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 地質科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地球與環境科學系 |
|
---|---|---|
所屬學群 |
地球環境學群
地球科學學類 |
地球環境學群
地球科學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
校本部 62102 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一段168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探索地球的奧秘與各種地質環境現象的成因,課程豐富多樣,學理與實作並重,與社會、環境互動性高。本系雖規模不大,但系風開放,研究與教學國際化,並鼓勵創新思維;老師與學生亦熱心服務,樂於貢獻所學於社會。 |
本系為全國唯一結合地震學、應用地球物理學、地質科學、環境科學與跨領域應用之新興科系,教師進行跨領域教學及研究,提供學生多元學習課程,學生可依其興趣選擇重點領域發展,提升競爭力。另外,本系設有地震科學教育館(含地震體驗屋)及3D視聽教室等空間設備,除供本系師生教學使用外,亦開放民眾參觀申請,提供學生擔任解說員之機會,將所學理論學以致用,回饋社會。 |
學科意涵 |
本系為地質科學系,屬於地球科學相關系所。本系研究之重點領域包含基礎地質學(例如:礦物岩石、地體構造、構造地質、古生物、地質資源等方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質災害(山崩、土石流、火山、地震等)、環境地質學,以及日益重要的全球變遷、人類世研究等。 |
地球與環境科學是「地球科學」與「環境科學」之合稱,為跨領域學門。結合野外調查與應用科學方法(物理、化學、生科、數學與程式設計)來分析與解釋在地球環境中所觀察到的現象。研究領域涵蓋災害評估、環境汙染、能源探勘、資源利用、與環境永續等相關的議題。 |
學習方法 |
野外觀察:野外地質調查是地質科學的研究基礎,一本線裝筆記本、羅盤傾斜儀、放大鏡與地質鎚,是到大自然學習的基本裝備。到了野外,將觀察地質材料在不同尺度的空間分布與特徵、收集資料,從中發現問題,並提出可能模型並加以驗證,因此重視觀察能力與技巧、資料的整合與串聯,以及積極探索的態度。 圖解:野外調查與採樣,重視實地觀察與思考。 版權:台大地質科學系 實驗操作:地質學學習過程中,於不同的地質領域皆有動手操作的機會,例如:會接觸大量的礦物、岩石與化石樣本,認識其特徵並動手測試其特性;於野外調查時也常有繪圖、測量與採樣的機會,並有機會能接觸物理與化學研究室、與學習電腦軟體、撰寫程式或分析大量數據。 圖解:多種研究方法,如顯微鏡觀察、質譜儀分析。 版權:台大地質科學系 未上傳圖片 模型驗證:地質系的研究與學習過程,能學習到各樣各類的科學研究技巧,涵蓋數學、物理與化學等領域的應用,將這些基礎科學理論整合、應用於地球科學的研究。 未上傳圖片 專題討論 |
地質野外調查:透過野外的實際觀測與採樣,探討地質現象。 圖解:地環概課程_學生參訪-父子斷崖 版權:中正大學地環系自有照片 地球物理探勘:利用地球物理儀器探測地下構造與資源 圖解:野外地球物理課程-探勘儀器架設 版權:中正大學地環系自有照片 實驗法:野外採集的樣本經化學與生科實驗可了解地質的演化與環境影響因子。 圖解:化學實驗 版權:中正大學地環系自有照片 數據分析與模擬:利用程式設計與數值分析觀測結果。 圖解:程式設計與觀測地震 版權:中正大學地環系自有照片 學習地震知識的導覽與解說。 圖解:學生對民眾解說與導覽地震教育 版權:中正大學地環系自有照片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 學習各項基礎數學與理科知識,並探索與發展個人興趣 |
建議選修地球科學加深加廣課程,且可抽空於戶外進行岩石、岩層或地貌觀察。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地質科學是地球系統中的重要一環,著重在固態地球(地圈)的實體特性,以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的原理及野外觀測為基礎,探索地球內部的組構,了解地球內營力在近地表所造成的各種地質現象以及地球的發展變化。 |
本系是地球與環境科學並重(因為屬於同一系統),可跨領域學習,與其他環境工程系與地球科學系切割學習的方式不同。同時本系也與本校生醫系有跨領域學程,另與理工學院共組跨領域微課程,學生可依其興趣選擇其未來出路。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畢業生在國內外學術界、產業界、學校與政府機構均佔有重要的地位。學生經過大學部的訓練後,多對地質領域深感興趣而選擇在相關系所繼續深造,或是積極考取地質技師執照,憑專業於公家機關與私人企業任職。新興的產業如能源與材料、防災議題(風險管理與災害評估等)、環境保育等,亦與地質相關,不必將視野限縮於一處。 |
誤解:地球與環境科學系畢業就業不易。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高中生常誤以為地質系課程內容僅限自然現象,且僅以背誦的方式學習。本系其實講求實地觀察、實作與獨立思考的能力;且地質領域相當寬廣,除了岩石、礦物、地震與火山,還延伸至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防災、資源、工程、材料與環境,亦涵蓋古生物、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面向,可依個人興趣與專長選擇研究領域。 |
地球與環境科學常被誤解為偏重記憶與野外觀測的學門,但事實上本系為結合眾多科學方法並兼具理論與應用的科學。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地質科學的學術與應用層面皆有,進入本系將有許多機會參與各式國際交流活動以及野外調查,對於喜歡探索自然,觀察自然中細微變化,或是喜好野外活動的學生,是相當歡迎的。 |
1、地球與環境科學研究面相多元,可依個人興趣與專長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
國立臺灣大學 地質科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地球與環境科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未上傳圖片 地球物質(礦物學與岩石學)大量的礦物、寶石與岩石標本,提供一套有系統的紮實辨認訓練,為地質系研究建立良好基礎。學生能動手操作儀器,觀察各種礦物與岩石材料的辨認特性,掌握其物理、化學與光學性質,除了鑑別種類外,更能認識其生成方式與環境,以及此地質材料後續的研究與產業應用。 野外地質調查本系開設不同地區與方式的野外調查課程,培養學生到新環境後的獨立觀察與思考能力,不同的探索題目與任務,實際由眼睛觀察與雙手觸摸,不再僅是教室課堂上單方面的學習。主動學習與討論,走進大自然,是本科系的一大特色。 圖解:地質系的特色課程:野外地質調查 版權:台大地質科學系 未上傳圖片 暑期野外地質本系學生於大三升大四之暑假,探索台灣(或世界)三大岩類(火成、變質與沉積岩)的典型區域。在為期三週的課程中分組於野外進行調查,同學們需利用大學三年所學的知識,結合小組成員各自的專長,在有限的時間內發現問題、建立模型與驗證,透過分工與團隊合作,完成書面與口頭報告,培養學生們言之有理、從無到有的過程。 未上傳圖片 人類世以地球科學的角度去深究人類造成的環境問題,讓我們知道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社會大眾對它又有哪些誤解,此外也討論社會經濟面向上,這些問題是如何產生、它為什麼難以解決、有哪些可改善之處。 |
野外地質戶外教學方式進行野外調查 圖解:實務考察課程,觀察大自然地形風貌。 版權:中正大學地環系自有照片 野外地球物理
儀器操作與實習、跨校合作學習 圖解:儀器操作與實習 版權:中正大學地環系自有照片 地震教育
利用模型學習地震知識,並訓練學生的導覽與解說。 圖解:地震科學教育導覽與解說 版權:中正大學地環系自有照片 程式設計
實用性、跨界性高 圖解:利用程式設計與數值分析觀測結果。 版權:中正大學地環系自有照片 環境汙染物傳輸
室內課程教學,提升學生環境科學專業素養。 圖解:環境污染物傳輸課程教學投影片 版權:中正大學地環系自有教學投影片 |
國立臺灣大學 地質科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地球與環境科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圖解:鍾教授二十年的研究造山歷程 版權:鍾孫霖教授提供
中央研究院鍾孫霖院士1981,1984與1990分獲臺灣大學地質學系學士、碩士與博士。 1991-1994臺大地質系講師與法國雷恩大學博士後研究一年。 1994-1998臺大地質系副教授。 1998-2014臺大地質系教授、特聘教授、講座教授。 2014迄今為中央研究院地球所特聘研究員,現為該所所長。 鍾孫霖教授應用各種先進的地球化學方法,長期研究與亞洲大地構造和岩石成因有關的地質問題,特別是大陸碰撞在世界屋脊 (西藏與喜馬拉雅山脈)上造成的岩漿活動,多項突破與創見受國內外矚目。在2005-2016年間獲選為多個知名國際學會的會士,獲頒世界科學院地球科學獎等殊榮。亦分別在2016年與2018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與世界科學院院士。 圖解:李鴻洲副總經理 版權:李鴻洲副總經理提供
台灣電力公司李鴻洲副總經理美國Thunderbird管理學院 企業管理碩士 亞洲理工學院 大地工程碩士 台灣大學地質系 2016.11~迄今 台電公司 副總經理(策略行政系統) 2015.12~2016.10 台灣汽電共生(股)公司 董事長 2013.01~2015.11 台電公司 副總經理 1979年畢業於台大地質系,1982年退伍後到台電抽蓄工程處,擔任明湖電廠約聘地質師,約三年後離開台電,至泰國亞洲理工學院就讀大地工程研究所,成功以「海外學人」成為台電正式員工,參與明潭抽蓄電廠計劃及921地震後各種壩體復建工程。歷任營建處長、總工程師,期間接下台電發言人職務,更借調到子公司台汽電出任董事長,有別於傳統工程出身的台電人,兼具技術專業與實務經營經驗。 圖解:環保署魏國彥前署長 版權:魏國彥教授提供
環保署魏國彥前署長1987 美國羅得島大學海洋研究所博士 1988-1994 美國耶魯大學地質與地球物理系助理教授 1994-迄今 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 2009-2010 行政院研究考核委員會副主委 2000-2012 台北市政府研究考核委員會主委 2014-201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 魏國彥教授專長為古海洋學、古生物學,曾獲得中華民國地質學會「馬廷英論文獎」、「地質貢獻獎」。著有「全球環境變遷導論」,是第一本「全球變遷」中文教科書,獲頒教育部第一屆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政府工作方面,曾獲得行政院一等研考專業獎章、莫拉克風災重建紀念章、行政院一等功績獎章。另著有「正自有山河之異」。 |
圖解:林翰君 版權:經系友本人同意提供
林翰君國立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學士 國立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碩士 銓日儀企業有限公司海洋測量工程師 碩士主修構造地質學,參與多次野外地質調查。於本系畢業後進入海洋測量領域,從事海洋水文量測與地球物理探勘,出海運用儀器執行離岸現地的地形、地貌、地層剖面、磁力異常等勘測,主要參與臺灣離岸風電場址開發前調查、中油天然氣管線定期性巡管檢測等相關測勘專案;除此之外,也曾參與地質鑽探船執行地質鑽探任務。 圖解:官思妤 版權:經系友本人同意提供
官思妤國立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學士 國立中正大學應用地球物理與環境科學碩士 從本系畢業後,在本系擔任兩年研究助理,再於本所進修取得碩士學位,目前於美商傑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擔任正工程師。 圖解:吳政倫 版權:經系友本人同意提供
吳政倫國立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學士 國立中正大學應用地球物理與環境科學碩士 於地環系所畢業取得碩士學位後,目前任職於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中心。 圖解:黃俊評 版權:經系友本人同意提供
黃俊評中國文化大學地質系學士 國立中正大學應用地球物理與環境科學碩士 台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 高中時發現對地科有濃厚興趣,因此大學從可接觸實物的地質開始啟蒙,至研究所針對氣候變遷探討,由立體空間配合時序變化,對地球鑑往知來,進而求職時選擇能改善大氣及土地污染的環境工程顧問領域,目前於台境企業公司擔任工程師,針對各縣市環保局公告之土壤地下水污染場址執行規畫及改善工作(負責蘇澳油污污染場址)。 圖解:林均祥 版權:經系友本人同意提供
林均祥國立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學士 國立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碩士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HannStar)高等工程師(資料科學家) 進入地環系後第五年獲得學、碩士學位,並在碩班的研究過程中結合數值模擬與Ai技術,從中找到自己未來出路,目前將所學貢獻於電腦硬體產業。 |
國立臺灣大學 地質科學系 |
國立中正大學 地球與環境科學系 |
|
---|---|---|
多元能力 |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0%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