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高雄醫學大學 心理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心理學系 |
---|---|---|
所屬學群 |
社會心理學群
心理學類 |
社會心理學群
心理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80708高雄市三民區十全一路100號 |
校本部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
學系特色 |
我們在1987年創立,是台灣第一個設在醫學大學的心理系。老師的專長來自各種心理學領域,不論是基礎心理學、應用心理學,還是臨床與諮商心理學,都能學到豐富的知識和實際應用。近年來,因為心理健康概念的轉變,本系亦重視正向心理學發展,希望培育應用心理、臨床心理學等心理專業與健康促進人才。不僅如此,我們為了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與日本人間環境大學總合心理學部合作,提供短期交換計畫,促進跨文化心理學學習。 下載詳細資料 |
國內領域最完整、師資最齊、校友最傑出的心理系。 |
學科意涵 |
心理學是研究人類行為與心理過程的科學,探索我們如何思考、感受和行動。它不僅關注個體的心理,也關心社會與文化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心理學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反應,並應用這些知識來改善生活品質,解決問題,甚至促進心理健康。這是一門結合理論與實踐的有趣學科,適合對人性和行為有興趣的你! |
Psychology是 psyche與logos 兩個字的合併,意指「心靈的道理」。是以科學方法研究人類心靈現象,由不同的層次(如細胞分子層次、個人層次、群體層次或文化層次)、不同的面相(如共同面向、差異面向、異常面向)探討心智活動的機制。 |
學習方法 |
我們的學習方式多元,結合課內外活動,讓學生能全面發展。課堂內學習包括講授課程、實驗示範、分組討論與分享、團體討論與演練,以及跨領域專題講座等,幫助學生理論與實務並重。課堂外則有數位自學課程、翻轉教室(如影音學習及與校外單位合作)、主題參訪與見習、專業工作坊,以及自選單位的專業實習,讓學生在實際情境 圖解:高醫心理系學習方法架構 版權:高醫心理系教學檔案照片 課堂學習: A.課堂的講習; B.實驗示範; C.分組討論與分享; D.團體討論與演練; E.多元跨領域講座; 圖解:高醫心理系學習方法: 課堂學習 版權:高醫心理系教學檔案照片 課堂外學習: A.磨課師線上課程; B.翻轉教室(如: 影音課程學習; 與校外單位合作); C.主題參訪與見習; D.專業工作坊; E.自選單位專業實習。 圖解:高醫心理系學習方法: 課堂外學習 版權:高醫心理系教學檔案照片 |
![]() 理論課程:以課堂授課方式講解心理學各項基礎理論,如性格心理學、生理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 圖解:心理學相關原文書籍 版權:臺大心理系自有照片 ![]() 統計軟體操作:熟悉統計軟體,如SAS、R語言等,進行資料分析 圖解:心理實驗法專用電腦 版權:臺大心理系自有照片 ![]() 合作學習:分成小組討論,彼此分工合作,並於最後以書面報告或口頭報告呈現。 圖解:小組討論 版權:臺大心理系自有照片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高中課程跟心理學有關的很少,因此建議多從各種管道接觸心理學,以及充實心理系的基礎能力。雖然有很多影集、電影或書籍跟心理學有關,或甚至套上心理學的名稱,但要小心很多是為了戲劇效果的誇大之作。如果想比較有系統瞭解心理學,建議在國內的大學線上課程搜尋「普通心理學」。這是大學的心理學入門課,可以瞭解心理學基礎跟不同領域的概要。而各大學心理系舉辦的心理營也是不錯的選擇。若想閱讀書籍,首要推薦的是「這才是心理學」。這本書以各種例子,很有系統地說明為什麼心理學強調「科學」。比起市面上流行的各種心理學書籍,這本書能打破你對心理學的幻想,也能初步瞭解心理學如何研究人類。至於其他書籍的書單,請參考附檔。 |
在課間/課外參加團體活動,增進協同作業能力。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你可以從類似科系的名稱,大致知道強調的重點。本系是「心理學系」,重點在科學心理學。因此課程會從心理學的研究思考到實際進行實驗,且涵蓋心理學各個基礎領域的全方位訓練。其他相關科系,像是臨床心理系、教育心理與輔導系、教育心理與諮商系、諮商與輔導系、諮商與工商心理系、社會心理系等,在於相關科系會偏重某一領域。但有得必定有捨,因此會少某些基礎領域的培訓。
|
心理系主要在培養國內心理學的學術與專業人才,並重視邏輯思考與心理學方法訓練,及從多元文化觀點論述人類心理與行為。社會系為培養瞭解社會結構運作和社會互動過程及批判反省之能力,及應用社會學知識處理個人與社會問題的能力。社工系為建立社會工作知識架構,具備理解與處理社會問題的基礎知能,應用社會工作知能與方法於各個實務場域。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心理系畢業生無法參與醫師考試,但就讀特定研究所並符合規定者可以成為「臨床心理師」及「諮商心理師」。其次,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的科學,與「人」有關的領域都能有所發揮,因此選擇職業時不必侷限於「心理」二字。除了心理師之外,心理學仍有許多多樣的未來出路,建議參考本系網站的未來出路。 |
心理系出來是能當心理醫生嗎?台灣目前沒有類似國外『心理醫生』之職稱,只有醫學系畢業出來的 『精神科醫生』,而心理系畢業生須接續取得臨床心理碩士學位,方有資格參加臨床心理師證照考試,在取得證照後,始得進入醫療單位從事『臨床心理師』工作。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過去最常遇到學生誤解之處包括下列幾點: (1) 心理系畢業後可以當「心理醫師」嗎? (2) 臨床心理師與諮商心理師有何差異? (3) 心理系可以學會催眠和夢的解析,占星術、讀心術或潛能開發嗎?由於上述議題需較多篇幅說明,有興趣之讀者請見附加檔案,亦可參照11題之說明。
|
念心理系將來就是當心理師,為最常見之誤解。本系包含七小組:臨床心理學、認知與知覺心理學、生物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工商心理學、計量心理學,在大學部課程將有通盤的了解,並可依自身興趣往不同領域發展。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想用藝術來幫助別人嗎?本系開設「藝術治療學分學程」,教你如何運用心理學與藝術的結合,幫助自閉症、憂鬱症等患者,讓創作成為療癒的力量!此外,對研究有興趣的同學,大三下就能申請預研生,提早修研究所課程,畢業後繼續攻讀本校研究所,不僅能抵免學分,還能省下一年學費,讓你的學術之路更順暢!
|
無 |
我的學系 |
高雄醫學大學 心理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心理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消費者心理學理論與實務這門課帶你探索消費者的心裡在想什麼!結合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我們會從行銷的角度了解為什麼你會買某個品牌、廣告如何吸引你注意,甚至價格怎麼決定你是否下單。接著,進入神經科學的世界,揭開消費者行為背後的大腦運作!還有超酷的「神經行銷學」,教你如何用科學儀器研究人們的購買決策。 未上傳圖片 臨床心理學導論這門課帶你揭開臨床心理學的神秘面紗!你將了解臨床心理師是如何誕生的、需要哪些條件才能成為專業心理師,以及他們在工作中的重要角色。不僅如此,我們還會探討臨床心理學的次專長領域,像是心理治療和評估等,以及那些令人頭疼的爭議、法律與倫理議題。想知道怎樣成為心理界的超級英雄嗎?這門課就是你的起點! 未上傳圖片 生涯職涯規劃這門課超適合正在思考未來方向的你!我們會透過心理測驗和活動幫你發現自己的潛力和興趣,還有機會聽到心理學專家和畢業學長姐分享他們的職場經歷,讓你提前了解未來職涯的機會與挑戰。不只如此,我們還會教你求職時必備的技巧,幫助你能預備自己踏上夢想的道路。 版權:授課教師 未上傳圖片 親密關係與家庭這門課讓你深入探討戀愛與親子關係,揭開家庭中那些愛與衝突背後的心理奧秘。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我們會一起討論戀愛、親子互動等有趣的議題,而且都有實際研究作為基礎。別擔心,這裡沒有標準答案,你可以盡情討論。我們還會結合生活中的真實經驗,幫助你用心理學角度重新理解社會議題。 未上傳圖片 藝術治療這門課帶你探索藝術治療的奇妙世界,透過畫畫等創作,發現藝術不僅能表達情感,還能解決情緒問題。課程會讓你了解如何用藝術來輔導不同年齡層的個案,從孩子到老人,不論是情緒障礙、行為問題,還是學習困難,都能透過藝術治療獲得幫助。除了學習理論,我們還會體驗藝術創作,並進行團體討論,讓你發掘自己的內心世界, |
未上傳圖片 普通心理學本課程為心理系一年級新生之心理學入門課程,本學期課程目標有三:(1)知識引介:介紹心智各項基本運作與其整合,使修習者具有心理學一般知識,作為進一步探討心理學各領域之基礎。(2)英文能力:培養同學英文閱讀能力,使其未來能夠有效率的理解各種心理學英文著作。(3)思考訓練:培養同學針對心理學相關之社會議題 未上傳圖片 普通心理學討論課在討論課課堂上會選擇一些與心理學相關的重大社會或學術議題,請學生根據其所學與閱讀的相關資料加以發表意見,相互觀摩討論。 未上傳圖片 大一研討課邀請系上各領域的老師來課堂上演講,除了讓學生更能了解心理學是門嚴謹的科學,且其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外,也讓學生提早了解台大心理系的研究走向與主要研究議題,讓學生能提早為二年級時的專業領域入門課程提早有個心理準備,甚至加入研究學程。 |
我的學系 |
高雄醫學大學 心理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心理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圖解:蔡志浩 博士簡介 版權:圖片下載網址於附加檔案
蔡志浩 博士悠識數位創新策略總監 前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理事長,現任理事 前台灣應用心理學會常務理事,現任理事 專欄作家 這位超級厲害的專家擅長把心理學、認知科學、人因工程和眼動追蹤等領域結合起來,從人的角度出發,幫助各種產業進行市場和使用者體驗研究。他的工作就像是一名偵探,深入了解顧客對產品或服務的評價和需求,然後針對不足之處進行改進,讓產品更符合人性。此外,他經常受邀到不同地區和企業演講,分享運動、心理學和使用者經驗的知識,幫助大家增進自我探索和需求觀察的能力。是一位將科技與人性完美結合的高手! ![]() 圖解:林宜美 博士簡介 版權:圖片下載網址於附加檔案
林宜美 博士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臨床醫學研究部兼任研究員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體重管理中心總級臨床心理師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兼任總級臨床心理師 台灣生理與神經回饋學會理事長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生理與神經回饋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 臨床心理學刊主編 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and Biofeedback 編輯委員 不僅在實務上擁有超豐富的經驗,現在還擔任台灣生理與神經回饋學會的理事長。她專門用生理與神經回饋技術,幫助現代人解決心血管疾病、憂鬱症、焦慮症等身心健康問題。她的研究成果經常在國際知名的學術期刊和研討會上發表,絕對是亞洲生理與神經回饋領域的重要人物!另外,她也是國內教授生理與神經回饋專業課程的關鍵師資,讓學生們都能受益於她的專業知識和經驗。 ![]() 圖解:阮啟弘 博士簡介 版權:圖片下載網址於附加檔案
阮啟弘 博士國立中央大學生醫理工學院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智慧與精準健康照護研究中心中心主任 國立中央大學生醫理工學院院長 聯新醫院聯新醫院聯合慢性疾病管理研究中心中心主任 他曾多次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和「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等榮譽,研究實力堅強。阮博士專精於認知神經科學,利用各種神經回饋儀器,深入研究視覺注意力、衝動控制、犯罪科學及腦刺激技術。他的研究幫助我們揭開大腦裡的秘密,了解注意力是如何運作的,並且促進人類福祉,甚至對犯罪行為進行矯正。這位博士真的是把科學與人類未來緊密相連的先驅。 ![]() 圖解:李佳穎 博士簡介
李佳穎 博士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研究員 她的研究專注於神經語言學和認知神經科學,利用功能磁振造影(fMRI)以及腦電波和腦磁波等高科技手段,探究大腦如何處理語言。她的研究題材可厲害了,從語言習得到閱讀理解的神經機轉,甚至還研究嬰幼兒的語音知覺與閱讀發展,還有閱讀障礙的成因!而且,她最近更與資訊科學結合,開發出專門幫助有閱讀障礙和語言發展遲緩的輔助教學軟體。 ![]() 圖解:謝玉蓮 臨床心理師簡介 版權:圖片下載網址於附加檔案
謝玉蓮 臨床心理師繪星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所所長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兒童心理小組委員 高雄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 屏東諮商中心兼任臨床心理師 高雄過動兒協會特約心理師 這位專家是孩子們的好朋友。她熱愛心理學、繪本和桌遊,曾在醫院擔任臨床心理師,還在幼兒保育訓練單位擔任講師。她開設的「繪星青少年心理治療所」,專注於幫助孩子和青少年成長。她經常受邀到醫療機構、社福單位和學校,進行各種專業課程訓練和親子諮詢,甚至還有繪本賞析和專題演講! |
圖解:楊國樞先生 版權: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
楊國樞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學士、美國伊利諾大學文學碩士學位與哲學博士 中研院院士,以建立華人本土心理學為己任,採用本土化的研究策略,長期探討華人心理與行為。曾撰寫與主編專書三十餘種,發表中英文論文一百六十餘篇。對推動社會科學本土化運動有重大貢獻,並曾獲得國內與國際多項學術榮譽。 ![]() 圖解:黃榮村先生 版權:國立台灣大學
黃榮村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學士、碩士、博士 曾任台大心理系教授、系主任及台大第一任師資培育中心主任。後出任政府職務,於2000年擔任921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執行長,領導災後重建服務;於2002年擔任教育部長,推動「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與「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等教育改革。 ![]() 圖解:呂紹嘉先生 版權:國立台灣大學
呂紹嘉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學士、維也納國立音樂院畢業 於本系畢業後,前往海外深造,在歐洲與國際音樂大獎獲獎無數,其卓越的成就獲得國際一致的肯定,目前已是享譽國際樂壇的華人指揮家。曾任德國漢諾威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現任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
我的學系 |
高雄醫學大學 心理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 心理學系 |
---|---|---|
多元能力 |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30%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3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3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3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3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3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