結合之重要性,當年在校因興趣而認真上課,也深入許多農場實習,發覺對日後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未上傳圖片
黃麗娟黃麗娟總經理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園藝學系,從學生時期就對花卉與美學充滿熱情。為了讓園藝更具國際視野,她進修國立政治大學推廣教育碩士學分班及農業科技跨領域人才培訓課程,將園藝結合行銷、管理與創意,開拓出園藝產業的新格局,展現終身學習與創新的精神。 擁有超過三十年花卉產業經驗的黃麗娟總經理,是讓「台灣花開給世界看」的重要推手!她策畫花博展館、帶領團隊前進荷蘭國際花卉展,打造「台灣形象館」,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園藝實力。她的故事展現園藝結合創意、設計與國際行銷的無限可能。 |
我的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大氣與地質科學系 |
中國文化大學 動物科學保健暨園藝科技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3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
性格特質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5%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