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東海大學 歷史學系 |
佛光大學 歷史學系 |
|---|---|---|
| 所屬學群 |
文史哲學群
歷史學類 |
文史哲學群
歷史學類 |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407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四段1727號 |
校本部 26247宜蘭縣礁溪鄉林尾路160號 |
| 學系特色 |
歷史學系創立於1955年,迄今已70年,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歷史學系之一。本系教育目標旨在:1.培育學生歷史思考與意識。2.培育歷史教育人才。3.培育史學研究人才。本系課程設計多元,強調歷史學與其他學科之科際整合,發展數位人文及史學應用相關領域。提供碩士班先修課程,跨校修習課程與國外大學交換生計畫,輔導學生雙主修獲取雙學位。 下載詳細資料 |
本系重視教學與師生關係,堅持小班教學,讓本系的教育理想於校園生活中得到體驗與發揚。本系順應時代潮流,引入圖像、走讀、數位人文於歷史教學,強調歷史數位文化、藝術、導覽與傳播面向,以開啟並導引學子活潑的生命心靈。本系專業學程有「東亞文化與史學經典學程」和「公眾史學與圖像數位學程」,讓學生們培養基礎歷史知識、歷史寫作及表達能力、具備圖文專史之運用能力、數位與文化資產之推廣能力等方面的建立。 |
| 學科意涵 |
歷史學是一門在時間脈絡中探究「過去」和「現在」的學科,是研究過去以及如何認知過去的學門。其目的在透過「過去」,瞭解所處世界的形成,進而定位自身所在的位置,在時間的長河中找到自己,航向未來。 |
本系遵依學校制度,開始實行學程建制,成立「經典」、「圖像」二種學程。經典學程提倡以經典史典學習歷史,正與當時教育部顧問室之倡導經典教學呼應;圖像學程學習歷史,則起緣於當今學生自小便大量接觸圖像傳媒,並受到影響,甚至因此而喜歡歷史人物,無論是影視動畫、線上遊戲、數位傳媒,還是歷史戲劇,皆足見辦教育者或任教者均應當也必須面對此一時勢發展變化。 下載詳細資料 |
| 學習方法 |
蒐集資料的方法。包括:文獻蒐集、田野調查、口述歷史、考古技術、資料探勘等方法。 圖解:大甲城踏查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系
整理資料的方法。包括:資料歸納、資料分類、資料統計、歷史考證、歷史比較、數位歷史學等方法。 圖解:史蹟之旅-台南億載金城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分析資料的方法。包括:歷史解釋、歷史批判、歷史敘述、歷史想像、歷史巨量資料、歷史網絡分析等方法。 圖解:史學方法課程討論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跨領域學習的能力與方法。包括:社會學、經濟學、人類學、政治學、資訊工程、管理學、地理學、影像拍攝等。 圖解:歷史紀錄片成果發表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大甲城踏查。沿著西、北、東、南,找尋西門(觀海門,孔雀路路嬌姑廟旁)、北門(湛恩門,土地公廟附近)、東門(拱晨門,土地銀行附近)、南門(薰風門,順天路林氏貞孝坊北邊)。沿途走訪大甲錫安堂、路嬌姑廟、文昌祠、福德祠、城隍廟、第二市場、大甲長老教會、鎮瀾宮、第一市場、貞節牌坊。 圖解:大甲城踏查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
史料蒐集與文獻解讀:歷史敘述與一般憑空想像創作不同,必須藉由過去遺留下的歷史資料來進行重建和論證,不同時代和性質的各種文獻均有其特殊性質,要能夠解讀、轉譯,需要有專業的訓練。 版權:歷史學系
口述法田野調查:歷史的主要研究對象之一是人,對當代已發生的重要人物、事件,可以透過採訪、口述的方式重建歷史環節。不過人的記憶和說法,有時充滿著錯誤與刻意塑造,需要藉由不同的文本資料加以參照。 版權:歷史學系
圖像解讀與敘述:廣義的圖像包括動態影像,在文字之外還存有各種過去留存的圖像資料,歷史敘述也不限於文字敘述,在解讀方法和敘述上與文字閱讀不同。 版權:歷史學系 未上傳圖片 考證法:過去的史料或網路資訊不一定完全是真實、正確的,要有鑒別和分析的能力,基本上考證分為內部考證和外部考證。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我們建議對於歷史學有興趣的同學,可在高中時期累積以下各種經驗,從中培養相關基本能力。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歷史學與社會學。在研究範圍方面,歷史學注重從過去理解現在;社會學相對強調從現在理解當代。方法上,歷史學重視史料的蒐集、檔案的整理及文獻的分析、解讀;社會學則利用質化、量化方法,透過問卷、面談、參與者觀察及統計來進行分析。 |
歷史討論與研究的範圍相當廣闊:自然史、環境史,乃至於人類過往的活動與記錄都可以視為是歷史。歷史學是人文學科的基礎。與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最大的不同是在「時間」的概念下進行脈絡化思維,著重的是分析時序下各種發生的人、事、物彼此的因果關係,而不是像社會學般去建立某種通則性理論。方法上,偏重運用、解釋各種文獻資料。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出路分為四類:一、從事歷史研究工作,本系約有三百餘人曾任職大專院校或研究機構。二、擔任高、國中、小教師,畢業生約有八百餘人曾任職高國中小教師。三、從事史學相關工作,多有擔任公職,任職文化單位、出版業、博物館等。四、跨學科工作或創業,多有應用史學結合各式學門,從事廣告、貿易、文創等,開拓跨域事業。 |
歷史系的畢業出路相當多元。透過學習,除了可以成為專業的歷史研究者或歷史教師外,在文化創意設計,旅遊或各類觀光導覽、行政人員,歷史學在資料整理、分析、表述所培養的能力,都可以運用在職場。歷史學對人類行為的總合觀察,也在壽險等一般性工作上有較好的表現。據調查本系畢業生的平均薪資略高於同齡之師資水平。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歷史通常會被誤會成著重訓練記憶背誦的科目,但實際上是在訓練多元整合、研究分析與思辨的能力。同時我們也鼓勵學生應該多以輔系、雙主修的方式去拓展自己的專業領域廣度與深度,而非只志在培養或埋首於文獻、考古的工作者,能否將自己所學應用於社會中仍是我們所注重的。 |
學生易認為歷史學科屬背誦記憶,或是在故事與史實的介紹,實則歷史學在理性邏輯論證、資料分析、論述和解釋的能力訓練上尤為重視。歷史學與數位結合,尤為現今趨勢;虛擬實境與擴增實鏡目前都已逐漸納入在歷史的表述方式中,歷史學是一個古與今、新和舊相互融合的綜合學科。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本校建校以來,重視博雅教育,強調跨領域多元學習。本系透過系導師協助,鼓勵學生於大二時:一、提供碩士班先修課程,輔導於國內外研讀碩博士,進而成為史學專業研究人才。二、修習中等教育學程,成為歷史教師。三、修習校內AI及雲端、大數據學程,成為數位歷史科技人才。四、以史學為核心,跨領域輔修或雙主修,成為跨領域史學應用人才。 |
本系師資水平優良,畢業於國內外名校,國際化水準亦高。本校為小班制教學,師生關係良好。課程學程化設計,有助學生培養多元能力。本系在歷史學系的基礎課程外,還規劃了藝術、影像、文化創意、數位人文等各類特色課程。學生前往韓國、大陸等進行交換和研修活動都有相當高的人數。學生在本系就讀,在適性發展與國際化的學習機會都能有很好的表現,面對未來能有更多的競爭力。 |
| 我的學系 |
東海大學 歷史學系 |
佛光大學 歷史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史學方法
本課程主要教學目標在使學生對史學方法與理論有系統性的認識,並透過實際操作與撰寫讓學生掌握史學研究的具體方法與程序。因此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有以下數點: 圖解:史學方法課程討論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歷史紀錄片製作
本課程主要目的在討論探討:1.史學研究與影像的關係。2.史料的分析、運用與再現。透過紀錄片的實作,展現史學成果及能力。培養學生具備下列核心能力: 圖解:歷史紀錄片製作課程成果發表會 版權:東海大學
歷史故事寫作故事是我們理解世界最簡明易懂的方式,而敘述則是我們表達想法與觀念最基本的能力。本課程的規劃是通過故事寫作的方式訓練同學書寫與敘述的能力,而目的在於鼓勵同學思考與實踐將歷史知識落實於日常生活,進而培養其將來從事歷史教育文化事業的意願與能力。 圖解:至小學講「歷史故事」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系 未上傳圖片 田野調查實務以「人文與歷史空間」田野調查的基本觀念與技術,是著重於空間中歷史痕跡的掌握,培養具有觀察建築風貌、聚落特徵並與文獻比對的能力,藉此培養社會群體的觀察敏感度,以此作為文化本質詮釋抽象能力的前提。 圖解:田野調查實務課程至大溪蘭室參訪 |
未上傳圖片 說故事:史籍閱讀與表述旨在培養學生透過閱讀史籍文本,掌握敘事技巧,將歷史事件與人物以引人入勝的方式加以表達。學生將學習如何分析歷史文本,並將所學運用於數位媒體、出版、文化敘事等實務領域。課程內容涵蓋文本解讀、故事結構設計、以及跨文化的故事敘述方法,從而增強學生在數位時代下的文化轉譯與傳播能力,並發展對歷史的多維度詮釋視。 未上傳圖片 文物史與博物館實務
博物館為歷史展演的重要場域。展覽的設計包含相當多元,如對展品特性的掌握,空間的大小,動線的規劃,展櫃的設計,導覽內容與技巧等均屬之。本課程藉由參訪國內重要展館,特色展期,並引進外部師資,協助學生理解、實習博物館運作、規劃等相關實務工作。本課程還必須完成小型的策展作業,實際運用展示所學。 圖解:實務參訪-世界宗教博物館 版權:歷史學系 未上傳圖片 日本文化與藝術本課程旨在藉由日本文化財、藝術品與視覺文化的介紹,進一步探討日本歷史與文化,讓學生對日本藝術與文化史有更全面與深入的認識。近年來東亞中、日、韓之間的交流與交互影響蔚為主流,而由於圖像易於仿製與流傳的特點,因此在東亞文化的交流發展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圖解:上課狀況 版權:歷史學系 未上傳圖片 地方史與田野調查認識台灣的歷史,從小歷史著眼於大歷史,以地方的角度重看台灣史乃至世界史的脈動,並訓練田野調查及歷史的編纂寫作能力。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東海大學 歷史學系 |
佛光大學 歷史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圖解:呂芳上教授參加歷史系研討會
呂芳上呂芳上,現任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社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曾任職中國國民黨黨史會、中央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國史館。曾擔任中研院近史所所長、國史館館長,領導台灣民國史三大研究典藏機構。現任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社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圖解:林載爵回系演講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系
林載爵林載爵,現任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 曾任東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歷史月刊》總編輯、聯經出版總編輯、上海書店董事長、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因在臺推廣法國文學並促進臺法之間的文化交流,2011年受法國文化部頒贈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為台灣出版界獲此殊榮之第一人。並曾獲選為金石堂「出版風雲人物」(2010)、獲得第36屆金鼎獎圖書類特別貢獻獎 (2012)。
圖解:蔡其昌系友與歷史系師長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蔡其昌蔡其昌,現任立法委員,現任中華職棒會長、國立中興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等 曾任立法院副院長、臺中縣政府民政局局長、靜宜大學中文系講師,並獲選為東海大學第17屆傑出校友。 圖解:溫順德校長回母校演講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系
溫順德溫順德,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學士、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現任僑泰高級中學校長 僑泰高級中學社會科教師、教務主任、校長。 圖解:王秀如校長回母系參加系友大會與系友合影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王秀如王秀如,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學士、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現任臺中市立鹿寮國民中學校長。 日南國中、清泉國中、沙鹿國中、鹿寮國中擔任教師 |
未上傳圖片
詹峻軒佛光大學歷史學系學士,並以學、碩連讀管道獲得碩士學位。 目前為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 未上傳圖片
趙子杰佛光大學歷史學系學士、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中央研究院研究助理 未上傳圖片
游婕佛光大學歷史學系學士 桃園自強扶輪社社長(2021-2022) Jamiec活動策畫工作室負責人 |
我的學系 |
東海大學 歷史學系 |
佛光大學 歷史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3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3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20%
|
性格特質 |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5%
|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3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3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3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