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設計組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工藝設計學系 |
---|---|---|
所屬學群 |
建築設計學群
跨
藝術學群
藝術設計學類 |
建築設計學群
跨
藝術學群
工藝學類 |
所在校區 |
南大校區 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 |
校本部 220新北市22058板橋區大觀路一段59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設計組」並重材質應用、數位輔助、造形設計之理論與實務,引領前衛之應用藝術實驗與文化創新發展,以培育相關精緻產業之創意與設計人才,師資皆具備專業實務經驗。從大學部到研究所課程規劃配套完整;並重材質應用、數位輔助、造形設計之理論與實務,引領前衛之應用藝術實驗與文化創新發展,以培育相關精緻產業之創意設計與實務製作人才。學生屢獲國內外工藝與設計產業重視;更是全國工藝競賽常勝軍。 |
全國唯一工藝結合設計的特色型科系,沿襲歐洲包浩斯現代藝術與設計教育精神之工作室課程制度(入學後均可申請加入與興趣、專長相符之五大工作室「陶瓷、金工、木藝、生活文化與數位製造」),課程結合工藝手作與設計思維,應用媒材與美感經驗,引導學生進行自發性探索,將創意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器物設計,培養創新實作力,打造兼具美感與專業的設計人才 |
學科意涵 |
藝術與設計學系屬於藝術學門美術工藝學類,涵蓋藝術理論與藝術創作、工藝設計,培養理論與實際並重、融合中西藝術之藝術專業人才,以及培養具「產品設計」、「工藝創作」及「藝術行銷管理」能力之美術工藝專業人才。 |
1. 基礎能力:精湛材質應用、掌握工法與技術操作能力 |
學習方法 |
![]() 聽講與討論:藝術與設計學系各學科與術科的學習,都會聽取教師透過投影片、影片、講義等課程內容的介紹、講解與分析,以及分組討論等,獲得專業知識與技術的學習;其中術科的部分更包括各實習工場的安全講習,以確保學生的安全。 版權: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版權所有 ![]() 閱讀與報告:各科的課外延伸閱讀分為指定讀物與自選讀物,以充實該領域的專業知識,而報告則依課程的需要,有個人報告與分組報告之別,亦有閱讀後的心得報告、分組討論後的報告,以及個人或分組進行創作與設計的進度及成果報告。 版權: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版權所有 ![]() 觀摩:觀摩包括在術科課堂中教師所進行的各種設備與機具的操作示範、創作與設計流程的操作示範、在校內舉辦的藝術家或設計師的專題講座、藝術類工作營,以及教師帶領參觀校外工廠、工作室、美術館、博物館、博覽會等活動。 圖解:新一代畢業展 版權: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版權所有 ![]() 操作:各科專業教室除了作為教學使用之外,課餘的時間則提供學生實際操作與練習。立體造形、金工、木工、陶瓷、玻工等各專業教室空間的分配都有教學與共同使用空間,以及畢業班分組個人專屬的創作空間,且有訂定管理制度。 版權: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版權所有 |
![]() 「精湛的工藝手藝」強化實作與材質應用能力 ![]() 「敏銳的設計思維」培養設計思維與生活觀察力 ![]() 「有效的溝通與行銷能力」注重表達、協作與自我行銷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蒐集歷年來創作作品,註明創作理念,以作品集來呈現個人於創作能力上的累積與進步。 |
1. 強化術科基礎與創意表達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的課程規劃為理論與實務並重,且各領域皆安排基礎與進階課程,而各專業教室的設備隨著科技的進步逐年汰舊換新,保持與業界同步的狀態,因此學生可以獲得扎實的能力,直接進入職場可獨當一面,不必接受職前訓練。 |
1.用精湛的手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來創造出有溫度、有靈魂的生活器物和產品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1.技術訓練後誤以為只能成為工匠,或僅是技術上的人力。 |
誤解一:傳統工藝逐漸式微,相關設計人才的需求會減少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1.學生對於材質的陌生與不熟悉,以木頭為例,有些是硬木有些是軟木,必須用實作及教師引導或是老師的示範,作為技術的切入與表現的呈現方式。 |
誤解一:工藝設計就是「純藝術」或「傳統工藝」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本系擁有三大棟主體建築,並設有澤藝術空間、竹師藝術空間、竹師藝術空間二館、美學沙龍等展覽閱讀空間,提供優良的創作與學習之環境、設備與師資,在此學生汲取多元文化新知,認識並發展我國傳統藝術,增進視覺藝術理論與藝術教育研究能力,具備創作專業精神。更多介紹,請見影片: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d7Ih2bWnIdtegdJip8UJQI9tNZgTOZZk/vie |
1.本系最獨特的五大專業工作室制度,學生能在大二後依志向進入專精領域,透過工作室制度獲得深度指導 |
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設計組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工藝設計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金屬藝術與設計屬於大三的選修課程,利用大一、大二修習的先備知識,進一步學習應用金屬的鋸切焊接、板金、敲花、編織、鍛造、鑄造等成形技術,以及噴砂、鑲嵌、染色、琺瑯、電鍍等技術,進而創作、設計出藝術作品或可量產的文創商品。 圖解:金工課程相關照片 版權: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版權所有 ![]() 木屬藝術與設計屬於大三的選修課程,利用大一、大二修習的先備知識,進一步學習應用木材的鋸切、鉋削、鑿、車床、鑽孔、榫接、積層、膠合等成形技術,以及鑲嵌、染色、貼皮、上漆等技術,進而創作、設計出藝術作品或可量產的文創商品。 圖解:木工教師授課照片 版權: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版權所有 ![]() 陶瓷藝術與設計屬於大三的選修課程,利用大一、大二修習的先備知識,進一步學習應用陶瓷的手捏、盤泥、土板、壓模、手拉坯、注漿等成形技術,以及素燒、釉下彩、釉上彩等施釉及燒成技術,進而創作、設計出藝術作品或可量產的文創商品。 圖解:陶藝教師授課照片 版權: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版權所有 玻璃藝術與設計屬於大三的選修課程,利用大一、大二修習的先備知識,進一步學習應用玻璃的吹製、熱塑、熔合、烤彎、鑄造、釉藥轉印等熱端加工與切削、研磨、拋光、膠合等冷端加工作業等,進而創作、設計出藝術作品或可量產的文創商品。 圖解:玻璃教師授課照片 版權: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版權所有 |
![]() 陶瓷工藝以陶瓷為主要創作媒材,結合技術操作、藝術表現與設計思維的專業學習課程,涵蓋陶瓷材料的特性認識、成形技法(如手塑、拉坯、模具翻製)、上釉與燒製工藝,並延伸至現代陶藝的創新應用與跨域設計實踐。透過陶瓷媒材培養學生其技術、創意、美感與設計整合能力。 ![]() 金屬工藝以金屬材料為核心媒介,結合工藝技術、設計思維與藝術表現的專業課程,涵蓋金屬材料特性之認識與應用、金屬加工與成形技術(如鍛敲、焊接、鑄造、鑲嵌、表面處理),並延伸至當代金工創作與跨領域設計實踐。培養學生兼具精緻工藝技能,進而發展功能性器物、首飾設計作品,並理解金屬工藝在文化、產業及當代生活中的價值。 ![]() 木材工藝以木材為主要創作媒材,結合工藝技術、設計思維與藝術表現的專業課程,涵蓋木材特性認識、木材加工技術(如鑿刻、鋸削、拼接、膠合、表面處理)、機具操作安全與創作實踐,並延伸至生活器物設計、家具設計及藝術創作。培養學生掌握木工技能、發展美學與創意能力,並理解木材工藝在文化傳承、產業應用及現代設計中的價值。 ![]() 產品設計以工藝材料與技術為基礎,結合產品設計思維、創意發想與使用者經驗的專業課程,涵蓋設計概念開發、材料與工藝特性運用、造型與功能設計、原型製作、使用者體驗分析及產品呈現方法。培養學生將工藝美學、創意設計與實用功能結合,設計出兼具美學價值與實用性的產品,並理解產品設計在文化、生活與市場中的意義與應用。 ![]() 參數模型與數位製造結合數位設計思維、計算機輔助建模技術與先進製造方法的專業課程,涵蓋參數化建模、算法設計、3D列印、數位雕刻、雷射切割、CNC加工等數位製造技術,並強調設計與製作流程的整合。培養學生利用數位工具與技術進行創新設計、快速原型製作與跨材料實驗,提升設計精準度,並理解數位製造在現代工藝與設計產業中的應用價值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設計組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工藝設計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施富錡2007-2010 美國北伊利諾大學,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MFA藝術碩士 / 2001-2005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畢業 2016-迄今 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 專任副教授 師院大學階段: 美學的知識學習,應用於材質與創意的造形表現上,並從工藝精神與製作的過程中獲得深厚的美術應變能力,並且養成良好的人生態度與習慣。赴美MFA藝術碩士階段: 除了更精進於工藝創作領域的探究外,更積極的開拓國際視野。 當代藝術館藝術行政階段:展覽空間規畫與公共藝術企畫撰寫大學教授階段: 在創作研究上追求卓越、邁向頂尖的表現。在教學上重視美學知識與材質應用能力。在服務上帶領學生挑戰競賽 ![]()
紀宇芳2014~2018 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RMIT) 博士 2006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應用藝術研究所 金屬工藝創作組(MFA)碩士 畢 2003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美勞教育學系 學士 畢 2017 策展人「緘默的憶誌。澳洲墨爾本當代首飾與物件雙年展。澳洲墨爾本Blindside畫廊 2015 策展人「Inner Crease內在皺摺」8位台灣女性金工創作者。澳洲墨爾本奈皮爾閣樓藝廊 2015 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 兼任講師 2015 澳洲墨爾本織品工坊 駐村藝術家 2010~2014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 兼任講師 ![]()
黃玉婷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學士與碩士學位,就讀藝術與設計學系設計組,專長領域為金屬工藝與木屬工藝,及當代金工創作領域。 由於學校設備及師資多元化與專業化,在校期間學習許多工藝技術、媒材與數位媒體應用能力,並能參與國內外不同領域之比賽,如2014台灣工藝競賽入選並參展、2015年當代金工作品獲清洲國際雙年展佳作並參與展出等經歷。畢業後因始終熱愛創作,故回家鄉基隆創辦個人工作室-飾不飾獨創工作室,於當地繼續分享與交流創作理念與價值。 |
![]()
闕承慧 —『小盛號金工』負責人曾榮獲新北市工藝設計青年獎優勝首獎,並於2013~2024年多次發表個人的個展與受邀國、內外公辦及藝廊單位展出,也分別擔任浮洲日常-台灣工藝家聯展、返始日日-工藝日常器物展等展覽策展人,同時也持續不斷創作及從事金工教學、講座、工作營等教育推廣工作。以鍛敲器皿為作品特色。她認為,創作的過程是心、眼和手之間交流,一槌一印的敲打之下,紋理之間連接的是創作者的內心風景。 『小盛號金工』金屬工藝工作室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shengstudio2020/photos?locale=zh_TW 專訪『小盛號金工』負責人闕承慧 https://www.wowlavie.com/article/240024849 ![]()
盛英瑋 —『鴻海數位健康專案』設計總監2016年初到鴻海任職,2017年9月轉任鴻海創新數位系統事業群白色家電事業處工業設計部的首席設計師,專責夏普白色家電的工業設計,隨後加入『鴻海數位健康專案』,攜手揚明光及長庚醫院,打造手持式智慧眼底影像擷取儀,結合長庚醫院眼科部多年累積的 AI 輔助醫療演算法,只要一張眼底圖,即可進行全身健康檢查,目前已於土城長庚醫院進行臨床驗證,預計2023年第四季正式投入市場。 手持式智慧眼底影像擷取儀是三方聯手打造的全方位數位影像診斷解決方案的第一步,包括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疾,像是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以及肝、腎功能等各項疾病皆在檢測範圍,並配備實體SIM卡、Wi-Fi與藍芽多重通訊功能,在偏鄉可輕易進行眼底影像即時上傳,同步醫院系統與使用者APP診斷結果。 ![]()
許明香 —『台灣陶瓷雕塑學會理事長』許明香超過30年的陶藝創作經驗,實力備受肯定,曾榮獲全省美展永久免審查資格、民族工藝獎、傳統工藝獎、臺北陶藝獎、南投陶藝獎及國家工藝獎等殊榮,迄至1985年與另一半李金生,帶著理想與熱情成立了「摘星樓陶藝工坊」,致力於生活美學的觀察再創造,以及將人生體驗的轉化與表達,累積進三十年的陶藝創作經驗,兩人的作品皆傳達出對於傳統人文的關懷與憶舊 為了使自己的藝術風格讓更多人看見,位在鶯歌文化路上的展示空間於2011年成立,除了幾十年來精湛的雕塑創作,也結合傳統元素與設計創意,著手茶具的製作,分享個人創作的情感之外,也傳遞慢活的生活理念。許老師的陶藝創作時常融入臺灣的人事地物與個人生命經驗和記憶、家族情感緊密相連,用藝術的力量展現人文關懷。她用陶藝創作結合古厝建築,以精緻寫實的手法,重新詮釋並保存它們 ![]()
沈士傑、符麗娟2009年創立「mufun木趣」設計工作室與品牌,致力於挖掘木頭所帶給人的各種樂趣,以台灣出發,將多元的自然生態元素,表現於木質趣味產品的設計之中。選擇用動物主題來和世界溝通,希望能化解文化和語言的隔閡,傳達出無國界的設計語言。透過踏實的腳步,逐年發表限量的木質動物公仔、文具、禮品等新作。以多樣性的動物商品,與在地製造產業一同合作及成長,用心打造60%工業與40%工藝製作高品質趣味工藝設計品 從2013年陸續參加海外展覽,伯勞單筆透過韓國代理商的牽線,有幸獲得韓國電視劇劇組的青睞,主動挑選為劇中的陳列道具,登上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禹》等作品,成為主角桌上重要的擺飾亮點。2024年3月號,啄墨對筆被選進日本情報雜誌Poco’ce「辦公室中推薦的舒壓商品」,去年開始和旅居東京的同學及當地經銷商合作拓展市場,從網路銷售市場出發,陸續拓展到實體通路,一步一腳印累積知名度,讓更多人認識我們的商品 ![]()
曾柯融 — 『共享廚房創辦人』創辦人Koko從友人聊天與需求調查中發現,台北租屋族需要可以好好下廚的空間,於是著手設計一套期望符合市場的共享廚房商模。前期反覆測試,於2017年開了第一家「KOOK Living共享廚房」。如今更將共享廚房這套商模,移轉給更多有興趣的團隊。現在我們希望能將過去一步步依循的「有系統的商模開發方式」,提供給更多想要為市場創造理想生活的團隊。 KOOK Living,一個讓人跨越下廚門檻及體驗下廚樂趣的地方,讓想要嘗試下廚生活、下廚聚會及增加拿手菜的人,透過輕鬆有趣、迷你的下廚活動,深度交流、結交同好,玩出新生活。2017至2020年中,500多場的下廚聚會,有著20多年同學會、親侶約會、歡送朋友出國打拼、三代同堂慶生、畢業謝師宴、歡慶跨年......,在這個像家的地方,聚在一起為親近的人料理,讓關係變得更靠近。 |
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設計組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工藝設計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2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2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20%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20%
|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2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0%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5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5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