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 歷史學系 |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
|
---|---|---|
所屬學群 |
文史哲學群
歷史學類 |
文史哲學群
歷史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407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四段1727號 |
校本部 116011臺北市指南路二段64號 |
學系特色 |
歷史學系創立於1955年,迄今已65年,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歷史學系之一。本系教育目標旨在:1.培育學生歷史思考與意識。2.培育歷史教育人才。3.培育史學研究人才。本系課程設計多元,強調歷史學與其他學科之科際整合,發展數位人文及史學應用相關領域。提供五年一貫攻讀碩士學位,跨校修習課程與國外大學交換生計畫,輔導學生雙主修獲取雙學位。 下載詳細資料 |
本系師資多元,來自國內外知名大學。課程分基礎與進階兩類,特色涵蓋東亞近現代史、世界史、醫療史、宗教史、社會史、藝術史等領域。設有「近代社會的身體與性別」跨領域學分學程,訂有「五年一貫修讀學、碩士學位作業辦法」,希望培養歷史教育、研究人才與文化工作者,使學生成為具公民責任感與國際視野的未來領導人。 |
學科意涵 |
歷史學是一門在時間脈絡中探究「過去」和「現在」的學科,是研究過去以及如何認知過去的學門。其目的在透過「過去」,瞭解所處世界的形成,進而定位自身所在的位置,在時間的長河中找到自己,航向未來。 |
歷史學強調「鑑往知來」,除了探究「我從哪裡來?」、「我往哪裡去?」及「我是如何成為今日之我?」等問題,也希望透過獨立思辨與清晰論述的訓練豐富人文素養與自我認知,並應用於不同領域,提升未來面對挑戰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
學習方法 |
蒐集資料的方法。包括:文獻蒐集、田野調查、口述歷史、考古技術、資料探勘等方法。 圖解:大甲城踏查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系 整理資料的方法。包括:資料歸納、資料分類、資料統計、歷史考證、歷史比較、數位歷史學等方法。 圖解:史蹟之旅-台南億載金城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分析資料的方法。包括:歷史解釋、歷史批判、歷史敘述、歷史想像、歷史巨量資料、歷史網絡分析等方法。 圖解:史學方法課程討論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跨領域學習的能力與方法。包括:社會學、經濟學、人類學、政治學、資訊工程、管理學、地理學、影像拍攝等。 圖解:歷史紀錄片成果發表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大甲城踏查。沿著西、北、東、南,找尋西門(觀海門,孔雀路路嬌姑廟旁)、北門(湛恩門,土地公廟附近)、東門(拱晨門,土地銀行附近)、南門(薰風門,順天路林氏貞孝坊北邊)。沿途走訪大甲錫安堂、路嬌姑廟、文昌祠、福德祠、城隍廟、第二市場、大甲長老教會、鎮瀾宮、第一市場、貞節牌坊。 圖解:大甲城踏查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
多元認知 圖解:與東京大學南開大學中國人民大等校師生交流 版權: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版權所有 邏輯思辨 圖解:師生參與大師講座腦力激盪場景 版權: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版權所有 解讀文獻 圖解:系圖書室文獻資料典藏與學生運用情形 版權: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版權所有 整合各領域知識的能力 圖解:文物修復產業的現況與實作研習 版權: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版權所有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多元認知:廣泛閱讀不同領域、題材、形式,具問題性的長篇人文或社會科學文本。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歷史學與社會學。在研究範圍方面,歷史學注重從過去理解現在;社會學相對強調從現在理解當代。方法上,歷史學重視史料的蒐集、檔案的整理及文獻的分析、解讀;社會學則利用質化、量化方法,透過問卷、面談、參與者觀察及統計來進行分析。 |
本系強調歷史閱讀、書寫與思辨的訓練,希望精進學生蒐集整理、歸納分析、解釋反思資料與資訊的能力。與文學、傳播或其他社會科學科系相較,本系的訓練兼具微觀與宏觀視野,除了注重文本解讀及觀察不同時代、地域的社會現象,更強調留意其歷史脈絡並提出具歷史縱深的深度解釋。既可與其他科系互補,又有所區別。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出路分為四類:一、從事歷史研究工作,本系約有三百餘人曾任職大專院校或研究機構。二、擔任高、國中、小教師,畢業生約有八百餘人曾任職高國中小教師。三、從事史學相關工作,多有擔任公職,任職文化單位、出版業、博物館等。四、跨學科工作或創業,多有應用史學結合各式學門,從事廣告、貿易、文創等,開拓跨域事業。 |
歷史系的出路不限於文史領域,本系自創系以來培育的人才遍佈社會各層面,包括大、中、小學教師、學者、編輯、記者、作家、公務員、企業家、行銷人、檔案總管、藝術總監、博物館、多元媒體工作者等各領域。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歷史通常會被誤會成著重訓練記憶背誦的科目,但實際上是在訓練多元整合、研究分析與思辨的能力。同時我們也鼓勵學生應該多以輔系、雙主修的方式去拓展自己的專業領域廣度與深度,而非只志在培養或埋首於文獻、考古的工作者,能否將自己所學應用於社會中仍是我們所注重的。 |
歷史學常被誤會只會背誦或說故事,事實上,歷史學更重視多元整合、分析思辨能力之培養。我們不僅鼓勵學生在「臺灣聯合大學系統」中進行多元與跨領域學習,更建議學生參與國際交換,遠赴他國開拓眼界、豐富經驗。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本校建校以來,重視博雅教育,強調跨領域多元學習。本系透過系導師協助,鼓勵學生於大二時:一、提供碩士班先修課程,輔導於國內外研讀博士,進而成為史學專業研究人才。二、修習中等教育學程,成為歷史教師。三、修習校內AI及雲端、大數據學程,成為數位歷史科技人才。四、以史學為核心,跨領域輔修或雙主修,成為跨領域史學應用人才。 |
關於本系教師的專業領域以及學生的學習動態,請定期查看本系官方網頁,或追蹤本系粉絲專頁,另可參看相關的招生影片,以獲得最即時的資訊。 |
東海大學 歷史學系 |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史學方法
本課程主要教學目標在使學生對史學方法與理論有系統性的認識,並透過實際操作與撰寫讓學生掌握史學研究的具體方法與程序。因此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有以下數點: 圖解:史學方法課程討論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歷史紀錄片製作
本課程主要目的在討論探討:1.史學研究與影像的關係。2.史料的分析、運用與再現。透過紀錄片的實作,展現史學成果及能力。培養學生具備下列核心能力: 圖解:歷史紀錄片製作課程成果發表會 版權:東海大學 歷史故事寫作故事是我們理解世界最簡明易懂的方式,而敘述則是我們表達想法與觀念最基本的能力。本課程的規劃是通過故事寫作的方式訓練同學書寫與敘述的能力,而目的在於鼓勵同學思考與實踐將歷史知識落實於日常生活,進而培養其將來從事歷史教育文化事業的意願與能力。 圖解:至小學講「歷史故事」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系 |
明清日常生活史專題本課程探究明清時期(1368-1911)的文化史與生活史,透過士庶階層的食、衣、住、行、育、樂、宗教、禮俗、婚姻、情感等議題,思考物質文化、集體心態與思想信仰之關係,期能激發學生對於歷史情境的深刻認識與豐富想像力。 版權:課堂拍攝,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版權所有 性別與近代西方世界的形成本課程旨在帶領學生對近代西方世界的兩性關係、家庭、婚姻、社會與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期以此拓寬學生對於自身生活經驗與歷史發展的更切身交流,並促進學生對歷史的寬廣有更深的體會。 版權:課堂拍攝,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版權所有 近代東亞農業史本課程探討農業、社會與秩序、近代農業起源、農業與經濟、戰爭與農業、綠色革命與藍色革命、生態農業、農業技術與外交等主題,闡明農業與人類文明秩序的關聯性,時代變遷下的農業意義,以及農業史研究取向的轉變。 版權:課堂拍攝,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版權所有 元明清繪畫史本課程以元代至清代的繪畫作品為例,介紹重要的畫史議題、畫家風格、與贊助情境,並安排兩次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參訪活動,期能培養學生實際面對畫作的看畫能力,進而熟悉中國繪畫主要的表現模式。 版權:教師拍攝 |
東海大學 歷史學系 |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呂芳上呂芳上,民國史學者,台灣桃園人,東海大學歷史系學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博士。專長領域為中國近現代史、近代婦女史、國民革命史。 曾任職中國國民黨黨史會、中央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國史館。曾擔任中研院近史所所長、國史館館長,領導台灣民國史三大研究典藏機構。現任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社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圖解:林載爵回系演講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系
林載爵林載爵,台東縣太麻里村。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碩士。 台灣著名出版人,現任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獲法國政府頒贈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的騎士勳位,為台灣出版界獲此殊榮之第一人 圖解:蔡其昌系友與歷史系師長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蔡其昌蔡其昌,台中市清水人,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碩士。 立法院第9、10屆副院長;立法院第6、8、9、10屆立法委員;中華職棒大聯盟會長;靜宜大學中文系講師;臺中縣政府民政局局長 圖解:溫順德校長回母校演講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系
溫順德溫順德,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學士、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現任僑泰高級中學校長 僑泰高級中學社會科教師、教務主任、校長。現任歷史學系系友會會長 圖解:王秀如校長回母系參加系友大會與系友合影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王秀如王秀如,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學士、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現任臺中市立沙鹿國民中學校長。 日南國中、清泉國中、沙鹿國中擔任教師 |
版權:系友林果顯提供
林果顯/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副教授從大學部開始,在本系完整學習歷史學知識,並至不同的學校旁聽課程。在學時積極與學長姐籌組讀書會,涉獵歷史學內外的名著,博士班階段利用所上的國際交流機會,磨練外語發表能力,並獲得獎助至日本東京大學參與課程。這些學習的美好經驗,不僅成為日後學術研究的基礎,在教學上也成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憑藉。 進入學院從事教職時,正逢大學評鑑制度指標化的時期,因此在限期升等、教學發展,以及對學術社群和社會的服務上,同時面臨各種量化要求。林果顯努力將學術上的發現與國外交流的新知,融合於課堂教學,使得課程內容得以不斷更新,同時在大學通識課程中,將生硬的學術語言化為不同學科背景亦能思索玩味的議題。 版權:系友聶文娟提供
聶文娟/中國輸出入銀行政風室主任進入政治大學歷史系就讀後,我學習各種類別的歷史,如斷代史、通史、編年史、國別史、專史以及歷史學方法論等,橫看成嶺側成峰,多元的觀看或是詮釋角度讓我得以深入瞭解我所感興趣的一段歷史、人物以及發展演變,感謝博學多聞的老師耐心引導,但是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最終支持我持續成長的是不間斷的學習興趣與熱忱。 政大歷史系畢業後,我參加國家考試進入政府機關廉政體系工作,發現學校所學是奠定如何學習的基礎,工作上所需則是從「做中學」,剛開始是困難的,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瞭解適應,慢慢熟能生巧,進而將每件工作或任務做好,重要的是要學習融入團隊,扮演好角色與發揮應有的功能,我很喜愛從事廉政工作,從中獲得很高的成就感。 版權:系友徐万晴提供
徐万晴/國立中央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歷史教師大學生涯除了在通史、專史、專題中訓練文字分析能力,我也在民族系與社會系不同面貌的課程中,訓練自己跨領域的思辯與討論。在圖書館盡情遨遊(偶而昏睡),貪吃般地多方面閱讀小說、觀看電影與表演,讓我在雜食中瞭解自己。這些在不同領域中探索的資源,讓我在備課中能有更多樣化的角度,跟學生討論其中的知識與經驗。 在歷史教學中,讓我學會了更多設計課程與提問的能力。在導師生涯中,陪伴學生叩問人生。最困難的,也許是在親子跟師生問題產生衝突時,自己身為局外人,仍要盡力幫學生尋求資源或解答、一起面對衝突。在學校行政中,保持溝通的能量,共同尋求對教學或行政都能兼顧的方法。持續不斷進修跟維持好奇心,是我維持教學之路的初心。 版權:系友葉乃菁提供
葉乃菁/編劇2007年,政大歷史系畢業。就學期間曾利用學分抵免機制,赴北藝大戲劇系修課。2008年,考入台藝大電影所。 打字人專職編劇。以歷史學系背景,完成紀錄長片《光計畫》、《阿罩霧風雲》上下集劇本。其他編劇作品包括電影《只要一分鐘》、《罪後真相》。 版權:系友馮奕達提供
馮奕達/專職譯者成功中學畢。高一莫名加入英語會話社,但對劇場興趣遠高於會話。為了解戲劇,養成一下課就窩在誠品看書的習慣。大學時世界史閱讀資料多為英文,別人愈喊難我就愈想讀懂,結果開始做世界史。碩論以熱愛的足球為題,寫運動興起與輿論形象的關係。歷任英國史、史學理論、世界通史助教,故對各時期世界史主要議題都有基本認識。 碩班畢業,硬頸不想做打卡上下班的工作。隔年1月接到第一本書的譯案,再隔年1月才動手譯第二本書。青黃不接時做過兼任文編、審書、捷運告示牌翻譯,此後案與案間的空隙愈來愈短,終至無縫接軌,不時翻譯學術論文。題材以世界史為主,碰過帝國、殖民、全球史、現代性、飲食文化、科學史、社會研究、二戰戰後問題等題材。 |
東海大學 歷史學系 |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
性格特質 |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5%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