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慈濟大學 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
慈濟大學 醫學資訊學系 |
---|---|---|
所屬學群 |
醫藥衛生學群
影像放射學類 |
資訊學群
跨
生命科學學群
生物資訊學類 |
所在校區 |
中央校區 970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1號 |
中央校區 970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1號 |
學系特色 |
|
本系致力培養學生程式設計能力,以科技發展智慧醫療。現有11名專任教師,教學亮點是高年級學生組隊開發資訊系統,並於12月發表專題成果,成績亮眼。 |
學科意涵 |
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名,旨在將放射科學的專業知識與技術,應用於醫學影像診斷及疾病治療,涵蓋放射診斷、核子醫學、放射治療等學門,為現今醫學中不可或缺之重要領域。 |
培育程式設計與資訊科技人才,理論與實務並重。智慧醫療是應用資通訊科技在醫療及健康領域,結合大數據與人工智慧,透過邊緣運算、穿戴裝置、智慧晶片、資訊安全、生物資訊,推動醫療科技的發展,促進智慧醫療。 下載詳細資料 |
學習方法 |
![]() 本系在一年級與二年級設有基礎專業課程,學習方式以課堂講授為主,強調基礎理論知識的鞏固。進入三年級,學生將學習本系核心專業課程,內容涵蓋放射診斷、核子醫學與放射治療的原理、儀器設備及其臨床技術。課堂教學方式除了理論講授外,亦會配合對應的實驗課程,讓學生親自操作相關儀器,培養實務操作技能。 ![]() 三年級暑假至四年級上學期為臨床實習階段,學生將在全台各醫學中心的影像醫學、放射治療及核子醫學等部門進行為期28週的醫事放射師實習。實習是學習的重要階段,學生將實地在醫院中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並且學習醫療人員與病患間的互動關係。四年級下學期,有效率的課程設計複習醫事放射師國考題,使學生考取執照。 ![]() 本系提供多元國際交流機會,學生能前往日本、新加坡、澳門等地的醫院進行短期海外研修。此外,學生亦可依自身興趣選擇研究實驗室,參與專題與論文研究,在老師的指導下深入學習放射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議題,培養批判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有機會出國參加學術研討會發表研究成果,與頂尖學者交流,拓展國際視野。 |
![]() 生醫基礎知識:為能有效與醫護人員溝通、閱讀醫護文件、瞭解醫學應用,本系學生應具有醫學概論、生理學之基礎。 ![]() 基礎數學與統計分析:電腦是邏輯運算及數值處理之機器,故本系學生需要數學與統計之訓練,具備人工智慧、大數據及機器學習之數學知識,成為高階資訊科技人才。 ![]() 程式設計基礎:撰寫程式之訓練過程能養成學生之電腦邏輯 (程式設計)、尋找問題 (系統分析與設計)、善用軟硬體工具之能力。這些能力能建構「資訊核心技能」,以便能分析並實作資訊系統。 ![]() 分析並實作資訊系統課程:此系列課程包含醫院資訊系統、智慧醫療、智慧晶片設計之醫學資訊應用選修課程及必修之專題製作統整課程及業界實習課程,以實踐「做中學」的精神,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讓學生快速與業界接軌。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學習自然科學領域相關科目,具備基礎理論知識,了解其在放射科學中的應用。 |
喜歡高中數理科目,擅長數據分析或邏輯推理,期許能以電腦解決問題及樂於自主學習。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本系畢業生於醫院中的專業職位為醫事人員中的「醫事放射師」。醫師、中醫師、藥師、物理治療師、醫事檢驗師、護理師等同屬醫事人員,皆須通過國家考試取得專業證照,在大學期間分屬不同學系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非相關科系者無法參加相應的醫事人員國家考試,畢業後於醫院的執業工作分屬不同專業性,本系畢業生亦可進一步攻讀碩士學位,未來可於醫院中擔任「醫學物理師」之職務。 |
本系發展以下領域:(a) 醫院資訊系統、(b) 物聯網與邊緣運算、(c) 智慧晶片設計、(d) 資訊安全、(e) 人工智慧、(f) 生物資訊、(g) 大數據分析、(h) 資訊標準。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畢業生不僅可至各醫療院所擔任醫事放射師與醫學物理師,亦可參加輻射類科公務人員考試,進入政府機關擔任公職人員,亦或進入醫學影像與放射治療相關設備與儀器公司擔任產品經理、教學專員等職務。 |
本系畢業生九成從事資通訊工作。醫學資訊畢業生不僅任職醫院資訊室,更多畢業生在資通電科技產業或一般公司資訊部門擔任工程師、研究機構研究員、擔任資訊教師、或自行創業。一般起薪40k以上,平均月薪NT$52k。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許多學生誤以為醫事放射師的工作會接觸輻射線並帶來健康風險,實則不然。我們生活環境中處處有輻射,重點在於輻射安全,醫事放射師的工作環境具備良好的防護與屏蔽設施,無健康危害之虞。 |
本系主要是培養學生電腦科學及程式設計能力,並搭配上機實作練習,程式能力檢定 (CPE、ITSA) 為學士班畢業門檻。發展方向係結合人工智慧與大數據,透過邊緣運算、穿戴裝置、智慧晶片、資訊安全、生物資訊,推動醫療科技的發展,促進智慧醫療。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歡迎至下面網站,觀看更多相關資訊 |
一、本系設有碩士班,直升碩士班學雜費全免,並可逕行修讀本系醫學科學研究所健康照護組博士班。碩、博士班招收學生包含醫資、資工、資管、醫工及醫護背景。 |
我的學系 |
慈濟大學 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
慈濟大學 醫學資訊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放射診斷領域放射診斷領域主要透過各種醫學影像技術來協助疾病的診斷與評估,常見技術包括X光攝影、心血管攝影、電腦斷層掃描、磁振造影以及超音波等。這些影像技術可清晰呈現體內結構與病變,幫助醫師精確判斷病情。 ![]() 放射治療領域放射治療透過高能量輻射線治療癌症及特定疾病,以精確輻射劑量破壞腫瘤細胞,抑制其生長並降低對健康組織的損害,主要技術包括體外放射治療(如直線加速器、質子治療、重粒子治療),與近接治療(將放射性射源置放於腫瘤區域)。 ![]() 核子醫學領域核子醫學運用放射性藥物來進行疾病的診斷與治療。診斷方面,透過放射性藥物進入體內,利用伽瑪攝影機或正子斷層掃描顯示人體的生理功能與病變位置,例如:氟-18去氧葡萄糖用做癌症的分期。治療方面,以放射性物質在體內釋出的輻射線治療疾病,例:如碘-131治療甲狀腺疾病。 ![]() 臨床實習課程醫事放射師臨床實習,學生將實際在醫療機構中學習放射診斷、放射治療及核子醫學等診療技術,在真實的臨床環境中應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並且學習醫療人員與病患間的互動,培養臨床經驗和職場溝通能力,幫助學生順利銜接職場需求。 |
![]() 醫學資訊專題(一)(二)培養學生醫學資訊實務能力,並整合大學部課程所學,由大三學生2~4人一組在指導老師教導下,於三下及四上時開發醫學資訊系統,並於12月專題展時報告與展示開發成果以完成專題。 圖解:本系milestone總結課程 ![]() 物聯網與邊緣運算瞭解智慧物聯網和邊緣運算的核心概念,包含連接設備、數據收集、遠程控制、在各行業的應用。課程介紹各種感測器技術,教學生選擇、連接和使用感測器收集環境數據,並學習邊緣運算和霧運算,在智慧物聯網中的應用。最後學習TinyML和輕量級機器學習模型觀念,Raspberry Pi和Jetson Nano開發版。 圖解:應用所學知識,設計和實施智慧物聯網專案 ![]() 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技術將會應用在許多領域,讓電腦系統能做出更複雜的事。本課程將介紹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及相關技術,讓學生對人工智慧這個龐大的領域有基本的認識。透過程式實做,讓學生學習開發智慧型程式的能力,了解人工智慧及相關的技術。 圖解:智慧醫療的中心課程 ![]() 數位系統設計本課程為了使學生了解設計及整合數位系統之方法與步驟,從邏輯閘、多工器、計數器至處理器,還有數位電路實驗、計算機組織、VLSI。課程中將使用verilog 語言及 Xilinx 之實驗平台上,進行FPGA可程式化邏輯設計實習。 圖解:智慧晶片設計的基礎課程 ![]() 電腦安全概論學習電腦安全的原理和實踐,以及資訊安全管理的概念。本課程包含以下主題:電腦安全技術與原理、軟體安全、密碼演算法、網路安全。透過實例探討與實機操作,讓同學體會企業界實際之資訊安全環境與需求。 圖解:學習電腦安全的原理和實踐 |
我的學系 |
慈濟大學 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
慈濟大學 醫學資訊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圖解:台大雲林分院腫瘤醫學部醫學物理師
黃士庭剛進大學時候對於專題研究有興趣,所以先去各個實驗室參觀,了解一下各個實驗室研究的方向,確立日後的研究方向。在學期間,系上有許多業界的學長姐回來分享工作內容與職涯發展,深思後決定畢業後繼續升學。研究所除了學習到更深入的放射專業外,參加各大研討會、國外見習幫助自己確立未來方向。 畢業後選擇放射治療這項專業,目前於台大雲林分院放射腫瘤科擔任醫學物理師。主要負責放射治療的治療計畫設計、病患及機器品質保證等工作,致力將專業結合臨床提升臨床治療的安全性與準確性。 ![]() 圖解:台北慈濟醫院影像醫學部技術組長
周嘉豪就讀慈濟大學醫放系,未來放射師的生涯進路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和成長機會。作為台北慈濟醫院影像醫學部的技術組長,我結合臨床實務和學術知識,也在慈濟大學擔任講師,將所學傳授給新一代的專業人才。 我從中原大學醫學工程碩士畢業,專長於影像處理、電腦斷層、磁振造影和臨床放射技術。放射科學在醫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能夠透過精確的影像技術協助疾病診斷與治療。我希望透過分享我的經驗,讓未來的放射師了解這項專業的意義與潛力,並鼓勵更多人投入影像醫學的行列,共同提升醫療品質。 ![]() 圖解:財政部關務署臺北關課員
李紹宇在大學期間,因緣際會得知本系還有從事海關工作的選擇。由於當時對海關業務較為陌生,加上正專注於準備放射師證照考試,因此暫時擱置了這一想法。後來在本校攻讀研究所期間,經過多方了解,逐漸堅定了報考「關務特考」的決心,並利用研究空檔開始準備。很幸運地一畢業便無縫銜接,順利展開了海關的職涯。 目前,我在臺北關擔任儀檢員,我們的工作就像貨物版的放射師或放射科醫師,運用X光機來檢測貨物內是否存在毒品、菸酒或槍械等「病灶」,並進行適當的後續處理。由於違禁品種類繁多,這項工作充滿挑戰和驚奇,未來,我將繼續在這條路上前行,為國門安全盡一份微薄之力。 |
![]() 圖解:現任醫學資訊學系系友會會長 版權:本人
王易騰學習經驗:2008– 2013 (學士4年、碩士2年),大一因程式表現不錯,代表系上參加資訊競賽。大二時擔任程式規劃助教至畢業。系上的風氣十分開放,讓學生可以有課外自我興趣探索,大三時因對系務、校務相關活動也有興趣,因而參與了學校學生權益相關職務,系學會秘書長、學生會權益部部長,也創立了辯論社。 職業經驗:2013年進入倡新科技從事研發替代擔任軟體工程師,學習軟硬整合相關經驗。退伍後即投入了創新產業的研發,因應創新產業的蓬勃發展及快速變化,前後經歷了不同產業及公司的開發,因此於軟硬整合、人形機器人、PoS的系統皆有涉入核心系統開發經驗。目前在創星科技擔任主任工程師,負責研發行車載具大數據的使用者介面應用手機軟體。這一路上的經歷跟成長,要歸功於教授們給予的教學,紮實地打穩根基。 ![]() 圖解:請經常思考什麼是『科技始終來自人性』 版權:本人
簡裕維學習經驗:國立陽明高中畢,高中喜歡生物與化學,對程式設計完全沒概念,進入大學除了課業以外也有參加排球代表隊。因練球時間與程式設計上機課程衝突,為了能練球而在課前充分練習便可提前離開,問老師、問同學,長時間的自我練習。久而久之便能對於程式設計從沒有概念到開竅,持續練習及不放過任何可以實習的機會。 職業經驗:就學期間電算中心工讀生、業界產學合作計畫助理、承接大小案子,目前已進公司擔任程式設計兼系統分析。對於 AI 人工智慧、大數據、健康資訊系統有些興趣,醫學資訊學系就是這條道路上的領航員,校內教授基礎科學以及專業技術,有許多機會參與技術研討會與各產業的學長交流,學習業界實務產品開發或專案運作。強調要以基礎科學為主,善用工具為輔,基礎科學是團隊溝通的語言,善用工具可以提高效率創造更多價值。 ![]() 圖解:襄理期間照片-常告訴自己你可以的 版權:本人
陳韻茹我的學測分數於高中三類組並不突出。且擔任管樂社社長,每天經手大大小小活動,成了考不好的理由,放棄了準備申請入學。指考選填志願時,以最有興趣的科目-生物,填寫了一系列醫學相關科系,卻在朋友的鼓勵下,多寫上了慈濟大學醫學資訊學系,沒想到就此展開在花蓮的生活,老師很認真積極,一直不停讓學生寫程式。 大一開始打工,一路升襄理,並以擔任店長為目標。有一天,發現同學們畢業後高於水準的薪資,也還享受著生活;反觀自己,即使忙碌到沒有時間花錢,也只是收支打平。決定轉換跑道,打開人力銀行,發現除了非常缺人、且誰都可以做的服務業以外,我還能做甚麼?這才發現系上給了我非常珍貴的技能-寫程式。進入資訊業,更感受到系上扎實的教學,於新人時期即已獨立掌握整個專案能力。 |
我的學系 |
慈濟大學 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
慈濟大學 醫學資訊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2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2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2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2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2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20%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20%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2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20%
|
堅毅負責:常常長時間專注投入於特定事物,排除干擾訊息,會對所承諾的事物,會負起責任目標、執行到底,享受追求成就。
50%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5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