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 文學院學士班 |
國立東華大學 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 |
|
---|---|---|
所屬學群 |
文史哲學群
文史哲跨學類 |
跨領域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320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 |
壽豐校區 974301 花蓮縣壽豐鄉大學路二段一號 |
學系特色 |
文學院學士班以本院哲學、歷史、藝術學三研究所特別針對學士班開設之課程為核心,並輔以文院其他科系相關課程,透過多元師資及教學資源的整合,突破既有教學模式,提供跨領域學習模組。本班基礎與核心課程目標在培養具有邏輯思辨、歷史思維、人文關懷、社會參與及SDGs跨領域應用能力的未來人才。除注重專業性及應用性外,更鼓勵學生自由選課,依自己的性向規劃學習,使學生得以自主學習、培養未來所需的學力。 |
本學位學程為「四年不分系」,以「人文素養」為跨領域視野之基礎,援引麻省理工學院「CDIO」教育模式,連結本校七大學院的專業領域,為學生提供跨領域專業的發展場域,並配合指導類課程,與畢業專題,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整合,進而投入社會實踐的能力。 |
學科意涵 |
本學士班強化學生洞悉當前社會脈動之能力,側重人文學科的基本訓練,打破固定學術領域的限制,透過自由的主修課群組合,讓學生有更廣闊的發展方向。本班以四類專業課群:哲學思維與經典詮釋、知識傳統與歷史應用、藝術與視覺文化,以及影像與敘事為基座,縱貫四年的專題計畫為軸心,發展理論與實務兼具的人文教育。 |
「四年不分系」旨在彌平傳統學科間的壁壘,幫助學生構築跨學科的學習歷程,培養學生跨領域視野、辯證思考、團隊合作、專業技能等能力。 下載詳細資料 |
學習方法 |
課堂學習:教師講授關於思想、歷史、藝術與文學及文化的知識與分析方法,啟發學生批判思考。學生透過指定教材研讀,回答問題、參與討論,進而撰寫報告或論文。 圖解:藉此畫作探究藝術、歷史與哲學。 版權:名畫檔案www.ss.net.tw/paint-147_68-3683.html 自主學習:在有教師支援的條件下,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性向或志向選擇學習內容與學習方法。本學士班並特別鼓勵以人文為基礎的跨領域學習內容,以及實用導向的學習目標。 圖解:以策展為學習。 版權:自己攝影。 未上傳圖片 計畫導向學習:從大一開始有意識地探索方向,在大二以上最多可有五個學期的時間發展專題計畫。本學士班特別鼓勵人文的應用與實作,學生以個人或團隊合作的計畫為主軸,發展適於自己的學習路徑。 圖解:實作一支宣導「永續食糧」的短片。 版權:學生自製。 |
專題導向學習:系列課程以「專題導向」作為課程規劃的主軸,希望學生能在專題製作的學習過程中,消彌學術/技術的壁壘,藉以縮短學/用落差,並在大學階段累積豐富經驗與作品,畢業即能成為職場的即戰力。 自主學習:知識未必僅存於課堂,應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觀察、挖掘。在大學階段,學生應有意識,課堂知識受限於時間、空間,或是教師本身領域的限制,因此,除了在課外時間的學習,在課堂上勇於提問,多跟老師進行知識交流,也是學習歷程中非常重要的態度。 跨領域學習:「四年不分系」有別於傳統科系「套裝」的模式,透過靈活的修業制度,讓學生能在「校定必修」37學分外,自由「組裝」屬於自己的專業領域,並落實「成為自己」的可能性。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專注一個主題,知識性或技能性皆可,持之以恆,跟隨學校裡或網路上的老師學習。 |
一、利用「問題解決導向」學習:從「做中學」,從實踐中尋找問題,並解決問題。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不分系學士班是未來的教育趨勢,然而,國內至今人文學院仍未出現整合哲學、歷史、藝術,以及文學在視覺領域方面實踐等專業的學士班,也未見以專題計畫製作引導跨領域自主學習的課程設計方案。故本學士班的設立,不僅是培養國家未來社會人力需求的搖籃,也是國內創新教學的發端。 |
本學位學程為四年制不分系,與台灣許多學校不分系一樣,致力於彌平傳統學科間的壁壘,幫助學生構築跨學科的學習歷程,但與其校不分系有別的特色在於:一、以「人文素養」(對人類社會活動本質的理解與關懷)為跨領域視野核心。二、依據東華學程化的設計,學程架構參照麻省理工學院的CDIO教育模式: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營運/運作/操作(Operate)四個進程。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社會上常有人文專業難以就業的錯誤觀念。事實上,在機器的能力愈來愈強的世界裡,需要特定「硬技能」的工作消失得最快,反而是機器不能取代的人文知能才是社會的亟需。 |
「不分系」被易被誤會為是「沒有專業」的「科系」,而「不分系」的運作在於幫學生媒合、整合學習資源,並引導學生「組裝」成屬於自己的專業領域,正因「不分系」與全校資源有深度連結,因此學生專業發展也有賴於學校規模、學院數量,東華以「綜合型大學」建校,擁有八大學院,54系、組,在國內屈指可數。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計畫導向:雖然專題計畫以產生實際作品為目標,但它是藉以學習的方法。學生的主要目的仍是學習與充實自我,並非製作產品。 |
「四年不分系」有別於傳統科系的「套裝」行程,而是有賴學生自發尋找各種管道、資源來「組裝」自已的專長領域。因此學生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熱忱與動能,對學習採取主動積極與進取的態度,才不會虛度四年的光陰。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課程教學為強調理論與實作,本班有學士班巢映電影院、大眾史學研究室、視覺文化研究中心等空間與單位的硬體支援。除人文應用專題課群提供實作能力外,亦有「科技、藝術與社會」、「電影研究與實務」微學程提供人文與科技的跨科學習。透過產學合作經驗豐富師資的引導,落實人文學科與表演藝術的跨域對話,從而提升台灣人文學科學生的實務專長。 |
「不分系」為國內新興學門,因此本學位學程設置多重導師制度,協助學生進行發展規劃、適應大學生活: |
國立中央大學 文學院學士班 |
國立東華大學 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人文與科技發展此課程為文學院學士班一年級的基礎課程,在學士班的整體課程規劃中,這門課的任務就是要藉由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展開學生的視野:對於人文與社會議題的視野,以及國際視野,進而以此為基本的動機,展開跨領域數位人文的學習旅程。而本課程標題中所謂的科技發展,也是沿著議題的軸線而展開。 未上傳圖片 影像與敘事分析透過主題導向的中英文作品欣賞討論,培養學生分析文學與電影的基本能力。 未上傳圖片 數位人文工具導論本課程擬為文學院大學部學生設計適合其背景知識、學習性向、應用需求的數位工具入門課程。文史哲領域的學生有其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學習目標,為將數位科技納入其專業發展的工具箱內,需要培育學生達到流暢溝通的能力。所謂溝通可粗分為對機器的溝通,此即程式語言的撰寫,以及對專業資科人士的溝通,此即資科領域的觀念語彙。 |
茶生活與傳統武術
-茶道文化/傳統武術的歷史發展 心靈與生死
-心靈學、生死哲學、心理學與宗教學的跨域多面向問題。 生態學導論
-將生態學的重要觀念與花蓮生態環境做連結,藉由校園調查與戶外教學比較,引發學生了解維護不同生態系的重要性。 |
國立中央大學 文學院學士班 |
國立東華大學 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本系尚無畢業生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
未上傳圖片
本系尚無畢業生本系尚無畢業生 本系尚無畢業生 |
國立中央大學 文學院學士班 |
國立東華大學 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 |
|
---|---|---|
多元能力 |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2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2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2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
性格特質 |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5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50%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