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 地球科學學系 |
國立中央大學 大氣科學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地球環境學群
地球科學學類 |
地球環境學群
大氣科學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320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 |
資料準備中 |
學系特色 |
為提早培育儲備基礎及應用之地球科學優秀人才,規劃暑期實習課程供學士班同學參與校外實習,儘早接受實務訓練,學習研究方法,並體驗相關實務工作情形;地科系畢業學生主要以學術研究、公職、國營企業、技師為大宗。畢業後於國內外學術研究單位、氣象局、地調所、中油、台塑、工程顧問公司工作。 |
大氣科學是以物理學、數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為基礎來研究地球及行星大氣科學現象的學門。課程的安排主要在建構學生數學與物理的基礎,了解大氣變化機制原理,進而培養大氣科學現代相關專業技術,包括天氣分析與預報、氣候與環境變遷、氣象防災與高層大氣等重點學科,讓學生在畢業後有足夠的能力處理專業性及一般性的物理科學問題。 |
學科意涵 |
本系系名所指涉的學科定義為研究地球固態實體特性之科學,包括地球內部的組成、結構及分佈規律暨地表自然作用及其發展變化等,以地震、地球物理探勘及地質三大類為主軸,並加強遙測、大地工程及地理資訊系統相關知識傳授。 |
大氣科學是以物理、化學、數學及資訊科學為基礎來研究地球及行星大氣科學現象的學門。主要探討近地球表面的大氣現象,天氣變化、雲雨的形成、地球環境與氣候的變遷等原理,進而分析預測以防範災害,並利用大氣資源,造福人類。 |
學習方法 |
培養同學的專業知識及實驗觀測,透過親自實作瞭解課程內容及培養技能。 圖解:野外實地勘查 版權:中央大學地科系自有照片 強調學生直接進到未來職場環境,應用其所學與現職工作者經驗交流,達到建構自我知識、興趣與務實兼顧之目標。 圖解:開設實務課程與業界結盟(如:地調所) 版權:中央大學地科系自有照片 學習如何針對特定的主題或問題,藉由觀察、發覺(形成)問題、假設並尋求解決方案,發展解決問題的方法等過程,繼而完成計畫的執行。 圖解:專題製作 版權:中央大學地科系自有照片 如何透過儀器的量測及數據得知其數據所具含的意義。 圖解:地球物理探勘實習 版權:中央大學地科系自有照片 |
未上傳圖片 1.具備問題理解、分析、推判的系統思考能力 。 未上傳圖片 2.具備電腦操作和程式設計的基本能力 。 未上傳圖片 3.) 具備英文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培養數學、物理、地科基礎知識與能力。 |
(1) 具備問題理解、分析、推判的系統思考能力 => 參與科學競賽、專題製作或專題研究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主要特色聚焦在地球物理、地球物理探勘及地質三方面。近年在人才培育上,發展地質、地物、環境綜合性教學,並透過專業學程和實務課程,進一步精進學生學習成效及提升學生在專業知識之廣度和深度,讓學生在校所學與業界的需求密切結合。 |
(1)天氣與氣候研究是本系核心項目之一,培育人才,服務國內重要氣象研究或監測業務單位外,亦有本系系友創立全國第一家天氣風險管理公司。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地科系畢業不僅能當地科老師,在求學期間也與中油、氣象局、中興工程、工研院、地調所、科博館等單位合作,提供學生大量的實習機會。畢業後,可至學術單位繼續研究,或到國營機構、私人企業、顧問公司工作,地科工作影響的層面非常大,舉凡土石流、地震、土壤液化,其實都跟地科相關。 |
以為只能進入氣象局工作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高中地科包含大氣、太空及地科,本系則專注在地球物理、地質、地球物理探勘等。地震學,是應用地震波走時估算地震發生的位置,地震預警系統也是將來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地球物理另一重點就是利用重、磁力儀測量地下密度,由此密度推估地下構造,這種非侵入性方式稱之為地球物理探勘;地質即透過觀察沉積及斷層錯動構造。 |
高中地科老師已很清楚與學生說明,目前未發生誤解情形。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其實地科相關產業一直都很蓬勃。因為災害不斷發生,科技也一直在進步,石油枯竭的問題使我們轉做地熱,而地熱基本上和地球物理探勘是有關係的。另外一個二氧化碳的問題,如何封存、減少二氧化碳製造,其實是與地質有密切關係,所以整個產業是在持續擴大的。所以預計未來幾年,會有越來越多工作機會開放。 |
本系招生宣傳、GLOBAL計畫有高中老師參與,利用機會讓高中生充分了解本系。 |
國立中央大學 地球科學學系 |
國立中央大學 大氣科學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野外地質考察
介紹台灣地區(包括海域)自中生代至現代的大地構造演變與其所紀錄的各種地質現象、台灣的岩石、地層、岩石圈與地殼結構、台灣造山帶的運動機制、第四紀地質與活動構造。藉由六天的野外實習課程,環島一圈,介紹台灣中央山脈、海岸山脈、恆春半島、西部麓山帶之地質與地形。 圖解:台灣地質 版權:中央大學地科系自有照片 地球科學實務開設「地球科學實務」課程,實習單位包括: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中央氣象局、工業技術研究院、中興工程顧問社、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等,藉由校外實習課程,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認識業界工作內容,此課程不僅讓學生能提早接觸職場,亦可培養出自己的實作能力,提早確立自己的目標。 圖解:地球科學實務 版權:中央大學地科系自有照片 野外地質學實習藉由野外地質現象的觀察與記錄,了解地區的地質狀態,包括出露岩層的岩石種類、岩層的排列方式等。期中的周末分別前往東北角(萊萊-龍洞)、明德水庫、台中大坑等地量測地質構造、製作地質路線圖與地層柱狀圖。另以5天的時間,赴嘉義曾文水庫一帶,分組從事地質調查與測繪。 圖解:野外地質學實習 版權:中央大學地科系自有照片 地球科學的挑戰與機會主要目標在提供大一學生對本系的專業領域與現今國家相關重點產業間的連結,並透過業界專家演講與同儕討論,認識身為地科人在未來可能接受的全球環境與資源挑戰與其所帶出的跨領域就業機會與市場。 未上傳圖片 地球系統科學概論讓學生由認識地球與太空環境,了解我們日常生活與地球系統和日地太空環境之間密切的關係。藉由瞭解,學生可學會保護自己,避免因無知,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也藉由瞭解,學生們將學會如何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 地球物理和地震部分:增進對地球的認識,並提供最好的保護方法。 |
未上傳圖片 天氣學發展線上天氣學與分析的教學系統,以美國家大氣科學的綜觀象線上教材 為基礎發展天氣學與分析的多媒體教學系統,讓同學可以在課後隨時上網自我學習、亦學實際動手操作,進行鋒面位置分析與探究,結合上課內容搭配數位科技教材,讓同學可以自我學習,同時建構整合各種即時天氣資訊,提供上課教材。 未上傳圖片 熱帶氣象熱帶氣象是過去二十年大氣科學領域中進展最快的一門次領域科學,本課程將以全新的角度介紹熱帶中重要天氣和氣候現象以及最新的研究進展。 未上傳圖片 大氣動力學大氣動力學是大氣科學系的必修課, 是重要的課程之一, 目的在提供大學部學生關於大氣運動的基本控制方程式及動力的瞭解。 未上傳圖片 數值分析了解大氣科學領域中常使用的數值方法及其應用,本課程涵蓋的數值方法包括解根,優化,線性方程組,函數及資料內差,線性迴歸,微分及積分方法。 未上傳圖片 應用數學
一、介紹常微分方程式的基礎理論,解法與基本應用。 |
國立中央大學 地球科學學系 |
國立中央大學 大氣科學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馬國鳳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系學士 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地球物理組碩士 加州理工學院地質與行星科學系博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現職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十大傑出女青年(2000)、教育部學術獎(2007)、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2011)、第17屆國家講座(2013); 2004年主持「台灣車籠埔斷層深井鑽探計畫」,登上國際頂尖期刊《Nature》;另在2012.07.27的《Science》雜誌成為改寫世界地震理論的台灣女科學家
辛在勤國立中央大學物理學系地球物理學組學士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碩士 美國聖路易大學地震研究所博士 曾任國立中央大學地物所副教授,1987至中央氣象局,1991-1994年為地震測報中心主任,1994.12任副局長,2009.06.03接任局長。 1990年辛博士擔任地震測報中心主任,更新全台地震觀測儀器進入數位年代,地震觀測網由17站擴充至75站,完成嚴密全島地震監測系統,更成立600多站全島強地動觀測網。1999年九二一地震發生,全島地震觀測網詳細記錄該地震的發生細節,成為全球首次大地震的完整記錄,2000年獲頒交通部專業獎章。
黃國聰台灣智能機器人科技股份公司總經理,國立中央大學應地所碩 士。過去曾任職於華寶通訊、仁寶電腦。台灣智能機器人成立於2008年, 2014 年底開始營運,專注在服務型機器人B2B 領域。 2009年參與華寶通訊負責機器人自動化開發,2014年與新光保全及中新科技等團隊,一起集資成立《台灣智能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機器人客制化系統整合,以博彩、醫療或生技醫療器材、觀光餐旅、保全及巡檢為主。 |
未上傳圖片
陶為國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系學士班 1983年畢業於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 美國太空總署哥達實驗室資深科學家 美國氣象學會會士、英國氣象學會會士,NASA最高的科學成就獎-NASA Exceptional Scientific Achievement Medal(1992及 2003)、NASA哥達太空中心地球科學成就獎(1992及2003)、NASA哥達太空中心地球科學最高之學術獎(2008)、NASA Goddard William Nordberg Award 未上傳圖片
陳宇能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系學士班 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urbana分校 大氣科學系博士 陳宇能教授是本校大氣物理系第一屆的傑出校友曾榮獲2009年本系之傑出系友榮譽,同時也是許多科學計畫之主力科學家和科學委員會員,例如TAMEX, HARP:SOWMEX等,之科學團隊成員;陳宇能教授是天氣動力與中尺度氣象專家,對台灣梅雨時期綜觀天氣之分析、氣流之分布、梅雨鋒面之特質、降雨之特性、低層噴流之動力結構皆有傑出的研究成果,亦他對於夏威夷島受到貿易風之影響之雲雨系統之特性、降水之分布、氣流。 未上傳圖片
彭啟明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系學士班 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系碩士班 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系博士班 天氣風險公司創辦人 未上傳圖片
葉天降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系學士班 美國海軍研究學院 氣象博士班 氣象局局長 未上傳圖片
李志賢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系學士班 台灣創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
國立中央大學 地球科學學系 |
國立中央大學 大氣科學學系 |
|
---|---|---|
多元能力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2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0%
|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
性格特質 |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3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3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3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