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 地球科學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海洋科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地球環境學群
地球科學學類 |
地球環境學群
海洋科學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320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 |
校本部 8042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
學系特色 |
為提早培育儲備基礎及應用之地球科學優秀人才,規劃暑期實習課程供學士班同學參與校外實習,儘早接受實務訓練,學習研究方法,並體驗相關實務工作情形;地科系畢業學生主要以學術研究、公職、國營企業、技師為大宗。畢業後於國內外學術研究單位、氣象局、地調所、中油、台塑、工程顧問公司工作。 |
海洋科學系為台灣頂尖研究型大學中唯一以海洋科學為教育目標的科系,全面整合研究教學資源,培育全國具最紮實海洋科學專業之學生,提供本校及國內外各機構發展海洋相關研究、產業、教育之所需的人才。本系著重全球性環礁生物多樣性、海洋碳循環、全球變遷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以為提供海洋環境保護、資源利用、以及海洋法規制定與管理之。 |
學科意涵 |
本系系名所指涉的學科定義為研究地球固態實體特性之科學,包括地球內部的組成、結構及分佈規律暨地表自然作用及其發展變化等,以地震、地球物理探勘及地質三大類為主軸,並加強遙測、大地工程及地理資訊系統相關知識傳授。 |
海洋科學係研究海洋之學科,涵蓋海洋生物/生態、海洋化學、海洋地質、海洋物理等研究領域。海洋佔了地球表面超過70%,為了更瞭解這個美麗星球,我們以基礎科學為本,從海水與海洋的特性延伸,探討海洋中各種現象與原理,並從中學習如何維護海洋資源,以達到永續利用的願景。 |
學習方法 |
培養同學的專業知識及實驗觀測,透過親自實作瞭解課程內容及培養技能。 圖解:野外實地勘查 版權:中央大學地科系自有照片 強調學生直接進到未來職場環境,應用其所學與現職工作者經驗交流,達到建構自我知識、興趣與務實兼顧之目標。 圖解:開設實務課程與業界結盟(如:地調所) 版權:中央大學地科系自有照片 學習如何針對特定的主題或問題,藉由觀察、發覺(形成)問題、假設並尋求解決方案,發展解決問題的方法等過程,繼而完成計畫的執行。 圖解:專題製作 版權:中央大學地科系自有照片 如何透過儀器的量測及數據得知其數據所具含的意義。 圖解:地球物理探勘實習 版權:中央大學地科系自有照片 |
實驗法:於研究船上進行海水採樣,各種數據測定及成份檢驗分析。 圖解:學生進行海上實習-儀器操作 版權:中山大學海科系簡國童老師攝 專題辯論:學生分組擇定一個海洋相關議題,透過團隊合作共同蒐集資料、討論辯論方向,並與美國學校學生以英文進行辯論比賽。從過程中增進學生英文聽力、閱讀、演講能力,也同時增加學生探究海洋相關議題的深度。 圖解:學生進行辯論比賽 版權:中山大學海科系自有照片 未上傳圖片 資料分析:透過使用Matlab程式的能力,學習分析資料的方法,繪圖與結果判讀。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培養數學、物理、地科基礎知識與能力。 |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域中,包括淺海及大洋,各種現象的成因及對世界的影響。這些現象常常不是單一因素所造成,它們的衝擊也非單一面向,因此海洋科學的關心的議題甚廣,從自然科學到人文社會科學,而研究方法涵括甚廣,生物、地質、物理及化學的基礎知識亦是必備的能力。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主要特色聚焦在地球物理、地球物理探勘及地質三方面。近年在人才培育上,發展地質、地物、環境綜合性教學,並透過專業學程和實務課程,進一步精進學生學習成效及提升學生在專業知識之廣度和深度,讓學生在校所學與業界的需求密切結合。 |
海洋科學系重視基礎海洋科學的建立,包括海洋生物及生態、海洋化學、海洋地質、海洋物理四個領域。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地科系畢業不僅能當地科老師,在求學期間也與中油、氣象局、中興工程、工研院、地調所、科博館等單位合作,提供學生大量的實習機會。畢業後,可至學術單位繼續研究,或到國營機構、私人企業、顧問公司工作,地科工作影響的層面非常大,舉凡土石流、地震、土壤液化,其實都跟地科相關。 |
1. 海科系畢業只能繼續作海洋相關研究。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高中地科包含大氣、太空及地科,本系則專注在地球物理、地質、地球物理探勘等。地震學,是應用地震波走時估算地震發生的位置,地震預警系統也是將來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地球物理另一重點就是利用重、磁力儀測量地下密度,由此密度推估地下構造,這種非侵入性方式稱之為地球物理探勘;地質即透過觀察沉積及斷層錯動構造。 |
學生不太清楚海洋科學系在學什麼,其實海科系很重視學生基礎科學的能力,所有海洋學課程理論皆建構自基礎科學,學生可依自身興趣選修海洋生物、海洋化學、海洋地質、海洋物理四個領域中的課,具備跨領域的能力未來在求職方面將具有極大優勢。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其實地科相關產業一直都很蓬勃。因為災害不斷發生,科技也一直在進步,石油枯竭的問題使我們轉做地熱,而地熱基本上和地球物理探勘是有關係的。另外一個二氧化碳的問題,如何封存、減少二氧化碳製造,其實是與地質有密切關係,所以整個產業是在持續擴大的。所以預計未來幾年,會有越來越多工作機會開放。 |
本系畢業生就業領域相當多元,除繼續深造外,私人企業單位如工程顧問公司、科學園區、環境影響評估、生態旅遊、資訊、貿易、水產飼料養殖等,而公立海洋相關機構,含國中小、高中等教育單位、各大學、中研院等研究單位、政府機關、氣象局、中油、地調所、水試所等,端看學生主修領域,學生入學後可慢慢探索興趣及未來志向! |
國立中央大學 地球科學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海洋科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野外地質考察
介紹台灣地區(包括海域)自中生代至現代的大地構造演變與其所紀錄的各種地質現象、台灣的岩石、地層、岩石圈與地殼結構、台灣造山帶的運動機制、第四紀地質與活動構造。藉由六天的野外實習課程,環島一圈,介紹台灣中央山脈、海岸山脈、恆春半島、西部麓山帶之地質與地形。 圖解:台灣地質 版權:中央大學地科系自有照片 地球科學實務開設「地球科學實務」課程,實習單位包括: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中央氣象局、工業技術研究院、中興工程顧問社、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等,藉由校外實習課程,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認識業界工作內容,此課程不僅讓學生能提早接觸職場,亦可培養出自己的實作能力,提早確立自己的目標。 圖解:地球科學實務 版權:中央大學地科系自有照片 野外地質學實習藉由野外地質現象的觀察與記錄,了解地區的地質狀態,包括出露岩層的岩石種類、岩層的排列方式等。期中的周末分別前往東北角(萊萊-龍洞)、明德水庫、台中大坑等地量測地質構造、製作地質路線圖與地層柱狀圖。另以5天的時間,赴嘉義曾文水庫一帶,分組從事地質調查與測繪。 圖解:野外地質學實習 版權:中央大學地科系自有照片 地球科學的挑戰與機會主要目標在提供大一學生對本系的專業領域與現今國家相關重點產業間的連結,並透過業界專家演講與同儕討論,認識身為地科人在未來可能接受的全球環境與資源挑戰與其所帶出的跨領域就業機會與市場。 未上傳圖片 地球系統科學概論讓學生由認識地球與太空環境,了解我們日常生活與地球系統和日地太空環境之間密切的關係。藉由瞭解,學生可學會保護自己,避免因無知,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也藉由瞭解,學生們將學會如何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 地球物理和地震部分:增進對地球的認識,並提供最好的保護方法。 |
海上實習學生實際操作海洋基本資料蒐集所需之研究船上使用設備,航次規劃及執行,海洋基本資料蒐集及分析。出海前規劃實驗內容,出海時進行資料蒐集及採樣,出海完畢後整理數據並加以分析。學期末進行小組口頭報告,並繳交一部短片作為這學期的學習成果。 圖解:研究船船員說明應注意事項 版權:中山大學海科系簡國童老師攝 科學英文訓練學生英文口語及科學英文的閱讀能力。學生須分組擇定一個海洋相關議題,透過團隊合作共同蒐集資料、討論辯論方向,並與美國學校學生以英文進行辯論比賽。從過程中增進學生英文聽力、閱讀、演講能力,也同時增加學生探究海洋相關議題的深度。 圖解:本系與美國學校師生合照 版權:中山大學海科系自有照片 地球科學概論本課程主旨為介紹地球氣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以及為基礎,除了提供學生全面性的認識地球,並進一步瞭解全球環境各項因子之間的交互作用和所產生的影響。 圖解:於台南大地化石礦石博物館進行校外參訪 版權:中山大學海科系自有照片 未上傳圖片 海洋科學前沿透過專題演解及討論,教導學生瞭解各項海洋科學新知與研究,培養學生具備海洋科學的知識、提升同學投入海洋科學領域之動能、增進學生規劃及執行科學研究的能力。 |
國立中央大學 地球科學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海洋科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馬國鳳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系學士 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地球物理組碩士 加州理工學院地質與行星科學系博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現職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十大傑出女青年(2000)、教育部學術獎(2007)、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2011)、第17屆國家講座(2013); 2004年主持「台灣車籠埔斷層深井鑽探計畫」,登上國際頂尖期刊《Nature》;另在2012.07.27的《Science》雜誌成為改寫世界地震理論的台灣女科學家
辛在勤國立中央大學物理學系地球物理學組學士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碩士 美國聖路易大學地震研究所博士 曾任國立中央大學地物所副教授,1987至中央氣象局,1991-1994年為地震測報中心主任,1994.12任副局長,2009.06.03接任局長。 1990年辛博士擔任地震測報中心主任,更新全台地震觀測儀器進入數位年代,地震觀測網由17站擴充至75站,完成嚴密全島地震監測系統,更成立600多站全島強地動觀測網。1999年九二一地震發生,全島地震觀測網詳細記錄該地震的發生細節,成為全球首次大地震的完整記錄,2000年獲頒交通部專業獎章。
黃國聰台灣智能機器人科技股份公司總經理,國立中央大學應地所碩 士。過去曾任職於華寶通訊、仁寶電腦。台灣智能機器人成立於2008年, 2014 年底開始營運,專注在服務型機器人B2B 領域。 2009年參與華寶通訊負責機器人自動化開發,2014年與新光保全及中新科技等團隊,一起集資成立《台灣智能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機器人客制化系統整合,以博彩、醫療或生技醫療器材、觀光餐旅、保全及巡檢為主。 |
未上傳圖片
李坤瑄中山大學海洋資源學系、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究所、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從本系所畢業後,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蒐藏研究組擔任助理研究員兼無脊椎動物蒐藏經理的職務,以腔腸動物海葵類、環節動物多毛類及棘皮動物海膽類為主要研究對象,一方面藉蒐藏研究計畫自各地採得之標本作動物相之調查及分類研究,另一方面則在野外採集時進行其生態研究及生態照之拍攝。(著名作品:《臺灣產頭足類動物圖鑑》/編輯、《印象深海.幽冥異形》/作者) 未上傳圖片 圖解:周教授個人照 版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照片
周文臣國立中山大學海洋地質及化學所(博士)、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研發處研究船船務中心主任、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本系傑出系友周文臣博士任教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並擔任該所所長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研發處研究船船務中心主任,於2016年榮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授。 未上傳圖片 圖解:王副教授個人照 版權: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照片
王樹倫國立中山大學海洋地質與化學所(博士)、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副教授、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研發長、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岸水與環境中心副主任。 本系傑出系友王樹倫博士任教於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曾於2003至2009年間擔任該系系主任,並於2009年至2012年擔任該校研發長、2014年至2022年擔任海岸水與環境中心副主任,並於2022年8月起擔任海岸水與環境中心主任。 |
國立中央大學 地球科學學系 |
國立中山大學 海洋科學系 |
|
---|---|---|
多元能力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2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0%
|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
性格特質 |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3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3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3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