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大學 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 |
慈濟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
|
---|---|---|
所屬學群 |
社會心理學群
兒童家庭學類 |
社會心理學群
社會工作學類 |
所在校區 |
介仁校區 970花蓮市介仁街67號 |
介仁校區 970花蓮市介仁街67號 |
學系特色 |
系屬全人教育學系,培育學前托育與教育、家庭教育(青少年、成人、長者)、兒童輔導與特殊教育能力的專業人才,本系實踐所學之場域有委託經營之2間親子館、玩具圖書館、慈濟大學附設幼兒園及基金會附設大愛幼兒園,同時兼顧理論與實務的專業能力。兒家系期待學生能有教學與方案設計能力,以及團體合作統整運用的能力。 |
本系每年應屆畢業生社工師考照錄取率,遠高於全國平均錄取率40%以上。詳細學系特色請參考附件檔案內容。 下載詳細資料 |
學科意涵 |
家庭是社會基石,兒童是人類希望。近年社會結構及家庭型態改變,兒家系為全人教育的系所,有「幼兒教育」、「家庭教育」、「成人教育」、「兒童輔導」、「特殊教育」,培育兼具專業知能與人文精神的教育從業人員。 |
社會工作(Social Work)是一門助人的專業,其焦點在於人類與環境的互動,目的在協助個人、家庭、團體、社區能適應所在的社會環境脈絡,增強或恢復其社會功能的能量,及創造有利於達成目標的社會條件的一種專業活動,以預防或舒緩社會問題。 |
學習方法 |
未上傳圖片 服務學習:結合課程及至海內外進行社會服務,服務對象包含幼兒、青少年、家庭、高齡等,服務內容包含教學輔導、親職教育、親子活動、性別教育等議題。 圖解:特教志工隊於假日時間服務特殊孩童及互動。 版權: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特教志工隊 團體合作:「兒童劇」是本系最具代表性,其劇團名為「Yabi芽比兒童劇團」,班上每位同學成為重要之角色,從零開始一點一滴成為演員、製作衣服道具等,最後完成一齣每年帶給花蓮孩童期待的兒童劇。 圖解:111年第18齣兒童劇「奧德里傳奇」演出 版權: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習YABI兒童劇團 實務學習:本系理論與實務並重,除了課堂的理論之外,由教授教導同學相關教具製作與方法、家庭教育方案的評估執行,協助同學了解如何將課程轉化為實務經驗。 圖解:玩具圖書館進行二手「玩具總動員」市集 版權: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玩具圖書館 |
實習-透過實習的學習,讓學生更貼近社會工作實務運作,並將社會工作理論與知識落實於社工實務中,增進學生社會工作實踐能力。 圖解:實習發表會,社工系學生以戲劇方式呈現。 版權:本系 實作課程-社會個案工作模擬實作、團體方案設計與領導實務、社區工作實務運用課程、統計軟體應用。 圖解:社區工作實務運用課程 版權:本系 服務學習落實於課程與社團—從國內服務到國際志工 圖解:國際志工 版權:本系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參與校外服務學習、社區公益活動或班級/社團幹部之服務。 |
建議同學培養獨立思考及實踐的能力,著重課程的雙向互動與意見表達。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一、專業多元:本系為教育部審認通過「幼兒園教保員」培育系所,學生亦能在本系設有檢定考場,取得「托育人員」證照,本系為教育部認證之「家庭教育專業人員」系所,學生畢業後可取得家庭教育專業人員認證,於各家庭教育中心或是相關機構工作。 |
社會工作學系與社會學系最主要不同,社工系強調實作,社會學強調的是理論學習與批判.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兒家系學生未來出路 |
以為是志工,社會大眾常無法分辨社工與志工的差異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兒家系不僅止於幼教,本系課程採『全人發展』觀點(幼兒、青少年、成人、老人),也強調家庭的重要。本系學生除具幼教基礎,也同時具備家庭教育視野,能從親職教育、子職教育、性別、婚姻、失親、倫理、多元文化、家庭資源與管理等教育方向探討家庭對個人的影響。 |
會談技巧往往會被誤以為只是在聊天,但其實是透過有目的的談話,與服務對象或其重要他人互動,藉以收集相關資料,並提供適切的協助 |
補充提醒與說明 |
兒家系與慈濟基金會簽有人才培育計畫,畢業後可至大愛幼兒園工作。兒家系亦推行國際化,富有海外志工、海外見習及實習等機會。本系每年申請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志工服務計畫、教育部新南向見習、教育部學海築夢等計畫,帶領本系學生至新加坡、馬來西亞、芬蘭、泰國等國家進行海外志工、海外見習實習,每年約佔本系學生三分之一人次。本系亦有海外交換學生。 |
除在系網站可以得到本系資訊外,歡迎來電或來信,我們將立即回覆您,感謝! |
慈濟大學 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 |
慈濟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兒童戲劇實務本系第一屆(91級)學生發願讓花蓮地區所有的小學生都有機會欣賞兒童,於是成立「Yabi」劇團,每年皆由本系學生自編自導自演一齣兒童劇,並到各國小巡迴演出,是花蓮地區兒童與家庭每年引頸期待的大事。 家庭生活教育方案設計協助學生了解家庭教育法所規範的重要議題:包括:親職、子職、性別、婚姻、家庭資源管理、家庭專業倫理、失親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家庭教育重要議題,並且從家庭議題,學習針對服務對象之問題分析及需求評估能力,練習設計家庭生活教育方案,瞭解方案企畫設計、 家庭法律與政策透過相關法律(家事與犯罪、 兒童及少年權益保障法、長期照顧服務法、家庭教育法介紹)討論及具體案例分析,培養參加證照考試能力,此外安排參觀法院,模擬法院開庭過程,使學生更能體會與瞭解開庭等相關程序,充實同學家事事件基礎及專業法律知識,建立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 托育人員工作實務依新生兒之基本生活需求,介紹適當的健康照護及實作技巧。其內容包括嬰幼兒期的照護、嬰幼兒期的營養、嬰幼兒安全與事故傷害處理、嬰幼兒發展導論及保母術科檢定操作之技巧。學生於修習本課程後,可通過保母考試取得保母證照。 未上傳圖片 感覺統合發展訓練培養學生在感覺統合訓練運用於特殊兒童的能力及設計技巧。 |
國際援助與社會工作「國際援助與社會工作」課程也是本系一大特色,從課堂所學到參與國際性服務,服務所及有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地,朝在地紮根長期服務努力。 圖解:慈濟大學社工系馬來西亞志工服務隊 版權:本系 團體動力本課程主要在提供學生認識團體動力與親身體驗團體動力的機會,期待透過課堂講授與團體實務演練,建立學生對團體動力的敏感度,並提供一個自我探索與自我覺察的機會,以奠定日後修習社會團體工作與擔任團體領導者的基礎。 圖解:同學在進行團體演練 版權:本系 社會個案工作模擬實作本課程邀請實務經驗社會工作者扮演案主,透過案例演練學習處理當下所遇的情境。社會工作實務工作者也於演練後立即給予學生回饋,並接受學生的提問,這個過程讓同學更清楚實務領域運作的方式。 圖解:學生與實務工作者進行案例演練 版權:本系 |
慈濟大學 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 |
慈濟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潘又嘉在校學習經驗:選修本系「家庭教育」學群,並且修習本校中等教育師資培育學程(輔導科),之後就讀本校教育研究所,取得中等教師證。 任職於澎湖海事水產職業學校輔導老師。
陳俊諺在校學習經驗:選修「家庭教育」與「兒童輔導與特殊教育」。在校期間曾參與本系老師帶領之國際研討會發表,並且曾與本系參與「教育部新南向見習」計畫至新加坡見習,曾於早期療育中心實習。 電腦軟體工程師。
潘麗婷在校學習經驗:選修「家庭教育」學群與「兒童輔導與特殊教育」學群。 任職於中國「寶寶巴士」公司,工作內容:動畫與兒歌編劇。
陳沛均在校學習經驗:選修「學前教育與托育」學群與「兒童輔導與特殊教育」學群,雙主修護理系。 任職於臺大兒童醫院新生兒重度病房護理師。
施宇庭在校學習經驗:在校期間修習教保員課程,申請慈濟基金會人才培育計畫,補助在校1年的學雜費,提供生活費學習,畢業後至大愛幼兒園任教。 花蓮大愛幼兒園教保員。 |
圖解:本校頒發傑出人才獎 版權:本校
姚淑文大學時期就讀實踐專科社會工作科,碩士班就讀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博士班就讀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 曾任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長,目前擔任台北市社會局長。此外,亦擔任衛生福利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推動小組委員會委員、多個部會性騷擾防治委員會委員。近三年榮獲的獎項與肯定包括104年第二屆紫絲帶教育人員獎、105年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績優人員、107年教育部友善校園特殊貢獻人員。 圖解:王穎柔校友 版權:王穎柔
王穎柔大學時就讀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就讀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並於2017年獲碩博士論文獎。 職業經驗:曾任花蓮縣新象社區交流協會、現代婦女基金會花蓮地院家暴服務處督導一職,並於地檢署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擔任心輔人員、花蓮縣生命線協會擔任外聘督導,現經營暖社社會工作師聯合事務所。另擔任花蓮社工師公會、花蓮社工職業工會理監事,期望致力於改善社會工作制度與勞動現場,創造更友善職場環境。 曾任花蓮縣新象社區交流協會、現代婦女基金會花蓮地院家暴服務處督導一職,並於地檢署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擔任心輔人員、花蓮縣生命線協會擔任外聘督導,現經營暖社社會工作師聯合事務所。另擔任花蓮社工師公會、花蓮社工職業工會理監事,期望致力於改善社會工作制度與勞動現場,創造更友善職場環境。 圖解:陳珮琪校友 版權:本系
陳珮琪大學時期就讀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在學期間領取三次書卷獎、106年9月獲得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補助,隔年應屆畢業考上社工師證照。考量學校給予優厚的升學管道,故而決定直升研究所。 慈濟大學的社工系不只課程具備多樣性且結合實務操作,更給予許多海外服務學習的機會,106-108年參加泰北志工服務隊,及108年的暑假至馬來西亞實習六週,這些機會開闊自己的眼界並再再反芻固有學習的知識。奠基於這些經驗之上,在111年申請並錄取於至慈濟基金會新加坡分會工作。 圖解:敏伶參加謝師宴的獨照 版權:敏伶提供
鄭敏伶敏伶是畢業於台東女中的卑南族學生,對於助人工作有高度熱忱,因此選讀本校社工系。熱愛音樂、活潑開朗的個性,大學期間非常活躍,不僅擔任本系的系學會幹部,同時積極投入志願服務。應屆畢業後同年旋即考上社工師國家執照,曾經在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擔任精神科臨床社工師,目前正在精神醫療領域貢獻所學。 敏伶曾在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工作,主要收治來自全國各地的精障病人,透過發展獨特的「玉里模式」協助精神障礙者重返社區,甚至回到原生家庭生活。面對醫院龐大的病患與家屬,社工師一方面協助病患適應醫院的復健訓練及生活,同時讓病患與家屬保持良好的關係,以提供病患情感慰藉,是目前工作上的一大挑戰。 |
慈濟大學 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 |
慈濟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
|
---|---|---|
多元能力 |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10%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10%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手工操作:能依據物體變化(如移動速度),快速地調整出肢體反應,或以運用手部與手指進行精細動作。
5%
肢體力量與協調:能使肢體快速連續彎曲、伸展或扭轉,呈現力量與平衡,做出跳躍、衝刺、投擲動作。
5%
遠觀細察:能在遠、近距離中能分辨、比較色彩差異,在不同光線強度下能觀察物體大小、距離、移動變化。
5%
聽覺辨識:能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專注於聲音來源,分辨音調、音量,並將不同強度的聲音轉為可辨讀的語句。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1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10%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記憶詮釋:能識別、儲存、喚起多項資訊、數字、知識內容,且能以多種方式組合這些訊息間的差異與關聯。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2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25%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15%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15%
自信肯定:總是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會肯定自身的優勢、長處,面對挫敗能較好的調整情緒。
15%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5%
親和接納:總是願意關懷他人情緒與感受,樂於接納與照顧他人困擾與情緒,表現和藹友善、易於親近。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探究冒險:常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夠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10%
|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