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藥學夢轉彎 我與物治系的不期而遇
2025/6/11
中國醫藥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周采逸同學

物理治療探索旅程
其實,在準備學測的過程中,我的第一志願一直都是藥學系,而不是物理治療學系,然而在學測放榜後,我最終錄取了中國醫藥大學物理治療學系。雖然我在面試準備過程中就對物治系有過一些認識,但對這個科系是否真的適合自己,仍然不是很確定,因此在還沒正式成為大學生前,我心中一直有想要轉系的想法。
不過,在實際開始學習有關物理治療的內容後,我發現,相較於藥學系必須大量背誦化學結構跟藥理知識,我似乎更喜歡物治系的授課內容。除了能夠學習人體構造,課堂上還能實際操作在同學身上,這樣的學習方式讓我發現很多平常不會注意到的人體奧妙,也讓我漸漸產生興趣。
比較特別的是,過去我只覺得物理治療是人們做完手術後要到醫院走路、做一些簡單的運動,或是腰酸背痛時會到診所進行的電療、熱敷等處置。但這僅僅是物理治療領域中的一小部分,直到我深入接觸後才知道,物理治療包含了四大領域:骨科、心肺、神經、小兒,各自又都有更加專業的部分。
物理治療的課程核心
在物治系的課程中,最基礎、最重要,也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大體解剖學」,我們透過實習課直接在大體老師身上觀察肌肉、神經、血管的走向,對了解人體構造有相當大的幫助。也因為是實際在大體老師身上操作,為了不辜負大體老師的心意,大家都很認真學習。
而在「基礎物理治療學」這門課,我們學習到基本的臨床理學檢查,例如測量人體關節活動角度,藉此來判斷可能是哪個肌肉受到傷害,以及對各類病人都適用的 PNF 技術,可以活化病人僵硬、無力的肌肉。
在「操作治療學」課程則可以學習到很多在臨床上相當實用的手法,包括筋膜鬆動、關節鬆動等。這也是一堂我們開始學習治療方式的課程。
自大三開始,我們就會依照四大專科內容學習如何診斷、治療的專業內容;到了大四便需要到醫院實習,並通過國考,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物理治療師。
實作課程與跑考機制
物治系最特別的一點,就是我們在實習教室裡面看不到傳統的課桌椅,反而我們是在一張張的治療床上上課。每當課程進行到一個段落,老師都會安排實作練習,讓我們將剛剛上課的內容直接操作在同學身上,並且老師和助教都會在教室巡視,可以馬上指導動作是否錯誤,或提供更好的操作建議。我們有問題也可以馬上詢問,相較單純的講課,我更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
另一方面,物治系的考試方式也相當與眾不同,幾乎每堂課都是採用「筆試」加「跑考」的方式。所謂的「跑考」,就是將實習課時所練習的檢查方法或是治療手法,一對一展示給老師看。雖然這樣的考試方式壓力很大,但在考前反覆練習的過程中,我們也能真正熟練上課所學的內容,對我而言是很棒的學習方式。跑考最重要的目的不僅是評分,而是確認同學是否真的掌握了技能,因此系上老師們在考試時,並不會單純站在旁邊打分數,而是適時給予提示,來緩解同學們的緊張情緒,大部分老師會適時提醒同學哪些步驟有遺漏、或是沒做好,並給予一些實際的建議。時間允許的話,他們也會讓我們多操作幾次,鼓勵我們發揮出最好的表現。
物理治療的影響及價值
在學的這段時間裡,我也了解到物理治療不僅能治療腰痠背痛,在許多疾病治療過程中也能扮演重要角色。還記得在大二的一門選修課,我曾經到台中的物理治療所見習,其中有一位院長分享的治療經驗,至今仍讓我印象深刻。有位病人在中風後積極地到治療所進行復健療程,從起初連路都走不好,到漸漸地能正常走路、騎機車、開車,這過程中只花了約一年半的時間。或許,多數人都認為中風是難以痊癒的疾病,從醫學角度來看,中風所帶來的損傷跟退化的確難以完全復原,但是透過持續不懈地進行物理治療,患者仍有機會逐步恢復日常生活的功能,這樣的改善對一個家庭來說,足以帶來巨大的希望,不僅減少了病人的病痛,也減輕了照顧者的負擔,我認為這就是物理治療的價值所在。
◆延伸閱讀:想進一步了解這個校系所屬的學類內容嗎?點進來看看學類介紹吧!
◆本網站歡迎投稿,有關文章及影片投稿事項請參考徵稿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