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分享網頁
已複製網址
我的學系 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學院學士班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所屬學群 藝術學群
藝術跨學類
藝術學群
美術學類
所在校區

南大校區

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

校本部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學系特色

藝術學院學士班自110學年度起分為三組:「科技藝術組」、「藝設跨域組」與「音樂組」,以「藝術+X」的跨域思維,培養學生在當代藝術創作上能突破傳統學科邊界。「科技藝術」的類型,包含互動裝置、聲響藝術、生物藝術、虛擬藝術等,是結合當代數位美學與創新科技的前衛類型。「藝設跨域組」強調「智慧工藝」、「音樂組」以「數位科技」賦能表演藝術之靈魂。我們期盼在清華培育跨域創作能力,締造臺灣未來產業需要的新型人才!

教學課程涵蓋多元專業領域,透過課程的規劃,進階出水墨、繪畫、複合媒體、雕塑、版印媒體、視覺研究等專業。強化學生藝術創作實作及創作媒材的掌握能力,依個人學習需求規劃兼習藝術史學、理論與評論,孕育人文藝術思維,藝術展演能力的藝術創作專才。

學科意涵

藝術學院學士班旨在培養「科技藝術」、「智慧工藝」與「音樂科技」的跨學科創意人才。與一般傳統藝術完全不一樣,本學士班透過當代數位科技與藝術的相互融合,探究人與人、人與藝術、人與科技、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雲端間的各種可能性,與一般傳統藝術完全不一樣。是故,學士班之學科定義將其置於綜合藝術類。

美術在現代主義時代更直接與視覺藝術成為互通之類型用詞,隨視覺藝術形式的擴展,更涵括行為表演、概念、聲音等非傳統藝術脈絡之藝術表現,本美術系所指涉學科應該在既有視覺藝術脈絡延伸出之藝術相關樣貌、議題、表現之研究。

學習方法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建議可將不同階段之作品彙整成冊,製作成果作品集(不限任何媒材或媒體,必須標註創作理念、創作年代與媒材或媒體)。
大膽發揮創作,讓我們看看你與眾不同的創作精神!

可以利用課餘之暇多看展覽或藝術相關書籍,增進藝術涵養開拓想像與視野。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學士班主要強調當代藝術中的新形式創作-科技藝術,亦即運用科技媒介(如感測器晶片、網路、虛擬實境 …)從事創作。而藝設系主要有油畫、版畫、雕塑等專業課程以及各類工藝專業課程(木藝、玻璃藝術設計、陶瓷藝術設計…等);藝術學院有專屬教師,也特別開出的「科技藝術」跨域課程。而清華學院的美資班課程設計為多元,師資與課程來自各學院。

本系之創作立基於由純藝術創作,概念出發延伸之藝術表現類型為研究學習範圍。重於培養創意能力與個人創作風格,有水墨、繪畫、複合媒材、版印媒體、雕塑、視覺研究等學群。在課程上雖與其他藝術相關科系有所重疊,但本組在各類創作的課程上安排上,具有更佳的深度與廣度。藝術研究組,課程涵蓋藝術史、藝術評論、策展,有別於人文社會學系或藝術史學系。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一般以為科技藝術是將兩者結合,然而跨領域並非只單純結合,而必須要做出更深入的研究與探討。本班開設科技藝術跨域的學院專長課程,包含新媒體藝術創作(互動藝術、電腦音樂、動力藝術、網路藝術)、創新科技應用(VR/AR/MR、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旨在培育臺灣科技藝術跨域之專業創作與研究人才。

雖然是本系以培育,培育優秀創作與理論兼修人才為主,但未來出路及發展仍具多樣性。
可從事藝術創作、展覽策展、承接個案創作、自行成立工作室、教學,及其它藝術相關之工作,並非以設計人才為主。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本學系課程非傳統美術系與音樂系課程,而是融合了視覺、聲音、裝置、身體、空間的藝術形式。所有課程皆結合電機、資工、生物、材料之跨領域藝術課程

本系以培養藝術家、發展視覺藝術相關理論為主要教學目標,較不適合以設計工作為職志的學生就讀。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學士班之學習係涵蓋數位化、微電子、圖學影像程式設計、動力裝置藝術等,可使學生在畢業後從事專業領域或是跨領域之發展,出路範圍廣闊,與單就「純藝術家」或「純平面創作發展」大為不同。
我們歡迎喜歡科技與藝術的夥伴,來報考清大藝術學院科技藝術跨域學士班,讓我們一起來締造清大「科技藝術跨域的新DNA」、以及「科技藝術跨域的新文化」!

本系所聘任專、兼任老師多達40位,師資經驗豐富、理論實務兼備,全方位指導教學,均為學術界之專家。

我的學系 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學院學士班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核心課程地圖
  • 不分年級必修
    • 主修 (音樂組)
    • 合唱 (音樂組)
  • 大一必修
    • 計算機程式設計
    • 色彩學 (藝設跨域創作組)
    • 音樂基礎訓練一 (音樂組)
    • 音樂基礎訓練二 (音樂組)
    • 基礎和聲學一 (音樂組)
    • 基礎和聲學二 (音樂組)
    • 科技藝術史
    • 數位美學
    • 數位自造
    • 基礎造形
    • 跨域創作基礎
    • 基礎設計一(藝設跨域設計文創組)
    • 基礎設計二(藝設跨域設計文創組)
    • 媒材與造型一(藝設跨域設計文創組)
    • 媒材與造型二(藝設跨域設計文創組)
  • 大二必修
    • 西方美術史(藝設跨域創作組)
    • 東方美術史 (藝設跨域創作組)
    • 對位法一 (音樂組)
    • 對位法二 (音樂組)
    • 西洋音樂史一 (音樂組)
    • 西洋音樂史二 (音樂組)
    • 科技藝術創作實踐
    • 產品設計一(藝設跨域設計文創組)
    • 產品設計二(藝設跨域設計文創組)
    • 媒材與造型三(藝設跨域設計文創組)
    • 媒材與造型四(藝設跨域設計文創組)
  • 大三必修
    • 科技藝術實習
    • 美學 (藝設跨域創作組)
    • 曲式與分析一 (音樂組)
    • 曲式與分析二 (音樂組)
    • 西洋音樂史三 (音樂組)
    • 西洋音樂史四 (音樂組)
  • 大四必修
    • 畢業製作一
    • 畢業製作二
    • 畢業專題一(藝設跨域創作組)
    • 畢業專題二(藝設跨域創作組)
  • 大一必修
    • 中國美術史
    • 西洋美術史
    • 素描A、B、C、D
    • 筆墨造型基礎
    • 水墨傳統技法(主修水墨)
    • 重彩(主修水墨)
    • 東西繪畫基礎(主修水墨)
    • 東西繪畫比較(主修水墨)
    • 繪畫基礎(主修繪畫)
    • 圖像的擴延(主修繪畫)
    • 繪畫材料與實踐(主修繪畫)
    • 繪畫中的身體與時間(主修繪畫)
    • 物件媒材(主修複媒)
    • 造形藝術(主修複媒)
    • 影像、聲音、文字與藝術實踐(主修複媒)
    • 活動影像與計畫執行(主修複媒)
    • 塑造(主修雕塑)
    • 木材質(主修雕塑)
    • 造形藝術(主修雕塑)
    • 凸版畫(主修版印媒體)
    • 凹版畫(主修版印媒體)
  • 大二必修
    • 造形基礎
    • 當代藝術導讀
    • 書畫表現(主修水墨)
    • 水墨材質與創作(主修水墨)
    • 非具象繪畫(主修繪畫)
    • 繪畫綜合媒材(主修繪畫)
    • 跨領域創作基礎(主修複媒)
    • 計劃型創作(主修複媒)
    • 金屬造型-焊接(主修雕塑)
    • 石雕(主修雕塑)
    • 孔版畫(主修版印媒體)
    • 平版畫(主修版印媒體)
    • 複製圖像(主修版印媒體)
    • 書畫論(主修水墨)
    • 繪畫論(主修繪畫)
    • 影像思維(主修複媒)
    • 雕塑論(主修雕塑)
    • 版畫藝術(主修版印媒體)
  • 大三必修
    • 創作論述寫作
    • 藝術理論
    • 水墨創作(主修水墨)
    • 繪畫創作(主修繪畫)
    • 複合媒體創作(主修複媒)
    • 雕塑創作(主修雕塑)
    • 版畫創作(主修版印媒體)
  • 大四必修
    • 畢業製作
專業選修課程
  • 核心選修(科技藝術組)
    • 分為六大模組: 1.基礎概念 2.創作科技應用 3.造形互動創作 4.音像藝術 5.虛擬藝術 6.生物藝術
  • 核心選修-基礎概念
    • 影像論、策展實務、科技文化研究概論
  • 其他第二專長
    • 本校各院各系所提供之專業進階學程
  • 核心選修-創作科技應用
    • 物件導向式影像程式設計與創作、跨領域媒材整合程式設計、田野感知與創作、 微電子互動創作、微電腦互動創作
  • 核心選修-造形互動創作
    • 創作企劃與執行、科技藝術與社會實踐、科技藝術專題1-6
  • 核心選修-生物藝術
    • 生物藝術概論、推測性創作實踐概論
  • 專業選修-基礎概念
    • 資訊哲學
  • 專業選修-創作科技應用
    • 網路藝術基礎程式設計、行動平台應用程式設計與創作、遊戲技術創作應用、延展實境創作應用、遊戲程式設計、人工智慧藝術創作
  • 專業選修-造形互動創作
    • 動力裝置藝術
  • 專業選修-音像藝術
    • 數位影像製作、音像藝術、聲音設計、當代聲響與現場展演
  • 專業選修-虛擬藝術
    • 基礎3D創作與設計、虛擬實境賞析、(後)網路藝術專題研討與創作
  • 其餘選修
    • 自選全校課程
  • 選修 (藝術跨域創作組)
    • 媒材與應用一/二、素描一/二、油畫一/二、基礎水墨一/二、影像美學一/二 (五門任選三門修畢,一、二課程,須先修畢一,使得修二。)
    • 中國書畫理論、當代藝術、策展實踐、藝術評論、實驗影像、水彩、台灣美術史、人文與藝術創作、現代藝術...... (因課程眾多,請至學士班網頁查看。)
  • 專業選修 (藝術跨域設計文創組)
    • 設計專題一、設計專題二、設計專題三、設計專題四、設計專題五、設計專題六 (六門課任選四門課修習)
  • 選修 (藝術跨域設計組)/(任選六學分)
    • 室內設計、展示設計、模型製作、商業攝影、纖維藝術、機電互動設計、品牌企劃與行銷、數位製造、金屬/木屬/玻璃/陶瓷藝術與設計、珠寶設計繪圖...... (因課程眾多,請至學士班網頁查看。)
  • 專業選修-生物藝術
    • 生命科學與創作實踐、生物藝術媒材實驗、生物藝術與田野研究
  • 藝術史與視覺文化
    • 宋元書法史 明清書法史 清代金石書畫 臺灣美術史 臺灣美術專題 藝術及其全球史 展覽史 藝術寫作與詮釋
  • 藝術理論與實踐
    • 藝術批評 視覺語言 媒體造形研習 視覺文化導論Ⅰ、Ⅱ 論文寫作基礎 展演實踐 現代與當代藝術專題 現代女性藝術家群像 當代女性藝術家群像 當代藝術思潮 台灣當代藝術展覽觀察Ⅰ、Ⅱ
  • 影像媒體創作
    • 動畫原理與創作Ⅰ、Ⅱ 藝術創作影像編輯 數位網路藝術平臺 暗房基礎 數位攝影 另類攝影技法 大型相機攝影 編導攝影進階 攝影與親密生活 影像技術實踐
  • 材質工作室選修
    • 鑄造 塑造進階創作 陶塑 赤燒 石材與造形 繪畫作為保存術 裝置藝術 造形創作與身體 觀念雕塑 立體造形 水墨裱褙 鑲嵌藝術 書法 書法研究 篆刻 篆刻的史論與應用 素材研習 油畫修復 敘事漫畫 當代版印策略與創作脈絡 版畫應用 藝術家的書
特色課程
完整課程地圖
資料準備中
資料準備中
我的學系 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學院學士班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適合從事工作
  • 升學

    目前畢業生都以升學為最大宗,申請國內外研究所,皆有不錯成效


  • 音樂/作曲/歌唱家及演奏家

    從事作曲、作詞、編譜與樂器之獨奏或協奏等工作,及歌曲獨唱或合唱之人員。


  • 藝術團隊助理

    協助對品牌、廣告、影像等之設計,並進行實作、監督現場作業。


  • 藝術家

    藝術家


  • 中學教師

    具有中等教師身分,擔任各國民中學、普通中學學校教師人員。依教學科目擬定各種課程的教材,進行課堂教學,並視學生學習情況給予支援。


  • 美術老師

    負責教授學生使用各式的繪畫工具及指導繪畫技巧,並設計及開發相關課程。


系友生涯

我的學系

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學院學士班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多元能力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Complete
1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Complete
10%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10% Complete
10%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0% Complete
10%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0% Complete
10%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10% Complete
10%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Complete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Complete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Complete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Complete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Complete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Complete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Complete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Complete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Complete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5% Complete
1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Complete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Complete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Complete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Complete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Complete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Complete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Complete
10%

性格特質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Complete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Complete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Complete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Complete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Complete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Complete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Complete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Complete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Complete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Complete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Complete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Complete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Complete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Complete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Complete
10%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