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系 |
國立嘉義大學 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行銷與管理學系 |
---|---|---|
所屬學群 |
管理學群
行銷經營學類 |
管理學群
行銷經營學類 |
所在校區 |
新民校區 嘉義市新民路580號 |
天母校區 111036臺北市士林區忠誠路二段101號 |
學系特色 |
想成為最懂行銷的觀光玩家,或最會玩觀光的行銷達人嗎?加入嘉大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解鎖全國唯一「行銷 × 觀光」跨域超能力!我們隸屬管理學院,而非人文或社會學院,更重視專業管理與實務能力的結合,培養具國際視野的中高階管理人才。在這裡,同學不只學理論,還能加入規劃活動的[系學會]、經營「實習旅行社」、操作「直播實驗室」、主編「OM電子報」,更有海外交換計畫帶你走向全世界! |
本系是國內最年輕的商管學系之一,辦學首創結合地方政府資源,培育城市發展所需之產業經營與市場行銷人才。以地利之便,期許成為產業創新與經營管理之學術研究基地。近年來,本系在傳統商學領域的架構下,結合市政管理學院其他兩系(城市發展學系及衛生福利學系)資源,逐漸發展出「跨域人才養成」及「全英語學程」之特色課程,並邀約國內外學者與業師入課指導,預期培育理論與實務兼具之市政管理人才。 |
學科意涵 |
行銷與觀光管理系,結合「行銷」「觀光」兩大專業,培養同學成為能推動品牌與旅遊產業的跨域人才。行銷乃開創需求商品,發掘銷售機會;觀光可將自然、歷史與人文資源轉化為各種體驗之商業模式。行銷由產品、通路、定價與推廣等相關學科組成,應用於廣告、企劃、傳播等領域。觀光包含旅遊、旅館、航空、遊樂,以體驗與服務管理為基礎,融合行銷,形成本系之專業。 |
本系為培養數位科技應用與創新經營管理的專業人才,以行銷科學為基,養成利用數據驅動分析和落實智慧行銷的技能;以永續經濟為本,培養結合數位協助企業進行創新和管理之能力,並於課程納入目前學術與產業發展的重要議題,如:行銷分析、數據分析、社群行銷、智慧行銷與地方創生,以培養學生基本知識及分析能力,並滿足人力規劃政策與產業發展需求。 |
學習方法 |
![]() 學生自主社團: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擁有多個學生自主社團,例如舉辦各種活動的「系學會」,可代辦護照台胞證的「實習旅行社」,學習影片拍攝與直播操作的「直播實驗室」,訪談名人與主編寫作「OM電子報」等。照片上圖為本系學生在實習旅行社進行實作;下圖為本系OM電子報團隊訪問大苑子的邱瑞堂總經理。 圖解:同學在實習旅行社實作學生訪談大苑子總經理 版權:國立嘉義大學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 重量級業師演講與協同教學:系上持續與產業界合作,邀請行銷業者、旅行社經營者、金牌領隊等至系上演講與業師協同教學,培養同學實務觀點,促進理論與實務之結合,使學生在學期間即能與產業界接軌。例如照片上為LINE通路電商經理郭昌恩老師蒞臨開授一日工作坊;照片下為邀請手機攝影作家王小路老師蒞臨指導同學手機攝影 圖解:邀請LINE經理開工作坊邀請攝影作家指導 版權:國立嘉義大學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 學生競賽得獎:本系學生熱衷參加各種全國性競賽,包括行銷企劃競賽、遊程規劃競賽等,藉由系上教師指導,已取得諸多佳績,持續榮獲多位評審肯定,學生藉此強化多元觀點與抗壓性。例如本系同學剛獲得第22屆 ATCC 全國大專院校個案大賽高鐵組第二名。 圖解:學生的提案上架高鐵網站公開販售後成團出遊 版權:國立嘉義大學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 ![]() 課程理論與實務並重:系上課程著重理論與實務的融合,例如活動體驗設計課程,培養學生自創咖啡品牌,從烘豆、濾掛式咖啡包製作、手沖咖啡體驗行銷等皆由同學一起完成;服務業行銷課程,同學實地訪談並分析嘉義在地服務業者,提出針對業者的行銷方案 圖解:本系活動體驗設計課程學生自創咖啡品牌 版權:國立嘉義大學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 ![]() 創意教學:本系教師喜歡上課與同學們互動,例如透過IRS即時回饋系統,讓同學上課有趣上課;老師們也喜歡帶同學們在課堂中實作、校外教定,更或是老師與同學們共同翻轉教室,讓同學的創意透過課堂主題得以發揮。 圖解:本系教師課堂翻轉教學,同學規劃遊戲學習 版權:國立嘉義大學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 |
![]() 商業設計思考:在課程中融入設計思考,讓同學學習從根發掘問題,並以邏輯方式培養問題解決能力。 圖解:以設計思考活動累積學生邏輯分析能量 ![]() 商業數據分析:運用資料分析工具進行產業及商業資料的量化分析。 圖解:透過電腦實作進行商業數據分析教學 ![]() 市場調查能力:以市場調查公司的角度出發,訓練學生電話訪問調查、網路調查、焦點團體、深度訪談等研究方法應用之技巧,也透過專業嚴謹的訓練,讓同學掌握市調分析能力。 圖解:以實際操作培養學生市場調查分析能力 ![]() 跨域團隊學習:利用跨系分組,結合市政管理學院其他兩系(城市發展學系、衛生福利學系)資源,針對場域/區域/空間進行探究與實作,互相交流學習並解決問題,培養跨域合作能力。 圖解:以場域實作讓學生學習跨域合作 |
高中階段可以準備的學習方法或方向 |
1. |
1. 參與校內外行銷管理相關競賽。 |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
嘉大行銷觀光系除了學習行銷管理與觀光管理兩大領域與課程之外,還設計了多門資訊類課程,例如數位行銷、電子商務、科技觀光、資料分析與視覺化、資料探勘等,能幫助同學培養產業所需的資訊能力,本系為雙專長培育科系,目前相關科系多為行銷與觀光分立培育,本系以行銷為基礎、觀光為應用,同時具有聯集與交集之雙專長效應。 |
本系為培養數位科技應用與創新經營管理的專業人才,以行銷科學為基,養成利用數據驅動分析和落實智慧行銷的技能;以永續經濟為本,培養結合數位協助企業進行創新和管理之能力,並於課程納入目前學術與產業發展的重要議題,如:行銷分析、數據分析、社群行銷、智慧行銷與地方創生,以培養學生基本知識及分析能力,並滿足人力規劃政策與產業發展需求。 |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以「實務學習,學習應用」為核心,打造學生與全球產業接軌的即戰力,我們是全國唯一整合行銷與觀光的國立大學科系,課程強調管理與實務並重,不只學習專業理論,更能將行銷智能靈活運用於科技、文創、食品等多元產業。透過豐富的競賽與實務操作,培養學生跨域整合能力與自信,讓同學在畢業後成為各領域的搶手人才! |
『畢業一定要當公務員』、『畢業一定會進市政府工作』是最容易被高中生誤解之處。本系目的在培養產業管理及創新人才,因此學生未來的生涯發展並未受限於公務人員。事實上,從第一屆學生在107學年度的暑期實習經驗分享中,發現多數本系學生傾向在自己有興趣的私部門進行企劃、行銷等相關工作。 |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
本系隸屬嘉義大學新民校區,位處嘉義市中心,學習了許多行銷、觀光、資訊、語言以及AI的專業知能,所以本系畢業生除了能在行銷與觀光產業工作之外,也有許多系友在管理或相關領域工作,例如科技公司、教職、航空、會展、網路行銷、自行創業等。 |
『屬於文組的科系』是最常見的誤解。事實上,本系在課程設計上,除要求學生有基本的人文素養,還需要具備清楚的數學及邏輯概念,與團隊合作的溝通能力,以期培養跨域整合人才。 |
學習資源或補充說明 |
我們擁有4+1學碩一貫制度,讓同學能在五年取得學士及碩士學位,更可於第六年選擇至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交換獲得第二個碩士學位,接軌國際,提升競爭力。 |
─本校雖為103學年度新設之大學,卻是在兩個歷史悠久的學校合併下的產物,因此具有優良的教學與學風。 |
我的學系 |
國立嘉義大學 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行銷與管理學系 |
---|---|---|
核心課程地圖 |
|
|
專業選修課程 |
|
|
特色課程 |
![]() 行銷管理並重理論與實務,課程內容除行銷專業知識外(如:網路行銷、服務業行銷及新產品開發等),並結合多元實務行銷案例,得以培養寬廣之行銷視野。 版權:icon ![]() 數位行銷幫助學生認識數位時代的現況與變化,並結合各種實務操作。 版權:icon ![]() 旅行業經營管理了解旅行社之營運模式,未來更可準備國家領隊導遊人員考試。 版權:icon ![]() 產品管理與創新本課程的學習可以讓學習者除了進入品牌管理的殿堂之外,亦能獲得有關於學習品牌的新知。 版權:icon ![]() 觀光資源規劃課程融入理論與應用,探討規劃理論的幾個議題、觀光資源調查、資源分析與評估、財務與經營管理計畫、政策參與者與組織等。 版權:icon |
經濟學搭配豐富時事,以英語授課,為本系同學建構大學第一哩路的根基。 ![]() 都會產業行銷隨著都會及產業間的激烈競爭,都會地區的特色發展、產業轉型與品牌行銷刻不容緩。本課程期望能協助同學針對都會地區及產業發展,融合行銷理論知識,學習如何針對都會地區及品牌發展應用理論架構來進行探討與分析,並提出行銷決策。 ![]() 都會創意行銷隨著都會間及產業間的激烈競爭,都會地區的特色發展、產業轉型與品牌行銷刻不容緩。本課程期望能協助同學融合都會地區及產業發展、行銷管理分析和品牌創意行銷等理論知識,帶領學生針對都會地區及其產業品牌進行有效的資料蒐集、行銷分析和制訂創意行銷決策。 都會產業發展趨勢為有效引導學生洞察未來都會產業發展需求,同時具備結合數位應用開發與數位行銷能力進行相關規劃之落實,本課程旨在延續前開課程訓練,引導同學對焦智慧城鄉和智慧零售兩個亞洲矽谷2.0鎖定之重點發展項目,進一步透過 Power APP 的訓練,協助同學整合過往所學的技術和知識。 ![]() 企業實習大三結束時的企業實習,除了有系上安排的單位,學生也可以自行接洽有興趣的單位,並在大四上學期進行實習分享。 |
完整課程地圖 |
資料準備中
|
我的學系 |
國立嘉義大學 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行銷與管理學系 |
---|---|---|
適合從事工作 |
|
|
系友生涯 |
![]() 圖解:目前任職於EasyPack主導公司行銷
白惠凱「將理論化為行動的每一次挑戰,讓我從課堂走向國際舞台」 在學期間,我全力投入行銷與觀光領域學習,從高教深耕計畫到產學合作與展會策劃,累積豐富的實戰經驗。 學校提供的交換學生機會讓我得以遠赴歐洲,開拓國際視野並培養跨文化溝通力,學會以全球角度思考品牌策略。 我在嘉大行銷觀光四年加上行銷管理研究所兩年的經歷,讓我在畢業後快速適應外銷產業,成為集團最早獲派海外任務的成員,在國際展會中以專業與自信脫穎而出。 一路走來,我深信,只要勇於把握機會,校園裡的每個實戰機會都是舞台,都能成就自己成為市場上最亮眼的人才。 ![]() 圖解:承億酒店數位行銷整合處經理
鍾智凡就讀行銷觀光系期間,系上提供了多元且豐富的學習資源,讓我能同時深入行銷與觀光兩大領域,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教授不僅在課堂上引導我們思考,更帶領我撰寫專題、申請大專生研究計畫,培養邏輯分析與問題解構能力,讓我在面對複雜情境時,能更快抓住重點、找出關鍵。此外,系上也安排我至觀光署附屬機關實習,親身參與公部門業務流程,實際練習企劃撰寫與執行能力。這讓我對產業運作有更全面的理解,也成為我踏入職場的重要基礎 畢業後,我先選擇在承億文旅品牌就職,負責行銷策略規劃、異業合作與專案推動。過往的磨練,使我具備比同期更佳的邏輯思維和文字表達能力。同時,因熟悉觀光產業運作,能更快速掌握市場脈動與旅客需求,提出貼近品牌精神的行銷方向。現今轉任到高雄承億擔任行銷經理,負責整體行銷和數據分析,帶領團隊執行品牌宣傳推廣。一路走來,我深刻感受到行銷與觀光雙背景帶來的的優勢,既能以數據思維洞察市場,又能以服務角度思考體驗。 ![]() 圖解:在法國追夢的每一步,都是行觀給我的力量
張琇婷從嘉大啟程,我學會了飛 我正在法國就讀奢侈品管理與創新的碩士學位。異國學習的節奏,比想像中還緊湊。教授常拋出真實企業案例,要我們短時間內完成資料蒐集、分析與簡報,並發表。過程中不允許有片刻猶豫。也正是此刻,我感受到嘉大行銷觀光系帶給我的底氣,過往的課程無數次的報告與提案訓練,讓我學會在壓力下整合、組織,並用最清晰的方式表達課。我也參與大專生研究計畫體會到研究的意義 ,那是理性分析,也是創意思考。 從資料蒐集、問卷設計到數據分析,我學會的不只是方法,更是用行銷理論去看懂世界、理解人的能力。這些經驗成了我最有力的支撐。面對市場趨勢、品牌策略與消費者心理,我能迅速進入狀況,以清楚邏輯與理論展開思考。那份從容,就是行觀給我的力量。在異鄉,我更明白:系所帶給我的不只是知識,更是面對未知的底氣,讓我敢用不同語言說出觀點、在陌生環境找到節奏、不怕嘗試與錯誤,每次挑戰都讓我更近夢想。 ![]() 圖解:統一藥品通路副理
鐘小惠大學期間,透過行銷、觀光等跨領域課程的學習,不僅培養了多元市場分析、行銷企劃與溝通協調等核心能力,也在專題實作與系上活動中學會團隊合作與問題解決的思維。此外,更參與各項觀光與行銷競賽,將理論實際應用於企劃執行中,並屢獲佳績。對跨領域行銷的熱忱,促使我持續深造,後來於中山大學行銷與傳播管理所就讀。 研究所期間,因為在嘉大所累積的知識與跨領域訓練,讓我更深刻體會理論與實務結合的重要性,於是持續挑戰 後來在商業個案競賽中獲得不錯的成績,畢業論文亦榮獲當年度富邦論文最佳實務應用獎與行銷管理類佳作。 畢業後,我加入統一企業MA計畫,起初於統一藥品公司擔任通路副理,現輪調至彩妝品牌擔任產品經理。嘉大時期所培養的整合思考、策略規劃與行銷企劃能力,讓我不論是與通路採購談判,還是面對品牌經營的挑戰時,也能靈活運用所學,將學術專業轉化為實務成果,成為職涯成長的重要基石。 ![]()
林濰榕國立嘉義大學觀光休閒所博士畢業 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學系副教授 銘傳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
![]()
周湘筑我一直很喜歡系上有很多的實務課程和分析課程,雖然是行銷系、但經濟學類型和數據分析類型的課佔比例我覺得滿多的,我覺得系上很注重邏輯與獨立思考的培養,加上從二年級的課程開始幾乎都會有專案(實務)型課程,如果你是認真上課不混的話,好好當成 side project 做,你會得到很多的收穫,同時在你履歷還沒有其他經驗的時候,也可以成為第一份實習的敲門磚、作品集。 我從大一開始實習,趁寒暑假時會去尋找機會,大一第一份實習在深圳會展中心的廣告部,行銷可以接觸很廣,我覺得只有趁學生時期實習才能快速篩選出你所不喜歡、不適合的工作,甚至找到適合你的工作,趁大學期間利用學校、教授資源去精進,增加你進職場的競爭力。因以前的經驗,在大四畢業那年,我拿到新加坡商的offer,同時也拿到頗有競爭力薪水,雖最後因我考上研究所婉拒了,但這次經驗讓我知道在大學四年做的努力是沒有錯! ![]()
陳泂泂在高中時期對於語言相關蠻有興趣的,再加上家裡人員皆從商居多,所以一直有想要進外商公司的想法。在考大學時,看到北市大有行銷與管理學系,裡面的課程規劃有包含基礎商科知識,更囊括都會品牌經營,課程十分新穎,所以在指考的時候就有選填這個系所,最後也順利錄取了。 從北市大行銷系畢業後,我計畫繼續就讀研究所。因為在大學期間對於商科有一定的基礎,所以在大學研究所考試的時候比較不會有銜接上的問題。我最終也考上陽明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 ![]()
莊家茹我覺得行銷系比較特別的地方是蠻多實務方面的培養,像是老師會很鼓勵同學們參加商業競賽,藉由商業競賽更知道現在的產業需要的是什麼,並增加自己創意發想的機會。在課堂上,老師也給同學很大的發展與自由度,我認為行銷系的發展很廣,可以在四年內很盡情的找尋自己喜歡的路。 我在大學畢業後選擇繼續攻讀研究所,目前就讀成大企管系,在都經系奠定的是自己對於商科的興趣,以及學習商科的基本知識,而到研究所後,便是將我在大學所學的知識,更聚焦與加深,更確立與補足自己未來出社會所需要的能力。 ![]()
謝亞岑在大學期間,行銷系帶給我各方面的課程學習,除了商科的基本科目,系上也著重於許多行銷領域的課程,另外在現今最重視的資訊能力,在課程中也有安排統計軟體、資料庫等學習,讓我對技術面的操作能深入了解;而在大三之後,系上給予我們課程彈性時間可以做個人規劃,在這段期間讓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領域,也更增添了學習的動力。 畢業後,我在進修及實習兩者皆有嘗試,進修主要針對技術性項目安排課程,目的是希望讓自己在大學所學的事物能更專精,為自己的實力再更加分;而實習則是能熟悉職場,不管是在工作環境、氣氛,亦或是與人溝通及應對,皆有很大的幫助。非常建議對兩者都做安排,只要認真看待且持之以恆,會對自己的進步有明顯的感受。 ![]()
陳悅綺我是行銷系第一屆的學生,大學生涯中,修習與旁聽許多心理系和資科科學相關的課程,與同學們共同期許成為擁有跨領域背景的學生,大四時擔任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交換生,之後就讀台科大iMBA碩士班。 在行銷系老師們的鼓勵下,讓我成功獲得許多競賽得名與實習經驗,並且擁有工作坊和挑戰性專題的經驗,將所學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實現了學以致用的效目標,這段學習經歷不只豐富我的學識,更培養我的實踐能力。 在系所推動跨領域學習和培養國際觀的環境下,我也追求多元的實習經歷,包括跨域實習生、數據分析師、以及AI工程師等。目前任職於外商公司商業數據分析師。 在職涯的選擇中,因為有實際的實習、工作坊與專案經驗,讓我能夠找到自己喜歡與擅長的領域,並且感到心裡很踏實以及擁有勇往直前、全力以赴的勇氣。 |
我的學系 |
國立嘉義大學 行銷與觀光管理學系 |
臺北市立大學 行銷與管理學系 |
---|---|---|
多元能力 |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15%
說服協商:提出觀點與他人商議或說服他人同意,以積極的態度引導他人,達成共識、目標,或解決困難。
15%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10%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10%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5%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空間定向:能覺察環境、物體與自己的相對位置,辨別出方向、維度,想像物體在移動或重新排列後的外觀。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5%
自省促進:收集、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提出可改善及調整的方法或採取行動。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5%
|
邏輯推理:能捕捉事物運作的規律或關聯性,歸納或是推演不同事物的差異或因果關係,並得到特定理解。
10%
數理科學:能選擇適當的科學、數理知識或邏輯來思考問題,依據科學規律正確地推演出答案或排列資訊。
10%
專注力:投入心力在特定訊息及排除外部干擾。
10%
主動學習:積極尋求新資訊用以掌握問題的前因、後果以及預期影響,並依據各環節選擇適合的學習行為。
10%
系統運作:評估與分析系統的運作方式、效能,考慮運作成本與效益,制定系統運作可改善或調整的方式。
10%
資源管理:分配及運用可支配的資源,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運作的合理性、平衡性,發揮預期效益。
10%
社會覺察與合作:覺察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想法,並調整自己的做法,配合他人來完成任務。
5%
問題解決:分析並預判問題的成因與後果,設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5%
程式設計:了解程式語法以及邏輯架構,撰寫、修改程式,開發並設計系統。
5%
批判思考:運用不同觀點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結論,評估出優缺點、支持、反對的意見。
5%
語文理解與表達: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5%
敏銳創造:能覺察特定事件與觀念、理論之間的差異,且能對事物進行拆解、組合、重新詮釋,呈現新穎之處。
5%
快速知覺與總結:能從散落的資訊中,快速分辨與覺察具有意義的訊息,且能歸納出要點、關聯、架構等概念。
5%
同時多工:能同時接收多個訊息,切換心力在不同的訊息組合。
5%
|
性格特質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2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20%
開朗活潑:總是正向樂觀的看待事物的發展,即使事件發展不如預期,也能保持接納、能看見正向價值,常常表現自在、不膽怯。
15%
合作互助:總是願意優先關照、包容他人的需求,在不同意見中尋求最大的合作可能,優先尋求團體的共同價值,信任團體成員的指引。
15%
深思力行:常常追求事物的條理秩序,審慎確認事物的彼此關係,行事仔細考量後果。
15%
變通開創:常常對多種事物,表達熱情興趣,對於既有事物,進行拆解、重組,給予新的理解與觀點,並且喜愛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
15%
|
主動積極:常常主動提出特定見解,樂於付出活力與熱情投入特定問題、活動,引領他人的行動。
50%
樂群敬業:總是表現活潑、傳遞熱情,主動參與活動,熱衷於與夥伴一同完成任務。
50%
|
展開