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東海大學 歷史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歷史學系 | 
|---|---|---|
| 所屬學群 | 文史哲學群 歷史學類 | 文史哲學群 歷史學類 |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407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四段1727號 | 校本部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 
| 學系特色 | 歷史學系創立於1955年,迄今已70年,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歷史學系之一。本系教育目標旨在:1.培育學生歷史思考與意識。2.培育歷史教育人才。3.培育史學研究人才。本系課程設計多元,強調歷史學與其他學科之科際整合,發展數位人文及史學應用相關領域。提供碩士班先修課程,跨校修習課程與國外大學交換生計畫,輔導學生雙主修獲取雙學位。下載詳細資料 | 本系是臺灣最早設置的大學歷史系,也一直是臺灣最重要的歷史教學與研究機構。 | 
| 學科意涵 | 歷史學是一門在時間脈絡中探究「過去」和「現在」的學科,是研究過去以及如何認知過去的學門。其目的在透過「過去」,瞭解所處世界的形成,進而定位自身所在的位置,在時間的長河中找到自己,航向未來。 | 歷史學,研究古今中外人類文明歷程的學問。 | 
| 學習方法 |   蒐集資料的方法。包括:文獻蒐集、田野調查、口述歷史、考古技術、資料探勘等方法。 圖解:大甲城踏查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系   整理資料的方法。包括:資料歸納、資料分類、資料統計、歷史考證、歷史比較、數位歷史學等方法。 圖解:史蹟之旅-台南億載金城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分析資料的方法。包括:歷史解釋、歷史批判、歷史敘述、歷史想像、歷史巨量資料、歷史網絡分析等方法。 圖解:史學方法課程討論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跨領域學習的能力與方法。包括:社會學、經濟學、人類學、政治學、資訊工程、管理學、地理學、影像拍攝等。 圖解:歷史紀錄片成果發表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大甲城踏查。沿著西、北、東、南,找尋西門(觀海門,孔雀路路嬌姑廟旁)、北門(湛恩門,土地公廟附近)、東門(拱晨門,土地銀行附近)、南門(薰風門,順天路林氏貞孝坊北邊)。沿途走訪大甲錫安堂、路嬌姑廟、文昌祠、福德祠、城隍廟、第二市場、大甲長老教會、鎮瀾宮、第一市場、貞節牌坊。 圖解:大甲城踏查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 1. 歷史資料的整理與收集。2.檔案與口述歷史之比對、年表整理等。 圖解:陳韻如老師:眾裡尋她:繪畫中的女性形貌探 版權:本系自有 2. 摘要與報告撰寫、培養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文本之能力。 圖解:歷史GIS研究提案討論工作坊 版權:本系自有   3. 田野調查:實地走訪研究對象所在地區,釐清官方與地方文獻之間的差異。 圖解:李文良教授與學生赴台南田野調查 版權:本系自有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選擇一個有興趣的小題目,嘗試使用上述的方法撰寫小論文、完成有興趣之學習歷程檔案。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歷史學與社會學。在研究範圍方面,歷史學注重從過去理解現在;社會學相對強調從現在理解當代。方法上,歷史學重視史料的蒐集、檔案的整理及文獻的分析、解讀;社會學則利用質化、量化方法,透過問卷、面談、參與者觀察及統計來進行分析。 | 歷史學與人類學:在研究範圍方面,歷史學專注於理解過去;人類學相對強調當代,在討論歷史時也更在意過去如何影響現在。方法上,歷史學者最主要的功夫在解讀史料;人類學者則做實地田野調查,包含文化人類學的觀察以及考古學的挖掘。另外,人類學的著作往往強調與西方的人文社科理論對話,歷史學比較沒有這方面的包袱,重視直接從史料來解讀問題。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出路分為四類:一、從事歷史研究工作,本系約有三百餘人曾任職大專院校或研究機構。二、擔任高、國中、小教師,畢業生約有八百餘人曾任職高國中小教師。三、從事史學相關工作,多有擔任公職,任職文化單位、出版業、博物館等。四、跨學科工作或創業,多有應用史學結合各式學門,從事廣告、貿易、文創等,開拓跨域事業。 | 
                                                        找不到相關工作。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歷史通常會被誤會成著重訓練記憶背誦的科目,但實際上是在訓練多元整合、研究分析與思辨的能力。同時我們也鼓勵學生應該多以輔系、雙主修的方式去拓展自己的專業領域廣度與深度,而非只志在培養或埋首於文獻、考古的工作者,能否將自己所學應用於社會中仍是我們所注重的。 | 
                                                        誤解:學歷史需要會背書,對歷史不熟悉是因為不會背誦?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本校建校以來,重視博雅教育,強調跨領域多元學習。本系透過系導師協助,鼓勵學生於大二時:一、提供碩士班先修課程,輔導於國內外研讀碩博士,進而成為史學專業研究人才。二、修習中等教育學程,成為歷史教師。三、修習校內AI及雲端、大數據學程,成為數位歷史科技人才。四、以史學為核心,跨領域輔修或雙主修,成為跨領域史學應用人才。 | 請參考臺大歷史系網頁:www.history.ntu.edu.tw | 
| 我的學系 | 東海大學 歷史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歷史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史學方法
                                                                        本課程主要教學目標在使學生對史學方法與理論有系統性的認識,並透過實際操作與撰寫讓學生掌握史學研究的具體方法與程序。因此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有以下數點: 圖解:史學方法課程討論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歷史紀錄片製作
                                                                        本課程主要目的在討論探討:1.史學研究與影像的關係。2.史料的分析、運用與再現。透過紀錄片的實作,展現史學成果及能力。培養學生具備下列核心能力: 圖解:歷史紀錄片製作課程成果發表會 版權:東海大學   歷史故事寫作故事是我們理解世界最簡明易懂的方式,而敘述則是我們表達想法與觀念最基本的能力。本課程的規劃是通過故事寫作的方式訓練同學書寫與敘述的能力,而目的在於鼓勵同學思考與實踐將歷史知識落實於日常生活,進而培養其將來從事歷史教育文化事業的意願與能力。 圖解:至小學講「歷史故事」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系 未上傳圖片 田野調查實務以「人文與歷史空間」田野調查的基本觀念與技術,是著重於空間中歷史痕跡的掌握,培養具有觀察建築風貌、聚落特徵並與文獻比對的能力,藉此培養社會群體的觀察敏感度,以此作為文化本質詮釋抽象能力的前提。 圖解:田野調查實務課程至大溪蘭室參訪 |   世界史一本課程為歷史系必修課程(大一有意願之學生也可修習),主要內容在介紹西元1500年之前,世界主要文明區域的發展、接觸與互動。本課程將以上古至中古晚期的近東與歐洲地區為主,培養學生對此區域歷史發展的認識,也能掌握近東及西方文明和世界其他區域的交互。授課教師林美香講演精彩,是頗受好評的必修課程。   清代臺灣開發史清帝國統治臺灣的二百年期間,是臺灣的漢人移民、土地開發以及族群關係高度發展的一段時期。臺灣的地表面貌以及社會構造,大致上也是在清帝國統治的期間形成。本課程希望能藉由清代臺灣開發和歷史的講授,讓學生瞭解今日臺灣的地表面貌以及社會構造的歷史過程。   近代台灣城市史課程可略分為教師導論、同學報告與綜合討論三部分。學期前幾週,授課教師將帶領同學閱讀重要的城市史研究,認識過去研究者之理論框架,開拓同學視野。之後依循主題,每週請修課同學導讀台灣史上的個案研究,並且參與討論。為了確保課程參與,教師會要求同學寫作指定閱讀之摘要。 未上傳圖片 戰後台灣政治史本課程著重戰後1945-1990年代美國政府、中華民國、台灣社會之間互動關係,以主題式方式,帶領學生從檔案史料著手,關照國際冷戰局勢影響下的內外關係,尤其是美國政府政策對台灣政治發展之影響,探討台灣政治發展之重要課題。 未上傳圖片 歷史學與現代社會史學是一門以探究和書寫「過去」的學科,而非是「過去的精準重現」。本課程帶領同學認識歷史學圍繞著「過去」所產生各種思辯和評估的方法與流變。課程目標:一,描述歷史學基本概論與歷史知識運作的基礎方式;二,辨別日常生活中與「歷史/過去」有關的各類議題。三,反省和歸納自己在認識「歷史/過去」應該具備的立場。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東海大學 歷史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歷史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圖解:呂芳上教授參加歷史系研討會 
 呂芳上呂芳上,現任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社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曾任職中國國民黨黨史會、中央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國史館。曾擔任中研院近史所所長、國史館館長,領導台灣民國史三大研究典藏機構。現任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社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圖解:林載爵回系演講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系 
 林載爵林載爵,現任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 曾任東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歷史月刊》總編輯、聯經出版總編輯、上海書店董事長、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因在臺推廣法國文學並促進臺法之間的文化交流,2011年受法國文化部頒贈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為台灣出版界獲此殊榮之第一人。並曾獲選為金石堂「出版風雲人物」(2010)、獲得第36屆金鼎獎圖書類特別貢獻獎 (2012)。   圖解:蔡其昌系友與歷史系師長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蔡其昌蔡其昌,現任立法委員,現任中華職棒會長、國立中興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等 曾任立法院副院長、臺中縣政府民政局局長、靜宜大學中文系講師,並獲選為東海大學第17屆傑出校友。 圖解:溫順德校長回母校演講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系 
 溫順德溫順德,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學士、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現任僑泰高級中學校長 僑泰高級中學社會科教師、教務主任、校長。 圖解:王秀如校長回母系參加系友大會與系友合影 版權: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王秀如王秀如,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學士、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現任臺中市立鹿寮國民中學校長。 日南國中、清泉國中、沙鹿國中、鹿寮國中擔任教師 |   
 涂豐恩學歷:臺大歷史系學士、碩士,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 經歷:故事:http://gushi.tw/ 創辦人 現任:有理文化總編輯 http://t.cn/ExHGpJk •「故事」創辦人 http://t.cn/ExHqrz2 •【未來大人物】《故事》創辦人 涂豐恩 未上傳圖片 
 夏國安學歷:臺大歷史系學士、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碩士 現職:鴻海科技集團人力資源部/人資長 https://www.foxconn.com/zh-tw/about/group-profile   
 王汎森臺大歷史系學士、碩士畢業。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 中央研究院院士,英國皇家歷史學會會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所長。 著作: 《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北京三聯,2013) 《執拗的低音:一些歷史思考方式的反思》(台北允晨,2014) 《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台北聯經,2013) | 
| 我的學系 | 東海大學 歷史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歷史學系 |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 
| 性格特質 |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5%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