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中原大學 商業設計學系商業設計組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工藝設計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建築設計學群
跨
藝術學群
商業設計學類 |
建築設計學群
跨
藝術學群
工藝學類 |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32023 桃園市中壢區中北路二OO號 |
校本部 220新北市22058板橋區大觀路一段59號 |
| 學系特色 |
本系為全國第一所在大學成立之商業設計學系,分為「商業設計組」及「產品設計組」。致力於「商業、工業、設計、科技、人文」之總合性發展,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全方位思考判斷能力之商業設計與產品設計人才。用心引導學子們從 「做中學」 孕育勇氣探索創新所需的堅忍毅力,為台灣設計教育「適才、適性、適所」寫下嶄新的詩篇。 |
全國唯一工藝結合設計的特色型科系,沿襲歐洲包浩斯現代藝術與設計教育精神之工作室課程制度(入學後均可申請加入與興趣、專長相符之五大工作室「陶瓷、金工、木藝、生活文化與數位製造」),課程結合工藝手作與設計思維,應用媒材與美感經驗,引導學生進行自發性探索,將創意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器物設計,培養創新實作力,打造兼具美感與專業的設計人才 |
| 學科意涵 |
商業設計學系商業設計組是以促進商業行銷目的之設計創作,透過商業行銷規劃、視覺設計、編輯出版、數位媒體等傳達與溝通,以設計解決商業、生活、社會等各項議題。我們著重於培養學生「思考+效率」之專業知能,「熱忱+團隊合作」之專業態度。以設計的專業知識能力服務於產業與社會,致力於充滿創意與活力的學習環境,尊重學生潛能發展。 |
1. 基礎能力:精湛材質應用、掌握工法與技術操作能力 |
| 學習方法 |
創新教學:本系課程採多元創新教學法,除了課堂講授,也著重跨域交流合作、設計實作、校外參訪移地學習,結合創新科技等學習方式。 專題實作:為增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課程也包含PBL、微型課程、翻轉教學、深碗課程、數位科技教學等新式教學法,營造創新活力的學習環境,尊重學生潛能發展。
社會關懷:中原大學以基督愛世之忱,透過全人教育,期望教育出具多方面智慧和能力、有完整人格的設計人。課程常與企業或校外NGO組織合作,建構學生以設計專業關懷社會,服務人群。 |
「精湛的工藝手藝」強化實作與材質應用能力
「敏銳的設計思維」培養設計思維與生活觀察力
「有效的溝通與行銷能力」注重表達、協作與自我行銷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多參與藝術與設計相關活動,擴展自己對於相關領域之認識與理解。 |
1. 強化術科基礎與創意表達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商業設計學系商業設計組,以促進商業活動為目的的設計思考與企劃為始,藉由設計實作解決商業或非商業的設計議題。同學們須具備行銷企劃與策略思考專業、並具設計創作能力與實務經驗,學習包含平面設計相關之基礎培養、手繪插畫及電腦繪圖、動態影片設計、商業攝影、編輯設計、廣告與整合行銷設計、品牌包裝與印刷設計、網頁設計與UI/UX設計等多元化的專業發展。 |
1.用精湛的手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來創造出有溫度、有靈魂的生活器物和產品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商業設計學系商業設計組,培育設計思考與行銷策略規劃之學習,並輔導同學依據個人興趣與專長發展設計專業領域,畢業後可從事前述之平面品牌設計、整合行銷設計、數位媒體發展等,也鼓勵跨修本校其他產品或空間設計專業,適性發揮培育成為跨領域之專業人才。 |
誤解一:傳統工藝逐漸式微,相關設計人才的需求會減少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容易被誤認為商學院之科系,而忽略設計專業的學習,如素描、攝影、電腦繪圖等設計基礎能力,另外也包含商業行銷企劃、消費心理、品牌策略等整合性學習,再結合進階性的專業科目如品牌設計、廣告設計、包裝設計、網頁設計、影片動態設計等等,完善學習專業。 |
誤解一:工藝設計就是「純藝術」或「傳統工藝」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本系課程多採用參與式設計、著重服務學習之精神,藉由產官學計畫合作,為地方、企業、NGO組織等社會團體,提供學術專業服務,以設計專業知識能力服務於產業與社會。 |
1.本系最獨特的五大專業工作室制度,學生能在大二後依志向進入專精領域,透過工作室制度獲得深度指導 |
| 我的學系 |
中原大學 商業設計學系商業設計組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工藝設計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字法
QQ老師說 :
色彩學
UU老師說 :
廣告創意與策略
LL畢業學長說 :
整合行銷與設計
EE學姐說 : |
陶瓷工藝以陶瓷為主要創作媒材,結合技術操作、藝術表現與設計思維的專業學習課程,涵蓋陶瓷材料的特性認識、成形技法(如手塑、拉坯、模具翻製)、上釉與燒製工藝,並延伸至現代陶藝的創新應用與跨域設計實踐。透過陶瓷媒材培養學生其技術、創意、美感與設計整合能力。
金屬工藝以金屬材料為核心媒介,結合工藝技術、設計思維與藝術表現的專業課程,涵蓋金屬材料特性之認識與應用、金屬加工與成形技術(如鍛敲、焊接、鑄造、鑲嵌、表面處理),並延伸至當代金工創作與跨領域設計實踐。培養學生兼具精緻工藝技能,進而發展功能性器物、首飾設計作品,並理解金屬工藝在文化、產業及當代生活中的價值。
木材工藝以木材為主要創作媒材,結合工藝技術、設計思維與藝術表現的專業課程,涵蓋木材特性認識、木材加工技術(如鑿刻、鋸削、拼接、膠合、表面處理)、機具操作安全與創作實踐,並延伸至生活器物設計、家具設計及藝術創作。培養學生掌握木工技能、發展美學與創意能力,並理解木材工藝在文化傳承、產業應用及現代設計中的價值。
產品設計以工藝材料與技術為基礎,結合產品設計思維、創意發想與使用者經驗的專業課程,涵蓋設計概念開發、材料與工藝特性運用、造型與功能設計、原型製作、使用者體驗分析及產品呈現方法。培養學生將工藝美學、創意設計與實用功能結合,設計出兼具美學價值與實用性的產品,並理解產品設計在文化、生活與市場中的意義與應用。
參數模型與數位製造結合數位設計思維、計算機輔助建模技術與先進製造方法的專業課程,涵蓋參數化建模、算法設計、3D列印、數位雕刻、雷射切割、CNC加工等數位製造技術,並強調設計與製作流程的整合。培養學生利用數位工具與技術進行創新設計、快速原型製作與跨材料實驗,提升設計精準度,並理解數位製造在現代工藝與設計產業中的應用價值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中原大學 商業設計學系商業設計組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工藝設計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鄧博文中原大學商業設計學系 香港商台灣智威湯遜廣告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董事總經理
施政廷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 專長 : 插畫、繪本創作 在家工作20年 , 兼任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 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 桃園職業訓練中心視覺傳 達設計職類外聘教師 著作 : 《幸福街左轉》是施政廷老師於「月光」入圍2013年波隆納插畫展後,以在桃園土地上的客家生活為主題的最新創作...等,兒童繪本和插畫創作60本 。
吳丹文User Experience Design User Interface Design Service Design 獎項: Grand prize, ‘Korea e-Government Framework Award 2014’, Korea AXISJ - Javascript UI Library Opensource Golden prize, ‘Open Data competition 2015’, Taiwan Babycare - Location based babysitter
馮宇馮 宇 學 長 IF OFFICE 負 責 人 專業領域包含:品牌形象規劃、包裝設計、環境指標、商品開發、商業廣告、編輯出版、展覽企畫……等項目,客戶群涵蓋:餐飲、娛樂、文化、金融、數位、交通、零售與各型生活產業。 IF OFFICE http://www.if-office.com/?fbclid=IwAR2swcvqICDNE1vLLv3ToVJde2YosMxvk_nnNj_eRHwP4TlJc1eLeTypbVw |
闕承慧 —『小盛號金工』負責人曾榮獲新北市工藝設計青年獎優勝首獎,並於2013~2024年多次發表個人的個展與受邀國、內外公辦及藝廊單位展出,也分別擔任浮洲日常-台灣工藝家聯展、返始日日-工藝日常器物展等展覽策展人,同時也持續不斷創作及從事金工教學、講座、工作營等教育推廣工作。以鍛敲器皿為作品特色。她認為,創作的過程是心、眼和手之間交流,一槌一印的敲打之下,紋理之間連接的是創作者的內心風景。 『小盛號金工』金屬工藝工作室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shengstudio2020/photos?locale=zh_TW 專訪『小盛號金工』負責人闕承慧 https://www.wowlavie.com/article/240024849
盛英瑋 —『鴻海數位健康專案』設計總監2016年初到鴻海任職,2017年9月轉任鴻海創新數位系統事業群白色家電事業處工業設計部的首席設計師,專責夏普白色家電的工業設計,隨後加入『鴻海數位健康專案』,攜手揚明光及長庚醫院,打造手持式智慧眼底影像擷取儀,結合長庚醫院眼科部多年累積的 AI 輔助醫療演算法,只要一張眼底圖,即可進行全身健康檢查,目前已於土城長庚醫院進行臨床驗證,預計2023年第四季正式投入市場。 手持式智慧眼底影像擷取儀是三方聯手打造的全方位數位影像診斷解決方案的第一步,包括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疾,像是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以及肝、腎功能等各項疾病皆在檢測範圍,並配備實體SIM卡、Wi-Fi與藍芽多重通訊功能,在偏鄉可輕易進行眼底影像即時上傳,同步醫院系統與使用者APP診斷結果。
許明香 —『台灣陶瓷雕塑學會理事長』許明香超過30年的陶藝創作經驗,實力備受肯定,曾榮獲全省美展永久免審查資格、民族工藝獎、傳統工藝獎、臺北陶藝獎、南投陶藝獎及國家工藝獎等殊榮,迄至1985年與另一半李金生,帶著理想與熱情成立了「摘星樓陶藝工坊」,致力於生活美學的觀察再創造,以及將人生體驗的轉化與表達,累積進三十年的陶藝創作經驗,兩人的作品皆傳達出對於傳統人文的關懷與憶舊 為了使自己的藝術風格讓更多人看見,位在鶯歌文化路上的展示空間於2011年成立,除了幾十年來精湛的雕塑創作,也結合傳統元素與設計創意,著手茶具的製作,分享個人創作的情感之外,也傳遞慢活的生活理念。許老師的陶藝創作時常融入臺灣的人事地物與個人生命經驗和記憶、家族情感緊密相連,用藝術的力量展現人文關懷。她用陶藝創作結合古厝建築,以精緻寫實的手法,重新詮釋並保存它們
沈士傑、符麗娟2009年創立「mufun木趣」設計工作室與品牌,致力於挖掘木頭所帶給人的各種樂趣,以台灣出發,將多元的自然生態元素,表現於木質趣味產品的設計之中。選擇用動物主題來和世界溝通,希望能化解文化和語言的隔閡,傳達出無國界的設計語言。透過踏實的腳步,逐年發表限量的木質動物公仔、文具、禮品等新作。以多樣性的動物商品,與在地製造產業一同合作及成長,用心打造60%工業與40%工藝製作高品質趣味工藝設計品 從2013年陸續參加海外展覽,伯勞單筆透過韓國代理商的牽線,有幸獲得韓國電視劇劇組的青睞,主動挑選為劇中的陳列道具,登上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禹》等作品,成為主角桌上重要的擺飾亮點。2024年3月號,啄墨對筆被選進日本情報雜誌Poco’ce「辦公室中推薦的舒壓商品」,去年開始和旅居東京的同學及當地經銷商合作拓展市場,從網路銷售市場出發,陸續拓展到實體通路,一步一腳印累積知名度,讓更多人認識我們的商品
曾柯融 — 『共享廚房創辦人』創辦人Koko從友人聊天與需求調查中發現,台北租屋族需要可以好好下廚的空間,於是著手設計一套期望符合市場的共享廚房商模。前期反覆測試,於2017年開了第一家「KOOK Living共享廚房」。如今更將共享廚房這套商模,移轉給更多有興趣的團隊。現在我們希望能將過去一步步依循的「有系統的商模開發方式」,提供給更多想要為市場創造理想生活的團隊。 KOOK Living,一個讓人跨越下廚門檻及體驗下廚樂趣的地方,讓想要嘗試下廚生活、下廚聚會及增加拿手菜的人,透過輕鬆有趣、迷你的下廚活動,深度交流、結交同好,玩出新生活。2017至2020年中,500多場的下廚聚會,有著20多年同學會、親侶約會、歡送朋友出國打拼、三代同堂慶生、畢業謝師宴、歡慶跨年......,在這個像家的地方,聚在一起為親近的人料理,讓關係變得更靠近。 |
我的學系 |
中原大學 商業設計學系商業設計組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工藝設計學系 |
|---|---|---|
多元能力 |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2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1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10%
|
性格特質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3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