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 
                                            
                                                國立中央大學 文學院學士班  | 
                                
|---|---|---|
| 所屬學群 | 
                                                        社會心理學群
                                                     社會學學類  | 
                                        
                                                        文史哲學群
                                                     文史哲跨學類  |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  | 
                                        
                                                     校本部 320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  | 
                                
| 學系特色 |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成立於1984年,人社系成立於2002年,並於2010年擴大編制為院學士班,乃國內推動跨領域人文社會學教育的先驅。本班課程由人社院六個研究所及兩個研究中心協作規劃,提供九大專業學程供同學修習,學生可從中選取主副修或一至二個專長,本班透過開放、彈性與具創意性的學程規劃,輔以全校總計43個第二專長選擇(112學年度),實踐跨領域的教學與對話。  | 
                                        
                                                     文學院學士班以本院哲學、歷史、藝術學三研究所特別針對學士班開設之課程為核心,並輔以文院其他科系相關課程,透過多元師資及教學資源的整合,突破既有教學模式,提供跨領域學習模組。本班基礎與核心課程目標在培養具有邏輯思辨、歷史思維、人文關懷、社會參與及SDGs跨領域應用能力的未來人才。除注重專業性及應用性外,更鼓勵學生自由選課,依自己的性向規劃學習,使學生得以自主學習、培養未來所需的學力。  | 
                                
| 學科意涵 | 
                                                     本院學士班為提供跨領域人文社會學教育的單位。所謂跨領域人文社會學教育,是指不以專業領域為侷限,積極訓練學生整合多元視野的思考能力的教育,本班課程涉及以下九大領域:人類學、社會學、哲學、歷史、政治經濟、文學與創作、語言學、文化研究、性別研究,以熱愛知識、體驗生命與關懷社會為教育目標,並透過選課多元、彈性強調學生學習與發展的自主性。  | 
                                        
                                                     本學士班強化學生洞悉當前社會脈動之能力,側重人文學科的基本訓練,打破固定學術領域的限制,透過自由的主修課群組合,讓學生有更廣闊的發展方向。本班以四類專業課群:哲學思維與經典詮釋、知識傳統與歷史應用、藝術與視覺文化,以及影像與敘事為基座,縱貫四年的專題計畫為軸心,發展理論與實務兼具的人文教育。  | 
                                
| 學習方法 | 
                                                 
                                                                本學士班的社會學、人類及文創課程皆需要田野踏查的實踐,藉以從研究現場親身理解研究的議題。 圖解:文創學程的橫山鄉踏查 版權:課程助教的紀錄  
                                                                哲學強調批判思考,透過對思考方法、形式有高度自覺的思考,以辨識是非對錯,以及言論合理與否。 圖解:本班哲學講座活動 版權:本學士班  
                                                                本學班人類學設有人骨考古的訓練,培養同學對田野發現進行跨領域分析。 圖解:本班老師向同學人骨考古的方法 版權:國立清華大學秘書處  | 
                                        
                                                 
                                                                課堂學習:教師講授關於思想、歷史、藝術與文學及文化的知識與分析方法,啟發學生批判思考。學生透過指定教材研讀,回答問題、參與討論,進而撰寫報告或論文。 圖解:藉此畫作探究藝術、歷史與哲學。 版權:名畫檔案www.ss.net.tw/paint-147_68-3683.html  
                                                                自主學習:在有教師支援的條件下,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性向或志向選擇學習內容與學習方法。本學士班並特別鼓勵以人文為基礎的跨領域學習內容,以及實用導向的學習目標。 圖解:以策展為學習。 版權:自己攝影。 未上傳圖片 計畫導向學習:從大一開始有意識地探索方向,在大二以上最多可有五個學期的時間發展專題計畫。本學士班特別鼓勵人文的應用與實作,學生以個人或團隊合作的計畫為主軸,發展適於自己的學習路徑。 圖解:實作一支宣導「永續食糧」的短片。 版權:學生自製。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本系注重學生自主、跨域學習以及重視經典閱讀、寫作與思考能力的培養。  | 
                                        
                                                     專注一個主題,知識性或技能性皆可,持之以恆,跟隨學校裡或網路上的老師學習。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院學士班由於整合性的跨領域人文社會學教育,在國內鮮有性質相同的科系。我們尊重學生為學習主體,於大一大二時提供充分的資源與選課彈性讓學生自由探索;大三以後將選擇專長,學生可持續透過紮實的課程及訓練培養自身能力,更同時保有跨領域學科整合的視角。  | 
                                        
                                                     不分系學士班是未來的教育趨勢,然而,國內至今人文學院仍未出現整合哲學、歷史、藝術,以及文學在視覺領域方面實踐等專業的學士班,也未見以專題計畫製作引導跨領域自主學習的課程設計方案。故本學士班的設立,不僅是培養國家未來社會人力需求的搖籃,也是國內創新教學的發端。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班學生屬人文社會領域,亦可透過雙專長的選擇,跨足自然科學與藝術學科,共同專長在於整合性思考、論述及行動能力,出路廣泛,畢業生有從事NGO、學術、教育、政治、記者、作家、考古隊、文史工作、人力資源管理、劇場、影視編導、KOL、Youtuber等,亦有進入企業體系就職者。  | 
                                        
                                                     社會上常有人文專業難以就業的錯誤觀念。事實上,在機器的能力愈來愈強的世界裡,需要特定「硬技能」的工作消失得最快,反而是機器不能取代的人文知能才是社會的亟需。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補  | 
                                        
                                                     
                                                        計畫導向:雖然專題計畫以產生實際作品為目標,但它是藉以學習的方法。學生的主要目的仍是學習與充實自我,並非製作產品。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本班網站:  | 
                                        
                                                     課程教學為強調理論與實作,本班有學士班巢映電影院、大眾史學研究室、視覺文化研究中心等空間與單位的硬體支援。除人文應用專題課群提供實作能力外,亦有「科技、藝術與社會」、「電影研究與實務」微學程提供人文與科技的跨科學習。透過產學合作經驗豐富師資的引導,落實人文學科與表演藝術的跨域對話,從而提升台灣人文學科學生的實務專長。  | 
                                
| 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 
                                            
                                                國立中央大學 文學院學士班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社會學導論社會學學程以社會學基礎能力的訓練為主,著重在基礎理論、方法論與社會統計的訓練。在這些基礎能力的訓練之外,搭配社會所的專長領域,包括:政治社會學、經濟社會學、性別社會學、文化社會學、科技與社會五種選修領域。在不同選修領域,開設初階與進階課程,提供學生系統性與漸進性的學習架構。 圖解:系上號招參與2023台北同志大遊行 版權:學士班  
                                                                人類學導論人類學學程以導論性科目(人類學導論、考古學導論、人類學的實踐)作為入門課程,訓練學生理解人類學的基本概念與知識性質。中階課程以區域研究(台灣漢人社會與文化、台灣南島社會與文化、東南亞族群與文化..等)及專題研究(經濟人類學、婚姻與家庭、宗教人類學..等)為主軸,作為闡明人類文化與區域特性的主要內容。 圖解:人骨考古課 版權:學士班 未上傳圖片 史學導論歷史學學程承接世界文明史等系定課程,帶領學生更進一步深入探討歷史學。課程設計上,先以「史學導論」和「歷史理論與史學方法」兩門必修課,培訓學生的研究能力,再分為專史、通史部分,由學生依興趣分別選課做為必選學分。最後透過選修課進階學習。課程培養學生從時間流變的角度認識自身的社會、週邊族群與國家乃至世界。 未上傳圖片 哲學基本問題補 未上傳圖片 政治學導論補  | 
                                        
                                                 未上傳圖片 人文與科技發展此課程為文學院學士班一年級的基礎課程,在學士班的整體課程規劃中,這門課的任務就是要藉由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展開學生的視野:對於人文與社會議題的視野,以及國際視野,進而以此為基本的動機,展開跨領域數位人文的學習旅程。而本課程標題中所謂的科技發展,也是沿著議題的軸線而展開。 未上傳圖片 影像與敘事分析透過主題導向的中英文作品欣賞討論,培養學生分析文學與電影的基本能力。 未上傳圖片 數位人文工具導論本課程擬為文學院大學部學生設計適合其背景知識、學習性向、應用需求的數位工具入門課程。文史哲領域的學生有其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學習目標,為將數位科技納入其專業發展的工具箱內,需要培育學生達到流暢溝通的能力。所謂溝通可粗分為對機器的溝通,此即程式語言的撰寫,以及對專業資科人士的溝通,此即資科領域的觀念語彙。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 
                                            
                                                國立中央大學 文學院學士班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未上傳圖片 
 沈芯菱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系學士,現就讀於國立台灣大學商研所博士班、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學程。自十一歲起投身公益,從未接受捐款及贊助,十七年來獨力支持眾多慈善活動,獲「總統創新獎」、兩度蟬聯「總統教育獎」、十大傑出青年等多項獎項,獲選「台灣十大慈善家」、「台灣百年代表人物」。 沈芯菱(1989年11月-),台灣知名慈善家。 未上傳圖片 
 魏揚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畢業,現為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生。 魏揚(1988年11月10日-)為反黑箱服貿、學生運動團體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成員。其於2014年太陽花學運中,發起323佔領行政院事件並成為現場總指揮。 未上傳圖片 
 陳思翰台灣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士、美國紐約電影學院電影製作碩士 2014年:導演劇情短片《覺醒》。2015年:導演中國院線電影、喜劇片《股瘋2015》。擔任台灣短片《幽鳥紀》製片,入圍金馬影展。《覺醒》獲2014年加州電影獎鑽石獎等多項國際電影節獎。  | 
                                        
                                                  
                                                                                                                            
 陳珊汝高中因個人特質很想就讀管理相關科系,但又對於歷史、地理等人文學科又相當感興趣,在尚未應考前其實對目標科系是非常模糊的。後因為大考數學成績表現不佳,加上自己對多個社會科學領域學群皆感興趣,因此選擇文學院學士班。文學院學士班多元的學習方向及彈性的自主學習空間讓我能跨域至管理、法律和AI領域學習。在邁入不同年級,也逐漸收斂探索領域,藉由雙主修、選修課程以及實習等方式,幫助我找到下個階段最想要工作的方向。 而在大三時,我發現自己在未來就業方向仍想以管理相關為主,且期待未來自己可以擔任專業經理人,所以決定在大學畢業後能就讀企業管理相關的研究所,培養自己的專業技能,而隨後也幸運地在大四就推甄上政大的企管所。在大四下也至企業擔任SEO實習生,該次經驗負責部落格文章撰寫、SEO關鍵字布局、關鍵字流量觀察以及協助每週報表的製作,從執行任務的過程不只學習到行銷技能,在文學院學士班帶給我的文字撰寫架構也助益甚多。   
                                                                                                                            
 蔡勻勻在享有彈性探索空間的文學院學士班中,我主要修習哲學、藝術與策展,也有接觸到中英法三種語言課程;系外則探索了商管、人類學,甚至是AI與腦科學的課程。人文學的思維訓練讓我更加認識自己,不隨波逐流,並提升我的溝通表達力、思辨力與創意。學士班的跨域性質更培養我成為團隊中那協調各方資源的角色,及面對陌生問題時能快速上手的學習能力,使我更有自信地面對職涯場域所帶來的各種挑戰。 大四時曾於國際化的新創加速器實習,接觸來自世界各國的新創團隊,學習專案管理、商業分析、商業開發、活動籌畫與行銷等多元技能。文組訓練使我具備較強的英文能力與表達能力,在拓展人脈和與外國團隊接觸時格外吃香,也獲得主管青睞,取得更多與參與大場面的機會。目前計畫攻讀國外的國際發展研究碩士,期望將人文、社會科學與商學跨域經驗,加上日益豐富的國際視野,發揮為統合跨域資源、解決迫切社會議題的發展實務領導者角色。   
                                                                                                                            
 呂采蓉剛進文學院學士班的時候,對於系上琳瑯滿目的課程一時難以掌握,我想這是就讀學士班最好也最具挑戰性的地方,可以自由的修課但同時也要對自己的未來與成長有所規劃。我在大一下接觸到電影與藝術,大二和大三都在學習藝術史與電影研究,學士班的課程不乏實作與理論課,很好的幫助我了解與實踐所學。另外,學士班的學制設計相當支持學生修碩士課程,因此我也在大學期間學習到不少進階理論,使我能順利考上北藝大電影所理論組。 就學期間我以拍攝與剪輯作為主要工作,協助校內老師進行課程收錄與整理,而系上的展覽實務課程有效的幫助我在後續的工作中奠定基礎,例如我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實習、工讀,就積極運用所學的剪輯與攝影技術進行藝文推廣。  | 
                                
                                        我的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 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 
                                            
                                                國立中央大學 文學院學士班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2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 
                                
                                        
                                        性格特質 |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0%
                                                             
                                                 |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5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5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