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 地球科學學系 |
國立中央大學 地球科學學院學士班 |
|
---|---|---|
所屬學群 |
地球環境學群
地球科學學類 |
地球環境學群
地球科學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320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 |
校本部 320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 |
學系特色 |
為提早培育儲備基礎及應用之地球科學優秀人才,規劃暑期實習課程供學士班同學參與校外實習,儘早接受實務訓練,學習研究方法,並體驗相關實務工作情形;地科系畢業學生主要以學術研究、公職、國營企業、技師為大宗。畢業後於國內外學術研究單位、氣象局、地調所、中油、台塑、工程顧問公司工作。 |
本學士班是國內第一且全國唯一之地球科學院學士班,旨在規劃、建置廣義地球科學(包括固體地球、海洋、大氣、太空、水文)領域的優質學習環境,並訓練修業學生具備紮實的基礎地球科學知識,以問題導向、專題及跨域等學習模式為目的,進而引導學生從內發現符合個人志趣與職能發展的學習專業,從外則能突破舊有知識藩籬,以跨域的新興技能貢獻所學。 |
學科意涵 |
本系系名所指涉的學科定義為研究地球固態實體特性之科學,包括地球內部的組成、結構及分佈規律暨地表自然作用及其發展變化等,以地震、地球物理探勘及地質三大類為主軸,並加強遙測、大地工程及地理資訊系統相關知識傳授。 |
「地科院學士班」以本校地球科學院現有之三系(地球科學學系、大氣科學學系、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二所(應用地質研究所、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為基礎,設計研究與產業兼容之跨域學習課程,期能培養出具有科學涵養、邏輯思辯、全球關懷、宏觀視野等能力之未來地球系統科學跨域人才。 |
學習方法 |
培養同學的專業知識及實驗觀測,透過親自實作瞭解課程內容及培養技能。 圖解:野外實地勘查 版權:中央大學地科系自有照片 強調學生直接進到未來職場環境,應用其所學與現職工作者經驗交流,達到建構自我知識、興趣與務實兼顧之目標。 圖解:開設實務課程與業界結盟(如:地調所) 版權:中央大學地科系自有照片 學習如何針對特定的主題或問題,藉由觀察、發覺(形成)問題、假設並尋求解決方案,發展解決問題的方法等過程,繼而完成計畫的執行。 圖解:專題製作 版權:中央大學地科系自有照片 如何透過儀器的量測及數據得知其數據所具含的意義。 圖解:地球物理探勘實習 版權:中央大學地科系自有照片 |
教授授課:教授授課與學生討論 版權:自行拍攝 實驗實作教學:教授及助教協助同學透過實際實驗操作,實驗驗證所學理論 版權:自行拍攝 業界實習:高年級至相關政府單位、學研組織與產業實習 圖解:2023中央氣象局暑期學生實習 版權:自行拍攝 野外考察:與其他學術單位合作進行實地野外考察及參訪 圖解:嶺頂斷層及海岸山脈構造實地考察 版權:自行拍攝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培養數學、物理、地科基礎知識與能力。 |
針對有興趣的學習主題,規劃相關課程學習或參加相關營隊,以問題為導向進行研究並解決問題,具體呈現個人研究成果、觀點或反思。例如:「極端天氣」不是一個單一科目,而是多面向的主題,思考極端天氣如何對社會民生產生衝擊,進而規劃主題式專題研究與課程學習清單。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主要特色聚焦在地球物理、地球物理探勘及地質三方面。近年在人才培育上,發展地質、地物、環境綜合性教學,並透過專業學程和實務課程,進一步精進學生學習成效及提升學生在專業知識之廣度和深度,讓學生在校所學與業界的需求密切結合。 |
本學士班以「院進院出、系所融合、跨域學習」之教育方針,聚焦於三大面向:一、打破既有之學科專業界線,培育兼具專業能力、實務能力、自學能力之地科跨域人才。二、透過問題導向、專案導向、職涯導向等學習模式,引領學生自主地進行多元、彈性及跨領域的課程規劃。三、鬆綁地球科學傳統「次領域」學系相對專業的課程架構,讓學生參與規劃學習之課程地圖,進而培養地球系統科學之學科綜合運用能力,並於畢業後投入相關研究或產業。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地科系畢業不僅能當地科老師,在求學期間也與中油、氣象局、中興工程、工研院、地調所、科博館等單位合作,提供學生大量的實習機會。畢業後,可至學術單位繼續研究,或到國營機構、私人企業、顧問公司工作,地科工作影響的層面非常大,舉凡土石流、地震、土壤液化,其實都跟地科相關。 |
本班出路廣泛,涵蓋中油、台電、科博館、中研院、國家太空中心、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台灣颱風洪水研究中心、工程顧問公司、教育研究機構、地科、氣象、太空、土水、防災等科技產業,或氣象局、地質調查所、民航局、環保署、水利署、農田水利處、水土保持局等。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高中地科包含大氣、太空及地科,本系則專注在地球物理、地質、地球物理探勘等。地震學,是應用地震波走時估算地震發生的位置,地震預警系統也是將來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地球物理另一重點就是利用重、磁力儀測量地下密度,由此密度推估地下構造,這種非侵入性方式稱之為地球物理探勘;地質即透過觀察沉積及斷層錯動構造。 |
本學士班課程設計以「院進院出、系所融合、跨域學習」之教育方針,提供修業學生一全面而充足的地球系統課程架構,據以探索、瞭解學生自身的興趣與能力,課程安排亦非採延後分流方式,針對單一系所,而是引領學生自主地進行多元、彈性及跨領域的課程規劃。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其實地科相關產業一直都很蓬勃。因為災害不斷發生,科技也一直在進步,石油枯竭的問題使我們轉做地熱,而地熱基本上和地球物理探勘是有關係的。另外一個二氧化碳的問題,如何封存、減少二氧化碳製造,其實是與地質有密切關係,所以整個產業是在持續擴大的。所以預計未來幾年,會有越來越多工作機會開放。 |
本班課程設計彈性,可跨領域修習,同時以一師二生之高師生比方式帶領學生,提供學生完整的輔導與引導。 |
國立中央大學 地球科學學系 |
國立中央大學 地球科學學院學士班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野外地質考察
介紹台灣地區(包括海域)自中生代至現代的大地構造演變與其所紀錄的各種地質現象、台灣的岩石、地層、岩石圈與地殼結構、台灣造山帶的運動機制、第四紀地質與活動構造。藉由六天的野外實習課程,環島一圈,介紹台灣中央山脈、海岸山脈、恆春半島、西部麓山帶之地質與地形。 圖解:台灣地質 版權:中央大學地科系自有照片 地球科學實務開設「地球科學實務」課程,實習單位包括: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中央氣象局、工業技術研究院、中興工程顧問社、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等,藉由校外實習課程,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認識業界工作內容,此課程不僅讓學生能提早接觸職場,亦可培養出自己的實作能力,提早確立自己的目標。 圖解:地球科學實務 版權:中央大學地科系自有照片 野外地質學實習藉由野外地質現象的觀察與記錄,了解地區的地質狀態,包括出露岩層的岩石種類、岩層的排列方式等。期中的周末分別前往東北角(萊萊-龍洞)、明德水庫、台中大坑等地量測地質構造、製作地質路線圖與地層柱狀圖。另以5天的時間,赴嘉義曾文水庫一帶,分組從事地質調查與測繪。 圖解:野外地質學實習 版權:中央大學地科系自有照片 地球科學的挑戰與機會主要目標在提供大一學生對本系的專業領域與現今國家相關重點產業間的連結,並透過業界專家演講與同儕討論,認識身為地科人在未來可能接受的全球環境與資源挑戰與其所帶出的跨領域就業機會與市場。 未上傳圖片 地球系統科學概論讓學生由認識地球與太空環境,了解我們日常生活與地球系統和日地太空環境之間密切的關係。藉由瞭解,學生可學會保護自己,避免因無知,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也藉由瞭解,學生們將學會如何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 地球物理和地震部分:增進對地球的認識,並提供最好的保護方法。 |
地球系統科學研究專題導論經由一學期的課程,院內各系所導師的演講,讓學生能夠了解地科院不同領域之研究方向與進展,並鼓勵、刺激學生探索個人興趣發展,以協助學生選擇未來四年之研究指導導師。 版權:中大地科院學士班 研究計畫寫作學生須於「研究計畫寫作」課程中提出專題計畫書,在擬訂與撰寫研究計畫過程中,同步思考自己的性向與人格特質,並尋覓自己成就感來源與價值觀,以及可能的未來職業興趣與生涯方向,為未來踏入社會後的職涯發展提早做準備。 版權:中大地科院學士班 地球系統實務藉由六天的野外實習課程,沿台灣東部進行考察,介紹台灣東部地形、地質、台灣造山帶的運動機制、MiDAS 花蓮深鑽計畫 (米崙斷層斷層鑽井計畫)、氣象站、雷達站等。 圖解:花蓮砂卡噹步道岩石探勘 版權:中大地科院學士班 服務學習課程設計希望透過「服務」,能讓學生察覺日常生活中的在地問題,並且運用科學知識鏈結在地化服務,深度了解自身周遭所面臨的公共議題,進而著手改善、解決問題。 圖解:112年桃園市清溝總動員 版權:自行拍攝 |
國立中央大學 地球科學學系 |
國立中央大學 地球科學學院學士班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馬國鳳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系學士 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地球物理組碩士 加州理工學院地質與行星科學系博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現職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十大傑出女青年(2000)、教育部學術獎(2007)、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2011)、第17屆國家講座(2013); 2004年主持「台灣車籠埔斷層深井鑽探計畫」,登上國際頂尖期刊《Nature》;另在2012.07.27的《Science》雜誌成為改寫世界地震理論的台灣女科學家
辛在勤國立中央大學物理學系地球物理學組學士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碩士 美國聖路易大學地震研究所博士 曾任國立中央大學地物所副教授,1987至中央氣象局,1991-1994年為地震測報中心主任,1994.12任副局長,2009.06.03接任局長。 1990年辛博士擔任地震測報中心主任,更新全台地震觀測儀器進入數位年代,地震觀測網由17站擴充至75站,完成嚴密全島地震監測系統,更成立600多站全島強地動觀測網。1999年九二一地震發生,全島地震觀測網詳細記錄該地震的發生細節,成為全球首次大地震的完整記錄,2000年獲頒交通部專業獎章。
黃國聰台灣智能機器人科技股份公司總經理,國立中央大學應地所碩 士。過去曾任職於華寶通訊、仁寶電腦。台灣智能機器人成立於2008年, 2014 年底開始營運,專注在服務型機器人B2B 領域。 2009年參與華寶通訊負責機器人自動化開發,2014年與新光保全及中新科技等團隊,一起集資成立《台灣智能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機器人客制化系統整合,以博彩、醫療或生技醫療器材、觀光餐旅、保全及巡檢為主。 |
未上傳圖片
無本班目前第一屆畢業生15人。其中10人繼續升學,進入各相關研究所(台大2人、成大1人、中大7人)就讀。第二屆畢業生15人。其中14人繼續升學,進入各相關研究所(中大13人,台北大學1人)就讀。繼續升學率高於90%。 尚無案例 未上傳圖片
無本班目前第一屆畢業生15人。其中10人繼續升學,進入各相關研究所(台大2人、成大1人、中大7人)就讀。第二屆畢業生15人。其中14人繼續升學,進入各相關研究所(中大13人,台北大學1人)就讀。繼續升學率高於90%。 尚無案例 未上傳圖片
無本班目前第一屆畢業生15人。其中10人繼續升學,進入各相關研究所(台大2人、成大1人、中大7人)就讀。第二屆畢業生15人。其中14人繼續升學,進入各相關研究所(中大13人,台北大學1人)就讀。繼續升學率高於90%。 尚無案例 |
國立中央大學 地球科學學系 |
國立中央大學 地球科學學院學士班 |
|
---|---|---|
多元能力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2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0%
|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性格特質 |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3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3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30%
|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