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

如何確定自己適合就讀數學系?(下)

2025/9/5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數學系 李國瑋助理教授

如何確定自己適合就讀數學系?(下)

上一篇:如何確定自己適合就讀數學系?(上)

 

你適合讀數學系嗎?你適合讀彰師數學系嗎?

    這裡想要先對全台的大學數學系一起徵才,提出幾個觀點說明讀數學系可能需要具備的特質,然後再介紹彰師數學系想要培育什麼樣的學生。

    我想幾乎所有人都同意的一個說法是:在中學階段喜歡數學的話才適合讀數學系,  如果你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數學並沒有好感,那麼大學讀數學系的話可能會遇到不小的挑戰。 而我們就從這個角度繼續討論。想一想自己在中學時期喜歡數學的原因是什麼?有的人喜歡數學是因為他是現行教育制度下的獲益者,像是數學成績總是在班上的前段,又或者是數學問題可以回答得很快,於是被形塑成數學天才。這些外在的環境固然是讓你喜歡數學的因子之一,而我們需要再思考的是:除了這類的外在因素,你是否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曾經深深地對某一個定理或某一個公式感到驚嘆?或是想想看你是否有類似以下經驗:你在解一個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從起初完全沒有想法,然後突然靈光一現好像有點頭緒,接著開始不斷地嘗試,當中試了很多方法仍然失敗卻不感到灰心而繼續努力,經過一段時間後終於把問題解決了,而且回顧整個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時,帶來的是一種滿意、喜悅且自豪的心境。

    若你對數學理論或是某個數學式子感到不可思議,還有享受所有的解題過程,那麼這會是適合讀數學系的重要因子。就前者來說,這意味著你對求學與求知這件事是感到開心的,  而且可以從自身的觀點給予賞析或批判。求學不能一味地照單全收,而是要思考並比較每個過程與結果的優劣性,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精進數學。

    對數學的熱愛可以說是讀數學系最需要而且是最重要的一個特質,當你進到大學開始面對高等數學時,將不再只是「學了一個觀念然後進行解題」這麼單純的模式而已,而是要開始體會數學上每個領域的完整理論。就算是課程中設定了一些習題需要完成,這些數學習題也不會是馬上就可以回答出來的題目,而是需要嘗試與摸索,在前方未開發的山林中開闢一條新的途徑。在面對複雜且困難的數學時,自己的內心需要產生心流,基於你對數學本質的熱愛,這股力量將不斷地給自己信心,然後繼續前行。

    若你身邊有讀過大學的親朋好友,或許跟他們借看一下大學用書,並非要你去讀書本的內容,只要看個外觀,然後隨手翻一翻,你就會發現上大學後的每一個學科都會使用厚厚的原文書,除了英文能力可能是需要克服的關卡之外,光從書本的厚度來看,大學的一門三學分的課程要在一年之中把這整本書的內容全部學習與消化,相較於高中一年有四節課以上的數學課但課本厚度不到一公分,大學每一個學科的知識量是出乎意料的爆增。此外,大學數學注重的是理論的建立,不再是單一知識點的認識,所以在學習上勢必需要付出更多的心力才有辦法修成正果。

    若你當初對數學的熱情,純粹只是來自於成績或是速解帶給你快樂的話,這樣的快樂模式在進到大學之後將會逐漸減少而消失。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目標前進,未來不會再去用比較的方式評判誰做的工作比較好或比較不好。若是進行數學研究的話,每個人感興趣的問題與研究領域也難以比較,所以必須盡快地把產生快樂的因子回歸到求知面,才能在數學的路上走得長遠且歷久彌堅。

    至於彰師數學系在選才上的想法有以下幾個:若你在中學階段就具備一些領導的能力,那麼進到彰師數學系之後將會進步地更快。比方說你的志願是要當中學數學教師,那麼到時候,不論是在帶領班級甚至是帶領學校的團隊與他校交流,領導力顯得十分重要。若你的生涯規劃是往業界發展,進到職場後,或許你覺得自身只是一個公司的職員,但是不少公司在知道你是數學系畢業的時候,那種肅然起敬的感覺油然而生。業界往往認為,具備數學訓練的人在邏輯推理、數據分析或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比較扎實,因此更願意提供數學系畢業生一些需要深入思考的任務。公司的營運舉凡財務報表或是某些議題需要進行決策時,主管可能會希望你從一些現有的資料進行分析,並給出實質的意見或是提出未來可行的方案供主管參考。換句話說,這也讓數學系畢業生不只是被當作執行者,而能成為在組織中參與決策與提出建議方向的角色。

    領導力是一個高階的能力,需要對一件事物清楚的掌握, 在一些關鍵的時間點必須做出判斷,讓團隊的人聽從並跟隨於你。這個概念也可以說是頗具數學的樣子。數學可以在一些很複雜的事情中找到脈絡,數學的結構可以支配並描述許多生活的現象,掌握數學的要領也可以透過數學給出一個新的視角,在一個更高的觀點看全局。

    除了領導力以外,我們也非常歡迎具備溝通與表達力的你進來彰師數學系。若你想要當中學教師,你需要有優異的溝通與表達力才有辦法帶領班級。中學教師是在學生、學生家長、學校之間溝通的重要橋樑,這樣的身份所需要的溝通與表達力必須很全面,表達力很好的話,課堂的氣氛變得活絡可以讓學生學習意願提升。此外,當你要和現在的青少年溝通時,說話的方法是讓學生聽信於你的一個關鍵;而面對家長的時候表達的方式和面對學生時必不相同,和學校的主管交談方式又會和前面兩者不一樣,這就一再地考驗你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否到位。

    若是進到非教育環境下的職場也會是類似的場景。你對於公司的同仁如何溝通?對於上級主管又要怎麼表達你的想法?若要與其它公司進行業務的交流時,身為公司的代表,說出來的話就要更加注意。若你未來是走研究路線,如何將你的研究成果發表,讓別人感受到你做的研究具有價值?若遇到領域相近的人,如何表現自己以尋求合作?善於表達的人總是會有比較多的機會。

    最後要說是,彰師數學系也非常欣賞具備團隊合作能力的人,如果我們想著要把每一件事情都先學得精通再去處理真正的問題的話,這樣所需時間會拉得太長以致根本無法順應現今瞬息萬變的世界。此外,進行一項大工程的時候,只憑單一個人的力量也是不可能完成的,於是乎如何在自己的崗位上各司其職,和團隊中的伙伴並肩前進,這個能力的養成也是需要時間慢慢精進。

    在看完前面的文字後,你可能會發現你在中學階段好像都沒有培養出領導、溝通表達、團隊合作等能力的話,那麼進來彰師大數學系會不會很麻煩?關於上述所說的能力,當你進到彰師數學系之後,數學系有很多課程的編排都會將這些元素與數學的專業知識進行整合。舉例來說,人工智慧及其應用課程的期末成果要完成智慧機器人,班上同學需進行分組,並推舉一位小組長規劃時程與分工。組員間的協調與討論、和教授或助教之間的互動、如何分配工作才不至於重覆做事或做白工等等的過程,都會讓每個人的各式能力有所提升。

    又如應用統計(一)課程,修課學生也會經過小組討論、尋找想要研究的題材、多次與教授晤談討論進度與問題討論,再配合著統計軟體分析數據,最後上臺報告分享成果,使個人各種能力都有所提升。而彰師數學系也有開設教學科教材教法、中等數學課程與數學科教學實習等課程,這些課程的培訓也是十分地紮實,除了讓學生數學專業精進,前述所說的能力也會在這些過程中成長。此外,彰師數學系也有學生組織像是系學會、服務隊與各種系隊,學校也有一些社團與校隊,也可以透過參與感興趣的組織來培養這些能力。

 

結語

    探索自我需要很長的時間思考,並非一朝一夕就有答案,雖然課業中的知識面需要很多時間以求精進,每隔一段時間可在夜深人靜的時刻思考自己的目標與未來,將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本文為合作邀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話題類別:同系不同樣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