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亞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
|---|---|---|
| 所屬學群 |
教育學群
幼兒教育學類 |
教育學群
幼兒教育學類 |
| 所在校區 |
校本部 413台中市霧峰區柳豐路500號 |
博愛校區 100234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1號 |
| 學系特色 |
亞大幼教系為教育部認可之師資培育學系,培育具專業素養、創意思維與國際視野的幼教師與教保員。每年核定74位師資生名額,入學後通過甄選考試,可依教育部規定修滿128學分取得學士學位與專業資格。課程兼具理論與實務並開設「幼兒潛能與創意設計」、與「兒童美語教學」跨領域學程,發展跨域專長。此外,學系推動海外實習與國際交流,提供學生赴日本、印尼、馬來西亞等地區實習,培養國際視野與教育實踐力。 |
1. 豐富完備的課程安排,培育優質幼兒園教師。 |
| 學科意涵 |
「幼兒教育」是針對0至6歲、尚未進入小學階段的幼兒所進行的教育,涵蓋家庭教育、認知與學習發展、人際互動等多元面向。本系依教育專業需求規劃完善的師資培育課程模組,包含「幼教師資專業選修學程」、「智慧教育科技專業選修學程」及「特殊教育次專長課程」,兼顧理論與實務,強化學生的教學能力與專業素養。本系多元的培育,是你幼教夢想奠定最堅實的起點。 下載詳細資料 |
依照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三條定義: |
| 學習方法 |
「科技融入教學法」讓學習更有創意、貼近未來!本系課程結合生成式AI、VR、AR與教育機器人等新興科技,培養學生在教案與活動設計中靈活運用數位工具,創造互動且富想像力的教學體驗。學生能運用AI輔助桌遊設計與課程規劃,培養數位創新思維,為未來教育注入科技能量,成為兼具溫度與智慧的幼教人才。 圖解:科技融入教學之VR體驗 版權: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情境模擬教學」把「真實幼兒園」搬進校園!學生不只是學理論,而是親身走進模擬情境中,面對真實發生的育兒挑戰,培養臨場反應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本系導入AI電子寶寶互動系統,讓學生能即時體驗嬰幼兒的作息與照護需求,透過實際操作,在行動學習中培養關懷力與應變力,成為更有溫度又具科技素養的幼教專業人才。 圖解:AI電子寶寶學習體驗 版權: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A-PBL教學法」就像一場「從發想到實踐」的創意挑戰賽!學生從真實而有挑戰性的問題出發,親自構思、設計與解決問題,過程中要團隊合作、動手實作、動腦思考。透過長期專題的探究與行動,學生不只是完成一份報告或作品,更培養了自主學習、創新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習變得充滿成就感與真實感。 圖解:學習構思、設計與解決問題 版權: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實務教學法」就像一場「走進真實教室的冒險」,學生不只坐在教室聽理論,還能親自走訪幼兒園、觀察教學現場、嘗試試教與實習。透過與業界老師協同教學,從課堂到實務一氣呵成,讓學習變得更立體、更真實,也培養面對未來教育現場的解題能力與自信心。 圖解:幼兒園實際參訪與學習 版權: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翻轉教室」讓學習更主動、更有效率!學生在課前先透過影片預習基礎知識,課中則進行討論與實作,把學到的概念立即應用;課後再複習與延伸。這種學習模式讓課堂時間更聚焦於思考與操作,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與實際應用的能力,真正做到「學中做、做中學」。 圖解:課中進行討論與實作 版權: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
(1)觀察本系結合理論與實作,並搭配相關課程,如幼兒輔導、幼兒觀察、教學實習及其他課程等,且讓學生實際進入幼兒園現場,「觀察」幼兒、了解幼兒園的課程與教學、環境規劃、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等,透過實地觀察,更能理解如何將理論落實於幼兒園。 圖解:參訪菁桐國小附幼 版權:本系 (2)團體分享「團體分享」透過不同科目的課程,讓學生於課堂中針對議題及理論進行報告,並於團體中提升學生勇與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且發展適切的人際互動關係。 圖解:學生志工營隊分享會 版權:本系 (3)小組討論「小組討論」,本系課程注重分組及小組討論及分享,並符合核心素養的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讓學生於小組討論中交流彼此想法,並展現包容異己、溝通協調及團隊合作的精神與行動。 圖解:實習成果分組報告 版權:本系 (4)實作「實作課程」,讓學生於課堂上進行教案設計,並實際至幼兒園進行教學及實習,且從與幼兒互動的過程中,思考如何規劃適合幼兒需求及興趣的課程及活動。 圖解:實習課程(木工角)實作 版權:本系
(4)實作故事團學員將課堂及研習活動學到的說故事技巧,應用在社區辦理的閱讀節活動。 圖解:閱讀節 版權:本系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建議對幼兒教育學系有興趣的同學,可在高中階段多參與自主學習或服務學習活動,累積與人互動的經驗。透過觀察與關懷周遭人事物,培養細膩的同理心;在團隊合作中學習溝通與協調,培養耐心、創意與責任感,這些都是成為優秀幼教師的重要基礎能力。 |
本系擬招收對幼兒教育有熱忱、並具備觀察、溝通表達、社會參與能力、能與他人合作、並有創意之學生。建議參考本系著重之重點領域(語文、社會、藝術、綜合活動)有系統地修課,並具體呈現學習成果。詳細內容請參閱本系公告之審查項目、重點與準備指引。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亞大幼教系與國立教育大學同為師資培育學系,學生通過師資生甄選並修滿128學分(含幼兒教保專業課程32學分),即可同時取得學士學位與師培學分。學系以跨域、科技、國際化為特色,結合生成式AI、VR、AR與教育機器人,並與開設「幼兒潛能與創意設計」、「兒童美語教學」跨領域學程,培養第二專長。另提供日本、印尼等海外實習機會,並與非營利幼兒園及親子館合作,強調學用合一,培育兼具溫度與創新的幼教新世代。 |
(1)教育系:培養國小師資、教育行政與學術研究人才。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生涯發展中常被誤解的是「教保員」與「幼教師」的差別。幼教師須完成師資培育學程並通過教師檢定取得教師證;教保員則修習幼兒教保專業課程32學分即可從事幼兒照顧與教學輔助。就讀亞大幼教系可同時取得幼教師與教保員雙資格,隨著0至6歲教育政策推動,兩者皆為高需求職缺,此外,畢業生就業率逾九成深受幼教機構青睞。 |
高中生常誤以為本系學生畢業後,只能擔任幼兒園教師。實際上,本系畢業生可於幼兒園擔任教保員或幼教師外,還有其他多樣的發展面向,如出版業、兒童博物館、福利服務機構…等。曾有畢業系友獲得入圍廣播金鐘獎。畢業系友若持續進修,可成為高等教育師資。另外,亦可參加公職考試。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在學習方法上,常見的誤解是認為幼教系只適合女生就讀。其實,幼兒教育是一門兼具專業理論與實務操作的學科,重視兒童發展、教學設計與溝通技巧,無論性別皆能發揮所長。許多男同學在幼教領域中表現出色,以創意、幽默與穩定特質深受幼兒喜愛。幼教不是「溫柔的代名詞」,而是培養專業教育力與行動力的實踐場域。 |
高中生常以為幼教即照顧幼兒的生活起居。實則本系規劃團體、小組及個人等學習方法,讓學生理解幼兒發展理論、課程及活動規劃等知識,並搭配實作課程,如活動試教、至不同特色的幼兒園參觀、海外實習及姊妹校交換等。讓學生可實際運用所學,從實踐中結合理論,進而成為具備幼兒教育基本素養之人才。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一、開設跨領域學程,培養學生多元專長,參加校外比賽屢獲佳績,提高學生職場競爭力。 |
本系特色包括: |
| 我的學系 |
亞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幼兒發展與保育運用「案例探究 × 翻轉教學 × 活動引導」三合一的創新模式,讓課堂像是一場探索旅程。學生不只是聽講,還要觀察、討論、推理,從案例中理解幼兒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獨特樣貌。透過分組互動與遊戲化任務,大家一起腦力激盪,把理論變成可運用於教學現場的創意方法,讓「學幼兒發展與保育」變得不僅有趣、更有感、有用! 圖解:透過分組學習展示議題討論 版權: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創意教具設計課程以「玩中學、做中想、創中學」為精神,帶領學生從幼兒發展需求出發,學習如何運用日常素材、數位科技與美感設計思維,打造兼具教育性與趣味性的教具。課程中結合實作、討論與展示,從構想到成品,每一件教具都蘊含教育意圖與創意巧思,讓學生體驗如何把「想法變成能啟發幼兒學習的玩具」,實現理論與實務的完美融合。 圖解:創意教具設計課程成果展示 版權: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幼兒藝術課程以「玩藝術、玩創意」為核心精神,透過豐富多樣的幼兒藝術創作活動,引導學生探索體驗顏色、線條的奧妙,培養觀察與表達的敏銳度。課堂結合體驗式教學,讓學生感受幼兒視覺藝術教學的樂趣與歷程,從中學會設計能啟發幼兒想像力與美感活動。最終,學生不僅能欣賞藝術之美,更能將「創作」轉化為啟發幼兒心靈的教育力量。 圖解:探索體驗顏色與線條的奧妙 版權: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
幼兒觀察結合理論與實作,並搭配相關課程,如幼兒輔導、幼兒觀察、教學實習及其他課程等,且讓學生實際進入幼兒園現場,「觀察」幼兒、了解幼兒園的課程與教學、環境規劃、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等,透過實地觀察,更能理解如何將理論落實於幼兒園。 圖解:至幼兒園實地觀察見習 版權:本系學生 幼兒園教材教法讓學生於課堂上進行各種主題教案設計,思考如何規劃適合幼兒需求及興趣的課程及活動。 圖解:教材教法課程就近邀請本校附幼幼兒參與 版權:本系
幼兒園教保實習及幼兒園教學實習參觀各類型幼兒園及相關機構,並選擇合適的幼兒園讓學生於課堂上進行教案設計,並實際至幼兒園進行教學,且從與幼兒互動的過程中,思考如何規劃適合幼兒需求及興趣的課程及活動。 圖解:學生至新加坡幼兒園實習3周 版權:本系學生 實作課程(幼兒器樂、幼兒體能與律動 等)本系各種實作課程邀請業界資深教師指導,進行理論說明及實作練習,並於期末進行展演. 圖解:幼兒器樂課程期末成果展 版權:本系
英語融入幼兒園課程本系經臺北市教育局委託辦理英語融入幼兒園教學實驗計畫,並建置英語融入幼兒園教學實驗計畫教學資源中心,以期整合資源,分享英語融入幼兒園教學資源,鼓勵跨校社群共學,培養教師正確的英融教學理論概念,增進教師英語能力及實施英融課程的專業素養,進而培育優質教保服務人員實施英語融入幼兒園教學。 圖解:英語融入幼兒園教學實驗計畫教學資源中心 版權:本系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亞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 系友生涯 |
圖解:李佩樺實習照片 版權: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李佩樺111年應屆畢業生考取南投縣公幼教師 南投縣公幼教師
圖解:林佳穎教甄經驗分享照片 版權: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林佳穎112年考取台中市公幼教師 台中市公幼教師
圖解:系友回娘家-經驗分享 版權: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陳志鑫104年畢業生取得日本早稻田大學人間科學研究科博士 日本早稻田大學「幼兒健康福祉學」通信課程講師
圖解:109年考取連江縣幼教師(榜首) 版權: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陳芳喻109年考取連江縣幼教師(榜首) 連江縣幼教師
圖解:與系主任合影 版權:亞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林 昀109年考取新北市公幼教師 新北市公幼教師 |
張育慈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畢業。 在臺北市立大學求學期間(大學及碩士),我對於幼兒輔導、領導及創意教學領域感興趣,善用校內豐富學習資源。除了專業課程學習外,我也積極投入系上各項服務性社團,包括偏鄉教育服務團隊、弱勢兒童假日營隊等。透過理論與實務的結合,不僅深化了專業知能,更增進對不同年齡層和背景幼兒的深入理解。為我建立了紮實的幼教專業基礎,為日後的教育工作奠定重要基石。 臺北市立萬華幼兒園園長,曾獲本校2016行政類傑出校友。 在職業方面:我在幼教領域深耕多年,擔任幼教講座及園長培訓講師。致力推動閱讀教育與老幼共學,善用社區資源,榮獲教學卓越獎銀質獎兩次、特殊優良教師及星雲教育獎典範教師獎。著有《繪本怎麼教?繪本創意與萌發》專書,開啟國際視野,自2009年起迄今擔任新加坡學前教育師資培育講師。現任幼兒園園長,持續結合
曾慧蓮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幼教教學碩士。 民國79年自台中師範學院畢業後,即進入台北市南海實驗幼兒園任教,為了提升教學專業,於民國82年至85年間,在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進修教育相關課程。畢業後,出於對特殊需求幼兒的關懷與興趣,於一年內完成三十學分的特教課程,民國92年至96年間,進入臺北市立大學研究所進修,透過更深層的學術研究,拓展對幼兒教育的理解與應用。 臺北市立南海實驗幼兒園教師,曾獲本校2015教學類傑出校友、102年師鐸獎。 多年教學經驗中,我始終相信—幼教是一份用生命影響生命的志業,期許自己不僅是一位教學者,也能成為經驗的傳遞者。因此,我積極參與教學輔導教師的培訓,投入幼教輔導團行列,擔任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的宣講人員與專業輔導人員。希望透過經驗分享與專業對話,與教育夥伴一同持續深耕幼教這片充滿希望的沃土。
版權:清華大學特教系網頁
朱思穎Ph.D.,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Austin, TX, U.S. 清華大學特教系教授,曾獲本校2015學術類傑出校友
版權:劉桓瑜提供
劉桓瑜本校幼兒教育學系學士(在學) 我是劉桓瑜,114級畢業生。大二我擔任本系向日葵營隊服務隊總召走進偏鄉陪伴孩子,大三考取公費生,我也擔任教學助理,帶領學弟妹在臺灣閱讀節服務社區親子。大四我遠赴舊金山海外教育見習。我雖不優秀,但我願意努力。在這遇見支持我的師長、同學與豐富的資源。衷心期盼更多人加入北市大幼教系,一起成為溫柔而堅定的幼教人。
版權:趙啟傑提供
趙啟傑當我在大學和碩士班學習時,我對幼兒輔導興趣而臺北市立大學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因此我主要修課目標是如何陪伴和輔導幼兒。為了增進對不同年齡層和背景幼兒的認識,我積極參與系上的服務性社團,像醫院病童服務、特殊需求兒童至成人夏令營、偏鄉服務團隊和弱勢兒童假日營隊,將學習與實務相結合。 在職業方面,我曾擔任公私立幼兒園教師和大專院校講師。我創作並投稿各種幼兒文學相關獎項,並多次入圍信誼文學獎,甚至獲得了第35屆信誼文學獎佳作和第三屆好繪芽獎評審特別推薦獎。目前,我有兩本繪本文字作品及親子教養書在坊間販售。 目前擔任幼兒園園長,結合各種所學,並且將在系上所學持續陪伴幼兒與家庭成長。 |
我的學系 |
亞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2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2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10%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00%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5%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