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 歷史學系 |
國立臺北大學 歷史學系 |
|
---|---|---|
所屬學群 |
文史哲學群
歷史學類 |
文史哲學群
歷史學類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
三峽校區 23741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
學系特色 |
本系是臺灣最早設置的大學歷史系,也一直是臺灣最重要的歷史教學與研究機構。 |
本系師資陣容堅強,有精通德文、西班牙文、荷蘭文及滿洲語文的教師,並延聘中央研究院學者為研究所開課。本系課程多元,中外領域兼備且強調實用性。 |
學科意涵 |
歷史學,研究古今中外人類文明歷程的學問。 |
歷史學的目的是訓練學生的歷史思維與史學專業能力,並涵養處事智慧與培育解決問題之能力。 |
學習方法 |
1. 歷史資料的整理與收集。2. 歷史資料的重點摘要。3.年表整理、人物大事記、檔案與口述歷史之比對等。 圖解:陳韻如老師:眾裡尋她:繪畫中的女性形貌探 版權:本系自有 2. 摘要與報告撰寫、培養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他人或文本之能力。 圖解:歷史GIS研究提案討論工作坊 版權:本系自有 3. 田野調查:實地走訪研究對象所在地區,釐清官方與地方文獻之間的差異。 圖解:李文良教授與學生赴台南田野調查 版權:本系自有 |
論文撰寫:學生選定課程相關主題,在授課教師的指導下,撰寫出一篇合乎學術規格的歷史專題論文,使學生能熟悉論文選題的要訣以及實際撰寫的方法與技巧。 史蹟踏查:透過老街區、博物館、圖書館、文獻檔案館、美術館、畫廊的實際參訪,以使修課學生能深入了解地方特色並體驗各種文化藝術。 多媒體實作:透過GIS業師講授,培養同學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IS)的能力與技巧。同時以海山地區為實作場域,整合其他課程中習得的蒐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實際設計如何呈現地方的文史資源,訴說地方的故事。 策展與導覽實習:由業師指導,透過跨領域學習(如影像運用、展場規劃、多媒體行銷,美編設計),讓同學實際體驗展場規劃及服務,藉此瞭解博物館、文物館的運作,同時嘗試運用在學校習得的知識與能力,思考文化展示的各種可能性與方式。 影像攝製:邀請紀錄片專業導演擔任業師,教導學生實際進行紀錄片的拍攝與後製,提供學生專業實習和跨界合作的場域,以深化並多元化其史學訓練,培養未來從事相關研究、影視多媒體製作等能力。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選擇一個有興趣的小題目,嘗試使用上述的方法撰寫小論文、完成有興趣之學習歷程檔案。 |
最好的準備方式是培養自己多多觀察的習慣。你可以嘗試留意生活周遭的人、事、物,觀察社會現狀,也可以透過閱讀各種題材的小說、社會議題的報導,就有興趣的題材深入瞭解,進一步培養自己的同理心與想像能力。另外,除了思考,嘗試將想法以分析、評論的方式寫下來,也有助於磨練表達的能力。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歷史學與人類學:在研究範圍方面,歷史學專注於理解過去;人類學相對強調當代,在討論歷史時也更在意過去如何影響現在。方法上,歷史學者最主要的功夫在解讀史料;人類學者則做實地田野調查,包含文化人類學的觀察以及考古學的挖掘。另外,人類學的著作往往強調與西方的人文社科理論對話,歷史學比較沒有這方面的包袱,重視直接從史料來解讀問題。 |
常言文史不分家,但歷史學研究方法著重針對過往人類歷史現象與社會變遷,進行理解、分析和解釋,學習領域涵括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與中文系著重於中國文學、臺灣文學的詮釋和賞析,以及傳統中國義理、考據、辭章等專門之學的傳習,有所不同。此外,社會科學著重於當代社會現狀的理解與分析,重視理論的運用。而歷史學則關注事件脈絡的探索與解釋,透過蒐集、分析資料/資訊、論證史料,辨明現在為過往人類活動發展累積的結果。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找不到相關工作。 |
歷史學系畢業生只能當歷史老師或是公務員?實際上,本系畢業生的發展和出路極為多元,畢業系友從事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藝廊、出版社、文史工作等佔相當比例,另外任職私營企業(含服務業、金融業、科技業等)的比例也頗高。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誤解:學歷史需要會背書,對歷史不熟悉是因為不會背誦? |
由於過往「背多分」的學習經驗,高中生容易將「歷史」視為一種記憶性的學科。實際上,大學歷史教育著重於強化學生的思想深度與創意思考能力,強調歷史思維的養成和應用,有助於學生畢業之後進入社會職場,可以展現傑出的企劃、文創、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經營管理的能力。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請參考本系網頁:www.history.ntu.edu.tw |
歷史學是一門重視思考分析的知識,也是一門可以結合生活、興趣、娛樂與工作的學問。根據本校委託校內民意與選舉研究中心歷年度進行的畢業生流向調查,對於畢業後求職順利與否、解決問題能力、人際溝通協調、國際觀、專業知識的訓練等問卷數據皆在全校名列前茅,可見本系畢業生對於在學期間的訓練,普遍感到相當滿意。 |
國立臺灣大學 歷史學系 |
國立臺北大學 歷史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中國史上的人物與世運課程以講演為主。授課教師每週都會以不同的中國史上的人物為中心,講述人物如何面對他的時代。此課程為大學歷史課中,少數仍以人物傳記為主者。教師對其所選人物皆有個人獨到之見解,並且可以聯繫到特定議題。這些議題在當代仍有重要意義,值得現代人省思。授課教師每週會指定人物相關文本,作為同學的思考基礎。 清代臺灣開發史清帝國統治臺灣的二百年期間,是臺灣的漢人移民、土地開發以及族群關係高度發展的一段時期。臺灣的地表面貌以及社會構造,大致上也是在清帝國統治的期間形成。本課程希望能藉由清代臺灣開發和歷史的講授,讓學生瞭解今日臺灣的地表面貌以及社會構造的歷史過程。 近代台灣城市史課程可略分為教師導論、同學報告與綜合討論三部分。學期前幾週,授課教師將帶領同學閱讀重要的城市史研究,認識過去研究者之理論框架,開拓同學視野。之後依循主題,每週請修課同學導讀台灣史上的個案研究,並且參與討論。為了確保課程參與,教師會要求同學寫作指定閱讀之摘要。 未上傳圖片 戰後台灣政治史本課程著重戰後1945-1990年代美國政府、中華民國、台灣社會之間互動關係,以主題式方式,帶領學生從檔案史料著手,關照國際冷戰局勢影響下的內外關係,尤其是美國政府政策對台灣政治發展之影響,探討台灣政治發展之重要課題。 未上傳圖片 歷史學與現代社會史學是一門以探究和書寫「過去」的學科,而非是「過去的精準重現」。本課程帶領同學認識歷史學圍繞著「過去」所產生各種思辯和評估的方法與流變。課程目標:一,描述歷史學基本概論與歷史知識運作的基礎方式;二,辨別日常生活中與「歷史/過去」有關的各類議題。三,反省和歸納自己在認識「歷史/過去」應該具備的立場。 |
德國史介紹德國歷史之發展輪廓、轉捩點、重大歷史事件與重要歷史人物,從歷史發展的脈絡,探索「德意志地區」到「德國」的重要轉變過程。所提出的問題例如:位於中歐地區的「德意志地區」在政治發展上如何從傳統、長時期的分裂、各自獨立,轉化為政權整合的「德國」?整合的深度與強度如何?反抗的力量何在? 清代滿州語文與族群文化滿文文獻記錄了滿族與其他族群的互動關係,亦因清代滿人的統治地位,滿文檔案成為解讀族群關係與文化的重要史料語文;此外,現代滿語及錫伯語文獻,亦保留不少滿族、清代旗人的史料,尤其錫伯語文傳承清代滿洲語文的歷史關係,錫伯文獻亦值得多加發掘、研讀。因此,本課程挑選各種滿文、錫伯文文獻,進行教學、繙譯、解析, 中國共產黨史本課程以閱讀原始材料,與二手研究的相互對照,採取專題方式,探討中共由建黨到建國後在不同期間的課題,例如農村根據地、延安整風、國共合作、統一戰線、土改、鎮反、文革等。一方面介紹第一手材料的性質與特色,並帶領同學實際研讀史料與相關研究,使其有系統而宏觀地認識中共研究的現況,同時進一步學習如何應用相關史料 英國史本課程旨在建立歷史系學生對於英國歷史的基本瞭解。本課程以教師講演為主,輔以期末的專題或書評習作,擴展學生的閱讀與學術寫作能力。 臺北地區發展史本課程旨在讓學生瞭解北臺灣地區各時期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層面之發展過程及其特色,奠定學生日後從事相關研究與在地文創的基礎。課程於學期中也會安排約二至三次戶外教學活動(如新莊、萬華、大稻埕、城內區、大龍峒、芝山巖、板橋等地或北投凱達格蘭文化館)。 |
國立臺灣大學 歷史學系 |
國立臺北大學 歷史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涂豐恩學歷:臺大歷史系學士、碩士,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 經歷:故事:http://gushi.tw/ 創辦人 現任:聯經總編輯 http://t.cn/ExHGpJk •「故事」創辦人 http://t.cn/ExHqrz2 •【未來大人物】《故事》創辦人 涂豐恩 未上傳圖片
夏國安學歷:臺大歷史系學士、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碩士 現職:鴻海科技集團人力資源部/人資長 https://www.foxconn.com/zh-tw/about/group-profile
黃崇凱一九八一年生,雲林人。臺大歷史所畢業。曾任耕莘青年寫作會總幹事。做過雜誌及出版編輯。著有《文藝春秋》、《黃色小說》、《壞掉的人》、《比冥王星更遠的地方》、《靴子腿》。 《文藝春秋》:一個台灣囡仔寫給土地長長的信,收件人是茫然且奮力問過「我是誰?」的島民 http://okapi.books.com.tw/article/10018 【書與人】人各有鄉,愁得其所 - 黃崇凱談《文藝春秋》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1123802 |
高震寰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學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博士。研究專長為中國上古史。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林冠旻1996年秋天生,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畢業,羅東在地人。 2020年因疫情,回顧家鄉、回顧人文的長期失去關注,故而返鄉致力於人文教育的推廣,以書店、媒體、體制內外教育開發等形式進行。 2020年創立文邑二手書店 2021年創辦《加禮遠》地方刊物 2021年設計「羅東年輕人的鄉愁」行動展演 2021年獲教育部青發署changemaker2.0銀牌獎 2021年受聘為宜蘭縣政府青年事務委員 2022年獲文化部青年村落計畫 2022年開設文邑二手書店二店文青
馬嵩惟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學士,擅長於流行歌曲填詞。擔任2018年第29屆金曲獎評審。 好聽音樂製作 製作企劃/專業作詞人 Sony/ATV Music Publishing新索音樂版權 作詞人 未上傳圖片
謝庭淳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學士, NYU Hospitality management studies ,曾服務於The St. Regis New York ,專長旅館管理研究。 臺北文華東方飯店經理 未上傳圖片
王正維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學士,擅長於遊戲軟體設計。 橘子遊戲公司、T3 Taiwan(鐵三角)技術主任 |
國立臺灣大學 歷史學系 |
國立臺北大學 歷史學系 |
|
---|---|---|
多元能力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0%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
性格特質 |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1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0%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5%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