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高雄醫學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
中山醫學大學 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語言治療組 |
|---|---|---|
| 所屬學群 |
醫藥衛生學群
職能治療學類 |
醫藥衛生學群
語療聽力學類 |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80708高雄市三民區十全一路100號 |
校本部 台中市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 |
| 學系特色 |
本學系為南台灣第一所培育職能治療專業人才之學系。創系宗旨乃為因應多元化社會需求,用心培育優質職能治療專業人力,以提供醫療、教育、社福及勞政體系職能治療服務,進而促進大眾之生活品質與社會參與。本系的課程內容已在1995年通過世界職能治療師聯盟的課程標準要求,專業訓練與世界同步。 |
本系創立於1994年,為台灣最早設立之語聽專業科系。歷經近30年的耕耘,本系已建立完整的教學與實習制度,並配備國際級專業設備。兩組學生的國家考照通過率長年高於全國平均,甚至屢創百分之百的佳績。專任教師均具國內外碩博士學位,課程依專長規劃,確保學生能在專業領域中獲得最佳養成。畢業校友遍布國內外,持續在臨床與研究領域發揮專業影響力。本系目標為持續引領台灣語聽專業的,培育具備國際視野的臨床與研究人才。 |
| 學科意涵 |
職能治療乃藉由使用「職能活動」來治療或協助生理、心理與社會功能上有障礙的病人,使其能生活獨立,同時得以預防失能,維持健康。職能治療是以「全人」角度來看待病人的問題,服務對象涵蓋嬰兒到老人。 |
中山醫學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之教育宗旨在培養具「人性關懷」、「服務熱誠」與「專業化」的語言治療師與聽力師。語言治療師透過專業知識與臨床技巧,協助個案克服溝通困難、改善言語與語言功能,並處理吞嚥相關問題,讓他們能自在表達、自信交流。最終目標,是幫助個案提升生活品質,找回更健康、更有品質的生命。 |
| 學習方法 |
課堂講授:由授課老師講解理論基礎,讓學生瞭解、理解或應用理論來解決臨床上服務個案所面臨到的問題。 版權:高雄醫學大學職能治療學系拍攝
實作教學:由授課老師帶領學生透過實際實作演練,讓學生透過做中學、學中做的過程中去培養臨床治療技能之能力。 版權:高雄醫學大學職能治療學系拍攝
臨床實習:統合學生於課堂之學理知識及技能應用於臨床情境中,讓學生由臨床經驗中學習整合理論與實務,獲知實務工作的內涵與專業的價值。 版權:高雄醫學大學職能治療學系拍攝
討論觀摩:授課老師依據課程規劃特色與學生所需之核心能力,讓學生能主動學習、引領討論。使用的教學方式包括問題導向學習、案例討論、互動學習、短片製作等等。 版權:高雄醫學大學職能治療學系拍攝 |
課堂講授:由各專業領域具專長的教師進行語言治療相關理論與學理知識的系統性講解,協助學生建立完整的專業知識架構,強化對核心理論內容的理解與記憶。 圖解:教師課堂授課 版權:中山醫學大學語聽系
團隊學習:課程中透過分組合作,促進學生彼此間的知識交流、經驗分享與相互啟發,培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加深對語言治療專業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圖解:學生於課堂中針對問題進行討論 版權:中山醫學大學語聽系
見/實習學習:學生透過臨床見習和實習方式,於三年級時,學生將開始進入場域進行實習,在督導的教學下學習兒童溝通障礙的評估和治療之專業技術。 圖解:學生於聽語障礙實習於替孩童進行語言發展篩 版權:中山醫學大學語聽系
見/實習學習:學生透過臨床見習和實習方式,於三年級時,學生將開始進入場域進行實習,在督導的教學下學習成人認知/溝通障礙的評估。 圖解:學生於日照據點替社區長輩進行篩檢 版權:中山醫學大學語聽系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鼓勵同學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多方嘗試,多多參與各式需要合作或是人際之間互相學習的活動,舉例來說: 社團活動和服務學習都是很好能夠增加自己視野與人際互動的活動。 |
1.增進中英文閱讀能力,積極關注語言治療與聽力相關領域的最新發展與議題。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職能治療原文中"Occupational"已表達出專業理念,認為人一生不外乎從事日常活動、工作、及娛樂活動,使其人生有意義而健康。與相關學系"物理治療"最大差異在於物理治療係利用電、水、冷、熱、力、光等物理因子來預防、評估與治療病患,並改善機能損傷及功能障礙之專業。而職能治療則會運用經過縝密設計而有治療性的活動,使患者藉從事活動的過程,以預防、矯治身心障礙,改善功能,並提昇生活適應力及生活品質。 |
語言治療聽力學系語言組 (語言治療師)、物理治療學系(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學系(職能治療師) 即所謂的「復健三師」,皆是透過復健治療幫助個案提升生活品質。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職能治療師為協助「失能的個案」提升日常生活的獨立性,改善生活品質,其服務的對象可分為四大領域:生理(腦中風、帕金森氏症、類風溼性關節炎等)、兒童(發展遲緩、腦性麻痺、社交障礙等)、精神(思覺失調症、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與社區復健(失智老人等)。 |
1.語言治療組畢業的學生只能在醫院工作?其實,語言治療師也可以在學校、社福機構、安養院、輔具中心等地方工作,另外,語言治療師還可以開設「語言治療所」或是從事相關輔具或療育工具、教材等的開發等等工作。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學生易混淆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的差異,職能治療將服務對象視為一個完整的「人」來治療,才能使患者在功能的表現上更具有完整性,運用目的性與功能性的活動進行治療,協助失能的個案提升日常生活的獨立性並改善生活品質;物理治療則是用運動或聲、光、電、熱、水等儀器作為治療方式或媒介,目的為減輕疼痛或針對損傷改善。 |
一般人認為語言治療是在醫院裡教小朋友的語言課,事實上,一位語言治療師服務的人群,從出生到八十歲,從小朋友的發音、說話、與人互動溝通、到大人的嗓音復健、口吃(語暢)治療、吞嚥治療等都屬於語言治療師服務的範圍。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大學部畢業特色為參加國家醫事人員考試,畢業生參加職能治療師考照歷年錄取率皆遠高於全國錄取率(約55%),高達90%以上。本學系課程通過世界職能治療師聯盟的課程標準認證,即出國能依各國規定申請取得當地國家的職能治療證照考試資格。此外本系與國外各大學術單位交流頻繁,定期邀請國外學者來本系協同教學,亦開設課程讓學生到國外(如:日本、美國、馬來西亞等地)進行移地教學或實習,讓學生高雄出航,與世界接軌。 |
1.本校與東海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及臺中教育大學合作,提供跨校雙主修的申請機會,鼓勵學生拓展學習領域並培養跨領域專業能力。 |
| 我的學系 |
高雄醫學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
中山醫學大學 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語言治療組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活動分析與應用使學生熟悉職能活動分析方法並學習如何應用於職能治療領域之常見族群。透過課堂講授與小組討論學習人類職能活動之類別、熟悉職能活動分析方法、瞭解職能活動應用於職能治療領域之情形、及應用職能活動分級及調整之方法於各種臨床族群。 版權:高雄醫學大學職能治療學系拍攝
兒童職能治療透過課堂講授與實作教學,來學習兒童職能治療各種不同的治療理論及手法,並瞭解職能治療對各種身心障礙兒童所提供之服務,及與其他專業合作之情形(包括醫療、社政與教育三個系統)。 版權:高雄醫學大學職能治療學系拍攝
跨文化職能治療本課程全程與國外大學職能治療學校合作,以移地教學方式探討國外精神醫療、兒童與青少年、與老人社區復健等相關議題在不同文化差異下,如何尊重與平等對待個案的態度與倫理。學生必須與當地學生一同上課,並參訪不同機構。 版權:高雄醫學大學職能治療學系拍攝 |
吞嚥障礙學在課程中,首先會介紹正常與異常的吞嚥生理機制,讓學生理解吞嚥過程中各階段的功能與可能發生的問題。接著,課程將進一步說明語言治療師如何透過臨床吞嚥評估了解個案的吞嚥能力,並安排實際操作訓練,讓學生熟悉臨床評估步驟。最後,學生也將學習治療介入與後續照護的相關原則,藉此建立未來在臨床工作中所需的專業技能。 圖解:授課操作情形 版權:中山醫學大學語聽系
輔助溝通系統課程著重培養學生於特殊教育、輔具資源中心、長照服務及語言治療等多元職場所需之專業能力。內容涵蓋溝通輔具相關政府法規,並結合臨床個案教學,透過操作與實作練習,訓練學生熟悉評估與介入策略。因應溝通與資訊輔具產業持續發展,課程協助學生掌握實務應用與跨領域合作技巧,為未來投入語言治療與特殊需求服務奠定基礎。 圖解:授課操作情形 版權:中山醫學大學語聽系
構音與音韻障礙
本課程旨在介紹構音與音韻異常的理論與臨床應用。內容涵蓋正常言語產生機轉、構音與音韻發展歷程、音韻理論在臨床的應用、臨床評估方法,以及常見的治療策略。課程結合理論與實務,幫助學生在理解語音障礙的同時,能將所學知識運用於臨床實習中,提供個案與照顧者適切的溝通建議與治療方向。 圖解:學生練習情形 版權:中山醫學大學語聽系 未上傳圖片 嗓音障礙學透過喉部的解剖和運動,了解人的聲音是如何產生的,以及認識用聲習慣和喉部疾病如何影響嗓音品質。本課程結合講授和實作,利用案例講解的方式引導學生聽辨沙啞聲、鼻音聲、氣息聲,同時也帶領學生學習評估技巧和嗓音治療模擬實作,建立學生臨床操作技術,將來應用於臨床工作上。 |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 我的學系 |
高雄醫學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
中山醫學大學 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語言治療組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版權:黃志豪系友提供
黃志豪歸功母校在學術及臨床技術上教導與培養;大學期間學系安排的課程都非常受用,其中對我目前幫助較大的是兒童職能治療與活動設計與分析這兩項專業科目,讓我無論在早療或長照的領域中,都能得心應手,發揮治療師應有的專業。 我是一間職能治療所的負責人,開業至今已經16年,服務以兒童早期療育為主,項目包括職能、物理、語言治療及特殊教育等…;目前也積極參與政府推動的長照服務,提供居家復健服務及設置長期照顧社區關懷B據點,因此這幾年也很榮幸受新竹市政府聘為早期療育委員會及長期照顧推動委員會的委員。
版權:張自強系友提供
張自強我是高雄醫學大學職能治療系第一屆的校友,目前服務於衛福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也是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的理事長。在我的職涯從教職轉到臨床,以及從學士、碩士到博士。 高醫職治系紮實基礎醫學教學,再加上多元臨床醫學與豐富的社區學習,都奠定我在職能治療專業發展的良好基礎,歡迎大家來報考。
版權:林采威系友提供
林采威97年開始擔任系學會副會長,及擔任高雄市職能治療師公會的居家派案秘書,100年從高雄醫學大學職能治療學系畢業,陸續參與大旗山計畫、管理81氣爆專案、執行高雄全區居家復能服務,持續累積經驗。 終於在2018年開設長照2.0南台灣第一家居家型職能治療所,擁有20多位特約職能治療師,在校期間承蒙學系老師教導,將在校期間的職能治療管理學期末報告「開業計畫書」所種下的創業種子,也在28歲這年萌芽了! |
版權:蔡孟儒系友提供
蔡孟儒大學學系、碩士學歷、和博士學歷都是於溝通障礙(語言病理學領域),藉由課程知識與實務工作機會,具體協助伴隨溝通障礙個人達到溝通目的,也深刻了解溝通障礙造成的困境。 擔任近四年臨床語言治療師工作經驗引發出國留學的動機,希望藉由更深入的知識學習,在語言治療特定領域有更多的專業知識,由在美國特殊教育學校、嬰幼兒加護病房、和養護中心實習語言治療和吞嚥治療增加更多的臨床經驗。
版權:王慈薇系友提供
王慈薇大學在校期間,大一至大三的課程幫學理基礎及概念打底,對於溝通障礙族群有了初步了解;大四進入臨床實習,將學理實踐,學習如何實際運用治療技巧及如何為個案設定最符合他們的治療計畫。大學時期加入研究室的經驗,擴展了我的學術視野,對於溝通障礙科學領域的學術研究有更進一步的接觸,也更了解到臨床和學術是相輔相成的,臨床所遇到的問題需要透過學術研究來梳理,而學術得到的新發現也需要經由臨床經驗來進行驗證。 大學畢業,在醫院臨床工作一年後回到母校進修並拿到碩士學位,目前在語言治療所擔任語言治療師。這麼說或許有些誇張,但對於我而言,語言治療師是世界上最有趣的工作了。每個個案都是獨一無二,沒有一種方法適合所有的人,思考出符合個案的治療方式並實際幫助到個案和其家庭,是件很好玩也很有成就感的事! 大膽思考,細心求證,帶上一顆真誠同理的心還有望向生命時閃閃發亮的眼睛,一起在語言治療領域航行吧!
版權:李孟璇系友提供
李孟璇我認為中山醫大語聽系的課綱安排很扎實、完善,每個年級都有重點必修科目,使我能循序漸進地吸收學理知識,又不至於造成過大的負擔。系上多數教授也很歡迎學生們於課堂中提問、討論,讓我不僅是單方面聽取講義裡的內容,更能與教授進行雙向的互動,能快速找到自己的盲點,提升學習效率。再者,學系也會安排許多見、實習機會,讓我能將平常所學,確實運用在實際治療上,這樣的學習經驗非常珍貴,使我在大四時,較好銜接至正式實習! 畢業後我便進入地區醫院執業,除了一般常見的語言治療項目(小兒早療、成人復健),我也是吞嚥攝影、嗓音治療的主責治療師,常與放射科的放射師或耳鼻喉科醫師合作,亦擔任院內教育講師,會為個管師或專科護理師演講,而主講內容為頭頸癌吞嚥問題。 目前,我則是在語言治療所擔任全職的語言治療師,本身也具備長照語言治療師與學校巡迴系統語言治療師資格,也曾擔任線上講師,與幼兒園及國小教師探討學童語言發展和構音問題。 |
我的學系 |
高雄醫學大學 職能治療學系 |
中山醫學大學 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語言治療組 |
|---|---|---|
多元能力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3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