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逢甲大學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設計雙學士學位學程
國立高雄大學
應用物理學系
所屬學群 建築設計學群 藝術學群
工業設計學類
數理化學群
物理學類
所在校區

校本部

台中市西屯區文華路100號

校本部

811高雄市楠梓區高雄大學路700號

學系特色

1.本學程為逢甲大學與新南威爾斯大學合作規劃的2+2設計雙學士學位,畢業時將授予兩校學位證書。2.本學程強調跨學科設計思維,注重理論與實作結合。3.新威爾斯大學(UNSW Sydney)是一所2025年QS世界排名第19名的頂尖大學,以其卓越的學術成就和創新精神而著稱。而根據2023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UNSW的藝術、設計與建築學院位居全澳前五名,是澳大利亞唯一一所綜合新老藝術設計課程的學院。

本系具有半導體、光電、磁(電)性等材料分析與元件應用專長的專業師資、完善的製程與分析設備,並且以實驗與理論並重、多方跨領域的合作,與南部中山大學、成功大學、屏東大學以及義守大學等之相關學系均有緊密的研究交流與合作,畢業生多繼續在國內外攻讀碩博士,升學管道通暢;日後多在科學園區裡從事光電、晶圓代工、封裝測試、光學元件以及記憶體等產業的工作與

學科意涵

學生在逢甲大學修業的二年期間,一年級課程以修習設計領域專業基礎概念為主,包括整合設計概論、設計歷史與文化、圖像、圖形與樣式、空間與場域、視覺傳達、互動設計、設計創新專題及設計程式語言、亞洲藝術,以及英語強化課程;二年級除了修習設計方法外,加入更多元的設計內涵並透過實作課程儲備學生實務能力,含設計理論與方法、設計與材料、亞洲藝術、3D物件。

應用物理(Applied Physics)是利用物理專業知識為基礎,從事半導體、光電、磁(電)性等現代高科技元件應用的製程與研發。科技產業面對未來非常重要的奈米級元件的研發與應用,迫切需要具有量子物理與凝態物理知識學位的應用物理專業人才。

學習方法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建議學生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能常接觸並使用到英文的環境,例如: 定期收看國外新聞、報章雜誌、用英文寫作文或日記、用英文與人溝通等。常接觸到英文並且常使用,會能有效提升到英文能力。

1.多善用學習資源,如使用線上的開放式課程來了解大學物理的課程所學為何。2.藉由廣泛閱讀與自然科學相關之科普書籍或雜誌,以獲取新的物理相關見聞。3.與同學合作嘗試自己動手做些小實驗並練習撰寫成報告,以提升解決問題、寫作及表達能力。4.公式推導是本系學生應具備基本能力,才能了解物理原理,融會貫通了解物理內涵,在高三應該特別加強學習微積分,才能為大一普通物理與大二必修課程打下良好學習基礎。5.實驗室儀器操作相當重要,多參與物理實驗,培養動手作能力,本系多位老師執行科技部科普計劃,利用實驗室設備與科普教具設計多項科普實驗,帶領中小學生進行科普實驗,多參加科加科普活動,都是高中生培養動手作能力很好的學習資源。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本學位學程是與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簡稱UNSW)合作辦理的2+2國際專班,主要是培養"整合設計"人才。所謂整合設計是一門獨特專業,採用跨學科的方法來解決設計挑戰。著重培養學生具備跨設計學科的寶貴知識和技能。實務上一個專案可能需要各個主題專家的專業知識,整合設計人才能夠扮演重要協調者,同時考慮多個視角和元素,快速追蹤規劃設計流程。

本系主要著重在如何將物理專業知識應用於高科技產業,本系畢業人才在半導體先進製程以及量子元件上具有量子物理與凝態物理知識的絕對優勢。因此,本系除給與學生完整的物理科學基礎理論訓練外,特著重於物理科學、科技之應用性,以期培育出現代科技產業所需的物理人才,並加強與園區產業界的交流合作,希望對我國科技產業的提升有實質的貢獻。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完成逢甲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兩校畢業規範的學生,將獲得逢甲大學國際科技與管理學院設計學士與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設計學士Bachelor of Design (Integrated Design)雙學士學位。畢業後可從事平面設計師、時尚設計師、動畫繪圖師、 3D視覺影像、機器人、紡織、陶瓷等職業領域。

(1)學生會誤解只能從事跟物理有關的行業。
澄清:物理、化學、生物、數學、電腦、工程等,應用物理系都有提供相關學習課程,而物理比率較多而已。
(2)學生會誤解只能從事跟工程有關的行業。
澄清:物理比工程能提供更寬廣的知識與視野,因此能行業選擇的機會也更多。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本學程與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裡之 Integrated Design 學位合作,屬於設計領域。
學生大三出國前,英文檢定與學業成績需達到合作學校設立之門檻。

一般高中生對於物理系的學習內容認為較著重純物理理論訓練,甚至認為物理系的出路只能成為科學家或物理老師,這是最易被誤解之處。本系開授許多半導體、光電、薄膜及磁性材料等課程,教師研究領域則涵蓋半導體、光電、磁性、介電、電傳輸等領域。

補充提醒與說明

修讀本雙學位學程專班學生在逢甲大學的2年間,需達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所要求之轉銜標準:大一至大二累計GPA 2.9以及英語檢定門檻,方可出國繼續大三、大四學習。

本系為因應產業需求,強化實務教學,部分課程聘任在業界中具有豐富實務經驗的專家協同授課,以培育具高科技產業所需的物理專業人才。另為因應產業AI化,本系開授一系列程式設計課程,從基礎的計算機概論、Arduino科學實作、感測器等程式相關課程,積極介入電腦應用與大數據領域。

逢甲大學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設計雙學士學位學程
國立高雄大學
應用物理學系
核心課程地圖
  • 不分年級必修
    • 整合設計概論
    • 設計歷史與文化
    • 圖像、圖形與樣式
    • 空間與場域
    • 視覺傳達
    • 互動設計
    • 設計創新專題
  • 大一必修
    • 微積分(一)
    • 微積分(二)
    • 計算機概論
    • 普通化學(一)
    • 普通化學(二)
    • 普通化學實驗(一)
    • 普通化學實驗(二)
    • 普通物理學(一)
    • 普通物理學(二)
    • 普通物理實驗(一)
    • 普通物理實驗(二)
    • 工程數學(一)
    • 普通物理演習(一)
    • 普通物理演習(二)
  • 大二必修
    • 工程數學(二)
    • 電磁學(一)
    • 電磁學(二)
    • 理論力學(一)
    • 基礎物理實驗
    • 近代物理實驗
    • 近代物理導論(必選)
    • 物理數學(必選)
    • 電路學(一)(必選)
  • 大三必修
    • 量子物理(一)
    • 量子物理(二)
    • 應用電子學(一)
    • 應用電子學實驗(一)
    • 熱統計物理學(必選)
    • 專題實作(一)
    • 專題實作(二)
專業選修課程
  • 設計
    • 學生在逢甲大學修業的二年期間,一年級課程以修習設計領域專業基礎概念為主,包括整合設計概論、設計歷史與文化、圖像、圖形與樣式、空間與場域、視覺傳達、互動設計、設計創新專題。二年級除了修習設計方法外,加入更多元的設計並透過實作課程強化學生實務能力。三年級後則無縫接軌到新南威爾斯大學攻讀專業進階課程。
  • 學術物理人才領域
    • 光學、電磁波、熱統計物理學、固態物理、磁性物理、量子力學
  • 材料分析領域
    • 光學、X-光物理、應用光譜學、材料性質量測與分析、同步輻射應用概論、固態物理、掃描探針顯微術
  • 薄膜物理領域
    • 奈米科技導論、真空技術、電磁波、奈米工程、磁性物理、固態物理、半導體製程與設備、磁性薄膜材料與元件、薄膜物理、壓電材料、聲波元件
  • 光電能源領域
    • 光電導論、平面顯示器概論、光學、應用電子學、應用電子學實驗、綠色能源、薄膜物理、太陽能光電、固態物理、半導體元件物理、有機電致發光二極體、發光二極體特論及實驗
特色課程
逢甲大學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設計雙學士學位學程
國立高雄大學
應用物理學系
適合從事工作
  • 商業設計人員

    為了達成創造銷售與增加利潤的商業目的,以美學和工程學為基礎,設計產品外觀造型及宣傳企業形象的廣告品。


  • 服裝設計師

    依據流行及市場需求進行服裝設計工作。


  • 產品包裝設計師

    配合產品之效用、功能、材料特性與研究消費者心態,負責產品之包裝與設計,使產品符合消費市場需求。


  • 半導體工程師

    從事半導體工程之問題研究、設計及技術指導、測試、改良等工作。


  • 光電工程師

    負責光電系統和元件的研究、設計、製作、測試、製程改善、良率產提昇等工作。


  • IC封裝/測試工程師

    從事電子晶片封裝製程評估、設備測試之技術發展、工程設計、平台建構、與問題分析解決等工作。


  • 物理研究人員

    從事物理學領域之研究,包含粒子物理、高能物理、核物理、凝態物理、天文物理、統計物理等,並實際將物理成果應用於生活中。


  • 升學補習班老師

    從事教授、輔導學生專業課程,針對升學考試科目編寫教材並教導學生學習,評鑑其學習成果,並解決學生的疑惑。


系友生涯
逢甲大學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設計雙學士學位學程
國立高雄大學
應用物理學系

多元能力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Complete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5% Complete
1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Complete
1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15% Complete
1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15% Complete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Complete
1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Complete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Complete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Complete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Complete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Complete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0% Complete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Complete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Complete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Complete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Complete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Complete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Complete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Complete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Complete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Complete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Complete
5%

性格特質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Complete
2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Complete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Complete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Complete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Complete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5% Complete
1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5% Complete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Complete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Complete
1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Complete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5% Complete
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5% Complete
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5% Complete
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5% Complete
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5% Complete
5%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