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學系 |
慈濟大學 東方語文學系 |
慈濟大學 傳播學系 |
|---|---|---|
| 所屬學群 | 該學系已不存在 |
大眾傳播學群
大眾傳播學類 |
| 所在校區 |
介仁校區 970花蓮市介仁街67號 |
|
| 學系特色 |
有完善的專業媒體作為教學資源 |
|
| 學科意涵 |
慈濟大學傳播學系(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的課程包含傳播相關理論學習以及實務訓練。理論課程探討數位敘事、數位廣告行銷、新聞、數位媒體製作等領域的學理概念;實務訓練包含數位敘事、平面攝影、數位影音製作(攝影與剪輯)、廣播與Potcast、數位廣告行銷企劃等實務知識概念與技術製作能力。 下載詳細資料 |
|
| 學習方法 |
本系教學有多元的教學模式,包含:課堂講授學習、分組討論、專家講座、實作練習、田野觀察或企業參訪、工作坊、結合在地活動的參與學習、配合使用數位教學平台(ICAN, Mooodle)等。
數位影音製作業師課群:大愛台專業業師課群開設「數位影音製作」、「數位敘事」、「數位內容製作實務」、「圖文編輯」、「劇本寫作」、「劇情片製作」、「網路頻道製作與經營」等數位影音製作專業課程,再佐以見習、實習課程,訓練學生達到業界專業能力。
在地參與,地方創生:本系「地方創生與行銷實踐」課程,結合學校USR(大學社會責任)計劃,帶領學生走入鄉村農家與社區部落,以「做中學、學中做」的學習模式,把地方產業當成客戶,為有機小農、部落新創企業等製作行銷影片。
創新創業團隊: 本校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競賽,提供經費支持學生成立創業團隊,透過創業挑戰,學習問題解決、設計思考、團隊合作、溝通領導等軟硬實力。傳播系學生曾成立「洄憶瀾圖」影像製作及社群行銷公司、「Y的三次方」石材教育桌遊、「善聽音控工作室」播客節目製作等創業團隊。
本校設有實習廣播電台,電台台長為廣播金鐘獎得主,開設「聲音行銷~播客聲相學」、「播客作聲藝~節目企劃與製作」兩門課。同學學習錄音技能以及廣播節目製作知識後,可以製作自己的節目於電台播出。本系也與花蓮教育廣播電台合作,提供學生節目於花蓮地區播出。 |
|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在傳播媒體產業要成功需要有積極的執行力、點子多、以及團隊合作能力。建議學生要提出可以表現自己的積極度、多元創意、團隊合作經驗、還有有能力蒐集資料並加以組織之作品。另外,好的文字表達能力是介紹自己企劃發想的基礎,所以要加強閱讀與寫作能力。數位媒體製作也一定需要熟悉設備操作,建議學生及早培養攝影與剪輯的美學概念與基礎影音製作技術能力。
|
|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傳播學可以提供所有學門傳播與溝通的場域。傳播學從政治學、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美學、人類學等汲取理論養分,可以藉此發展學術研究,例如政治傳播、民意調查,文化研究等。在應用層面上,傳播實務工作者,消化吸收各種學門的知識與訊息之後,經由傳播媒體平台予以傳布,新聞節目、戲劇節目、科普知識、紀錄片以及社群媒體等各類媒介內容是傳播工作者的成果展現。
|
|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職涯路徑廣泛,兼具傳統媒體與數位內容產製能力,適合以下領域: |
|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外界常以為傳播學系的學生,就是整天拿著相機或者攝影機外拍。其實,外拍是行動,是完整企畫的執行,能夠外拍代表學生已有相當的基礎素養。本系課程結合理論、技能與實務(結合時事與地方資源),訓練學生嫻熟傳播技能外,更具備基本媒介素養,產製有創意且成熟合宜的媒介內容。 |
|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現有專用的多媒體實驗室以及緊密合作的校級實習廣播電台與媒體製作中心(攝影棚/空拍等);並與教育廣播電台花蓮分台建教合作,共同指導學生製作節目並在該台播放;本系也與慈濟關渡人文志業中心媒體部門【如大愛電視台、慈濟廣播部、中文期刊部及經典雜誌】、公共電視台及公關整合行銷公司等,在見習與實習課程上也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本系教師教學外也積極鼓勵並帶領學生發揮所學,參與協助社區營造。 |
| 我的學系 |
慈濟大學 東方語文學系 |
慈濟大學 傳播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該學系已不存在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特色課程 |
數位媒體製作大愛電視台資深主管、業界專業導演、主播擔任業師,傳授媒體製作所需的知識與技能。系統化的教導專業攝影、剪輯設備使用,熟悉影像語言,以及帶領實務練習。再搭配暑假見習,以及大四全學期實習,完整的實務課程規劃,可訓練同學在學時即具備業界的專業能力。
數位行銷廣告學、行銷學數位行銷策略、社群媒體行銷、公共關係與危機管理等課程,系統性地探討廣告環境面、管理面、策略面、創意面等不同面向的理論與應用,利用國內外廣告案例與生活所聞來解釋與應用廣告及行銷之學理,藉以提升同學對廣告及行銷相關議題的興趣,並培養同學分析、企劃與解決廣告行銷問題的能力。
攝影學與數位媒體設計
本課程為傳播系最基礎的工具課,課程設計教導同學了解數位影像的原理、高品質數位影像拍攝與後製處理、以及熟悉基本影像處理的軟體、硬體操作。
地方創生與行銷實踐這門課帶領學生進入原鄉部落,將城鄉差距所形成的發展需求,轉化為學習資源。學生可以近距離體驗花東的族群文化,學習田野調查,了解在地部落面臨的挑戰與機會。學生需學習思考如何發揮傳播技能,使用影像述說地方風土故事,行銷地方的人、事、物,創造地方發展契機。
畢業製作本課企圖提供學生一個將個人能力應用於業界實務的機會。學生可發揮在傳播學系所學之理論與製作能力,創造出具代表性的畢業作品。畢業製作展覽可透過產業合作,提升學生的企劃、執行、溝通、團隊合作、實踐整合行銷等就業能力。 |
|
| 完整課程地圖 |
| 我的學系 |
慈濟大學 東方語文學系 |
慈濟大學 傳播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該學系已不存在 |
|
| 系友生涯 |
林亦庭學習經驗:高中時開始了解傳播科系,因此積極參加相關社團、各式營隊,選擇大學時,決定以系所為主,最後就讀慈濟大學傳播學系。大學時期除了學習系上課程,也額外修習廣電學程,另外參加各種社團活動,累積表演、口語表達的經驗,更成為慈濟人文志業中心的獎助生,畢業前已得到工作機會。 職業經驗:2016年畢業後進入慈濟人文志業中心的新聞部工作,從執行製作開始做起,主要負責後製工作:剪帶及製作新聞圖卡,培養新聞敏銳度,掌握各地大小事,遇上大事件發生,也有相當的應變能力。兩年後成為記者,晉升為新聞前線人員。
徐文鴻學習經驗:高中求學時第一次接觸到記者,終於在大學時考上慈濟大學傳播學系。在這裡體驗學習如何成為一位專業傳播人,也透過暑假見習實際體驗,更加確定進入媒體的志向,充實的生活讓時間飛逝,轉眼間真的成為了一位傳播工作者。 職業經驗:2014年,懵懵懂懂的社會新鮮人進入職場,第一份工作很幸運的進入YAHOO合作公司新知傳媒,擔任網路新聞編輯,主要是協助YAHOO新聞版面的露出,兩年後晉升組內副組長,隨後有調往新聞App接任組長一職。
顏松柏學習經驗:於石碇高中畢業後選擇就讀慈濟大學傳播學系,大一選修靜態攝影課程後逐漸喜歡上了拍照,在大二及大三分別選修了新聞、暗房攝影學,大四上學期申請到經典雜誌攝影部門實習,跟著雜誌資深攝影到各地採訪,到現場觀摩學習,不論是攝影技術或概念邏輯都有所提升 職業經驗:2016年畢業後到經典雜誌擔任攝影師,負責雜誌專題採訪拍攝,以及外稿的版面編輯,曾有三次被派到國外採訪的經驗。。這份工作不但能在工作中展現自己的熱情並發揮所學,更能透過挑戰不一樣的任務增加自己的視野。
版權:https://commstudies.tcu.edu.tw/?p=6218
潘信安在慈濟大學就讀期間,還曾獲得106年青年獎章及全國大專優秀青年獎;此外,103年投入學校的川愛志工隊服務,連續3年帶領隊員從花蓮社區經營到海外服務,讓兩岸青年志工將熱忱化為行動,展現創意與服務力。 也曾在慈濟大學創立慈大網路電視台FAN TV,但因為經營需要花太多精力且沒有順利傳承,1年後就倒閉了,但他認為,敢試、敢行動是最重要的「想像不能帶你跨出那一步,但行動可」。 潘信安導演(作品公視紀實─《 雙面曹里歐》今年入圍第57屆金鐘獎一般節目類攝影獎),敲響金鐘《叫我野孩子2》奪「節目類剪輯獎」金鐘。 未上傳圖片
李育仁美麗本人(李育仁)與阿達、Lulu共同主持的實境節目《夜市王》,入圍第60屆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綜藝節目獎等5項大獎,美麗本人接受《EBC東森娛樂》專訪,他也透露得知入圍時心情就是「很爽」,並分享即將征戰金鐘獎的心聲。 談及主持《夜市王》遇到最大的難關,美麗本人坦言是「背口播稿」,他提及節目開場的口播搞相當要求內容與發音,萬一有差異就必須要整段重來,讓他壓力非常大,加上最後一集是直播,完全沒有容錯率,「如果有看《夜市王》就會知道,我們前面都會有開頭,開頭都有各個不一樣的東西,那也都是要背。」而他在當中努力減少自己的低頭頻率,「最近有在重新自己再看一次,自己也覺得很感動」。 |
我的學系 |
慈濟大學 東方語文學系 |
慈濟大學 傳播學系 |
|---|---|---|
多元能力 |
該學系已不存在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運作分析:分析特定需求並規劃合適的運作流程,運用技術調整、組裝、設定設備,讓設備及系統正常運作。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機械操作:能監控設備或系統,按程序運行、排除故障,且能進行修繕、更換零件,檢測產製成果的品質。
5%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性格特質 |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0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